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要点
为提高泥鳅养殖效益,本文详述了泥鳅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要点。
辽宁省盘锦市泥鳅人工繁育和养殖时间较早,但由于受气候、技术等原因,泥鳅人工培育苗种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需求,泥鳅养殖主要依靠天然野生苗种,成活率低,生长期短,养殖效益差。自2010年起我们进行了泥鳅人工繁育与养殖试验,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人工繁育
1.亲鱼选择
泥鳅在北方越冬死亡率高,因此亲鱼要在春季选购。亲鱼要选择2冬龄~3冬龄,没有外伤、体表光滑、粘液充足、游动敏捷,雌鱼体重40头/kg~60头/kg,雄鱼体重50头/kg~70头/kg,雌雄比例1∶1,雌雄个体大小差异要小,挑选种鱼雌鱼腹部膨大,雄鱼体形修长。雌鱼坏卵量与体重呈正比,15g~20g雌鱼坏卵量达到7000粒卵子,20g以上的坏卵量超过1万粒。
2.亲鱼培育
亲鱼要在土池培育,网箱和水泥池培育易檫伤感染。土池培育在起捕中有20%左右损耗,需多备亲鱼。
亲鱼培育池塘要在投放亲鱼1周前进行消毒、加水30cm~40cm,亲鱼投放时用碘制剂进行药浴,每亩可投放亲鱼200kg~300kg,用35%~38%的配合饲料进行强化培育,日投喂占鱼体重的2%~3%,每周进行流水刺激1次~2次,做好防逃和防止敌害生物。
稻田养殖
亲鱼交配
亲鱼选择
3.药物催产
泥鳅在人工高密度培育环境下,无论性腺发育多好,须经人工催产才能产卵。人工催产药物主要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用量1000单位/kg,雄鱼减半,种鱼性腺发育较差时可搭配使用催产药物DOM,LHRH-A2,催产药物用生理盐水溶解后使用连续注射器在胸鳍基部注射,每尾鱼注射剂量0.2mL。泥鳅性腺发育成熟时间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初,水温达到20℃以上可催产,水温在22℃~26℃时催产效果最佳,其受精率和孵化率最高。一般受精率达到95%,孵化率达到70%。
为了便于收集受精卵,催产后的泥鳅放入网箱。网箱用双层,外层用60目筛绢网,尺寸为长、宽、高各1m,内套8目网箱,里层网箱收集亲鱼,外层网箱收集受精卵。网箱内放置1个充气石充氧,每个网箱投放催产亲鱼15kg。催产效应时间与催产药物剂量和水温有关,一般为10个小时,药物剂量越大、水温越高,效应时间则越短,产卵开始至结束约5小时。
4.人工孵化
受精卵需要消毒,用3%的食盐和4%的小苏打浸泡30分钟,用滑石粉或泥浆脱粘后放入孵化桶、网箱等孵化容器内进行孵化,孵化密度为孵化桶100万/立方,网箱50万粒/立方,网箱孵化时用气石充氧,每2小时搅动受精卵,防治沉集缺氧,降低孵化率。受精卵在水温26℃时受精卵破膜时间为30小时左右,破膜时间与水温成反比。
二、苗种培育
1.池塘选择
苗种培育池塘不宜过大,面积1亩~2亩,宽15m,深1m~1.5m,要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水源充足,无污染,池底要有10厘米的淤泥层,有利于繁殖浮游生物,冬季清理过多淤泥,干塘晾晒,杀死病原菌。
2.水质调控
池塘用生石灰消毒,每亩用75kg,化水后全池泼洒,苗种培育池塘不易使用漂白粉消毒。放苗前10天进水,水深40cm,用200目网袋过滤,防止鱼卵和大型藻类进入池塘,进水后每亩施发酵有机肥200kg,培育底栖硅藻、轮虫、枝角类。要注意水质变化情况,定期检测水质,溶解氧5mg/L以上 ,pH 7.5~8.0,氨氮少于0.5mg/L,硫化氢少于0.01mg/L。每周换水2次,每次换水5cm~10cm。
3.苗种投放
泥鳅水花要在开口前下塘,一般在破膜后2天左右,下塘时温差要小于2℃,每亩投放水花80万尾~100万尾。水花要带水充氧运输,运输距离越近越好,在上风口放苗,要细心操作,防止外伤。
投苗后可用碘制剂、二氧化氯等药物防治细菌引起的外伤感染和消化道疾病,用食盐防治溶解氧过饱和引起的气泡病。
泥鳅苗种的主要敌害生物为青蛙和蜻蜓幼虫,要提早预防,避免损失。
4.饵料投喂
