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肝胆综合症的治疗一例
草鱼肝胆综合症的治疗一例
朱杰胄梁 骁吕烨锋黄徐晶
(1.嘉兴市渔政管理服务站;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浙江嘉兴;3.嘉兴市农渔技术推广站;4.嘉兴市农业综合检验检测中心 浙江嘉兴 314050)
草鱼,又俗称草鲩、白鲩等,属于鲤科草食性鱼类,是我国常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其不仅与青鱼、鲢鱼和鳙鱼并称“四大家鱼”,而且该鱼的产量贡献率约占全国淡水鱼人工养殖产量的1/5以上。在草鱼养殖过程中,疾病频发问题较为突显,而肝胆综合征是常见疾病之一,这种疾病多出现在夏季高温大量投饵时期。笔者结合前期实践经验,为大家简单分享一下草鱼肝胆综合症的治疗方法。
一、流行原因
1.群体阶段:该病可感染不同阶段的草鱼(苗种到成鱼),以5~6月份二龄草鱼和当年夏花为易感群体。
2.发病时节:流行季节5~10月份;发病水温为20~28℃,其中,以季节过度或昼夜温差大时易暴发,如“白露”时节。
3.养殖密度:高密度养殖时此病易发生。
4.环境因素:水质监测指标DO、透明度、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环境条件发生恶化和大量投饵时此病易发生。
5.并发症:发病草鱼多会并发感染“病毒性肠炎”或“细菌性出血病”等。
二、病害症状
从体表和腹腔内部两个方面观察其发病病症:
1.体外症状:病鱼离群独游,吃食能力下降。捞出观察可见其体色加深,呈“青头乌背”状。其中,鳃丝充血出现紫红色,严重时末端鳃小瓣脱落,拖有污泥或杂质;病鱼眼眶、鳃盖、鳍基、肛门、尾柄处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尾鳍末端有白色透明带。
2.体内症状:腹腔有黄色或血色积水;肝脏病变呈土黄色并呈现花肝、绿肝;胆囊肿大且暗失光泽;肠道充血。
图1 末端鳃小瓣脱落
图2 尾鳍末端有白色透明带
图3 肠道充血
图4 花肝、绿肝;胆囊肿大且暗失光泽
三、治疗方案
首先,明确治疗思路:经过上述分析,可见肝胆综合征的引发病因主要源自内部代谢障碍和外部环境刺激所致,故采用“内服调理”和“外界改良”相结合思路开展治疗。
其次,减少潜在病原:减少投饵量并及时清理掩埋死病鱼。
最后,落实治疗步骤:内服药剂 氟 本 尼 考 200~400g、三 黄 散200g、多维150g和“应激宁3型”300g拌料40kg,每日投喂一次,连用5~7天。同步使用底毒消(150g/亩)和洁水灵(150g/亩)进行环境改良,连用3天。
四、治疗效果
连续用药2日后,死鱼数量明显下降;内服一周后,死鱼数量基本稳定;后续定期坚持拌饵投喂保肝护胆类药剂。
五、总结与建议
一直以来,鱼病问题都是推荐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针对上述情况,首先应做到合理降低养殖密度,优化养殖模式和品种搭配。在本例中建议养殖密度低于1000尾/亩;同时,优化养殖模式和品种合理搭配,适当套养白鲢、花鲢以及鲫鱼等常见品种,常见投放比例为白鲢 70~80 尾/亩、花鲢 20~30尾/亩和鲫鱼300尾/亩。此外,还应注重水质管理和科学投喂并重,切记严防浑浊水体现象的出现,如若出现会加重死亡率。最后,合理用药和定期药物预防。此病发生期间严禁滥用外用刺激性药物(如硫酸铜、三氯制剂等),该类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引起大量死亡;后期用“三黄克菌素”+“应激宁3型”拌饵投喂,半月一疗程,每一疗程持续5天,每天一次。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