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系数及价格对水产养殖经济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12/19 19:12:59 浏览次数:4759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作~
水产养殖饲料推动了水产养殖的产业改革,实现了从养殖规模、养殖模式和养殖理念的全面创新,但养殖规模的扩大和饲料的使用导致养殖产量增加,而水产品市场价格也受到市场供需关系的显著影响,水产养殖经济利润下滑甚至朝向微利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养殖户倾向于选择价格低的饲料,以控制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水产养殖中饲料的使用要综合系数和价格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价格低的饲料并不一定等同于高效益。
1、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9年全国水产养殖产量超5000万t,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67%,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水产养殖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渔业国家。2019年我国饲料总产量26184万t,水产饲料总产量为1047万t,在饲料总量中占比4%。可以说水产饲料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饲料工业中增长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产业。根据目前的局势来看,水产捕捞总量的萎缩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我国新增的水产品需求主要通过水产养殖来满足,而捕捞量的减少也有利于提升水产养殖的市场价格,水产市场的稳定和提升有助于带动水产饲料产业的经济效益。
未来我国水产养殖市场需求量将会持续增加,更会提升水产养殖饲料总量的需求,带动更多的水产养殖户选择工业饲料。但市场的振荡难以避免,尤其是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区域范围内会出现供需上的不平衡,规模较大的养殖户为了控制成本,提高效益,在饲料系数和价格上做出不同选择。一般而言,水产养殖经济的影响因素包括养殖成本、市场价格、市场供求关系等,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市场总体上趋于稳定,固定成本包括鱼苗成本、投喂成本和市场价格波动,因此,影响经济利润的因素主要是饲料系数与饲料价格,因此,水产养殖经济效益也要综合衡量饲料系数和价格的影响作用。饲料价格对水厂养殖效益的影响是外显性的,以对虾为例,对虾养殖产业规模较大,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其他产业带动有极大影响。
因此,对虾也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代表性产业之一,2017年我国对虾养殖总量为3.75万t,2018年增长到5.58万t,未来对虾养殖数量将会持续增长,但由于上游对虾饲料蛋白价格提高,饲料成本提升,对虾养殖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养殖户会通过选择低价格饲料来控制成本,但饲料价格只是养殖效益的影响因素之一,分析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要从成本控制、市场价格等要素入手,不能盲目进行。
2、如何有效控制水产养殖成本
水产养殖成本的主要构成是饲料成本占据70%,鱼种10%,水电、人工等固定成本20%。虽然不同的养殖品种和地区差异会对成本构成有一定影响,但饲料成本所占的比例总体变化不大。因此,可以说水产养殖的主要成本是饲料成本,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池塘租金、水电和人工成本都有所上涨,且涨幅较大,如果水产养殖中单产的产量和效益不提高,固定成本的分摊比例就会增高。要想控制养殖成本,需要从饲料成本上下功夫。
养殖户在选择饲料品种时,不能单纯以饲料价格、蛋白含量为选择依据。养殖产品的产量最终能体现饲料的质量,也就是通过养殖过程中消耗的饲料总量和饲料系数来反应。水产品养殖中消耗的饲料成本=饲料价格×饲料系数。饲料系数是反应饲料质量的主要要素。
水产养殖经济效益=饲料投放量÷饲料系数×养殖品种市场价格-饲料成本-鱼种成本-固定成本(水电、人工和鱼药等,整体不会出现较大变化)。