饵料对于泥鳅苗种成活率影响很大,目前还没有一种人工饲料能满足泥鳅苗种生长需求,因此要在水花下塘前培育好泥鳅苗天然饵料,如底栖硅藻、轮虫、枝角类无节幼体等,搭配投喂鱼浆、藻粉、蛋黄,日投喂量占苗体重的20%~30%,1cm以后投喂泥鳅苗粉料,日投喂苗量占体重的10%~20%,3cm以后投喂微颗粒饲料,日投喂量占苗体重的8%~10%,投饵量要根据苗种数量和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泥鳅苗种规格达到5cm以上可捕捞销售,进行养殖。
胚胎发育
三、稻田养殖
1.稻田工程
泥鳅养殖稻田需少施化肥和农药,最好施有机肥,不用农药。每格稻田四周用20目筛绢设防逃网,高1.2m,埋于地下30cm,地上90cm,用竹竿或木桩立起固定。稻田两边挖环沟,上宽1m,底宽0.4m,环沟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高密度养殖稻田需在上层设防鸟网。
2.苗种投放
插秧后一周可投放苗种,苗种规格5cm~8cm,放苗数量可根据稻田水源条件、管理能力而定,一般投放2万尾/亩~4万尾/亩,粗放式养殖可投放0.4万尾/亩以上。投放苗种前要对稻田水质进行化验,或用泥鳅苗试水,确认水质符合要求后投放苗种。投放苗种时要严格消毒,用碘制剂进行药浴半小时,防止外伤感染。
3.饵料投喂
泥鳅投喂全价配合饵料,因稻田的天然饵料如枝角类、摇蚊幼虫等较为丰富,饵料投喂量少,一般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2%,每天分早晚两次投喂,早晨喂30%,傍晚喂70%,饵料在环沟内投喂,设置饵料台观察摄食情况,以泥鳅在2小时内吃完为宜。粗放式养殖不投喂饵料。
4.起捕时间
稻田养殖泥鳅在环沟内下鱼篓或地笼起捕,粗放式养殖要在8月20日前起捕,因为稻田泥鳅在水温15℃以下开始钻泥,不易捕捞,有防逃设置的稻田可在9月末至10月初捕捞。
四、池塘养殖
1.池塘选择
泥鳅养殖池塘面积2亩~3亩,宽15m,长80m左右,深1.2m。旧池塘要在冬季清除淤泥、晾晒,5月初,池底用生石灰消毒,用量每亩75kg,化水泼洒。
2.防逃设施
泥鳅防逃网用8目筛绢网,要求防老化,防拔丝,设置在离坝底0.2m处,高1.5m,埋入地下0.3m,地上1.2m,用竹竿或木桩撑起,拐角处成弧形,池上设置防鸟网。
3.进水调水
每个池塘设置独立的进排水管道。在投放苗种前10天进水,进水时用双层80目筛绢网过滤,水深0.6m,进水后用二氧化氯消毒,用腐熟的有机肥培育藻类,每亩用量50kg,当透明度达到20cm~30cm时投放苗种。
4.苗种投放
苗种投放时间越早越好,一般5月中旬可投放苗种,苗种规格5cm~8cm,数量5万尾/亩~8万尾/亩。投放苗种前要对池塘水质进行化验,或用泥鳅苗试水,确认水质符合要求后投放苗种。投放苗种时要严格消毒,用碘制剂进行药浴半小时,防止外伤感染。
5.饵料投喂
泥鳅饵料使用全价配合饲料,蛋白含量32%~38%,5cm~7cm苗种饵料直径0.8mm,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5%,7cm以上泥鳅饵料直径1mm~1.5mm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分4次在池塘周围均匀投喂,早晨投喂30%,傍晚投喂40%,其余每次投喂15%。
池塘四周设置料台,要观察泥鳅摄食情况,每次投喂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投喂量根据气候、水温、水质和摄食情况灵活掌握,适当增减。
6.水质调控
定期检测池塘水质理化指标,pH控制在7.5~8.5之间,氨氮5mg/L以下,硫化氢0.01mg/L以下。
定期换水,水温在2 3℃以下,每周换水1次~2次,每次换水5cm~10cm,水温在23℃以上,每周换水2次~4次,每次换水10cm~20cm,透明度保持20cm~30cm。
7.病害防治
每周使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碘制剂等药物杀菌,一周后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高温季节池塘易出现蓝藻水华,用杀菌药物杀灭的同时增加换水量,秋季水温低于20℃时易发水霉病,用治疗水霉病的药物进行预防。
8.起捕销售
池塘养殖泥鳅要在9月末至10月初起捕,水温低于10℃时泥鳅钻泥严重,不易捕捞。捕捞工具有泥鳅拉网、地笼、鱼篓等,地笼和鱼篓捕捞时要勤起捕,避免缺氧死亡。
10月份,泥鳅价格较低,养殖户可在地下水源充足的地区用土池内铺塑料薄膜进行越冬,每平米可越冬泥鳅500kg,也可用大棚越冬,到1月份~2月份价格高时进行销售。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