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发表时间:2021/01/19 17:28:12  作者:刘文俊  浏览次数:2307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注重水产适用技术,奉献实用养鱼信息!

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鱼的肝脏同人的肝脏一样,它是鱼虾等水产动物重要的代谢器官和解毒器官,并具有造血功能。其损伤或病变会引起鱼类营养代谢失调、免疫系统紊乱及抗病力下降。肝脏问题可发生在不同养殖品种的不同养殖阶段。最近几年出现了以肝胆病变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也就是鱼类肝胆综合症,导致当前养殖鱼虾等水生动物肝病发生极其普遍,以草鱼发病为主

1.鱼类肝胆疾病

鱼类肝脏脂肪变性后,肝脏功能发生障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从而影响其生长,导致体质变弱,抗病力下降,易患暴发性出血病、烂鳃、肠炎等,同时还会降低鱼虾等水生动物的抗应激能力;使鱼类的营养代谢失调,造成料肉比增大;且鱼类的免疫系统紊乱,造成鱼类的抗病能力下降,更容易暴发大规模的传染性鱼病。

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同时,鱼类的是由其肝脏生成并输出的,血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等是构成肝脏的物质,鱼类一旦形成肝病,将造成其血管容易破裂,血液难以凝固,一旦受到应激性刺激(如拉网、运输、水温突变、水质不良等)将发生应激性出血综合症,甚至大量死亡。

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肝脏呈明显的“绿肝”状(汪开毓)

2.病因分析

主要原因营养性因素占主要因素,特别是饲料营养水平过高,以及饲料酸败变质、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等因素。学术理论上还把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滥用药物、维生素缺乏列为都可能对鱼类肝脏造成损害,但现实生产中这些学术理论上列出的这几个病因关系不大。故,本文仅以营养性因素展开探讨,省去学术理论上列出的几个病因的内容

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鲈鱼肝脏明显肿大、变性质脆(上),(下)相对正常(汪开毓)

鱼类肝胆疾病主因:营养性因素

饲料营养水平过高容易引发鱼类肝病,主要是指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过高,比如草鱼需要的蛋白质含量28%左右为宜,如果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2-35%的饲料就容易发生鱼类肝胆综合症。

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肝脏明显肿大,颜色变淡(汪开毓)

高蛋白饲料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生化代谢。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引发脂肪肝。投喂含脂肪过多的饲料能直接引起肝病。此外,投喂饲料量过多,每天多次不间断地强化投喂,引起鱼体生长过快现鱼体肥胖脂肪肝。饲料的营养指标与养殖对象不合适,如用鲤鱼料喂团头鲂或草鱼,用鱼苗、苗种饲料喂成鱼等等都会引起肝病。

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另外,鱼饲料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引发鱼类的肝胆类疾病。鱼饲料氧化酸败的脂肪所产生的醛类物质具有很大的毒性,对鱼肝脏的损伤很大,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草鱼摄食氧化酸败的脂肪后肝脏、胆囊肿大,鱼死亡率增高。发霉、受潮的饲料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及硝酸基化合物等引起肝病。

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肝脏呈斑块状红白色相间,形成明显的“花肝”状(汪开毓)

3.深刻解析

鱼类特别是草鱼的肝胆综合症,该病是伴随颗粒配合饲料的推广普及应运而生,是以投喂颗粒配合饲料为主的高密度养殖模式下的一种营养性代谢障碍性疾病,是“吃”出来的病。从上述内容可以得知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饲料的品质好坏,二是投喂饲料的方式。

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众所周知,为了人为地加快鱼类生长速度,必须提高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对于天然食性属草食性的草鱼而言,素食性的鱼类如果让它每天摄入的蛋白质、脂肪过多,超出了它机体的代谢能力,久而久之由多余的蛋白质转化合成的脂肪、糖类转化的脂肪和饲料中本身的脂肪一并沉积在肝脏、肠系膜和肌肉中,尤以肝脏最甚,形成脂肪肝,造成肝脏损伤和代谢障碍,进而形成肝胆综合症。

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如同我们人类一样,如果每天过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高糖份的食物容易得脂肪肝、糖尿病、肥胖病等“富贵病”一样。人类倒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控制饮食来预防此类疾病。鱼的整个生命活动都掌控在人的手中,人们也可以通过降低饲料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控制投饲量来预防鱼类的肝胆疾病。“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是我们迫切需要破解的矛盾。

4.发病症状

在正常生理状况下,鱼肝脏的脂肪含量为4%-5%左右,发生脂肪变性后肝脏的脂肪含量将超过5%,甚至达到30%-40%。病鱼发病初期,鱼体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仅食欲不振,游动无力,死亡率不高。随着病情发展,鱼体色发黑,色泽晦暗,鱼体有浮肿感,游动不规则,失去平衡,静躺于水中,反应呆滞,呼吸困难,肝脏明显肿大,可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呈斑块状黄红白色相间,形成明显的“花肝”,有的使肝脏局部或大部分变成“绿肝”;有的肝脏轻触易碎,胆囊明显肿大1-2倍,有时导致胆汁溢出或胆囊破裂,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

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肝脏明显肿大,肝色逐渐变淡变黄(汪开毓)

