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体“水锈”形成的原因和防控的探讨
每年的热天伏季,池塘养殖水体最容易出现各种水质问题,特别是暴发蓝藻和铁锈水(也称为"水锈")的状况,这两种现象基本上是年年有年年也在谈,成了每年都要出现和发生的难题,让人们非常苦恼。本文就"水锈"作一简单介绍,仅供参考和探讨。
一、“水锈”概念
“水锈”也可称为“锈水”是个较为广泛的概念,简而言之意为生锈的水,也是"水华"的表现,泛指养殖水体表面有一层铁锈色或者淡绿色的浮层油膜,也就是说"水生锈了"似的,故名“水锈”或"锈水"。通常是指水体表面生成油膜泡沫,颜色大多呈铁锈色为主(甲藻为主),也有蓝色浮膜现象(裸藻为主),这种水体除了甲藻、裸藻、裸甲藻等等藻类外,可能还含有铁化物以及大量的铁离子重金属等物质。另外,凡是出现"水锈"水色,它是一个警戒水质的信号,应加倍小心应对,提早改良为宜。
二、“水锈”流行时节
水锈,大多发生在春夏和夏秋交接季节,以夏秋两季高热时节为主,只要气温在20℃以上时即有可能发生,但集中暴发期是温度30℃以上并且太阳光照很强时最为发生。水锈主要分两种状况:铁锈色水和蓝色浮膜水,以铁锈色水为多见。鱼塘的水面上出现一片红色或有时又是翠绿的薄层,有时还发出一股难闻的腥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水锈"或"铜锈水"或"铁锈水"。
三、“水锈”的辨识
铁锈色水以甲藻为主,蓝色浮膜水以裸藻为主,铁锈水甚至还有铁离子等重金属超标所致的类型。可用显微镜据实查验:在显微镜下,如果水样中甲藻、裸藻、裸甲藻等或各占优势,说明导致锈水的成因是不同藻类的过度繁殖所致。
(甲藻)
(裸藻)
如果都不是,就说明是养殖水体中可能铁含量超标造成的。铁含量超标引发的铁锈水通常发生在抽取地下水做水源,池塘底部有水渗出或者靠近海边的红树林地带。
四、“水锈”对养殖的危害
在水体表面形成的浮层油膜阻碍了其以下的水体接受到光照的照射,阻碍光合作用的进行,同时浮层油膜的存在也影响水体及鱼和空气的接触,导致水体溶氧的降低。表层藻类大量死亡后产生的藻毒素也对水生动物发生毒害作用,可能导致水生动物厌食,生长缓慢甚至水质恶化乃至患病。
(甲藻)
"水锈"大多是由水中裸(红)甲藻或者其它甲藻类生物滋生所致,但也有其它原因比如加注的地下水中含铁、含硝成份很高时也会促成。从理论上说,如果鱼类吃了这些藻类后,轻者难于消化,影响生长,重者则会造成鱼类大量死亡,但现实中很少发现有鱼儿吃食这些藻类,可能是裸甲藻类不适于鱼的口味所致。因此,在春、夏、秋三季,应该尽量做好对锈水的预防和清除工作。
五、“锈水”短暂变化特殊情况的处理
有时因气候原因或水质变化因素在短时间内(比如一、两天之内短暂发生或者上午出现下午消失)短暂出现"水锈",持续一定时间后又消失,其后完全恢复为正常状态,可以忽略不予处理,也不必调理。(见下图例),因为水体是一个自身自然循环的水生态系统,在一定情况下具有和启动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功能。
(2019年8月17日上午9时许出现"水锈")
(2019年8月17日午后1时许"水锈"消失)
短暂出现"水锈"主张忽略并不予调理的方法,这是水体自身的调控和修复功能在起作用,其目的是尽量维持水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状态,尽量不投入或少投用药物入塘,因为"是药三分毒",有些药物入水后还有可能"按下葫芦起了瓢",引起后续的一系列水生态未知结果的变化,有利有弊。但是,如果反复并持续不间断出现"水锈",表明水体到了非治不可的程度,就需施药改良水质。
短暂出现"水锈"时应先行注意细察是否有恶化的趋势,有时水体在一定的(短)时间后会自动恢复正常状态,有时也会继续恶化下去并有腥味的发生,即可施治,不要动不动就大量投用药物和生物制剂,任何调水、改水的东西虽然有利但也有弊,某种情况下可能反而会破坏水体的自然生态系统,适得其反。
六、因藻类形成"水锈"及其防控方法
1.底质恶化
很多养殖池塘多年不清淤,池底淤泥厚,甚者超过40公分以上,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或者塘底不洁,一到天气暴热时节,底质发热导致底层物质泛起,导致甲藻、裸藻及其裸甲藻暴发,或者养殖水体底泥中富含铁分子等重金属物质,也会随着底质的渗出进入到养殖水体,造成养殖水体中的铁超标。
