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
草鱼、青鱼、鲢鱼、鳙鱼是我国特产的经济鱼类,是我国水产养殖的“当家鱼”,俗称“四大家鱼”,也是世界性的重要养殖鱼类。
根据我国的水产统计报表,我国鲢鱼、草鱼、鳙鱼的产量分别占我国淡水鱼产量的第一、第二、第三位。
在自然水域中,它们都是敞水性产卵的类群,在长江、淮河、黑龙江、珠江等水域中,都可以自然繁殖(黑龙江水域没有鳙鱼产卵场除外)。
在南方珠江等水域中,除了四大家鱼外,还有鲮鱼。现在为了满足养殖需求,我们都可以在池塘里对它们进行人工繁殖,由于这几种鱼的繁殖生态要求相似,故合并在一起介绍。
一、亲鱼选择与培育
亲鱼指已达到性成熟并能用于人工繁殖的种鱼。只有优质的亲鱼才能确保繁殖出来优质的鱼苗,因此亲鱼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
培育可供人工催产的优质亲鱼,是鱼类人工繁殖决定性的物质基础。
所以,亲鱼的培育过程就是围绕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使亲鱼性腺发育成熟的过程。
1.亲鱼的选择
要想繁殖优质的鱼苗,首先要选择优质的亲本,只有优质的亲本才是优质后代的保证。
(1)种质选择 四大家鱼种质标准和种质资源的建立,为实现良种生产的科学化、标准化、系列化和产业化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在进行种质选择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用来繁殖的家鱼,其亲鱼不能随便从市场上选购,必须从原种基地引进原种后备亲鱼(或鱼种),即使是从长江天然水域捕获的,也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驯化和培育,使其达到繁殖要求的性能。
2)为了保持大量的有效群体,保证生产性能的优势能得以持续,引进的后备亲鱼必须要有较大的数量作为保障,在繁殖时我们建议一般达到或即将达到性成熟的亲鱼每种、每批至少在200尾以上,其中雌雄比例以2∶1为宜。如果是选择鱼种进行2年以上的培育,则选择数量要在1000尾以上,使遗传基因在群体内起到互补作用。
3)在后备亲鱼的培养过程中,还必须按种质标准对后备亲鱼做进一步的筛选,对不符合生产性能的亲鱼要及时淘汰,以获得稳定的具有优良性状的纯系。
4)一个生产状况较好的养殖场一定要舍得投入,必须坚持定期引进原种后备亲鱼(或鱼种),坚持杂交种不留作亲鱼,不繁育后代,以确保优良种质。
(2)性成熟年龄和体重的选择 亲鱼与商品鱼是有严格区别的,首先是作为繁殖用的亲鱼,必须达到性成熟年龄;其次是它们的体长和体重也有一定的要求。
提示:
在同一水体中,年龄和体重在正常情况下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亲鱼的年龄越大,它们的绝对体重也越大;相反,年龄越小,体重也越小。
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水域的地域气候、水质、饵料等因素的差异,同一种鱼在不同水域的生长速度就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它们达到性成熟的时间也不同,成熟个体的体重标准也略有差别。
例如,生长在不同水域里的青鱼,它们的性成熟年龄和个体体重会有差别。
在湖泊和水库中生长的青鱼比在池塘中生长的同龄青鱼要长得快,同样都是3~4龄的青鱼,在湖泊中生长,体重为5~12千克,而在池塘中生长的青鱼,体重仅3~8千克,它们的卵巢发育都为第Ⅱ期。
从中可以看出,同种同龄鱼由于生长的环境不同,生长速度明显有差异,但性腺发育的速度却基本是一致的,证明性成熟年龄并不受体重的影响,而主要受年龄的制约。
掌握这些规律,对挑选适龄、个体硕大、生长良好的亲鱼至关重要(彩图3-1)。
(3)体质选择 选择亲鱼的要点:
一是要选择已达性成熟年龄的亲鱼;
二是亲鱼的体重越重越好;
三是要求亲鱼的体质健壮,行动活泼,无疾病、无外伤;
四是雌雄亲鱼的性别特征和种质特征要明显;
五是年龄上要适宜,从育种角度看,第一次性成熟的鱼不能用作产卵亲鱼,但年龄又不宜过大,生产上可取最小成熟年龄加1~10作为最佳繁殖年龄。
(4)雌雄鉴别 在亲鱼培育或人工催产时,必须掌握恰当的雌雄比例,因此要掌握雌雄鉴别的方法。
亲鱼雌雄鉴别的依据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是先天的,也就是从性腺发育的外观特征来判断;
第二点是从伴随着性腺发育而出现的副性征来判断,所谓副性征也就是第二性征,是指达到性成熟年龄的亲鱼体表所显示的雌雄特征。
副性征在雄鱼体表比较明显,而且带有季节性的变化,最显著的就是追星的出现,但有些副性征终生存在。
2.亲鱼的培育
亲鱼培育是为了让亲鱼的性腺发育得更加符合繁殖的需要,只有培育出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注射催情剂才能使其完成产卵、受精过程,才能确保鱼苗的顺利孵化。
因此,发育良好的性腺是内因,注射催情剂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良好的内因才能起作用。亲鱼培育是鱼类人工繁殖的首要关键技术,不可忽视。
(1)亲鱼培育池的条件 亲鱼培育池的要求并不是太高,如果没有专门的亲鱼培育池,将一般的鱼池稍加修整,使其达到生产要求也可以。
1)位置。养鱼是离不开水的,因此亲鱼池主要需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如果不靠近水源,则一定要有地下自备机井水供应;培育池的环境要开阔向阳,以利于阳光的吸收,促进浮游生物的培育,为亲鱼和幼鱼提供合适的天然饵料;还要求交通便利,方便亲鱼、幼鱼及饲料的运输。
为了减少培育后的产卵和孵化带来的人为伤害,要求亲鱼培育池、产卵池和孵化场所的位置应十分靠近,避免长距离的运输。
2)面积。亲鱼培育池和成鱼养殖还是有一些差别的,为了便于管理,池塘不要太大,通常以3~5亩为宜,规格不限,从接收光照及便于饲养和捕捞的角度考虑,培育池以长方形为好。如果培育池过大,则培育时的水质不易掌握,从而对培育效果造成影响。
由于亲鱼多,往往只能分批催产,多次拉网捕鱼会影响催产效果。
3)水深。池塘的水深要适宜,不可太浅,通常以1.5~2.0米为宜。
4)底质。为了便于将亲鱼捕捞上来打针、产卵,要求池底平坦;为了保证培育时水位的相对稳定,要求池塘的底质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和保肥性能;鲢鱼、鳙鱼池以壤土并稍带一些淤泥为佳,草鱼、青鱼池以沙壤土为好,鲮鱼池以沙壤土稍带有淤泥较好。
