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肠胞虫是造成对虾生长迟缓症状的主要病原

发表时间:2022/10/04 09:18:51  浏览次数:4142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肝肠胞虫是造成对虾生长迟缓症状的主要病原之一,也是近几年都在关注的一个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它会引起对虾生长缓慢、白便、偷死等情况发生。那么,对于肝肠胞虫我们需要加以了解。

肝肠孢虫的基本常识

肝肠胞虫,顾名思义,易感部位的部位是对虾的消化道,特别是中肠表皮细胞,再进一步寄生在对虾肝胰腺管上皮细胞。大小大约在1微米左右,和常见的枯草芽孢杆菌的直径大小差不多,因此通常是用PCR仪器来检测。

肝肠胞虫非常隐匿,感染初期不会有任何异常,但养殖到40天左右会是发病的高发期,表现最为明显。症状严重的会出现肠炎、肌肉萎缩和肝胰腺萎缩,不会出现肌肉白浊,也不会导致对虾的大量死亡,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对虾生长缓慢,对虾个体差异大,有的会伴有白便。

更要命的是,肝肠胞虫可经口传播,也就是携带孢子虫卵囊的粪便排入水体,易造成对虾吞食孢子虫卵囊,发生重复感染的情况,一旦条件适宜虾肝肠孢虫便出现爆发式增长。

感染肝肠胞虫的虾一定会发病吗

不一定。是否发病取决于对虾体内肝肠孢虫数量和对虾自身体质。

通常,孢子的数目越多,对虾生长的影响越大。在做对虾肝胰腺病理切片时,观察对虾肝脏有大量虾肝肠胞虫,发病虾肝胰腺组织严重病变,肝胰腺腔体变小或消失,部分肝胰腺上皮细胞出现坏死或脱落,这就说明对虾已产生危害。一般认为虾肝胰腺中肝肠胞虫数量在10³copies/(ng Hp DNA)以上可能代表较高的风险。

在养殖中体格比较好的对虾对于肝肠胞虫有较强的抵抗力。

表现为检测有肝肠胞虫感染,但对虾并没有出现明显症状,吃料正常。在这种情况下对虾属于肝肠胞虫携带者,但不引起发病。以人来打个比方:就好比乙肝携带者,确实大部分人群都属于健康携带者,它和病毒和平共处,并不会有肝炎的发作,但免疫力下降就会导致乙肝肝炎发作。同理,在对虾体质强时,肝肠胞虫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养到正常出虾还是没有问题。

减少对虾肝肠胞虫的办法

目前针对减少肝肠胞虫,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严格管理来减少感染的几率。也可以理解为,控制其数量或者增长速度,控制其在一定的数量水平,使得对虾和肠肝孢子虫可以共存,从而减低肠肝孢虫的危害。在未发现有肝肠胞虫时要提前预防,具体措施如下:

1、所购虾苗无病原

坚决不投放携带任何一种病原体的幼体进行养殖。选购虾苗前,先通过PCR检测EHP,一旦发现有异样,即使池塘水质调控合理,也不能投此虾苗,必须做到宁缺毋滥。

2、塘底杀虫消毒

有很多养殖户非常粗心,上一造养殖期间感染了EHP的池塘只是简单消毒,再肥水、放苗。由于EHP的孢子有很厚的细胞壁,外壳含有几丁质,而且不容易灭活,即使很高浓度的氯制剂等药物也不能穿透。

3、切断水源传播

EHP的病原体可能外界水源的有机质或浮游动植物中,因此,下造对虾养殖前的病原杀灭工作非常重要。最好是在蓄水池或沉淀池中用足够的碘制剂将病原菌消除。

4、增强对虾免疫力

对虾体质强,感染任何病原的风险降低很多。养殖期间,建议投喂营养均衡的高档对虾配合饲料(非高蛋白饲料),内服强健肝胰腺的保健产品,增强对虾抗病力。同时要减少投喂鲜活饵料,防治未知病原菌进入池中,导致对虾发病死亡。

已经感染虾肝肠孢虫,应该怎么做?

1、养殖20天以内的小苗虾肝肠孢虫感染量,经过两次抽样检测均大于10³copies/(ng Hp DNA)时,建议尽快采取措施。

2、补充各种维生素、多糖,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对虾个体免疫力,提高了对虾的抗病能力,降低对虾感染病原的风险,减少易感体的存在。

3、提高饲料转化率,在饲料中加入像胆汁酸提高饲料的转化率,保护肝胰腺的产品,提高肝胰腺功能,促进饲料蛋白消化吸收。

4、内服植物精油如桉树精油,一方面抑制虾肝肠孢虫继续生长,另一方面防止感染后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因为感染虾肝肠孢虫后的对虾肠道和肝胰腺较为脆弱,易受到细菌的继发感染,从而引发肠炎等一系列细菌性疾病。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