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养殖鱼类死亡的十种原因和判定方法:究其死因很多,容忍淘汰性自然死鱼!
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水产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死鱼,有时是个别的淘汰性自然死鱼,有时是严重大量死亡,给养殖业者造成经济损失。究其死因很多,比如鱼病、缺氧、有毒藻类毒害、化学物质中毒等。死鱼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发生的,一个因素可诱发其他因素,连锁反应,共同作用,导致死鱼。死鱼需要全面系统分析、鱼病检查、水质检测、环境污染、人为投毒等,需要综合考量,做出科学判断,得出主次关系。我们应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造成鱼类死亡的真正原因,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和应对。本文将可能的各种致死因素简单归纳如下:
一、淘汰性死鱼
在我们平时的水产养殖生产中,有时会出现个别鱼儿的死亡,死鱼不持续也不加重,检查又没见有其它的异常情况,我们暂且称之为"淘汰性死鱼"。事实上,水产养殖生产中出现个别鱼的死亡现象,可能是由于养殖个体活力弱、抵抗疾病的能力差,或者是先天性不足甚至在生长过程中发生变异畸形等,形成虚(瘦)弱鱼体,当环境稍有不适时,会自行衰竭而亡。
对于这种弱体的淘汰,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养殖群体中存在个别弱体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们不仅占用有限的水体空间、消耗饲料资源,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影响整体的商品规格和质量。因此,我们应客观地对待弱体的自然淘汰,容忍不适个体的消亡。
二、因缺氧死鱼
池塘缺氧引起的死鱼是经常发生的事故,多发生在半夜至黎明这段时间。往往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连续低气压闷热天气、连续阴雨和雷阵雨天气,水质过肥、透明度太低、蓝绿藻过度繁殖、浮游动物大量繁殖使水色变清、施肥过量、投喂过饱、养殖密度过高、用硫酸铜杀蓝绿藻后等等,若池塘养鱼增氧设备配套不完善,非常容易引起缺氧死鱼。水质越肥、放养密度越大,泛池的可能性越大,程度越严重。
(缺氧时鱼下颌突出"地包天")
池塘缺氧死鱼,俗称泛塘、翻塘,多发生在高温季节。缺氧死鱼的顺序是:虾―小鱼-白鲢、花鲢-草鱼-鲫鱼-鲤鱼。先是鲢鱼、鳙鱼等表层鱼类和个体较大的鱼先浮头,开始时在塘中央后分散,分散时浮头鱼类的品种逐渐增多,严重持续缺氧到最后面时间是底层鱼类的鲤鱼、鲫鱼浮头。缺氧浮头时间长的鱼,其下颌(下嘴唇)伸长突出,"地包天"形态明显,这是区别于其它原因死鱼的显著区别。
因水体缺氧引起的鱼类浮头,大多表现为鱼类分散于全池浮头,嘴一张一合,平静地直接从水面空气中吸取氧气。严重时在池塘浅水处浮头的鱼类,肚皮慢慢上翻,挣扎着保持平衡,如此反复几次便肚皮向上死亡。
鱼浮头初期,只是表层鱼的鱼口出水吸气,后来到塘边分散后,窜动几次沉底而亡。还有一种是底层鱼先死,往往出现在淤泥太多的鱼塘,淤泥分解需消耗大量的氧气,使池底水层溶氧急剧减少。
因严重缺氧引发的死鱼,则以耐低氧能力差的鳊、鲂、鲢、鳙鱼较为多见,同时螺蛳会爬向水边;鲤、鲫、草、罗非鱼很少死亡,泥鳅和黄鳝也很少死亡。通常野杂鱼、虾、罗非鱼、鳊、鲂鱼浮头为轻度浮头,鲢、鳙鱼浮头为一般性浮头,青、草、鲮鱼浮头为严重浮头,鲤、鲫鱼浮头为重度浮头。
因缺氧死鱼,鱼在死后的腹鳍紧贴肚皮,嘴巴和鳃盖易被拉开,鱼鳃颜色呈淡红色,用手掰鱼体易弯曲,有正常鱼固有的腥味,易引来苍蝇叮咬。
在发生水体缺氧的前一天,可能出现物候征象:水泥地面会起潮、水缸水井会冒汽冒水、天气闷热让人憋闷不舒服、有关节炎或劳伤的人会感到酸痛不适、燕子喜欢低飞等现象。
三、因氨氮中毒死鱼
1.氨氮中毒:养殖池塘中的氨,主要来源于饲料残饵、养殖生物排泄物、池塘生物残骸分解、施氮化肥、含氮有机物分解、水生动物的分泌氨等。
分子氨对鱼类的致死浓度,不同品种和环境条件下分子氨的半致死浓度不尽一致,对于常见的鲤科鱼类而言,一般认为水体分子氨浓度大于0.5毫克/升可导致鱼类的直接死亡。
