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饲料投喂的五项数据指标和应注意的事项
专注水产适用技术,奉献实用养鱼信息!
饵(饲)料是决定鱼类生长快慢、产量高低、效益好坏的重要因素。如何达到“高产低耗”是养鱼业目前的重点工作。也就是说:养鱼的效益,尤以饵(饲)料因素最为重要,因为饵(饲)料成本占去所有养鱼成本的60%左右。鱼类配合饲料投喂技术,主要包括投饲率、投饲量、投饲方式、投饲次数和投饲方法等五个方面。
一、投饲率
投饲率是指根据鱼类的存塘总重量而确定的投饲百分率。投饲率常常受鱼体规格及水温的影响,规格较小的鱼其投饲率大于规格较大的鱼。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鱼类的摄食量下降甚至停止摄食。
水温大多以在水面以下30-50厘米深处测量的水温为准,水温不同投饲率不同,不同水温的投饲量和投饲次数大致标准如下:
≤15℃时(小于或等于15℃时),投饲率为1%,每天1次,或者每周视情况不同,只要鱼类要吃料都应或多或少的投喂一点,为开春后鱼儿迅速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开春升温后鱼易发病创造强健的体质而防范鱼病的暴发;
16—19℃时,投饲量为测算饲料量的60%,1次/天;
20—24℃时,投饲量为测算饲料量的80%,1-2次/天;
25—30℃时,投饲量为测算饲料量的100%,2-3次/天;
31—32℃时,投饲量为测算饲料量的80%,2次/天;
≥33℃时(大于或等于33℃时),喂量适度控制,不能猛喂。因为酷暑高温时,鱼类吃料也会跟着大吃起来。按理说,鱼儿吃料越多长势就应该越快,但在超高温下,鱼儿吃料多并不代表长势就一定快,还有可能长势减缓甚至引发病变,原因就在于"超高温"不宜于鱼类生存,甚至处于热应激状态。
当遇到天气阴雨闷热、气候恶劣或鱼病暴发等特殊情况时,则不应依水温为指引投料,当天应少投或不投饲料。总的要求是每次投喂以鱼吃到七成饱为宜,即以70%的鱼不再吃食为度。
二、投饲量
投饲量是指单位池塘面积每天投喂给养殖鱼类的饲料数量。公式为:
投饲量=单位面积鱼类存塘量×投饲率。
投饲量既要满足鱼生长的营养需求又不能过量,过量投喂不仅造成饲料浪费,增加成本且污染水质,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鱼类投饲量因水温、溶氧和其它水质因子的变化应作适当调整。
(鱼体瘦弱)
每年的一到秋末时期,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直至到第二年的早春时节,有一些人就估算着"鱼料还喂不喂?"、甚者"鱼儿可以不喂料了",以为就这样就降低成本了。其实,这是一个严重误区,有这种想法的大多是才进入水产养殖行业的人、甚者是一些养殖持续亏损的人。虽然降温了长势变慢了,但吃料量也是随之降低的,有时虽然鱼儿不长了,但仍需要维持生命机能,投喂一丁点儿饲料延续正常机能也并不"亏本",莫老是想着"白喂了饲料",否则,鱼体虚弱至来年有可能鱼病暴发而不易治好。
三、投饲方式
一般分为人工投喂和机械投喂两种。除了工厂化养鱼和小规模养鱼有时采用人工投料外,规模养殖的都采用投饵机喂料。
人工投喂需控制投喂速度,投喂时要掌握"两头慢中间快"的节奏规律,即开始投喂时慢,当鱼儿绝大多数已集中抢食时快速投喂,当鱼摄食趋于缓和时,大部分鱼几乎吃饱后要慢投,投喂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风送投饵机 图示送饲料的圆盘)
机械投喂,即自动投饲机投喂,现时流行多种投饵机,它可以定时、定量、定位,并具有省时、省工等优点,但是,利用机械投料不易掌握摄食状态,不能灵活控制投喂量。
四、投饲次数
投饲次数是指在特定时间投喂饲料的次数(频率)。投喂过频,饲料利用率低;投喂次数少,每次投喂量必然很大,饲料损失率也大。比如草鱼属鲤科鱼类的“无胃鱼”,摄食饲料由食道直接进入肠内消化,一次容纳的食物量远不及肉食性有胃鱼类,故:草鱼一次性投喂量不能过大。
除了上述依水温不同与投喂次数的标准外,正常情况下,一般每天至少投喂2次,上午和下午各投喂1次,其中:上午投喂量为总投饲量的30%—40%,下午投喂60%—70%;鱼苗阶段投喂次数可以适当多些次数,特别是集约化高密度养鱼(比如流水养鱼、水槽养鱼、网箱养鱼以及工业化养鱼)每天的投喂次数更多。
五、投饲方法
投饲方法分为定点投喂和分散投喂,一般采用定点(定位)投喂,即在固定食台(食场)上投喂。饲料除了苗种粉料外,主要以浮性料与沉性料为主。
使用浮性(膨化)颗粒饲料时,很容易观察到投饲饱食点,因此一般都推荐投喂浮性颗粒饲料,但饲料价格约高些。使用沉性(硬颗粒)饲料时,就很难确定其饱食点,但饲料成本低些。因此,投喂沉性颗粒饲料时,投饲率的调整应根据定期取样测定鱼的平均体重,计算出鱼的总重,鱼体规格确定投饲率。也有采用硬颗粒饲料与膨化饲料搭配使用的,效果也很好。
至于“定位”投食,草食性鱼类的草料场应设浮动或移位的投草架来投喂比较适宜,因为饲料架(包括各种食台或食场)固定在一处的时间一长,其残根废草以及各种鱼类边吃边屙的粪便就在架底或食台、食场下面堆积,该区域水质相当恶化。
因此,根据水温的不同,尽量科学合理地确定投饲数量和投饲次数,结合鱼类的生理特性,平时保持溶氧一定要够要足,鱼儿不能喂得过饱也不宜过少,才符合鱼类的消化和吸收的特点。不然的话,除了喂得过饱过好容易引起肝胆功能障碍,可能还会引发一系列其它不利病症,正所谓好心不一定有好的结果,需要我们细心注意。
(备注:本文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告之即改或删)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水产##鱼病##养殖#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