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新型气泡病病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4/08/01 18:19:02  来源: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2期  作者:刘信喜  浏览次数:819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鱼类气泡病一般是由于池塘水中溶解的气体达到过饱和状态,气体在水中游离出来聚集形成微小气泡,气泡附着在鱼苗幼苗的体表或被幼苗误当食物吞食,使鱼苗失去平衡后漂浮于水面失去游泳能力而死亡,鱼苗吞食汽泡在肠道内不能排出体外,气泡阻断肠道食物通行消化,最终也会导致鱼苗死亡。通常气泡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对鱼苗幼苗危害较大。在自然条件下,水中溶解气体过饱和可由以下因素造成:一是水中有机物经发酵产生气体增多达到过饱和状态;二是由于水中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使水中溶解氧达到过饱和状态;三是水温短时内增增高,气体在水中溶解度随水温的增高而降低,使水中溶解气体从不饱和状态变成过饱和状态。这是通常情况下鱼苗气泡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和危害。

近年在临桂区山区的一个冷水鱼养殖场发生了一起发病原因和危害方式都不同常规定义的气泡致死病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该养殖场是建在山区距离水电站约80米的下游,水电站发电用水是通过高山水渠引水到电站水轮机前端200米高的钢管中,再经水轮机排出。养殖场水源是引用流经发电站水轮机后排出的山渠水,以水泥池流水养殖模式进行养殖。

养殖场建成的第一年的5月1日早晨,养殖场负责人上报,养殖场中有两个水泥池中放养的鲟鱼和魟蹲鱼大量死亡。接到上报后,我们当天早上到达养殖场开展调查。

据场里的管理员表述,约在凌晨5:00发现鱼池里的鱼群异常,池鱼死亡前,鱼群狂游乱窜,原地仰游转圈,有的跃出水面,不久后池中鱼群死亡沉底,当时进鱼池的水呈现淡淡的乳白色,怀疑入池水被毒物污染致鱼死亡。当时管理员装了一桶入池水留存备查。

2  调查分析

2.1  目检

通过肉眼检察,死亡鱼体表完好无溃烂无外伤,体色正常无感染症状,体表没有发现大型体表寄生虫,体表附着粘液;鳍条完整无伤,色泽正常;鳞片完整,排列整齐,无松散无脱落现象;肛门颜色正常无红肿充血现象,鳃盖完整,无蚀烂开窗症状,鳃丝排列整齐,颜色暗红色,有的颜色泛白,鳃丝上附着较多粘液,有的附着污物。

2.2  解剖鱼体

对鱼体解剖检查,鱼体皮肤和肌肉色泽正常,无红肿充血症状,肌肉组织无出血现象;肠道内充食正常,未发现寄生虫,肠壁无红肿充血,无溃疡现象;肝脏大小正常,色泽正常;胆囊绿色或深绿色,大小正常;鱼鳔大小色泽正常。

2.3  镜检

通过经显微镜对鱼体不同部位进行切片检查,鱼体表和各鱼鳍部位未发现微型寄生虫;肠内容物及肠壁未发现蠕虫类寄生虫;显微观察鱼鳃片,鳃丝排列整齐,形状正常,鳃丝上附着粘液,视野内看到有些气泡,鳃上未发现微小寄生虫;鱼体各组织、器官均无红肿出血症状。

经过目检、解剖和显微镜检查诊断:池中的死鱼无病变症状。

2.4  水质检测

排除了池鱼病变致死亡原因,技术员对养殖水体进行调查。肉眼观察养殖场留存在桶里的水,水已留存4~5小时,水质清澈见底,无色透明,闻不到异常味道,在桶壁上附着大量小气泡,气泡直径大的约2 mm,小的直径在1 mm以下,拍击振動桶壁,大量气泡沿着桶壁逸出水面;用单位配置的北京桑普水博士试剂盒对养殖场留存的水样进行一些常规指标检测,测得水温19℃;pH值7.0;硫化物、亚硝酸盐、氨氮含量均未检测出;溶解氧>12 mg/L(试剂最大检测值为12 mg/L),19℃标准大气压下水中的饱和溶解氧含量约9.2 mg/L水。

水质检测结果:水样水中溶解氧处于过饱和状态,其他几项指标正常。

通过病害诊断和常规养殖水质检测,无法断定池鱼死亡原因。于是在养殖场捞了两条健康的鱼种放入留存水样的桶中进行观察,经30分钟和50分钟后观察,鱼种苗在桶里游泳活动正常,无异常反应, 没有致死征兆,证明水中无致鱼死亡的毒物。

2.5  养殖水源(电站出水)实况还原

在通过以上方法观察可以排除有毒化学物质或水中饱和溶解氧致池鱼死亡之后。养殖场的用水是经过发电站后再流到鱼池,池鱼死亡是否和发电站的运行操作有关?于是到发电站进行了解情况。