根据公式可以看出,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变量在于饲料系数和饲料价格,饲料系数指的是饲料消耗和养殖产品净增重量的比值,能反应出养殖产品的质量。仅从公式可以看出,饲料价格越低,经济效益也越高,但并不是说饲料价格低,系数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就一定好。
假设A.B两个养殖户同样用海水养殖对虾,A选用价格为2400.0元/t的甲饲料,B选用价格为2200.0元/t的乙饲料,每个养殖区域各投喂1t饲料,同时其他开支固定不变,都为a元,设定每千克对虾的市场售价为60元,年终统计,A池塘饲料系数为1.8,B池塘饲料系数为2.0,则在各自投喂1t饲料的情况下,两户养殖的效益如下:
A=1000.0kg饲料÷1.8×60元/kg-2400元-a=30933-a元;
B=1000.0kg饲料÷2.0×60元/kg-2200元-a=27800-a元;
两户利润差为:A-B=(30933-a)-(27800-a)=3133元。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A、B两户的饲料系数相差不大,只有0.2,乙饲料的价格比甲饲料的价格低200元/t,但在饲料投喂量同等的情况下,使用甲饲料却比乙饲料多3133元收益。所以饲料系数即饲料质量对水产养殖经济的影响比饲料价格的影响作用更重要,更能起到关键作用,水产养殖效益会随饲料系数的升高而出现大幅度下降。假设使用同样的饲料,为了提高水产品经济效益,也应围绕如何降低饲料系数而努力。
3、如何降低饲料系数,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饲料系数对饲料成本的影响作用比饲料价格要大,饲料系数越低,饲料成本越少,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也就越高。实际上影响饲料系数的因素较多,包括饲料原料质量、原料价格、配方、生产技术投喂方法和水产养殖环境等,降低饲料系数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要贯穿到水产养殖和饲料生产全过程中。
3.1控制饲料原料质量
饲料的营养成分差异受到多种要素影响,一般体现在原料品种、质量、产地、等级、构成成分、含量、贮存环境和贮存期限等要素上。原料能直接影响配合饲料的营养成分,质量好等级高的原料一般产出的配合饲料能满足预期的营养需求,反之则无法达到预期的营养水平,造成饲料系数较高。在生产过程中,饲料厂要有意识地降低饲料系数,因此要熟悉原料的基本情况,包括产地、等级和品种等。选址时可以根据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原料,提高原料标准,对原料采购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对采购的原料进行化验,发霉变质、有毒有害的原料要坚决不予适用,贮存时间长、营养成分不达标的原料不能进厂。
3.2研发高水平饲料配方
水产养殖的营养需求要结合水产动物的营养学原理和营养机制,按照不同品种不同阶段的食性、营养需求来衡量。原料选择要结合饲料厂的资源优势,最好因地制宜,选择来源广泛、成分丰富、价格低廉的原料。饲料的营养成分、等级和供给数量要满足水产养殖中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保持饲料营养物质和动物营养需求的整体平衡和协调。另外也要考虑原料中的各种成分特性,根据季节和生长阶段调整配方。如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菜籽粕中含有异硫氰酸酯。春季是水产动物生长的关键阶段,要注意配方中的维生素脂肪含量。
配方对饲料质量至关重要,水产动物产量和质量除了受水产动物生长环境的影响外,其自身健康状况和生长潜能也是最基本的因素,水产动物只有在健康情况下才能对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有效吸收和转化,最大程度地激发生长潜能。合适的饲料配方能满足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健康需求。相关实验证明,鱼粉中含有的氨基酸水平和水产动物的氨基酸整体平衡,又含有许多生长因子,能激发生长潜能,因此所有原料中鱼粉质量和养殖效果最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量在配方中多增加鱼粉,只有饲料配方中的营养物质和水产动物需求最接近时才能有效降低饲料系数。
3.3饲料加工工艺
饲料加工应综合考虑水产动物的生长特性、食性和消化吸收特征。水产动物消化道短,消化酶的种类相对陆生动物较为单一,因此,消化和转化营养物质的能力受到影响。水产动物饲料的加工工艺需要考虑以上因素,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技术含量较高的加工工艺,尽量提高饲料粉碎程度,让饲料最大程度地和动物消化道中的消化酶接触,确保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能被水产动物高效消化和吸收。小规格的鱼种、鱼苗饲料的原料粉碎程度要求能过20目筛的达到100%,能过60目筛的达到95%。育成鱼饲料原料粉碎颗粒度要求80%能通过40目筛,粉碎机筛片的孔径在1.2mm以下。为了满足饲料组成成分均匀,要对混合机的均匀度进行定期检查,保障微量成分混合均衡,把变异系数控制在7%以下。调质工艺和调质温度压力对饲料质量影响较大,控制好物料的熟化程度,调好蒸汽压力,让物料在最佳的时间通过调质器。由于饲料中不同原料的调质参数不同,如果没有做好熟化控制,导致温度过低,水分不够,会影响原料糊化程度,进而影响水产动物的消化吸收,而过度熟化会破坏饲料中的微量成分,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饲料系数。一般来说,水产饲料调质时最佳含水量为12%,调质温度在80℃以上,蒸汽压力在2MPa以上,这样可以提高颗粒粘结性,入水后能保持粘结状态,便于水产动物摄食,降低饲料系数。