在养殖过程中,由于气温持续高热,水体上下分层,水温不均,白天表面热水和下面的冷水对流困难,到夜晚表层水散热量速度快,渐渐地池底水温高于地面,水体上下对流开始,多数情况下是在早上太阳光出现时,大量污秽物质随着底热致底层水上浮,有时也和池鱼分泌的粘液集合在一起生成油膜泡沫。等中午之后,水体光合作用产氧增多,水中有益藻类可以利用或分解一部分有机物或其它藻类,这样到了下午太阳落时,多数情况下只有下风口或池角有少量的油膜泡沫。
(甲藻)
一般情况下,有大风时油膜泡沫少,小风和无风时油膜泡沫多的特点。像这种铁锈水上午多,下午少的水质一般是由于“底质恶化"引起的。
(裸藻结构图)
2.养殖水体中甲藻裸藻的过度繁殖
水体中因甲藻、裸藻以及裸甲藻等藻类的过度繁殖旺盛,导致水体的表层或者整个水体呈红褐色或呈蓝绿色油膜浮层,俗称“铁锈色”或“锈水”,漂去表层浮物却见表层以下水体水质清瘦,此处是与蓝藻最大的区别之处,水表层富有锈色油膜,有黏性,以变形裸藻和血红裸藻为优势种,趋光性强,常呈红色或褐红色,多出现于在春夏之交或夏秋之交时节,形成后水面覆盖率可达30%-100%,此外还常有“晴红阴绿”、“昼红夜绿”、“朝红夕绿”等等的变化。
3.防控方法
(1)有水源条件的加水、换水当然最好,用底净类药物沉底改底,开启增氧机,能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
(2)按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10-20公斤,将生石灰溶化兑水成浆,泼洒全池,因甲藻和裸藻类喜酸怕碱。
(3)按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7-1克调成溶液,泼洒全池,对"锈水"均有较好的防止和清除效果,但要开机增氧。
(4)使用灭藻类药物(包括硫氰酸红霉素、蓝藻分解剂、二氧化氯、氯杀灵等)全池或局部泼洒。
(5)使用絮凝、络合剂(比如硫代硫酸钠、聚合氯化铝、络合铜等)等药物。
注意:不论使用什么药物调理,都得加开增氧机进行增氧操作,防止夜间缺氧。另外,由于"锈水"藻类都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基本都集中在水体的中上层,杀藻药物的用量可以按50厘米水深计算即可。
七、水中重金属含量过高引起的"水锈"
如果养殖水体底泥中的铁含量超标,随着底质的渗出进入到养殖水体中,会造成养殖水体中的铁超标。另外,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水,如果地下水中的铁、硝等物质超标,这种情况通常可以见到池塘的进水管道发红或者发黄。水中的铁化合物和金属离子含量比较重,加了井水之后,不久,因为水体重金属超标,池塘里的水质也会变为锈色水。
水体中的铁含量超标时,不单是水表层显现红色,甚至可能整个水体都呈"红水"状态,这个现象可以和一般的"水锈"加以区别。
养殖水体中的重金属超标的危害
导致鱼虾慢性中毒,生理机能受影响,对呼吸器官产生腐蚀,影响水生动物的呼吸和摄食,生长缓慢等。由于养殖水体中的重金属超标,导致水体的藻类很难生长起来,肥水困难。
防控方法
使用络合药物沉降水中过多的重金属离子,比如使用硫代硫酸钠药物、聚合氯化铝,还可以使用腐殖酸钠,EDTA 等,其中EDTA在养殖水体中的使用成本较高,目前在育苗水体中使用得较为广泛。腐殖酸钠,硫代硫酸钠能够与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络合,达到处理铁锈水的目的,在养殖水体中应用得较为广泛。
总而言之,上述"水锈"、"红水"等异常水质,要避免发生就须在平时注意和增强水质调控能力,科学施肥,常加新水,常开增氧机,泼洒生石灰中和水质,调节水中生物构成,恰当使用微生物制剂,保持肥活嫩爽状态,促成藻相均衡,从根源解决水质生"锈"等现象。有时池塘因乱用乱投药物或制剂引起整个生物、生态系统紊乱,必须泼洒生石灰水重塑生态系统,才能达到水质良好从而增加产量提高收益。
(刘文俊 2019.08.30)
更多信息请登录水产专业网站:西南渔业网//www.modaip.com/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