发电站机房装有三台水轮机发电机组,其中两台机组正在运行发电,另一台处于休停状态,发电站引水钢管进水口处装有摄像头,在值班室监控屏上可以看到进水口水流情况,从监控屏上看不出异常。发电站值守人员反映,在雨季值守人员会根据上游水流量变化增减发电机组的运行数量或调节发电机发电输出功率的大小。于是我们请发电站值守人员进行一次调节操作进行观察,当时上游水流量稳定,值守人员进行了调大发电机组发电输出功率操作。约10分钟后,观察监控屏发现因供水量不足,钢管进水口有空气随水流进入钢管中,机房的仪表盘显示输出电压开始下降,15分钟后值守人员将发电机输出功率调小到原状态,此时监控屏显示钢管进水口不再有空气进入。半小时后,发现经发电站水轮机后排出的水呈现淡乳白色,养殖场工作人员确认此时的水色和造成池鱼死亡时进鱼池水色一样。我们马上让养殖场工作人员阻断鱼池进水,将乳白色水引到河流中,再次用水桶装了两桶水留样,并仔细观察经电站排出到水渠里的水和桶中的水,发现有大量细小气泡从水中逸出,气泡的直径大多数都小于1 mm,很多气泡直径小于0.1 mm,用肉眼无法看清楚。再次用水博士试剂盒检测此时的水样,检测结果和之前的一样,也是溶解氧超高过饱和状态,其他指标正常;再次捞两尾鱼种放入其中一个水桶的水样中,5分钟后鱼种苗游泳出现异常,10分钟后鱼种苗在桶中时而仰游时而乱窜,不久后沉入水底呈现频死状;水样静置后,在桶壁上也附着大量气泡。

由此可以断定池鱼死亡是由混入空气流经发电站水轮机后排出的含有大量空气气泡的水进入鱼池造成。

3  原因确定

3.1  水中空气气泡及溶解氧过饱和形成原因

经调查分析,首先在雨季,发电站的工作人员会根据上游供水量的大小调节发电机输出功率或增减发电机组运行工作数量,当上游供水量不足时,会有空气随水流进入发电站的引水钢管中,空气在钢管中随水流下行进入发电站的水轮机。钢管的高度达200米,根据物理学,1个大气压约等于10米高水柱,在钢管底部水的压强可达20个大气压,水中气体溶解度会随着水的压强增大而增大,因此钢管底部的水在大压强作用下,空气溶解度会大幅增大。水流经过水轮机后排出,水中压强恢复到自然状态(约1个大气压),由于压强减小,空气在水中溶解度也随之减小,之前在大压强的钢管中空气已溶解饱和的水会出现过饱和状态,过饱和的空气会慢慢从水中析出并聚集成无数的微小气泡分散在水体中,当气泡聚积到一定体积后,在浮力作用下上浮逸出水面。其次是钢管中的空气和水混和进入水轮机,在高速旋转的叶片作用下,空气在水轮机叶片表面和水之间进行研磨及在叶片剪切作用下,将空气研磨切割成无数细小气泡并分散到水中,由于气泡的反光和折射作用使水的颜色呈现淡乳白色。

3.2  池鱼死亡原因

养殖场养殖的鱼是通过鳃进行呼吸,血液通过鳃丝和水接触,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中溶解的氧气分子进行交换,起到呼吸的作用。鱼鳃不像陆生动物的肺,是不能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空气中含有78%的氮气,水中含有大量细微空气泡时,鱼鳃进行呼吸的过程中,气泡在鳃丝表面粘附聚集,形成部分空气“膜”,这层“膜”隔断了水与鳃丝表面的接触,同时由于受气泡的刺激,鳃丝分泌粘液,从而隔断鱼鳃与水中溶解氧的交换作用,最终导致池鱼缺氧窒息死亡。

4  防控措施

找到池鱼死亡原因,给养殖场提出参考建议:防止发电站排出含气泡的水进入鱼池;或是延长进入鱼池的水流流程,使发电站排出的水中的气泡及水中溶解的过饱和气体有足够的时间逸出到空气中,可以考虑在养殖场进水前端建个S形静水池。

5  结果运用

养殖场应急措施是在发电站排水口处装了监控摄像头进行观察,发现有带泡水排出,及时阻断鱼池进水。由于发电站上游供水的不稳定性和时间的不确定,需要人员24小时看守监控屏,看守人员易疲倦,再就是晚上光线问题,监控屏看不清楚排出水的状况,导致后来养殖场还发生了一次同样原因的死鱼事故。鉴于此,养殖场根据用水量修建了一个储水量1200 m3的静水池,静水池中间用砖墙隔成两个S弯道,发电站排出的水经S弯道流出进入养殖场的鱼池。通过养殖用水量大小测算,水流经S弯道静水池的时间需6小时,根据水样在水桶中静置约经5小时气泡逸出后,水样对放入的鱼种苗不会产生影响,据此可确定经儲水池静置后的水是安全的。通过这样的解决方案,养殖场在后来的几年里再没发生这样死鱼事故。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