3.4选择合适的放养方式
水产动物的养殖方式也会对饲料系数产生影响。放养方式应考虑养殖品种混搭、养殖密度、投入产出水平和其他生产方式等要素。
混养指的是在同一水域放养多个鱼种,考虑鱼种的生物特性、食性和栖息水层等,实现不同鱼种的优势互补,充分利用不同水层空间,让不同种、不同龄的鱼类能混合放养,共同生长。这种立体养殖方式也能充分利用水域和饵料价值。最理想的状态是实现养殖水域内的优势互补,构成良好的循环再利用养殖生态,最大程度利用各种资源,减少养殖中的废弃物,既保障效益,又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水产养殖还要考虑市场需求、养殖条件、饲料来源和综合经济效益等要素,结合多种要素综合考量混搭的鱼种和主养鱼种。如果投喂饲料量较大,吃食鱼占60%,滤食鱼占40%,上层鱼40%~45%,中层鱼30%~35%,下层鱼20%~25%。也要考虑食用鱼上市时间和上市时食用鱼达到的食用规格,要提前准备大规格鱼种在年初放养,或者在生长期轮流放养,这样池塘能始终保持最佳的载鱼量。
实验结合实践分析,鱼类生长较快,单位产鱼量较高,饲料系数一般会低于平均水平,所以放养是比较适合的养殖方式。
3.5投喂技术
投喂技术也会影响饲料系数,尤其关键的是投饵率和投饵次数。投饵次数要根据水产生物消化道长短,结合饲料等级和品种,根据动物消化时间来确定,投饵率指的是达到水产动物的最大饱食程度。如果投饵次数和投饵率不符合生物特性,饲料系数会相应增大。对于水产动物来说,特定时间段要保证动物的消化能力变化幅度不大,这样才能保证动物对饲料的消化速度和消化程度,养殖户也能更好地确定投饵次数和投饵率。一般投饵次数越多,饲料在食道内的蠕动速度就越快,如果蠕动速度超出动物对饲料的消化速度,那么就导致相当数量的饲料无法充分消化吸收,造成饲料浪费,降低鱼类消化利用率。所以过多的投喂次数并不科学。当然,投喂次数过少,动物在一定时间内摄入的饲料过少,导致缺乏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容易造成生长受阻。需要注意的是在水产动物不同的生长阶段,投饵次数和投喂率也不相同,这是因为水产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日摄入量、营养物质吸收有一定差异。水产动物的体重、生理特征和代谢率会随生长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不注意投喂次数,饲料投放量超出动物需求量,会浪费大量饲料,增加养殖成本,也会污染水质。最理想的状态是投放量和需求量相一致,这就需要养殖户有一定的养殖经验和养殖技术,对水温、动物生物特性、气候、游动情况都有详细的了解,确保水域内80%的动物能吃饱,或参考相关的养殖资料,掌握相应的投放标准。
3.6选择良好的水域条件
注意水环境因子选择良好的水域条件要做到:(1)防止水域污染,选择优良的水质环境。良好水质能保障养殖动物正常生长,降低饲料系数,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并且满足当前水产养殖绿色环保的要求,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绿色食品,提高经济效益。(2)注意水的溶氧量,降低水中有害气体浓度,一般鱼类养殖溶氧量为3.0mg/L时,饵料系数比溶氧量为4.0mg/L时要高一倍。(3)注意水温大小,水温也会影响饲料系数,随着水温的升高可适当增加投放量,控制饲料系数,缩减养殖成本。
水产养殖中水的质量直接影响食品质量。鱼是变温动物,新陈代谢受到水温影响,在生长和摄食上出现较大变化。如果水温低,则鱼的新陈代谢活动较慢,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求较少,摄食量减少,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时间较长,饲料利用率相应降低,饲料系数增大,若水温高于20℃,则微生物有可能过度繁殖,要定期使用微生态抑制产品调节水质。结合养鱼实践,最好的水质要满足活性好,营养充足,水质爽嫩,水中氮、钙、磷、镁等营养物质要均衡适量,有充足的有机质但又不能过多,浮游生物结构科学适量,一般的水质标准为硬度(CaCO3)50~150mg/L,pH=6.5~8.0,透明度20~40cm,溶氧量稳定在5mg/L以上,有效磷含量0.1~0.5mg/L,有效氮含量低于1.5mg/L,分子氨含量低于0.02mg/L,浮游生物植物在40~110mg/L。3.7注意利用好天然饵料水产养殖中除了人工饲料外,也有些天然饵料能应用到养殖过程中,满足水产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提升对人工饲料的吸收作用。现代化水产养殖中,按照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动物特性选择天然饵料能有效降低饲料系数。根据水产养殖实践,在螃蟹养殖过程中补充天然饵料能有效节省超过1/3的人工饲料,有效降低饲料系数。虾类养殖过程中,天然饵料的补充可以将饲料系数降低到0.1以下,是提升经济利润的重要措施。