2)亲鱼培育的四季管理
1)秋季培育管理,也叫产后管理,时间为亲鱼产后至11月中下旬。亲鱼产卵后,无论是雌鱼还是雄鱼,它们的体力损耗都很大。
因此,应抓紧亲鱼整理和放养工作,这有利于亲鱼的产后恢复和性腺发育。
通常做法是在生殖结束后,亲鱼经几天时间在清水水质中暂养,恢复体力后再放入专门的培育池中继续培育,这几天应给予充足营养,促使亲鱼的体力迅速恢复。
如果能抓紧随后的秋季饲养管理,使亲鱼在越冬前体内有较多的脂肪储存,对亲鱼的性腺后阶段的发育十分有利,这对次年的繁殖生产是大有好处的,所以在入冬前要抓紧培育,多投喂一些优质的饲料。
有些生产单位往往忽视产后和秋季培育,平时放松饲养管理,认为已经繁殖好了,暂时还不需要过多地花精力去培育,只要在临产前1~2个月抓一下就可以了,形成“产后松,产前紧”的现象,结果亲鱼成熟率低,催产效果很不理想。
2)冬季培育和越冬管理,时间为11月中下旬至次年2月,这个时期亲鱼基本上处于越冬状态,很少吃食,这时的管理工作应注意两点:
一是加深水位,维持水温,保证亲鱼的安全越冬,千万不能出现在冰封时水位过浅而冻伤亲鱼的现象;
二是只要晴天的水温在5℃以上,有的亲鱼还有轻微摄食,就要利用晴天中午的有利时机,适量投喂饵料和添加经腐熟发酵好的有机肥料,以维持亲鱼体质健壮,不使落膘。
3)春季培育,时间为2月至4月中下旬。亲鱼经越冬后,在体内性激素的刺激和繁殖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性腺发育已经成为亲鱼此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因此它们体内积累的脂肪大部分转化到性腺,而这时水温已日渐上升,鱼类的摄食欲望逐渐旺盛,活动能力也慢慢加强,性腺已经进入迅速发育时期。
提示:
此时期所需的食物,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其他季节,所以这是亲鱼培育至关重要的季节,一定要保证亲鱼的饲料质量和科学投喂。
4)夏季培育,也叫产前培育,时间为4月中下旬至产前。这段时间虽然不长,但培育任务很重,培育技术性很强,主要是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亲鱼的性腺进入发育最关键也是最迅速的时期,一定要保证亲鱼的饲料质量和科学投喂,确保它们的能量供应;
二是要加强流水刺激,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繁殖场所的水流刺激;
三是在培育时要加强巡视工作,确保在此阶段的亲鱼不能出现缺氧现象,更不能出现浮头甚至泛池现象;
四是为了防止亲鱼的早产和流产,这一阶段一定要将雌雄亲鱼分开培育,以减少相互间的性刺激。还应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亲鱼池不宜套养鱼种。
(3)鲢、鳙亲鱼培育 鲢鱼和鳙鱼均是以滤食浮游生物为食的,在培育技术上有共性,因此将它们的亲鱼培育放在一起阐述。
1)放养密度。亲鱼的培育与成鱼的养殖还是有区别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放养密度要适宜,这种密度控制的原则是既能充分利用水体,又能使亲鱼生长良好,性腺发育充分。
一般情况下,亲鱼的亩放养重量以150~200千克为宜,密度太小就会浪费水体,密度太大就会使培育效果不理想,甚至会影响亲鱼的性腺发育。
另外,为了抑制亲鱼池内小杂鱼和克氏原螯虾的繁殖,减少它们对饲料的掠夺和对水体溶解氧的竞争,要对它们进行必要的控制,除了加强培育前的清塘处理外,在培育过程中还可适当搭养少量凶猛鱼类,如鳜鱼、大口黑鲈等。
主养鲢鱼亲鱼的池塘,每亩水面可放养鲢鱼亲鱼16~20尾,亲鱼每尾体重为10~15千克,另外每亩搭配放养鳙鱼亲鱼2~4尾,亲鱼每尾体重为10~15千克,草鱼亲鱼2~4尾,每尾重10千克左右。
主养鳙鱼亲鱼的池塘,每亩可放养鳙鱼亲鱼10~20尾,亲鱼每尾重10~15千克,另搭养草鱼亲鱼2~4尾,每尾重10千克左右。
主养鱼放养的雌雄比例以1∶1.5为宜。
2)春季强化培育。如果是从外地引进的鱼种,一般都是在春节前后引进,此时的培育管理要点:
首先,在亲鱼放养前,应先施好基肥,培育好池塘里的水色,然后再放养。其次,放养后,应根据季节和池塘的具体情况,施放追肥,其原则是“少施、勤施,看水施肥”,一般每月施有机肥750~1000千克。
如果是用自己培育的亲鱼,也要加强管理,管理的要点为:
首先,在春暖花开后,亲鱼的活动能力渐渐加强了,此时最好换去一部分池水,换水量控制在1/4左右,保持池水在1米左右,以利于提高培育池水温,促进浮游生物的快速繁育,易于肥水;
其次,适当增加施肥量,每天或2~3天泼洒1次;再次,辅以投喂精饲料,使鲢、鳙亲鱼吃饱、吃好。
总结一下,这个阶段就是采用“小水、大肥”的培育方式。
3)产前重点培育。
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这个阶段是鲢、鳙鱼培育最重要的阶段,有的养殖场平时培育不到位,在这一阶段下好功夫,有时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这一时期的培育管理要点:首先,保证水体中充足的溶解氧,这是因为临近产卵季节,鲢、鳙亲鱼性腺发育良好,对溶解氧的要求更高,一旦溶氧量下降,极易发生泛池事故,从而对其性腺发育造成极大的不良后果。
其次,适当补充精饲料,鳙鱼每年每尾投喂精饲料20千克左右,鲢鱼15千克左右。再次,在催产前15~20天,应少施或不施肥,并经常冲水,这对防止泛池和促进性腺发育有很好的效果。
总结一下,这个阶段就是采用“大水、不肥”的培育方式。
4)产后培育。鲢、鳙亲鱼群体一般需要经过2周左右的催情、授精、产卵、孵化,天气也逐渐转热,水温虽然也慢慢升至最高温,但是常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而这时亲鱼的体质又没有完全复原,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会大大降低,尤其是对缺氧的适应能力很差,极易发生泛池死亡事故。
因此,这一时期的培育管理要点:首先,对亲鱼培育实行专人养护,加强管理。其次,每天注意观察天气变化和池水水色的变化情况。
再次,看水施肥,做到少施、勤施、分散施。最后,采用多加新水、勤加新水的方法来对水质进行调控。
总结一下,这个阶段就是采用“大水、小肥”的培育方式。
5)秋、冬季培育。产后培育结束后就进入秋后培育,秋后培育的重点是要保证亲鱼吃好,既要吃饱更要营养丰富,起到长秋膘的效果。
冬季培育包括入冬前的强化培育和入冬后的防寒培育。入冬前要加强施肥,一般每周施腐熟的有机肥500千克左右,保持水色较深状态;
