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流道循环水养殖存在的问题

发表时间:2018/12/26 13:40:06  浏览次数:2133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池塘流道循环水养殖存在哪些问题,又如何改进?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池塘养殖在资源的消耗、经济效益的提升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2013年,由美国奥本大学设计的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首次在我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投入使用。该养殖模式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养殖变为了集约化圈养,对养殖过程中的废弃物进行收集,并利用大部分水面进行水质净化,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养殖水体的污染压力。在环保要求日趋严格的今天,池塘流道循环水养殖有着较好地发展前景。由于该养殖模式目前还处在不断研究改进的阶段,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通过实地走访相关养殖户,发现该养殖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投资成本较高。

据了解,流道养殖鱼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成本大约在每条流道10万元左右,流道建设成本大约在100万元,部分基地还需要进行池塘改造、建设厂房等设施,总投资则在200万元左右。因此,建成该养殖系统需要有一定的财力,且在短时间内较难收回投资成本。

2.过度追求产量造成养殖密度过高。

有些养殖户片面追求高密度、高产量,这一方面势必要在养殖过程中提高投饲量,致使残饵和粪便明显增加,对养殖水体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水体环境的恶化极易引发疾病的爆发,导致养殖鱼类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气温高时增氧效率不高。

在夏季炎热高温天气条件下,增氧机增氧效率不高,即使纯氧进行增氧,流道内水体的溶氧值依旧偏低,由于流道养殖的养殖密度比池塘养殖高,水体极易缺氧,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进行增氧。

4.鱼类排泄物等废弃物回收效率较低。

由于水体的流动性,以及残饵和粪便不成形,易粉碎形成细小颗粒,致使很难全部集中沉降至集污区,被流水直接推出鱼槽,造成废弃物回收效率不高。

5.养殖产品难以优质优价。

由于缺乏水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市场上尚未完全体现水产品的优质优价,养出的好产品却难以卖出高价钱,导致池塘流道循环水养殖效益不太明显,加上前期建设成本、运行生产成本均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6.池塘综合利用率不高。

目前,占池塘95%以上的水体还主要是通过放养一些滤食性鱼类来消化吸收没有被回收的废弃物,经济效益较低,池塘水体综合利用率不高。

池塘流道循环水养殖存在哪些问题,又如何改进?

根据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开展池塘流道循环养殖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1.建设流道时需要在鱼槽底部加装微孔曝气增氧装置,以确保鱼槽中养殖水体中溶氧含量充足,并且有条件的情况下,增氧管道最好有遮荫设施,以降低夏季高温天气管道内氧气温度,提高水体氧气溶解度。

2.根据饲养经验,流道产量最高应控制在3~4万斤,密度过高易造成溶氧降低、饵料系数增大,易爆发病害,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在此养殖密度下,养殖普通品种,每条流道的利润在平均能达到5~10万元,特色品种养殖经济效益则更高。

3.由于流道养殖槽中的水体一直处于流动之中,养殖密度又相对较大,因此,要选择和培育优质、抗逆、适合流道养殖的良种,以促进增产增效。目前湖北地区在流道中的主要养殖品种包括鲈鱼、鳜鱼、黄颡鱼、斑点叉尾鮰等,也有部分养殖户开展了大鳞鲃、青鱼、草鱼等的养殖。

池塘流道循环水养殖存在哪些问题,又如何改进?

4.针对池塘综合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应探索高效种养结合的新模式,在流道外围池塘中,除饲养一定数量的鲢鳙外,可以通过架设生物浮床的方式种植诸如水雍菜等水生经济作物,提高生态净化功能并取得经济效益,促进池塘流道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发展。

池塘流道循环水养殖是渔业技术创新的典型之一,该养殖模式实现了池塘工厂化管理、集约化养殖,以及整个养殖周期内养殖水体循环利用,有利于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层次的提升,符合我国对水产养殖业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是一种高效、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养殖新模式。

(来源:可为渔业)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