1、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9年全国水产养殖产量超5000万t,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67%,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水产养殖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渔业国家。2019年我国饲料总产量26184万t,水产饲料总产量为1047万t,在饲料总量中占比4%。可以说水产饲料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饲料工业中增长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产业。根据目前的局势来看,水产捕捞总量的萎缩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我国新增的水产品需求主要通过水产养殖来满足,而捕捞量的减少也有利于提升水产养殖的市场价格,水产市场的稳定和提升有助于带动水产饲料产业的经济效益。
未来我国水产养殖市场需求量将会持续增加,更会提升水产养殖饲料总量的需求,带动更多的水产养殖户选择工业饲料。但市场的振荡难以避免,尤其是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区域范围内会出现供需上的不平衡,规模较大的养殖户为了控制成本,提高效益,在饲料系数和价格上做出不同选择。一般而言,水产养殖经济的影响因素包括养殖成本、市场价格、市场供求关系等,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市场总体上趋于稳定,固定成本包括鱼苗成本、投喂成本和市场价格波动,因此,影响经济利润的因素主要是饲料系数与饲料价格,因此,水产养殖经济效益也要综合衡量饲料系数和价格的影响作用。饲料价格对水厂养殖效益的影响是外显性的,以对虾为例,对虾养殖产业规模较大,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其他产业带动有极大影响。
因此,对虾也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代表性产业之一,2017年我国对虾养殖总量为3.75万t,2018年增长到5.58万t,未来对虾养殖数量将会持续增长,但由于上游对虾饲料蛋白价格提高,饲料成本提升,对虾养殖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养殖户会通过选择低价格饲料来控制成本,但饲料价格只是养殖效益的影响因素之一,分析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要从成本控制、市场价格等要素入手,不能盲目进行。
2、如何有效控制水产养殖成本
水产养殖成本的主要构成是饲料成本占据70%,鱼种10%,水电、人工等固定成本20%。虽然不同的养殖品种和地区差异会对成本构成有一定影响,但饲料成本所占的比例总体变化不大。因此,可以说水产养殖的主要成本是饲料成本,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池塘租金、水电和人工成本都有所上涨,且涨幅较大,如果水产养殖中单产的产量和效益不提高,固定成本的分摊比例就会增高。要想控制养殖成本,需要从饲料成本上下功夫。
养殖户在选择饲料品种时,不能单纯以饲料价格、蛋白含量为选择依据。养殖产品的产量最终能体现饲料的质量,也就是通过养殖过程中消耗的饲料总量和饲料系数来反应。水产品养殖中消耗的饲料成本=饲料价格×饲料系数。饲料系数是反应饲料质量的主要要素。
水产养殖经济效益=饲料投放量÷饲料系数×养殖品种市场价格-饲料成本-鱼种成本-固定成本(水电、人工和鱼药等,整体不会出现较大变化)。
根据公式可以看出,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变量在于饲料系数和饲料价格,饲料系数指的是饲料消耗和养殖产品净增重量的比值,能反应出养殖产品的质量。仅从公式可以看出,饲料价格越低,经济效益也越高,但并不是说饲料价格低,系数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就一定好。
假设A.B两个养殖户同样用海水养殖对虾,A选用价格为2400.0元/t的甲饲料,B选用价格为2200.0元/t的乙饲料,每个养殖区域各投喂1t饲料,同时其他开支固定不变,都为a元,设定每千克对虾的市场售价为60元,年终统计,A池塘饲料系数为1.8,B池塘饲料系数为2.0,则在各自投喂1t饲料的情况下,两户养殖的效益如下:
A=1000.0kg饲料÷1.8×60元/kg-2400元-a=30933-a元;
