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鳍原鲌的人工繁殖及夏花培育技术
红鳍原鲌( 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 )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原鲌属,俗称黄尚鱼、红了、黄掌皮,是太湖水域常见的小型经济鱼类,最大个体可达30厘米,常见个体多为长20厘米,体重100克/尾左右。红鳍原鲌肉白细嫩,味美,其全鱼可作药用。
红鳍原鲌体长而侧扁,头背面平直,头后背部隆起,尾柄短,其长短于或等于其高。腹部自基部至肛门有明显的腹棱。口小,上位;下颌突出,向上翘,口裂和身体纵轴几乎垂直。眼大,鳞细小;背鳍短,具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侧线前端略向下弯曲,后端复向上延至尾柄正中。体背部灰褐色,体侧和腹部银白色,体侧鳞片后缘具黑色素斑点;背鳍灰白色,腹鳍、臀鳍和尾鳍下叶均呈橘黄色,尤以臀鳍色最深。生殖期间雄鱼的头部和胸鳍条上出现珠星,生殖期过后消失。红鳍原鲌喜欢栖息在水草繁茂的湖泊中,也可生活在江河的缓流里。幼鱼常群集在沿岸一带觅食;成鱼则常成群游动于水面,冬季在深水处越冬。红鳍原鲌在自然条件下,二冬龄鱼即可达性成熟,属一年一次产卵鱼类,最小个体仅11厘米,重约17.6克,产卵期在5-7月,产卵盛期在5 月中旬-6 月中旬,Ⅳ期卵巢呈青灰色或淡黄色,卵径为0.7~0.9毫米,绝对怀卵量为1.04万~12.70万粒,产黏性卵,在生殖季节,雄鱼在头部和胸鳍条上均布有珠星。红鳍原鲌为凶猛性肉食性鱼类,幼鱼主要摄取枝角类、桡足类和水生昆虫,成鱼以小鱼为食,亦食少数的虾、昆虫和浮游动物。本文介绍红鳍原鲌人工繁殖及夏花培育技术,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1.亲本的来源
本单位池塘培育的成熟个体,选择标准3冬龄以上亲鱼,最小体重200克/尾以上,并且膘肥体壮,无病无伤。选留的时间结合冬季捕捞和干池进行。
2.亲本的强化培育
亲鱼培育池面积1亩,放亲鱼1000尾。培育池水质要求肥沃,透明度30厘米。培育水质以有机肥为主,翌年春季投喂蛋白质含量40%的人工配合饲料。
3.亲本的性腺成熟
根据我们的观察测定,本地区红鳍原鲌性腺成熟在5月上、中旬,当性腺成熟时,雌雄红鳍原鲌体形区别明显,成熟系数达到16.67%。雌鱼背腹宽阔,腹部膨大、松软,卵巢轮廓明显,泄殖孔微红。雄鱼体形狭长,头部鳃盖及鳍条布满“珠星”,手摸感觉明显粗糙,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4.红鳍原鲌的人工繁殖
在人工培育条件下,红鳍原鲌 2 冬龄达性成熟,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选用3冬龄以上亲本,规格在200克/尾以上,苗种繁育采取人工注射催产激素自行产卵方法,催产药物为DOM和LRH-A 2 ,雌鱼每尾注射剂量为DOM 4毫克+LRH-A 2 40微克/千克,雄鱼剂量减半。采用胸鳍注射,产黏性卵,卵径较小,受精卵在21~22.5℃水温条件下,经53小时即可孵化出膜。
5.红鳍原鲌的夏花培育
(1)培育池塘:选用本单位养殖场试验池塘,面积1亩,按常规清塘,在放苗前5天加水并堆放有机基肥培育水质,亩堆有机肥200千克。
(2)放养时间和密度:在红鳍原鲌水花苗种“点腰”后即可下塘培育,亩放水花15万尾。
(3)饵料投喂:红鳍原鲌为凶猛性肉食性鱼类,幼鱼主要摄取枝角类、桡足类和水生昆虫。一方面通过前期水质培育,提供红鳍原鲌饵料,另一方面我们投喂成鳗鱼粉料经捣浆全池泼洒,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每天视情况泼洒 1~2次,每次投喂成鳗鱼粉料1~1.5千克,以充足的饵料促进其生长,并观察培育池水质变化。
二、结果
1.红鳍原鲌亲本的强化培养
2018、2019年度亲本收集及培育情况见表1。本地区在3月上中旬,当水温达到15℃以上,红鳍原鲌亲本开始摄食,在红鳍原鲌亲本强化培育技术上,投喂充足适口的人工配合饲料,我们在项目实施期间,投喂蛋白质含量40%的膨化饲料,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表1 各年度红鳍原鲌亲本收集及培育情况
注:2018年度红鳍原鲌亲本放养在面积0.9亩的新区12 # 池;2019年度放养在面积2亩的5 # 池。
2.红鳍原鲌的人工繁殖
项目实施期间,我们在红鳍原鲌亲本的强化培育基础上,开展了人工繁育苗种技术试验,雌鱼每尾注射剂量为 DOM 4 毫克+LRH-A 2 40 微克/千克,雄鱼剂量减半,采用胸鳍注射。根据我们2018 年和 2019 年的试验观察,2018 年 5 月 14 日14:30催产,水温21℃的条件下,红鳍原鲌亲本于次日 3:00 产卵,效应时间为 12.5 小时;2019 年5月13日10:00催产,水温20.5℃的条件下,红鳍原鲌亲本于当晚 23:00 产卵,效应时间为 13 小时。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各年度红鳍原鲌人工繁殖情况
注:①先测算每厘米的产卵数量,再测量产卵池内的产卵面积估算出产卵量;②受精率测定采取随机抽样,其中 2018 年观察卵 126 粒,其中受精卵 105 粒,受精率为83.33%;2019年观察卵147粒,其中受精卵121粒,受精率为82.31%;③孵化率按受精卵除以出苗数计算,即孵出化率=出苗数÷总受精卵×100%。
3.红鳍原鲌的夏花培育
我们于2018年5月21日在18 # 试验池放养红鳍原鲌水花苗种15万尾,经过26天的夏花培育,至6月17日观测红鳍原鲌夏花鱼苗平均规格2.68厘米,其中最小个体2.2厘米、最大个体2.9厘米,即可进行夏花起捕,同时开展大规格鱼种养殖放养工作(表3、表4)。
表3 2018年红鳍原鲌夏花培育期间生长测定情况
注:①红鳍原鲌夏花培育池选用本单位18 # 试验池,面积1亩,于2018年5月21日放养红鳍原鲌水花15万尾,全长6毫米;②日均增长=绝对增长÷培育持续时间。
表4 各年度红鳍原鲌夏花培育放养收获情况
三、讨论
1.在红鳍原鲌人工繁殖技术上,通过亲本强化培育和人工催产技术应用,探索出了红鳍原鲌人工注射催产激素自行产卵方法,催产药物为DOM和LRH-A 2 ,雌鱼每尾注射剂量为DOM 4毫克+LRH-A 240微克/千克,雄鱼剂量减半,采用胸鳍注射,效应时间8~11小时。
2.在红鳍原鲌夏花培育技术上,通过借鉴已成功研发的太湖特种水产品苗种培育技术手段,对红鳍原鲌食性观察与分析,采取培育天然饵料和投喂人工饲料进行驯化养殖,前期堆放鸡粪培育水质,并及时投喂成鳗鱼粉料经捣浆全池泼洒,达到了较好的培育试验效果。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