入冬后,要注意及时加深池水的深度,让亲鱼进入越冬状态,在合适的时候也要少量补充施肥。如遇天气晴暖,可适当投喂精饲料,鳙鱼每年每尾投喂精饲料20千克左右,鲢鱼15千克左右。
总结一下,这个阶段就是采用“大水、大肥”的培育方式。
(4)草鱼的亲鱼培育 在池塘养殖中,草鱼和青鱼是仅次于鲢鱼和鳙鱼的主要养殖鱼类,它们的亲鱼培育与鲢鱼和鳙鱼有一些不同。
1)放养密度。根据不同品种的亲鱼来确定不同的放养密度。
①主养草鱼亲鱼的池塘,每亩放养草鱼亲鱼15~18尾,规格为7~10千克/尾,搭配鲢鱼或鳙鱼的后备亲鱼8尾及团头鲂的后备亲鱼25尾,合计总重量200千克左右。
②主养青鱼的亲鱼池,每亩放养青鱼8~10尾,规格为20千克/尾以上。此外,还搭配鲢鱼或鳙鱼的后备亲鱼5尾及团头鲂的后备亲鱼30尾,合计总重量200千克左右。
2)雌雄比例。在放养的亲鱼中,要求雌、雄比例为1∶1.5,不多于1∶1,这样才能发挥出它们最大的繁殖效果。
3)春季强化培育。这一阶段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主要管理要点包括:
首先,当春季来临,换去一半池水,然后再加注新水,使池塘水位保持在1.5米左右,方便饵料生物的快速繁殖。
其次,从3月开始对亲鱼的性腺发育加强管理,着重投喂麦芽、豆饼,每天每尾50~100克。
再次,尽早施用青饲料,青、精料结合施用,一般青、精料的比例以12∶1为宜。同时,每天投饵料量也应满足亲鱼的需要。
最后,春季应有专人管理,加强巡塘,防止发生泛池事故。
吹填投饵技术
4)产前培育。这一阶段的培育要点包括:首先,要大量施用青饲料,采用青、精料结合施用的方法,以避免亲鱼摄食精料过多,长得过肥,影响产卵,一般青、精料的比例以17∶1为宜。
同时,每天投饵料量也应满足亲鱼的需要。其次,草鱼在临近催产、亲鱼性腺发育良好时,它们的摄食量明显减少,此时即可停食。
5)产后培育。产后培育是快速恢复亲鱼体力,保证下一年生产持续进行的阶段,培育管理也不容忽视,主要技术要点包括:每天午后每尾亲鱼投喂精饲料100克(干重);青饲料每天9:00~10:00投放,到16:00吃净,数量以食足不过剩为原则。
6)秋、冬季培育。这一阶段亲鱼的摄食欲望慢慢下降,直到越冬。
在天气晴朗的中午,只要水温适宜时,还要继续适量投喂饲料,此段时间全部用精饲料,每次每尾25克左右,可每隔2~3天投喂1次。另外,要安排专人管理,加强巡塘,防止发生泛池事故。
(5)青鱼亲鱼的培育 青鱼的食性与鲢鱼和鳙鱼都不一样,它主要是以活螺蛳为食,因此亲鱼培育应以投喂活螺、蚬和蚌肉为主,辅以少量豆饼或菜饼,一定要保证四季不断饵料的供应。每尾青鱼每年需螺、蚬500千克,菜饼10千克左右。青鱼亲鱼培育池的水质管理方法同草鱼几乎是一样的,这里不再赘述。
(6)鲮鱼亲鱼的培育 鲮鱼也是典型的肥水性鱼类,以池塘里的浮游生物为食,因此它的培育方法与鲢、鳙亲鱼的培育方法相似,以施肥为主,精饲料为辅,着重培养浮游生物、附生藻类等供亲鱼摄食。
1)放养密度。鲮鱼属于中小型鱼类,个体不大,成熟的亲鱼也只有1千克左右。主养鲮鱼亲鱼的培育池每亩可放养亲鱼120~130尾,可以雌雄混养;另外,可搭配放养鳙鱼亲鱼和部分食用鳙鱼、草鱼,每亩放养量大约100千克。
由于鲮鱼和鲢鱼两者的食性几乎相同,因此在鲮鱼的亲鱼培育池千万不可搭养鲢鱼,主要是因为鲢鱼的性情比鲮鱼更活泼,抢食能力更强,如果搭养鲢鱼,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鲮鱼的生长发育。
2)施肥要点。鲮鱼的培育是以施肥为主,尤其是以施加有机肥为主,这是因为有机肥料的一部分可以作为鲮鱼的直接饵料被利用。除了在放养亲鱼之前,施足基肥外,在以后的追肥中应尽量采取少施、勤施的原则,一般每天每亩亲鱼池施放熟粪肥50千克左右,每尾亲鱼投喂豆饼或花生饼等3.5~5千克。
3)水质管理。鲮鱼亲鱼培育时的水质管理与鲢、鳙亲鱼培育是相似的。
二、催情产卵
1.催产前的准备
家鱼人工繁殖生产的季节性很强,时间短而集中,因此在催产前务必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才能不失时机地进行催产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1)产卵池 产卵池并不仅仅指一个池子,而是一整套的设备,包括产卵池、排灌设备、集卵收卵设备(收卵网、网箱)等。产卵池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1)位置。为了减少受精卵运输时造成的损失,产卵池一般与孵化场所建在一起,并且靠近亲鱼培育池。
2)水源。亲鱼繁殖用水的要求要比养殖用水更严格,因此要求有良好的水源,而且进排水方便。
3)大小。产卵池的大小没有具体的量化规定,一般是根据繁殖场的规模来定,面积一般为60~100米2,可放4~10组亲鱼(60~100千克)。
4)形状。对于产卵池的形状也没有特别的要求,为了方便捕捞亲鱼和便于受精卵的收集,一般为椭圆形或圆形。由于椭圆形产卵池内往往有洄水,收卵较慢,而圆形产卵池呈中心对称,几乎没有洄水,收卵快,效果好,因此目前大多数的养殖场均采用圆形产卵池。
5)产卵池的建设。圆形产卵池通常采用三合土结构,或单砖砌成再用水泥抹平,池子的直径以8~10米为宜。
为了便于快速收集受精卵,通常是将产卵池底建成由四周向中心倾斜的形状,一般中心较四周低10~15厘米,池底中心设圆形或方形出卵口1个。
这样当产卵池里的水慢慢排出时,最后的受精卵就会随着水流通过出卵口,全部进入集卵设备。
产卵池设1个进水管道,直径10~15厘米,与池壁切线呈40°角左右,沿池壁注水,使池水流转。放亲鱼前,在池的顶端装好栏网或拦鱼栅,以防止亲鱼在追尾时跳出产卵池而发生逃鱼。
6)集卵设施的建设。集卵设施包括集卵池、收卵网和网箱等。集卵池一般采用长方形,长2.5米、宽2米,底面比出卵口低0.2米。通过直径25厘米左右的暗管将出卵口与集卵池相连在一起。
集卵池出卵暗管伸出池壁0.1~0.15米,便于集卵网的绑扎。集卵池末端的池墙设3~5级阶梯,每一级阶梯设1个排水洞,上有水泥镶橡胶边缘压盖,以卧管式排水控制水位。
(2)催产剂的种类 目前用于鱼类繁殖的催产剂种类比较多,常用的而且效果比较显著的主要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鱼类脑垂体(P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等。
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一种白色粉状物,这是从2~4个月的孕妇尿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市面上销售的鱼(兽)用HCG是采用国际单位来进行计量的。由于HCG对温度的反应较敏感而且易吸潮而变质,因此要在低温干燥避光处保存,临近催产时取出备用。储量不宜过多,以当年用完为好,隔年产品会影响催产效果。HCG直接作用于性腺,具有诱导排卵的作用,同时也具有促进性腺发育,促使雌、雄性激素产生的作用。