氨氮中毒多发生在连续晴天的午后。鱼体鳃部及水体有氨刺激气味等。有时白天出现浮头症状,增氧无效,开启增氧机,池鱼则四散逃避,不敢接近。倾注增氧剂,浮游鱼群仍然毫无反应,症状如故。这种状态基本上就是氨氮中毒的前兆。
氨氮中毒的明显症状是:鳃和体表黏液分泌增多、严重出血、呼吸困难以致衰竭死亡。发生氨氮中毒的鱼塘,绝大部分鱼类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最后浮上水面呼吸减慢,鱼体仰浮,不久即死亡;刚死的鱼体有一股明显的氨水味。
氨氮中毒的鱼类,有时还会出现以下特征:水面游泳,张大口挣扎,眼球突出。体表黏液增多,全身性出血,肛门红肿,鳃部受损、鳃盖张开,水体呈碱性。
四、因亚硝酸盐中毒死鱼
亚硝酸盐对不同品种鱼类的致死浓度不尽一致,在对于大多数鱼类来说,当水体的亚硝酸盐的浓度大于1~1.5毫克/升时,就有急性中毒的危险。亚硝酸盐中毒的鱼类的主要症状是黑鳃,血液呈黑褐色或者灰褐色,眼眶,头部,鳍条充血;有时会出现浮头,但开启增氧机不能缓解,症状得不到解除。
五、因硫化氢中毒死鱼
硫化氢的致死浓度和水体的pH、溶氧状况有关,一般认为,水体的硫化氢浓度大于0.5毫克/升时,就可能导致常规养殖鱼类的急性中毒死亡。中毒鱼类的主要症状为鳃呈紫红色,鳃盖、胸鳍张开,鱼体失去光泽,漂浮在水面上。有时白天出现浮头的症状,但开启增氧机不能缓解,池塘下风处甚至可以闻到臭鸡蛋味道。
六、因碱(高PH值)中毒死鱼
pH值,即酸碱度。水质偏酸,即pH值偏低时容易出现“酸死鱼”,主要发生在池塘土质是酸性土质,酸碱度低,尤其是早春很容易出现“酸死鱼”现象。现实生产中很少发生明显的水质偏酸死鱼,但会因"酸"致鱼病暴发,提倡用生石灰水入塘,就是针对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养殖都是偏酸的水质,据说pH值4.0以下会有严重影响水生动物的生存。
水质偏碱,即pH值偏高时则会出现“碱死鱼”。这种状况往往出现在池塘用石灰清塘消毒后,石灰碱(毒)性还没有消退,碱性还很大,此时放养鱼类就会发生。在养殖过程中,用生石灰水消毒调水时,因用量过大(一般超过每亩每米水深60斤)也会发生碱中毒。一般在pH值9.5以上会威胁鱼类生存。
(鱼体表附着大量粘液)
鱼因碱(高PH值)中毒时,绝大部分鱼类在池中乱游乱窜,最后鱼体在水表面失去平衡而死亡,体表附着大量粘液甚至可拉成丝,鳃盖腐蚀损伤,鳃部有大量分泌凝集物。
七、因酚化合物(工业废水)中毒致鱼死
酚类化合物种类繁多,有苯酚、甲酚、氨基酚、硝基酚、萘酚、氯酚等,而以苯酚、甲酚污染最突出。炼焦、炼油、冶金、塑料、化纤、绝缘材料、酚醛树脂、制药、炸药、农药等等工业都会有较高浓度的含酚废水。
酚对水产和农作物都有一定的毒害。水中含酚0.1~0.2毫克/升时,鱼肉即有臭味;6.5~9.3毫克/升时,能破坏鱼的鳃和咽部,使其腹腔出血、脾肿大甚至死亡。含酚浓度高于100毫克/升的废水直接灌田,会引起农作物枯死和减产。人对酚的口服致死量为530毫克/公斤体重。
酚类化合物流入鱼池后,水的颜色变黑,大量油污漂浮于水面。中毒的死鱼身体僵直,鱼的眼球、鱼唇外突呈灰白色;鳃盖及眼眶充血,口部张开,鳃盖出血,鳃丝附着淤泥,颜色呈暗红,取鳃丝进行镜检有充血或严重充血症状,鳃丝末端出现血窦。捞起死鱼有煤油味,这是由于酚类化合物透入鱼肉组织的缘故。
八、因被工业污水生活废水污染造成的死鱼
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致鱼死亡,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一般会有特殊的气味和臭味。污染死鱼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污染使鱼缺氧死鱼,鱼的反应与缺氧翻塘死鱼情况差不多;另一种为污染物中有毒物,毒物致使鱼死亡,就跟投毒死鱼差不多。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应该有污染源,找到污水进入水体的位置,顺着污水流入的路径就可以查到污染源了。
1.看水体:水体受到工业废水污染,水体呈现酱红色、乳白色、褐色等不正常颜色,透明度减少,有时伴有刺激性异味。
2.看鱼体:眼睛浑浊,失去正常光泽,有的甚至眼球明显向外突起;鱼鳃不光滑,形状较粗糙,呈红色或灰色。鱼体鳞片部分脱落,皮发黄,尾部灰青,有的肌肉发绿,有的腹部膨胀,这样的鱼被铬污染,或者鱼塘过量使用碳酸氢铵化肥所致。