主要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游动无力,吃料时有“炸窝”现象,外观无明显症状,鱼的尾鳍、背鳍鳍条尖及尾鳍边缘发白,肝脏颜色略淡,轻微贫血。5-6月以黄肝、土黄色肝居多,8-9月以白肝居多。发病末期,肠无食,鳃丝肿胀,黏液多或贫血或充血或糜烂;肾肿,轻敲有水流出。

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草鱼尾鳍发白

本病最典型的特征是肝胆肿大和变色。诊断时,应在检查鱼体表及鳃、眼等病变外,剖开鱼腹,认真检查肝胆病变情况,若肝、胆肿大和变色明显,即可初步确定为肝胆类疾病。本病最主要的妨害是经不起拉网、转池、投放中的操作折腾,操作后常引起应激性死亡,在运输后死亡率颇高,不宜运输。

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草鱼脂肪肝(陈辉)

5.流行规律

鱼类肝胆类疾病,近年来已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目前鱼苗苗种发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危害的对象主要是鲤、鲫、草鱼、团头鲂、青鱼、罗非鱼,也常见于鳖、鳗鲡等特种水产鱼类。

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胆囊肿大,充满浓稠性的胆汁(汪开毓)

(1)发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高峰期为7-10月份,以盛夏酷暑发病最严重,也就是鱼类大吃料的时节;水温在25℃以上多发生。

(2)各种养殖鱼均可发生,但以草鱼、鲤鱼最为突出,从苗种到成鱼阶段都能发生,但一般成鱼发病率高。

(3)鱼类肝胆类疾病,多见于投喂高蛋白质高能量饲料的养殖鱼类,且在水质恶化和盐碱地鱼池发病较多。

(4)高密度养殖的池塘和网箱,尤其是超量投喂添加了喹乙醇等促生长剂的饲料后,发病率增高,且病情严重。

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胆囊肿大,充满淡绿和浓稠性的胆汁(汪开毓)

6.从外观来判断鱼类不同肝脏疾病类型(文源:拜耳水产)

绿肝:引起绿肝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肝细胞损伤,导致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肝细胞合成的初级胆汁酸渗透到细胞外。另一方面可能是肝胰脏排泄受阻,肝细胞合成的初级胆汁进入胆囊受阻。

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黄肝:通常与机体代谢障碍或病原体入侵肝脏有关。由代谢障碍引起的黄肝病程缓慢,潜伏期较长。当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入侵肝脏时,肝内红细胞受到破坏而呈现黄色或土黄色。

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白肝:通常与慢性消毒性疾病或高频次过量用药有关。由慢性疾病引起的白肝病程缓慢,潜伏期较长;由于高频次过量用药引起的黄肝病程较短,用药当天即可引起肝脏局部发白现象。

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花斑肝:一般情况下,花斑肝发病周期较长。发病期间,鱼体摄食、消化能力逐渐减弱,体质明显下降,严重时伴发肝组织坏死性萎缩。

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脂肪肝:肝内脂肪含量超过湿重的5%,或1/3以上的肝细胞有脂肪变性即为脂肪肝。脂肪含量5%-10%为轻度脂肪肝,脂肪含量10-15%为中度脂肪肝,脂肪含量≥15%为重度脂肪肝。脂肪在肝细胞中大量聚集,使其在肝细胞内形成脂肪滴,随着脂肪滴数量的增加及体积的增大等,肝脏脂肪含量不断升高。鱼类脂肪肝的发病原因一般与脂肪摄入过量、脂肪代谢障碍或药物因素有关。

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7.防控措施

应急救治:当鱼类肝胆病发生后,首要措施是减少投料量,甚至停料几天;其次,改喂降低蛋白质含量的饲料,以缓解肝胆功能受阻;再次,立即兼喂草绿饲料,比如青草、浮萍(浮薸)等。

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肝脏呈黄白色相间的“花肝”状(汪开毓)

科学投喂:对肝胆病的预防,选用营养丰富而全面、品质优良的饲料科学投喂。投喂适宜蛋白质含量的饲料;切忌过量投喂;防止蛋白质变质和脂肪氧化,防止饲料受潮发霉变质;草食性鱼类兼喂草料为宜。

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胆囊肿大、充血发红,充满带红色的胆汁液(汪开毓)

中草药防治:鱼类肝胆综合症以中草药防治效果最好,但前提是在鱼类正常吃料的情况下内服药饵,闭口不吃料时无益,因此,专业精养草鱼的可以在发病季节采用预防性中草药拌料投喂。中草药可用黄芩、蒲公英、甘草、黄芪、绞股蓝、三七、虎杖、茵陈、泽泻、白术等中药打成细粉投喂预防。在治疗时可以投喂三黄散以及厂家生产的专治肝胆病药物,比如市售的清热解毒,保肝利胆的药物,添加到饲料中投喂,一个疗程5-7天。

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胆囊扩张、肿大,充满胆汁液,胆汁呈黑红色(汪开毓)

综合措施:除上述施治方法外,还需采取综合防治手段:加足水体溶解氧;生石灰水泼洒调节水质;并发烂鳃等细菌性病类的,泼洒消毒剂;镜检有寄生虫的,使用杀虫剂。等等。

(刘文俊 整编)

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备注:本文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告之即改或删)

鱼类肝胆综合症病因分析与防治: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水产##怎样才能不把鱼养死##科学燃计划#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