2)鱼类脑垂体(PG)。鱼类脑垂体内含多种激素,对鱼类催产最有效的成分是促性腺激素(GtH)。摘取鲤、鲫鱼脑垂体的时间通常选择在产卵前的冬季或春季为最好。GtH直接作用于性腺,可以促使鱼类性腺发育,促进性腺成熟、排卵、产卵或排精,并控制性腺分泌性激素。
3)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LRH-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激素,它先作用于脑垂体,由脑垂体根据自身性腺的发育情况合成和释放适度的GtH,然后作用于性腺。LRH-A的使用具有操作简便的优点,而且催产效果大大提高,不易出现难产等现象,使亲鱼的死亡率也大大下降。加上购买价格也比HCG和PG便宜,因此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催产剂。
4)地欧酮(DOM)。地欧酮用于鱼类繁殖的时间不长,具有可以抑制或消除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抑制激素对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影响,从而增强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促使性腺的发育成熟。
注意
生产上地欧酮不单独使用,主要与LRH-A混合使用,以进一步增加它的活性。
2.催产季节
由于鱼类是变温动物,受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水温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包括它们的繁殖也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在最适宜的季节进行催产,也就是在最适宜催产的温度下进行适时催产,是家鱼人工繁殖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提示
研究表明,四大家鱼的催产温度为18~30℃,而以22~28℃最适宜,这时亲鱼的性腺发育最完善,催产率和出苗率都处于最高阶段,受精卵的畸形率也最低。
不同的地区,适宜催产的季节也有一些区别。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宜催产的季节是5月上中旬至6月中旬;华南地区的温度比较高,要比长江流域约提早1个月,适宜的时间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华北地区的温度则比长江流域要低,因此适宜时间是5月底至6月底;东北地区的适宜时间是7月上旬至7月下旬。
3.亲鱼的科学配组
(1)亲鱼捕捞 亲鱼的捕捞需要一定的技术,因为快临近繁殖的亲鱼都是大腹便便的,在捕捞等操作时稍有不慎就会损失亲鱼,而保护亲鱼完好无伤是促使亲鱼顺利产卵受精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我们在捕捞时必须不伤鱼体。
注意
在进行草鱼繁殖时,由于性腺发育良好的草鱼亲鱼经3天以上连续的捕捞,会有性腺退化、催产效果极差的现象。所以要求对草鱼亲鱼要尽量可能减少捕捞次数,最好1池的草鱼亲鱼1次捕尽,全部催产,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亲鱼的选择 亲鱼虽然经过人工的精心培育,但并非所有的亲鱼都能用于人工繁殖生产,在进行催产前必须经过选择。选择的标准有两条:首要条件是性腺发育良好,达到繁殖的要求;其次是亲鱼身体健康,体表无病、无伤、无寄生虫。
(3)亲鱼性腺发育的判别 生产上判断亲鱼性腺发育是否良好,对于那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依据经验从外观上来鉴别。还有一种更科学的方法就是对雌鱼直接挖卵来进行观察。
1)外形观察。亲鱼在成熟时,它的身体因为繁殖的需要而有一些变化,我们可以从肉眼中看出这种变化。尤其是雌亲鱼更容易从外观上进行观察,可根据雌亲鱼腹部的轮廓、弹性和柔软程度来判断。由于雌鱼的肚子里储存了大量的卵子,因此腹部膨大、柔软略有弹性且生殖孔红润的亲鱼性腺发育良好,反之就说明发育并不是太好。
对于雄鱼,我们可用手轻挤生殖孔两侧,如果发现有精液流出,而且精液入水即散,说明雄亲鱼的性腺成熟,发育比较好;如果从生殖孔里流出的精液数量很少,而且入水后呈细线状粘连,并没有散开,说明还其性腺未完全成熟,需要继续培育;如果从生殖孔里流出的精液量少且很稀,并带黄色,说明精巢已退化萎缩。
2)挖卵观察。就是利用特制的专用挖卵器直接挖出卵粒,观察雌亲鱼的发育状况。这种方法直观,也比外形观察可靠。挖卵器一般可用不锈钢、塑料或羽毛等制作而成,长约20厘米,直径0.3~0.4厘米。挖卵器表面要光滑,顶端钝圆形,以免取卵时损伤卵巢。挖卵器头部开一长约2厘米的槽,槽两边和前端锉成刀口状,便于挖取卵巢。
挖卵时,先将挖卵器缓缓地插入生殖孔内,然后将挖卵器轻轻地向左或向右偏少许,稍稍用力插入卵巢4厘米左右,再将挖卵器旋转几下,轻轻抽出即可得到少量卵粒。挖出的卵粒可用肉眼直接观察或用透明液处理后观察。
将卵粒放在洁净的玻璃片上,观察其大小、颜色及核的位置。如果看到卵粒的大小整齐一致,而且大卵占绝大部分,卵粒的色泽鲜艳有光泽,较饱满或略扁塌,全部或大部分核偏位,就说明性腺成熟较好;如果看到卵粒的大小不整齐,相互之间集结成块状,一团一团的,而且卵不易脱落,就说明性腺发育没有成熟,需要进一步培育;如果发现卵粒过于扁塌或呈糊状,卵粒表面没有光泽,则表明亲鱼卵巢已退化。
(4)亲鱼的配组方法 亲鱼的配组就是对成熟的雌雄鱼进行配组,配组与产卵方式有关。如果采用催产后由雌雄鱼自由交配的产卵方式,由于雄鱼在追逐雌鱼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因此雄鱼要稍多于雌鱼,一般采用1∶1.5的比例较好。
如果雄鱼较少,雄雌比例也不应低于1∶1;如果采用人工授精方式,则1尾雄鱼的精液可供2~3尾同样大小的雌鱼受精,这是因为雄鱼的精子在集约化使用时,精子的绝对量比较高,因此雄鱼可少于雌鱼。还应注意同一批催产的雌雄鱼,个体重量应大致相同,以保证繁殖动作的协调。
4.催产剂的注射
(1)催产剂的剂量和注射次数 催产剂是亲鱼繁殖中必备的一种药物试剂,长期以来的应用表明,只要准确掌握催产剂的注射种类和剂量,既能促使亲鱼顺利产卵、排精,提高受精率,又能通过生理或药物的作用促使性腺发育较差的亲鱼在较短时间内发育成熟。
