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肝胆综合症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方法
草鱼肝胆综合症是以投喂颗粒配合饲料为主的高密度养殖模式下的一种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具有发病面积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多发生于草鱼精养高产池塘,主要危害一、二龄草鱼。肝胆综合症是近年来草鱼养殖过程中发生较为频繁的病害之一,对草鱼养殖生产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因其症状在外观上与草鱼三病(烂腮、肠炎、赤皮病)有着相近之处,极易被误诊为草鱼三病,导致错误用药,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耽误了鱼病的治疗时机,还给渔民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北京平谷地区是北京市的养殖大区,现有池塘养殖面积8000余亩,主养鲤鱼、草鱼,草鱼肝胆综合症也是困扰当地养殖户的疑难病症之一。我们经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取样与实验室分析,总结了该病的主要症状、发病原因,并对防治对策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供养殖户参考。
一、草鱼肝胆综合症的症状
1.体表和解剖症状
1.1 肝胆综合症以肝胆肿大、变色为主要症状。患病初期,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有的鳍条尖、尾鳍尖发白,鱼体摄食正常,无死鱼现象。随着病情发展,患病草鱼肝脏明显失血肿大,变黄、发白或成斑块状黄红白色相间,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有的肝脏局部或大部分变成绿肝,脂肪含量偏高,质脆易碎,组织松散,此阶段有少量死亡。患病后期,有的肝脏局部有黄点或白点,患病草鱼胆囊膨大充盈,胆汁丰富,呈绿色或墨绿色,少数重症草鱼在死亡以前会有少量胆汁外溢,扩散至相邻的内脏器官或肌肉表面。病鱼的脾脏明显变色,大部分出现黑色坏死,同时密布大量较细的白点,发展到此阶段大量死亡。
1.2 体表外观症状类似草鱼三病症状。烂鳃,轻症草鱼鳃丝暗红,充血水肿;重症草鱼鳃丝末端腐烂分裂,没有明显的“开天窗”现象。肠道发炎,肠壁有少量血丝,肠道内无食物而充满黄色粘液,肛门红肿。少数背部肌肉腐烂,部分患病草鱼胸腹部、眼眶、鳃盖、鳍基充血,眼球突出并伴有血丝,部分鳍条末端腐烂分叉,以尾鳍最为严重。
1.3 体形不正常。较正常鱼短粗,腹部膨大,病鱼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水现象。活动情况异常,发病初期池中病鱼漂游池边、反应迟钝、食量减少,病鱼体表无明显变化。摄食后出现窜游或痉挛,而重症草鱼几乎不摄食,在池边单独游动,多在凌晨死亡。
2.实验室检验:
组织及腹水进行涂片,镜检可见密度大、活力强的无数点状细菌在视野内晃动。
3.诊断:
诊断时在检查鱼体表、鳃、眼等病变外,剖开鱼腹,检查肝胆病变情况,若肝胆肿大和变色明显,结合实验室组织及腹水涂片、镜检结果,即可诊断为肝胆综合症。
二、草鱼肝胆综合症的发病病因
引发草鱼肝胆综合症的原因主要有饲料因素、环境因素和药物因素三大类。
1.饲料因素:
1.1 鱼类摄食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脂肪过多。饲料配方营养不当或人为乱投饲料(如用鲤鱼料喂草鱼)导致鱼类摄食的营养中能量蛋白比过高,高蛋白饲料易引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生化代谢。配合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其主要病变的部位是肝脏,大量的肝糖积累和脂肪浸润,造成肝肿大,色泽变淡,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草鱼是食草性鱼类,对脂肪的耐受能力比较低,配合饲料中饱和脂肪含量过高,超出了草鱼的需求,导致脂肪在鱼体内沉积,尤其是在肝脏中富集,形成脂肪肝,诱发肝病。
1.2 维生素缺乏:养殖户为降低成本,使用配合饲料一味追求低价位,饲料中营养成分不全,维生素含量达不到鱼类健康生长的需求造成维生素缺乏,比如饲料中胆碱、维生素E,生物素、肌醇、维生素B等都参与鱼体内的脂肪代谢,缺乏上述维生素均会造成鱼体内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在肝脏内积累。
1.3 饲料原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引发鱼类的肝胆类疾病。脂肪是易被氧化的物质,脂肪氧化产生的醛、酮、酸对鱼类有毒,将直接对肝脏造成损害。
2.药物因素:
目前在鱼病防治上,是以化学药物为主,而化学药品长期反复超量使用会引起肝损伤。
3.环境因素:
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时,鱼体内氨的代谢物难以正常排出而积蓄于血液之中,引起鱼类代谢失衡而引发肝胆疾病。
4.过度投喂:
养殖户不根据季节、天气、水温、鱼的摄食情况盲目加大投饵量,草鱼抢食凶猛,从而使草鱼摄取的营养物质超过了正常营养需求,引起鱼体生长过快,出现肥胖和肝脏脂肪积累。
三、防治措施
在草鱼肝胆综症的防治中应始终贯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病为主,治疗为辅”原则。
1.预防措施:
1.1 饲料选择:选择信誉好的专业饲料生产厂家生产的草鱼专用配合饲料,配方科学合理、营养全面,符合草鱼生态特点和生长需求;尽量选择膨化配合饲料,膨化配合饲料中的淀粉经过高温糊化,营养更易被草鱼吸收,减轻草鱼肠道、肝胆负担。
