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肝胰脏和肠道的养护
对鱼体身体机能的养护,是为了避免机能出现问题。在养殖过程中,很多人大肆投料,没有科学的控饵,水体平衡被打破,水环境恶化,动物营养过剩,机体免疫应激加强,免疫平衡被打破,导致养殖动物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者直接发病,死亡,造成经济损失。从实践生产中,我们可能接触最多的生体机能的养护就是对于鱼体肝胰脏器官和肠道的养护。
1、肝胰脏器官的养护
肝脏是鱼类体内最大且功能众多的腺体器官,它参与体内的代谢、排泄、解毒和免疫的过程,另外还分泌胆汁,参与消化吸收。
肝脏肝细胞分泌的胆汁通过胆管储藏在胆囊内,鱼类胆汁的成分和哺乳类的相似,主要是由水、无机盐、胆汁酸、胆色素构成,其中胆色素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草食性的鱼类是以胆绿素为主,肉食性鱼类以胆红素为主,胆色素的种类、浓度决定了胆汁的颜色,我们在判断胆囊病变的标志之一也是胆汁的颜色。胆囊中胆汁的主要作用也就是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另外也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胰腺是一个既有内分泌又有外分泌机能的器官,内分泌的胰岛素与糖类的代谢有很大关系,而外分泌的胰液进入肠道参与消化。胰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PH在7.8-8.4,胰液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鱼类本来就对糖类吸收和利用率很低,如果胰脏再出现问题,那糖尿病先天患者就会真的患病了。
为了养护鱼体的肝胰脏器官,我们常常在饲料里面添加中草药进行预防,譬如黄芪多糖、板黄散、板蓝根、猪胆粉等,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添加,对肝胆器官进行养护,疏通堵塞的胆管,修复肝胰脏损伤,肝胰脏养护好了,也大大提高了鱼体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2、肠道的养护
鱼类的肠道可以分为前肠和后肠,食物进前小肠后,受到肠运动的机械消化和胰液、胆汁、肠液的化学性消化,许多的营养物质已经被分解为可以吸收和利用的小分子状态,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由肛门排出体外。
鱼类前肠之所成为主要的吸收部位,是因为前肠的结构所决定的,前肠比较长,有巨大的吸收表面积,而且前肠有很多环形突出的褶皱,丰茂的绒毛膜以及微绒毛上的丰富的转运蛋白都有利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值得注意的是前肠肠液的PH在7.6-8.7,可以作为我们判断肠道健康的一个重要依据。
鱼类后肠主要吸收水和无机盐,通过集团蠕动和袋装往返运动把肠容物推向肛门,以便排出体外。值得注意的是大肠液液和小肠液一样偏碱性,PH在8.3-8.4。
值得注意的是鱼类肠道的褶皱越多,绒毛膜越多,肠道壁越厚,鱼的饵料系数会大大降低,而且患病的几率也大大降低,养护好肠道,能够好地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同时也是降低饵料系数,减少养殖成本的方法。
(本文摘选自:腾氏水产公众号文章,作者:冯兴浪)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