催产剂剂量的使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的剂量应根据亲鱼成熟情况、当时水温、催产剂的质量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例如,要想抢占市场,对亲鱼进行提前繁殖时,催产剂剂量可适当偏高;
如果想在秋后进行亲鱼的二次繁殖,需要获得秋苗时,也需要加大剂量;而在中期的正常繁殖阶段,使用剂量可适当偏低;
在温度较低时,剂量可适当偏高;温度较高时,剂量可适当偏低;如果亲鱼成熟较差,则剂量可适当偏高,以加速性腺的快速发育;而当亲鱼的性腺成熟良好时,剂量可适当偏低。
提示
催产剂有单一使用的,也能达到效果,有时从保护亲鱼的角度和提高产卵率、受精率的角度出发,采用混合使用催产剂的方法。注射的剂量和混合比例以经济而有效地达到促使亲鱼顺利产卵和排精,又不损伤亲鱼为标准。
催产剂的注射次数应根据亲鱼的种类、催产剂的种类、催产季节和亲鱼成熟程度等因素综合决定。
对于培育比较好的亲鱼来说,如果一次注射可以达到成熟排卵,就不宜分两次注射,以避免亲鱼受伤。对于那些培育没有到位,造成性腺成熟较差的亲鱼,可采用两次注射,尤以注射LRH-A为佳,以利于促进性腺进一步发育成熟,提高催产效果。
提示
根据生产实践,大部分鱼类的人工繁殖,都采用两针注射法,这里要注意注射的剂量问题,第一次注射量只能是总量的10%左右,第二针占总量的90%,如果第一次注射量过高,很容易引起亲鱼在短时间内快速成熟而导致早产。
研究表明,适合鱼类催产的各种催产剂的剂量和注射次数如下,供参考。
1)促黄体激素释放素类似物(LRH-A、LRH-A2和LRH-A3)。这种催产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应用效果最好的一类催产剂,对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鲮鱼等都有明显的催产效果。由于LRH-A是作用于鱼类脑垂体的,对保护不产亲鱼有良好的作用,因此被各生产单位广泛应用。
①鲢鱼、鳙鱼的使用量。既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单一使用LRH-A剂量为10微克/千克(以每千克鱼体重为计算单位,下同),基本上都采用两次注射法。第一次注射LRH-A或LRH-A3 1~2微克/千克,然后放回原池进行培育,经1~3天后再进行第二次注射,注射量为10微克/千克。这种方法可较好地起到催熟的作用,催产率高而稳定。
但是在生产上更多的是使用二次注射,效果更好,具体方法有三种:
a.LRH-A与DOM混合使用。第一次注射LRH-A 5微克/千克+DOM 0.5毫克/千克,放回原池中进行培育,大约经过8小时,再进行第二次注射,注射HCG 800国际单位/千克,催产效果很好。
b.LRH-A与HCG混合使用。第一次注射LRH-A 1~2微克/千克,放回原池中进行培育,大约经过12小时后,再进行第二次注射,注射LRH-A 8~9微克/千克+HCG 800~1000国际单位/千克。
c.LRH-A与鱼类脑垂体混合使用。第一次注射LRH-A 1~2微克/千克,放回原池中进行培育,大约经过12小时后,再进行第二次注射,注射LRH-A 8~9微克/千克+鱼类脑垂体0.5~1.0毫克/千克。
提示
雄鱼都采用一次性注射,注射时间与雌鱼第二次注射同步,注射时剂量按雌鱼同等体重应当注射的一半剂量即可。
②草鱼。草鱼对LRH-A反应相当灵敏,而且效应时间相当稳定,所以在生产上通常采用一次注射LRH-A 5~10微克/千克,效果很好,在亲鱼培育良好的情况下,一般不需要采用二次注射。雄鱼所用催产剂的剂量是雌鱼剂量的一半。
③青鱼。由于青鱼的个体大,它们都是以池塘里的螺蛳、蚬贝等为饵料,这种饵料的条件较高,在池塘里进行人工培育的过程中,往往导致它们的性腺发育成熟度较差。
注意
青鱼催产时,在生产上一次注射一般是达不到效果的,基本上采用二次注射,对于培育情况非常不好的亲鱼甚至会进行三次注射。
a.二次注射。第一次注射LRH-A3 1~3微克/千克,放回原池中进行培育,大约经过24~48小时,再进行第二次注射,可采用注射LRH-A 20微克/千克+DOM 5毫克/千克或LRH-A 7~9微克/千克+脑垂体1~2毫克/千克。
雄鱼采取一次性注射,注射时间与雌鱼的第二次注射同步,一般剂量为雌鱼的一半,如果雄鱼的性腺发育欠佳,可采用同一剂量。
b.三次注射。进行三次催产的鱼类不多,本质就是在二次催产的基础上进行一次预备催产,生产上称为打预备针,时间宜在催产前15天左右,每尾注射LRH-A3 5微克,然后放回原池中进行培育,这是第一针注射;
临近催产前,进行第二针注射,注射剂量为LRH-A 5微克/千克;放回原池中进行培育,经过12~20小时后注射第三针,剂量为LRH-A 20微克/千克+DOM 5毫克/千克或LRH-A 10微克/千克加脑垂体1~2毫克/千克。
雄黄鱼的注射次数要根据它的性腺的培育成熟度而定,对于那些培育成熟度好的雄亲鱼,可以在雌亲鱼第三次注射时同时注射,注射剂量为雌鱼的一半。如果雄鱼成熟度比较差,挤不出精液或者精液很少很稀,这时要加强培育,可于给雌鱼打预备针的同时注射一针预备针,剂量与雌鱼相同,再在雌鱼第三次注射时再注射一次催产剂,注射剂量为雌鱼的一半。
④鲮鱼。鲮鱼一般比较好培育,而且个体也不大,在注射催产剂时一般只需一次注射,催产剂的用量为LRH-A 30~50微克/千克,雄鱼减半。
2)鱼类脑垂体。鱼类脑垂体是一种广谱性的催产剂,对鲢鱼、鳙鱼、草鱼、青鱼及鲮鱼的催产效果都很显著,使用剂量为脑垂体干重3~5毫克/千克,相当于体重0.5千克左右的鲤鱼脑垂体3~5个、体重1~2千克的鲤鱼脑垂体1~2个或体重约0.15千克的鲫鱼脑垂体8~10个。鱼类脑垂体可以采用人工提取,在鲤鱼、鲫鱼丰富的地区,完全可以大量使用鱼类脑垂体作为主要的催产剂。
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生产实践表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鲢鱼和鳙鱼的催产效果好,一般使用剂量为800~1200国际单位/千克。
对于那些培育较好的亲鱼,使用量可适当降低,对于培育效果不是太好的亲鱼,可适当加大使用量;另外在繁殖早期水温较低时,可适当提高使用剂量,到了繁殖盛期剂量可以略微降低。
由于这种催产剂的价格较高,一旦剂量过高既浪费药物,同时亲鱼体内也容易产生HCG抗体,会影响以后(尤其是次年)的催产效果,对鱼有害无益,因此一定要控制好剂量。
在两广地区,由于温度要比长江流域高,因此许多亲鱼都可以进行二次产卵。
为了达到生产目的,可将产过卵的亲鱼放在专用的培育池中进行专门强化培育,经过40~70天的精心培育后,只要性腺发育良好就可进行第二次繁殖。
第二次催产以采用鱼类脑垂体抽提液或鱼类脑垂体与LRH-A混合剂效果较好,具体使用剂量同前文所述相同。