1.2 饲料贮存:草鱼饲料应该贮存在干燥、阴凉、通风处,随用随进,这样可以保持饵料新鲜,防止饲料在6-9月高温、高湿天气受潮而发霉变质,引起鱼类肝胆病变。
1.3 科学合理投喂:根据水温决定投饵率,根据“四看(看季节、天气、水温、鱼的摄食情况)”,“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原则,每天投喂2-4次不等,做到少量多次。根据草鱼吃草、抢食的生物学特性,每周投喂鲜草1天,喂料七八成饱,阴雨天少喂或者不喂,减轻草鱼的消化代谢压力和肝胆机能负荷。
1.4 培育良好水质:在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应该晒塘、清塘消毒,挖去池塘过多淤泥,池底淤泥剩20厘米左右,彻底杀死敌害生物和病原菌。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生石灰杀菌消毒,调节水体pH值,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培养水质,丰富溶氧,稳定藻相,保持水质相对稳定,减轻草鱼对水环境的应激反应,减轻肝脏的解毒压力。
1.5 科学合理用药:不要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对鱼类肝脏有损害的抗生素等药物;不用副作用大和残留高的鱼药;定期在池塘杀虫时也尽量少用重金属离子杀虫剂,比如硫酸铜、硫酸亚铁等,以防其在池塘中蓄积过量对肝造成损伤。在使用鱼药治疗过程中,尽量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鱼药,禁止使用国家和农业部明文规定的禁用鱼药;使用有休药期的鱼药,要遵照休药期的规定。多使用中草药预防和治疗鱼病,如用1%的三黄粉(大黄50%、黄芩30%、黄柏20%)添加于饲料中制成药饵,预防草鱼三病(肠炎、烂鳃、赤皮病)。
1.6 添加保肝护胆的药物:一是在草鱼饲料中定期添加胆汁酸,制成胆汁酸药饵,或者拌饲投喂。每周1次投喂添加胆汁酸的饲料,胆汁酸在防治草鱼肝胆综合症方面效果独特,它可以促进肝脏的脂肪代谢,降低脂肪在肝脏内的沉积量,具有抗肝损伤及修复肝损伤的作用,还可抑制肝脂和腹脂的蓄积,改善体型。其预防用量为200-300克/吨饲料。二是定期拌饲解毒护肝、疏肝理气、促进肝细胞再生功能的中草药,如黄连解毒散、板黄散+水产复合多维+水产复合多矿等,改善鱼体营养代谢状态,调节生理机能,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肝损伤的修复和再生;三是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乳酸菌等微生物制剂促进饲料在体内消化吸收,减轻肝胆负担。
2.治疗方法
治疗肝胆综合症一般按照“杀虫、灭菌、内服、调水”四步法进行,具体内容为:使用菌虫清等毒性小的杀虫剂杀灭寄生虫;使用聚维酮碘等刺激性小的杀菌剂进行池水杀菌消毒;内服保肝护胆药物+复合水产多维+VC拌饲,增强机体免疫力;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调优水质。无寄生虫感染可以免去杀虫步骤。具体步骤如下:
2.1 发现此症建议首先停食1-2天,肝胆疾病主要是脂肪分解、代谢机能受阻,适当减少饲料摄入;对有寄生虫(锚头蚤、指环虫、三代虫、车轮虫等)的肝胆综合症用菌虫清(主要成分为复合生物碱溶液)130-150毫升/亩·米全池泼洒,杀灭寄生虫。隔天再杀菌,用10%的聚维酮碘0.4-0.7毫升/立方米进行水体消毒杀菌;7天后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或者EM菌1-2千克/亩·米调水,快速分解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分解水体底部的腐败物质,修复和改良池底生态环境,减少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鱼类肝脏的毒副作用。
2.2 胆汁酸药饵,治疗用量为1000克/吨饲料。每天投喂2次,连喂5-7天,7-10天后打样、解剖,草鱼肝胆综合症有明显改善。
2.3 保肝护胆药物(如黄芪免疫多糖、五黄粉复配剂、杜仲提取物)+复合水产多维+VC拌饲连续投喂5-7天,每天2次,对草鱼的体内毒素代谢和修复肝脏有明显的效果,同时按0.1%的比例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3-5天,注意氟苯尼考不宜长期使用,做到中药为主,西药为辅。
总之,草鱼肝胆综合症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综合性疾病,在养殖过程中,应遵循健康生态养殖的理念,合理有效的预防肝胆综合症的发生。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要定期晒塘、清淤,池塘定期使用生石灰杀菌、消毒、调节水体pH值,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和改善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药物定期杀虫,用三黄粉药饵预防常规鱼病(肠炎、烂鳃、赤皮、打印病等),定期拌饲投喂保肝护胆的药物(胆汁酸);并根据草鱼的生物学特性投喂鲜草,喂食七八分饱,阴雨天不喂或少喂,减轻草鱼的消化代谢压力和肝胆机能负荷,综合利用生态学原理预防肝胆综合症的发生。在养殖过程中有效合理的预防,发现病症后有的放矢的治疗,草鱼肝胆综合症将变的不再可怕,及时科学的防治将有利于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
(通联:101200,北京市平谷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手机:13161595639)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