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养殖常见疾病诊断及防治措施
当前,黄鳝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其病害防治已成为养殖成功的关键。现将黄鳝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1. 黄鳝黑点病。 该病由复口吸虫的囊蚴寄生在黄鳝皮下组织而引起,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季多发。症状:发病初期黄鳝尾部出现黑色小圆点,手摸有异样感,后期小圆点颜色加深变大,隆起而形成黑色小结节,手摸有粗糙感。有些黑色小结节进入皮下,并蔓延至身体多处,有时会引起鳝体变形、脊椎骨弯曲等症状,病鳝贫血,严重感染时,生长停止,萎瘪消瘦而死。治疗:外用0.5~0.75毫克/升菌敌化水全池泼洒;内服蠕虫清,每千克饲料或5千克鲜活饵料加药2克,拌匀后投喂,连喂2天。
2. 黄鳝出血病。 出血病是由产气单胞菌引起的疾病。症状:病鳝体表布满大小不一的绿豆或蚕豆大小的出血斑,有时呈弥漫性出血,腹部尤其明显,逐步发展到体侧、背部。病鳝呼吸频率加快,不停地按顺时针方向绕圈翻动。肛门红肿,外翻出血,口腔内有血样黏液,倒置能自行流出。防治措施:放养黄鳝时用生石灰对鳝池彻底消毒;发现病、死鳝及时捞出,防止传染其他鳝鱼;用3%氨水或每立方米水体加漂白粉10克制成溶液浸洗病鳝30分钟;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泼洒。发病严重时要采取综合治疗法,即彻底换水后,每立方米水体用溴氯海因0.2克化水全池泼洒,2天后再换水,每立方米水体用强氯精0.4~0.5克化水全池泼洒。此后,每天坚持用10千克生石灰泼洒,傍晚换水。同时,每50千克黄鳝用磺胺间甲氧嘧啶5克或磺胺嘧啶10克拌饵投喂,1天1次,第1天全量,以后减半,连喂6天为1个疗程。
3. 黄鳝肠炎病。 症状:肛门红肿;鳃部出血,提起病鳝尾部,可见口内流出血水;头部伸出水面呼吸,头部发黑,腹部出现红斑;解剖病鳝,可见肠内无食物,肛门前2~5厘米长的腹腔有较多淤血。治疗措施:每100千克黄鳝用磺胺胍10克或1千克大蒜+0.5千克食盐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6天;在内服药物的同时,外用生石灰液或季胺盐络合碘制剂泼洒。根据水质情况选择一种消毒剂遍洒,同时每千克鳝种用1克渔泰康拌饵投喂,1天1次,连续4~5天。
4. 黄鳝赤皮病。 该病由细菌感染引起。症状:病鳝游泳无力,反应迟钝,头常伸出水面。体表有大小不一的红斑,呈点状充血发炎,腹部两侧尤为明显。病情严重时,表皮溃烂,并向肌肉延伸,形成不规则小洞,殃及内脏器官而死亡。病鳝机体瘦弱,体表局部出血、发炎,尤其是腹部两侧最为明显,呈块状病灶严重时腐烂至骨。治疗方法:全池泼洒漂白粉,每平方米水体用药1克;每50千克黄鳝每天用磺胺嘧啶5克拌饵投喂1次,6天为1个疗程,第1天全量,2~6天减半;全池泼洒溴氯海因,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2克;将病鳝放入2.5%食盐水中浸泡20分钟。预防方法: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灭病原体,保持水质良好,防止污染;鱼病流行季节,每隔15天用盐酸土霉素按每立方水体25万单位的用量全池泼洒1次。
5. 黄鳝腐皮病。 黄鳝腐皮病在5~9月流行。症状:患此病的鳝鱼行动无力,整天将头伸出水面,鳝鱼体表有许多圆形大小不一的红斑,以腹部两侧较多,有的还在腹部出现绿豆大小的紫斑,严重的表皮腐烂成漏斗状的小窝,若剥去腐皮,可见骨骼和内脏,常引起鳝鱼大量死亡。发现后应及时治疗。经常清洗鳝池,更换池水。药物治疗:用红霉素按每立方米水体25万单位的用量全池泼洒1次,同时用磺胺噻唑每50千克鳝鱼5克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3~6天。
6. 黄鳝烂尾病。 此病在密集养殖池和运输途中易发生,常使鳝鱼死亡。症状:病鳝发病后尾部充血发炎,颜色变白,严重时尾部肌肉坏死或溃疡,尾脊骨外露。病鳝头伸出水面,反应迟钝,活动无力。防治措施:鳝种消毒要彻底,可用菌敌或渔丰碘全池泼洒,连续用药3天。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