(2)注射液的配制 注射器及配制用具使用前要煮沸消毒。由于鱼类脑垂体、LRH-A和HCG等都是固体或粉末状的,因此在注射注射液时,必须要有溶剂将它们进行溶解,一般用0.6%的氯化钠溶液(近似于鱼的生理盐水)来进行溶解或制成悬浊液。
配制催产剂前应事先了解催产亲鱼的大致体重,每尾雌鱼使用的注射液量宜控制在2~3毫升。对于那些个体小的亲鱼,注射液量还可适当减少。
在配制药液时不宜过浓或过稀,如果药液配制过浓,那么注射液稍有浪费会造成剂量不足;如果药液配制过稀,大量的水分进入鱼体,对亲鱼不利。
提示
在配制HCG和LRH-A注射液时,只要将催产剂直接溶解于0.6%的氯化钠溶液中摇匀即可。
从鲤鱼或鲫鱼里取出的脑垂体是小颗粒状的,因此在配制脑垂体注射液时,先将脑垂体放在干燥洁净的研钵中充分研碎,然后加入注射用水制成悬浊液备用,如果用于较大个体的亲鱼,使用的针筒较大的话,可以直接使用。
如果使用针筒较小,需要进一步离心,弃去沉渣取上清液使用更好,可避免堵塞针头,并可减少异性蛋白所起的副作用。
(3)注射方法
1)注射时间。应根据当时水温、亲鱼的发育情况和催产剂的种类等计算好效应时间,掌握适当的注射时间。一定要将催产时间安排在早晨或上午,有利于雌鱼产卵、雄鱼排精、人工授精等工作进行。
2)体腔注射。四大家鱼催产剂的注射方法可以分为体腔注射和肌内注射两种,目前生产上多采用体腔注射法。
注射时,先由一人用鱼担架把鱼装好,使担架中的鱼侧卧在水中,另一人的一只手把鱼上半部托出水面,露出胸鳍基部无鳞片的凹入部位,这时再将针头朝向头部前上方与体轴成45°~60°角刺入。
针头进入鱼体腔的深度通常为1.5~2.0厘米,太浅则药液有可能进入不了鱼体,太深则可能会伤及鱼的内脏。最后把注射液徐徐注入鱼体。注射完毕迅速拔除针头,再把亲鱼放入产卵池。
3)肌内注射。肌内注射部位是在侧线与背鳍间的背部肌肉。注射时,也需要由一人用鱼担架把鱼装好,使担架中的鱼立在水中,另一人的一只手把鱼上半部托出水面,露出侧线与背鳍间的背部肌肉,用针头向头部方向稍挑起鳞片刺入,刺入深度以2厘米左右为宜,然后把注射液徐徐注入。
注射完毕迅速拔除针头,再把亲鱼放入产卵池中。
注意
在注射过程中,当针头刺入后,鱼可能感受到疼痛或其他不适感,有时亲鱼会突然挣扎扭动,这时不要强行继续注射,应迅速拔出针头,以免针头弯曲或针头断裂在鱼的肌肉里,或者划开肌肤造成出血发炎,可待鱼安定后再进行注射。
5.效应时间
所谓效应时间是指亲鱼注射催产剂后(如果不是一次性注射,则是指最后一次注射催产剂)到开始发情产卵所需要的时间,简单地说,就是催产剂起具体作用的时间。效应时间的长短与催产剂的种类、水温、注射次数、亲鱼种类、年龄、性腺成熟度及水质条件等有密切关系。
(1)催产剂的种类影响效应时间 注射脑垂体比注射HCG效应时间要短,一般约短1~2小时;注射LRH-A比注射脑垂体或HCG效应时间要长一些。
(2)水温影响效应时间 水温与效应时间呈负相关,也就是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水温越高,效应时间则越短,水温越低,则效应时间越长。生产实践表明,一般情况下,水温每差1℃,用脑垂体催情,从注射到发情产卵的时间要增加或减少1~2小时;用LRH-A催情,则增加或减少的时间为2~3小时。这是因为鱼类是变温动物,水温的变化,尤其是突然降温(如暴雨或冷空气的突然袭击),不但会延长效应时间,甚至会导致亲鱼正常产卵活动的停止,在催情产卵的早期阶段,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3)注射次数影响效应时间 一般两次注射比一次注射效应时间短。例如,鲢鱼两次注射LRH-A针距为24小时,效应时间大致可稳定在8~11小时。
(4)亲鱼种类影响效应时间 不同种类的亲鱼,在注射催产剂后的效应时间长短也不同,其中草鱼和鲮鱼的效应时间较短,鲢鱼略长一点,鳙鱼的效应时间更长,而青鱼的效应时间则更长于鳙鱼。例如鲮鱼两次注射LRH-A的效应时间为4~7小时,青鱼两次或三次混合注射LRH-A和脑垂体,效应时间为10~15小时。
(5)年龄影响效应时间 对于那些年龄较小且初次性成熟的个体,对LRH-A反应敏感,它们的效应时间比个体大、繁殖过多次的亲鱼要短。
(6)性腺成熟度影响效应时间 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效应时间就短一些;亲鱼成熟差,效应时间相应较长。
提示
总之,亲鱼发情产卵的效应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是水温。因此,可根据当时的水温条件预测产卵时间,这对掌握人工授精的时间有一定的意义。
6.产卵
亲鱼经过人工注射催产剂,到了效应时间后就需要及时产卵、排精。根据目前人工干预的程度,可以将其分为自然产卵受精和人工授精两种。
(1)发情 亲鱼经注射催产剂后,这些催产剂随着血液流向亲鱼的身体内部相应器官和组织。受到激素的刺激作用,亲鱼会产生一系列有利于繁殖的生理反应,从表观上看,就是在产卵池中出现雄鱼追逐雌鱼的兴奋现象,这就是发情。
(2)自然产卵与排精 亲鱼在发情初期,雄鱼会紧紧跟随在雌鱼的后面或急或慢地游动,并不时地用尾巴或头部挑逗雌鱼。
随着效应时间的临近,亲鱼的发情会达到高峰,这时的雄鱼会更加兴奋,用头顶雌鱼腹部,使雌鱼侧卧水面。
在雄鱼的刺激下,雌鱼的腹部和尾部激烈收缩运动,卵球就会一涌而出,这就是自然产卵,同时雄鱼紧贴雌鱼腹部而排精。
有时也可看到雌雄鱼扭在一起,如同交合状,同时产卵、排精。在一个产卵池里,往往有多组亲鱼,因为培育技术相对稳定,注射时间相对固定,所以往往是一群亲鱼几乎会在几小时内全部产卵。
整个产卵过程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亲鱼的种类、亲鱼培育的体质、催产剂的种类和生态条件等有关。
由于自然繁殖受外界干扰的因素较多,因此当亲鱼在产卵池中自然产卵、受精时,必须时刻注意产卵池的管理工作。
一是要有专人值班,观察亲鱼动态,一旦亲鱼有发情行为,尤其是临近效应时间时,更要注意它们的发情行为,做到及时报告和掌握;
二是保持产卵池附近环境安静,以免嘈杂声响惊扰亲鱼,从而导致产卵不顺;
三是加强水质监管,在催产池中每2~3小时换水1次,以防催产池因水体小而造成亲鱼缺氧;
四是发情前2小时左右开始连续冲水;五是在发情约30分钟后,要不时地检查收卵箱,检查时动作要轻、慢,对正在产卵的亲鱼减少刺激,观察是否有卵出现;六是当鱼卵大量出现后,要及时捞卵,运送至孵化器中孵化。
(3)人工授精 所谓人工授精,就是通过人为干预的措施,促使精子和卵子在很短的时间内混合在一起,从而完成受精作用的方法。
人工授精的核心是保证卵子和精子的质量,因此在人工授精时,要根据亲鱼的种类、水温等条件,准确掌握采卵和采精,保证卵子和精子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受精,这是人工授精成败的关键。