另外,死鱼体型不整齐,头大尾小,脊椎弯曲或僵硬,头特大而身痩,尾又长又尖,这样的鱼往往在长期含有铬、铜等有毒有害的重金属物质的水体中生存。
3.闻鱼味:刚死的鱼失去了固有的鱼腥味,有别的气味。大蒜味是被三羟基甲苯污染;杏仁味是被硝基苯污染;煤油味是酚类化合物所致。
九、因农药中毒死鱼
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水体是农药的归宿,通过大气、地下水及地表径流迁移进入水体,其中以地表径流最为严重,现实中也有不良之人故意投毒的行为而不耻。
投毒事件是不可预见的,在一年四季中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因为是不法行为,发生在成鱼池或亲鱼池的较多;投毒一般在夜深人静或没有人的时候进行。投毒死鱼,有时会在下风口有药味,发生投毒死鱼情况后,可以在池塘周围寻找看有没有遗弃的药品、纸包装,有的也会丢弃在池中。如果怀疑是投毒的,要及时报案,保护好现场,保留好证据,以利破案。
对于鱼池周围有农田的或与农田共用水源的,要预防在农田大量使用农药后,特别是大雨后给鱼池加水;在灭螺季节加水也应该慎重。
鱼中毒后,大多反应为急游、跳跃,甚至乱窜,有的会呈麻痹状,在水中仰卧翻滚或静止不动,严重的时候扎入草丛中或者钻入泥土中;死亡的鱼没有病理反应特征,鱼体完整;无论大小、各种品种都有,包括池中鳝鱼、泥鳅、乌鱼和甲鱼等。
被农药毒死的鱼,腹鳍是张开的且硬,嘴巴和鳃盖不易拉开,鱼的颜色呈紫红色或呈褐色,用手掰鱼体不易弯曲,失去鱼固有的鱼腥味,气味异常,甚至有农药味,苍蝇很少叮咬。
十、因鱼病致死的鱼
鱼病致死鱼的最大特点是:致病菌在体内或体外形成明显的症灶,死鱼是陆陆续续的出现,先少后多,再逐渐减少,不会在两三天内大量死亡;同时,各种鱼病都有明显的季节性,各自有它独特的症状;根据死鱼的时间、死鱼的数量、品种、症状、持续时间等就可判断。
(出血病死鱼)
爆发鱼病,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每年的6、7、8、9月,死亡鱼类的种类较少,一般为1~2种,最多3~4种,但必定有1~2种鱼类死亡特别严重,死鱼有明显的病理反应特征,查看鱼体粘液较多,有的在鳞下、鳃、鳍条、头部有出血现象,或者腐烂现象,查看内脏也会有病变产生。在大批量死鱼前几天,必定会有零星的死鱼现象发生,全天都会有鱼不安的反应。
(鱼体受伤发病死鱼)
(鲫鱼鳃出血病死鱼)
附:判断鱼类死亡原因的三个辅助分析
1.“识水”判断鱼类死亡的分析
发生鱼类死亡水体的气味:水体存有臭味、霉味、酸味、有毒物质特有的异味等,以便查证水体可能出现的异常问题。
发生鱼类死亡水体的水色:是正常水色还是黑色、灰色、红棕色、铜绿色等异常水色,以便查证是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有毒水质或其他问题水质。
2.“看天”判断鱼类死亡的分析
死亡鱼类发生的时间:发生在光照的白天还是午夜过后至黎明的时段,以便查证在以上时段里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缺氧或其它病症等。
死亡鱼类发生的季节:发生在春末、秋初还是夏季高温时段,以便查证在以上季节里出现鱼类死亡的成因,如出血病、虫害病还是中毒事故等。
3.“辨物”判断鱼类死亡的分析
死亡前鱼类的形态特征及鱼体上的附着物:分别从鱼类体表、鳃部、眼球、鳍部及内脏,尤其是体表和鳃部有无附着物等方面诊断查证可能出现的问题。
其他水生生物的状况:例如水生植物的颜色、其他水生动物的活动情况和摄食情况,有无死亡等异常现象,以便查证发生鱼类死亡的普遍性或特殊性。
死亡的品种及发生形式:死亡的品种上有无选择性,是孤立发生的还是流行发生的,以便查证鱼类的耐氧性、耐毒性、流行性、特殊性等问题。
死亡前鱼类的反应:从鱼类活动上、摄食情况上来判断可能出现的问题。
死亡速率:是短时间死亡还是死亡前有一个明显死亡前期或逐渐死亡,以便查证可能发生在生物体上的问题。
敬请参阅:
1.鱼类渔药中毒(或农药投毒)及其解救措施:用药要上心,用药要敬心,用药要小心,千万不可粗心!
2.有效规避水产用药事故的措施:掌握药敏性,考虑水质因素,规避不良天气、遵循用药顺序、注意搭配与剂量!
4.鱼塘水质恶化的原因及对策:水质恶化的四个指标和五个应对方法
(备注:本文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