家鱼人工授精的方法共有三种,即干法、半干法和湿法。
1)干法人工授精。在效应时间快到来时,要加强对亲鱼的观察,当发现亲鱼发情进入产卵时间,立即捕捞亲鱼检查。当用手轻压雌鱼腹部时,如果发现卵子能自动流出,说明亲鱼可以进行产卵了。
这时一人用手轻轻压住生殖孔,将鱼提出水面,擦去鱼体水分,然后松开手,另一人配合将卵挤入擦干的脸盆中,每一脸盆约可放卵50万粒左右。
再立即用同样的方法向脸盆内挤入雄鱼精液,用手或羽毛轻轻不间断地搅拌约1~2分钟,使精、卵充分混合,这就完成了人工授精。
然后徐徐加入少量清水,再轻轻不间断地搅拌1~2分钟。将脸盆放在阴凉的地方静置1分钟左右,倒去污水,这个过程就是洗卵。然后再加少量清水,再搅拌后静置,然后再倒去污水,就这样重复用清水洗卵2~3次,就可以移入孵化器中进行孵化。
2)半干法人工授精。取卵的方法与干法人工授精是一样的,有区别的地方就是将精液挤出或用吸管吸出,用0.3%~0.5%的生理盐水稀释,然后直接倒在卵上,用手或羽毛不间断地搅拌2分钟左右,使精子和卵子充分混合,完成授精。洗卵过程与干法人工授精是相同的,最后将洗好的卵移入孵化器中进行孵化。
3)湿法人工授精。取一个干净的脸盆,内装1/3左右的清水,要求清水干净卫生,然后按同样的方法取卵、取精,唯一不同的就是精卵受精的环境不同,采用湿法受精是将精卵挤在盛有清水的盆中,然后用手或羽毛均匀搅拌脸盆2分钟左右,使精子和卵子充分混合,完成人工授精,洗卵过程与干法人工授精是相同的,最后将洗好的卵移入孵化器中进行孵化。
(4)鱼卵质量的鉴别 培育亲鱼时的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亲鱼性腺的发育,而亲鱼性腺发育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卵子的质量,卵子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的成鱼养殖,因此我们在进行家鱼繁殖时,必须对卵子的质量把关。可以用肉眼从它的外部形态上,鉴别卵子质量的好坏。
1)从颜色上来鉴别。成熟卵子,也就是质量好的卵子是鲜明透亮的,晶莹饱满,很有质感,而不熟或过熟卵子,也就是劣质卵子的颜色是暗淡的。
2)从卵子遇水后的吸水情况来鉴别。成熟的卵细胞受精遇水后,卵膜吸水膨胀速度很快,产出后约30分钟即可膨大如球,直径能增加好几倍,为5~6毫米(鲮鱼的卵较小,为3毫米左右),卵膜坚韧度大,不易破裂;而不熟或过熟的卵子遇水后的吸水膨胀速度慢,卵子吸水不足,卵膜柔软,膨胀度小。
3)从卵球的个体弹性状况来鉴别。成熟卵子的卵球大小一致,饱满圆润,弹性很强;而不熟或过熟卵子的卵球放在盘中不能球立,呈扁塌状,卵大小不一,其中较大的也比正常的卵小1/5~1/4,弹性很差甚至没有弹性。
4)把产出的卵子放在盘中,从它们处于静止时胚胎所在的位置来鉴别。成熟卵子的胚体(也就是动物极)呈侧卧状态;而不熟或过熟卵子的胚体(动物极)朝上,植物极向下。
5)从胚胎的发育进程来鉴别。成熟卵子的胚盘隆起后细胞分裂正常,卵裂整齐,分裂清晰,分裂球大小均匀,发育正常;而不熟或过熟卵子的卵裂不规则,发育不正常。
6)从亲鱼培育及产卵的状态来鉴别。亲鱼经催情打针后发情时间正常,产卵集中,这种卵子总体来说质量好,受精率高;而如果亲鱼培育不好,则卵巢发育较差,到后期或秋季才有可能成熟。
这类亲鱼在初夏如果注射高剂量的催情剂进行强化催情的话,有些鱼也可能产卵,但是往往产卵的时间持续较长,这种卵一般不能受精或受精很差,是劣质卵。
劣质卵除了发育不成熟的卵子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过度成熟,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催产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已经游离于卵巢腔的卵子没有及时产出。这些原因主要是雌鱼受伤无力产出或是雄鱼没有发育成熟或过度疲劳导致对雌鱼追逐无力,造成雌鱼无法达到兴奋状态。
和不成熟的卵子一样,过熟的鱼卵吸水速度也比较慢,卵膜的坚韧度也不一致。
对于那些过熟程度较轻的,只要加强管理及时采卵,它的卵就能继续受精发育,鱼苗也能孵出,但是出膜时间相对缩短,而且孵化出的卵大多数为畸形,如弯尾、曲背、失明、卵黄囊肿大等。
这些畸形苗在出膜后多数不能正常游动,只能在水面用力颤动,而且会在鱼苗的培育中陆续夭折。
而那些过熟程度较严重的卵,由于长时间的过熟现象,卵内的内含物会在产卵后的2小时左右发生分解,卵膜中充满乳白色的混浊液,最后只留下透明的卵膜,我们称之为空心卵。只有少部分卵虽能进行细胞分裂,但会出现细胞大小不一、细胞上再生小球等各种不正常分裂现象。
7.产后亲鱼的护理
亲鱼产卵后的护理是生产中需要引起重视的工作。因为在催产过程中,常有追逐导致亲鱼体表如黏膜、皮肤和鳞片等受伤,如不加以护理,将会造成亲鱼的死亡。
(1)亲鱼受伤的原因
①捕捞亲鱼的网的网目过大、网线太粗糙,使亲鱼鳍条撕裂,擦伤鱼体。
②捕鱼操作时不细心、不协调造成亲鱼跳跃撞伤、擦伤。
③水温高,亲鱼放在鱼夹内,运输路途太长,造成缺氧损伤,产卵池中亲鱼跳跃撞伤。
④在产卵池中捕亲鱼时不注意使网离开池壁,鱼体撞在池壁上受伤。
⑤刚产完卵的亲鱼体质也较虚弱,容易感染皮肤充血症、肤霉病与白点病等而死亡等。
(2)产卵后亲鱼的护理方法
①及时将过度疲劳的雌、雄亲鱼分别放入水质清新的池塘里,让其充分休息。
②加强喂养管理,要仔细、小心,并要观察其活动和食欲情况。开始时少喂,并投喂些适口性好的饵料,待其体质恢复正常后,再按标准投喂和实行正常管理。使它们迅速恢复体质和体力,增强对病菌的抵抗力。
③每天要加强观察,至少观察3次,注意亲鱼的活动情况、体表色泽、食欲、排泄物等。如发现亲鱼呆滞、沉浮失常、皮肤充血、体表有白色的黏液等反常状况,应对感染处进行显微镜检查,分析病因,对症诊治。
④为了防止亲鱼伤口感染,可对产后亲鱼加强防病措施,将消炎药物涂在伤口上、注射抗菌药物。亲鱼皮肤轻度外伤时,可选用高锰酸钾溶液、磺胺药膏、青霉素药膏和呋喃西林药膏等涂擦伤口,以防伤口溃烂和长水霉;亲鱼受伤严重者,除涂消炎药物外,可注射10%磺胺唑钠,5~8千克体重的亲鱼注射1毫升(内含0.2克药)或每千克体重的鱼注射青霉素(兽用)10000国际单位。
⑤进行人工授精的亲鱼,一般受伤较为严重,务必伤口涂药和注射抗菌药物并用,可减少产后亲鱼的死亡。
三、孵化
孵化是进行四大家鱼繁殖的最后一道程序,是指受精卵经胚胎发育至孵出鱼苗为止的全过程。
1.影响孵化的环境因素
影响鱼卵孵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溶解氧、水质、敌害生物、鱼卵质量、精子质量等。
(1)温度 不同的四大家鱼,它们适宜的孵化温度因种而异。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受精卵的发育越快,当然孵化速度也越快;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对胚胎发育有不利的影响,轻则延缓孵化或提早孵出,重则出现畸形、死亡,造成损失。
(2)溶氧量 受精卵的发育和孵化全过程都需要充足的氧气,不同种类的鱼,孵化过程中对氧气的需要量是有一定差别的,即使是同一种鱼,在不同的胚胎发育阶段,需要的氧气量也不同。随着胚胎的发育,它们的需氧量也在逐渐增大。因此在孵化时,要求水中含有较高的溶氧量,通常都要求每升水中氧气含量在4毫克以上。在孵化时,可采取适当加快水的流速和降低鱼卵孵化的密度等技术措施来达到目的。
(3)水质 受精卵在孵化时严禁使用污水,必须使用清新的水、含氧量高的水,如江、河、湖及水库的水作为孵化用水比较适宜,所以一般的养殖场尤其是苗种场都是建立在湖泊或水库的下游。池塘水,特别是养殖成鱼的肥水塘里的水,氧气明显达不到要求,不宜引用。
(4)敌害生物 鱼卵孵化过程中的生物敌害很多,危害也很大。我们在孵化时,所引进的水源必须在进水口前安装滤网,将一些敌害生物及时过滤掉。常见的敌害生物包括有害生物、寄生虫等,如水霉、剑水蚤、小虾、水蜈蚣、小杂鱼、车轮虫、斜管虫等。水霉菌是鱼卵孵化中最主要的敌害生物之一,它总是先从碎卵、死卵开始寄生,然后蔓延到健康鱼卵,严重的会导致鱼卵上布满白色的棉絮状丝状物,使鱼卵因缺氧而死亡。在不良水质或偏低水温下,水霉菌繁殖快,危害程度加剧,甚至会造成鱼卵全部死亡,即使有的鱼卵能孵化出鱼苗,也会被感染而造成死亡。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会用它们的钩状物附着在鱼苗的鳃部和体表,在水温高时易发生,严重的可致鱼苗死亡。而剑水蚤、小虾、水蜈蚣、小杂鱼等较大个体的敌害生物,会直接残害或吞食鱼苗、鱼卵。
(5)鱼卵质量 质量好的卵,能顺利孵化出健康的鱼苗;不成熟的卵,易破裂,不容易受精,即使能受精,大多数在培育中途会陆续死亡;过熟的卵,孵化过程中个体畸形多,死亡也多;严重过熟的卵,会很快死亡而无法继续孵化;过熟已久的退化卵,卵粒变成深黄色糊状物,即将崩解腐化。
(6)精子质量 我们进行孵化的是受精卵,受精是必须有精子参与的过程,而精子质量会直接影响鱼卵的受精率。如果雄鱼不够成熟,常常造成不能顺产或受精率低,甚至不受精,而影响孵化率。
2.不同孵化器的孵化方式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孵化工具有孵化桶、孵化环道和孵化槽等。
(1)孵化桶孵化 孵化桶通常是用白铁皮、塑料、帆布或钢筋水泥制成,宜因地制宜,不可拘泥。每个孵化桶的大小可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以容水量250千克左右为宜。孵化桶的底部有鸭嘴形的进水口,呈一定角度排列,确保整个孵化桶里的水能形成水流,满足鱼卵对水流和氧气的需求;在桶的口沿部位设有20目(孔径为0.850毫米)的纱窗或筛绢,防止鱼卵和鱼苗在水满时溢出,纱窗可用铜丝布或筛绢制成,规格为50目(孔径为0.3毫米)。
鱼卵放入孵化桶前应清除混在其中的小鱼、小虾和脏物,放卵密度约为每桶放卵20万~40万粒。水温高时,受精率低的鱼卵密度宜适当减少。
在孵化过程中,尤其是快到脱膜时要加强观察,多清洗附着在纱窗或筛绢上的污物和卵膜,确保水流畅通和氧气充足。
(2)孵化缸孵化 孵化缸因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管理方便、孵化率较稳定等优点,被普遍选用。孵化缸由进出水管、缸体、滤水网罩等组成。缸体可用普通盛水量为250~500千克的水缸改制,或用白铁皮、钢筋水泥、塑料等材料制成。
水缸改造较经济,使用广泛。按缸内水流的状态,分抛缸(喷水式)和转缸(环流式)两种。抛缸只要把原水缸的底部,用混凝土浇制成漏斗形,并在缸底中心接上短的进水管,紧贴缸口边缘,上装16~20目(孔径为0.85~1.18毫米)的尼龙筛绢制成的滤水网罩即可。用时水从进水管入缸,缸中水即呈喷泉状上翻,水经滤水网罩流出。
鱼卵能在水流中充分翻滚,均匀分布。如能在网罩外围,做一个溢水槽,槽的一端连接出水管,就能集中排走缸口溢水。
放卵密度,抛缸一般比转缸高20%,每立方米水体可放卵200万~250万粒。日常管理和出苗操作皆很方便。
转缸则在缸底装4~6根与缸壁成一定角度、各管成同一方向的进水管,管口装有用白铁皮制成的、形似鸭嘴的喷嘴,使水在缸内环流回转。
由于水是旋转的,排水管安装在缸底中心,并伸入水层中,顶部同样装有滤水网罩,滤出的水随管排出,放卵密度为每立方米100万~150万粒。
(3)孵化环道孵化 孵化环道是目前生产上运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一种孵化设施,是适用于较大规模的生产单位选用的孵化设备,由进排水系、环道、集苗池、滤水网闸等组成。孵化环道一般是用水泥或砖砌的环形水池,大小依生产规模而定。
孵化环道的容水量,视生产规模而定,可根据每立方米水体放卵100万~120万粒的密度,以及预计每批孵化的卵数,计算出所需要的水量,再以环道的高和宽各1米,反算出环道的直径。
环道有1~3道,以单道、双道最为常见。形状有椭圆形和圆形,以圆形为好。单环环道,内圈是排水道,外圈是放卵的环道。
双环环道,有两圈可放鱼卵的环道,外环道比内环道高30~35厘米,以便外环道向内环道供水,但内环道仍装有进水管道与闸阀,又可以直接进水,在内环道的内圈是排水道。
三环环道,是再增加一道环道,其他与双环类似。由于向内侧排水,故各环环道的内墙都装有可留卵排水的木框纱窗,数量随直径变化(通常按周长的1/8或1/16装窗一扇)。
也有的环道采取向外溢水,则纱窗安装在外墙,所溢出的水从外墙的排水道流走。总的进出水管,都在池底,以闸阀控制。
每一环道的底部,有4~6个进水管的出口,出水口都装有形似鸭脚的喷嘴,各喷嘴需安装在同一水平面,同一方向,保证水流正常不断流动。鱼卵在环道中,顺流不停地翻滚浮动。
提示
在用环道孵化时,常常发现鱼苗有贴膜现象,只要鱼苗贴在纱窗上,基本上就会死亡,因此解决措施就是将孵化环道的过滤纱窗加大,增加有效过滤面积,对防止贴卵有良好效果。
(4)孵化槽孵化 用砖和水泥砌成的一种长方形水槽,大小根据生产需要。较大的长300厘米,宽150厘米,高130厘米。每立方米可放70万~80万粒鱼卵。槽底装3~4只鸭嘴喷头进水,在槽内形成上下环流。
一般在鱼卵脱膜孵出4~5天后,鱼苗的卵黄囊基本消耗尽,能开口主动摄食而且可见腰点(即鳔已经具备充气功能,能上下浮沉)和游动自如时,即可下塘。
鱼苗下塘时应注意池塘水温与孵化水温不要相差太大,一般不宜超过±2℃。这时鱼苗幼嫩,在进行捞苗和运输等操作过程中要细致、谨慎,不可损伤鱼苗。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