B=1000.0kg饲料÷2.0×60元/kg-2200元-a=27800-a元;
两户利润差为:A-B=(30933-a)-(27800-a)=3133元。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A、B两户的饲料系数相差不大,只有0.2,乙饲料的价格比甲饲料的价格低200元/t,但在饲料投喂量同等的情况下,使用甲饲料却比乙饲料多3133元收益。所以饲料系数即饲料质量对水产养殖经济的影响比饲料价格的影响作用更重要,更能起到关键作用,水产养殖效益会随饲料系数的升高而出现大幅度下降。假设使用同样的饲料,为了提高水产品经济效益,也应围绕如何降低饲料系数而努力。
3、如何降低饲料系数,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饲料系数对饲料成本的影响作用比饲料价格要大,饲料系数越低,饲料成本越少,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也就越高。实际上影响饲料系数的因素较多,包括饲料原料质量、原料价格、配方、生产技术投喂方法和水产养殖环境等,降低饲料系数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要贯穿到水产养殖和饲料生产全过程中。
3.1控制饲料原料质量
饲料的营养成分差异受到多种要素影响,一般体现在原料品种、质量、产地、等级、构成成分、含量、贮存环境和贮存期限等要素上。原料能直接影响配合饲料的营养成分,质量好等级高的原料一般产出的配合饲料能满足预期的营养需求,反之则无法达到预期的营养水平,造成饲料系数较高。在生产过程中,饲料厂要有意识地降低饲料系数,因此要熟悉原料的基本情况,包括产地、等级和品种等。选址时可以根据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原料,提高原料标准,对原料采购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对采购的原料进行化验,发霉变质、有毒有害的原料要坚决不予适用,贮存时间长、营养成分不达标的原料不能进厂。
3.2研发高水平饲料配方
水产养殖的营养需求要结合水产动物的营养学原理和营养机制,按照不同品种不同阶段的食性、营养需求来衡量。原料选择要结合饲料厂的资源优势,最好因地制宜,选择来源广泛、成分丰富、价格低廉的原料。饲料的营养成分、等级和供给数量要满足水产养殖中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保持饲料营养物质和动物营养需求的整体平衡和协调。另外也要考虑原料中的各种成分特性,根据季节和生长阶段调整配方。如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菜籽粕中含有异硫氰酸酯。春季是水产动物生长的关键阶段,要注意配方中的维生素脂肪含量。
配方对饲料质量至关重要,水产动物产量和质量除了受水产动物生长环境的影响外,其自身健康状况和生长潜能也是最基本的因素,水产动物只有在健康情况下才能对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有效吸收和转化,最大程度地激发生长潜能。合适的饲料配方能满足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健康需求。相关实验证明,鱼粉中含有的氨基酸水平和水产动物的氨基酸整体平衡,又含有许多生长因子,能激发生长潜能,因此所有原料中鱼粉质量和养殖效果最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量在配方中多增加鱼粉,只有饲料配方中的营养物质和水产动物需求最接近时才能有效降低饲料系数。
3.3饲料加工工艺
饲料加工应综合考虑水产动物的生长特性、食性和消化吸收特征。水产动物消化道短,消化酶的种类相对陆生动物较为单一,因此,消化和转化营养物质的能力受到影响。水产动物饲料的加工工艺需要考虑以上因素,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技术含量较高的加工工艺,尽量提高饲料粉碎程度,让饲料最大程度地和动物消化道中的消化酶接触,确保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能被水产动物高效消化和吸收。小规格的鱼种、鱼苗饲料的原料粉碎程度要求能过20目筛的达到100%,能过60目筛的达到95%。育成鱼饲料原料粉碎颗粒度要求80%能通过40目筛,粉碎机筛片的孔径在1.2mm以下。为了满足饲料组成成分均匀,要对混合机的均匀度进行定期检查,保障微量成分混合均衡,把变异系数控制在7%以下。调质工艺和调质温度压力对饲料质量影响较大,控制好物料的熟化程度,调好蒸汽压力,让物料在最佳的时间通过调质器。由于饲料中不同原料的调质参数不同,如果没有做好熟化控制,导致温度过低,水分不够,会影响原料糊化程度,进而影响水产动物的消化吸收,而过度熟化会破坏饲料中的微量成分,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饲料系数。一般来说,水产饲料调质时最佳含水量为12%,调质温度在80℃以上,蒸汽压力在2MPa以上,这样可以提高颗粒粘结性,入水后能保持粘结状态,便于水产动物摄食,降低饲料系数。
3.4选择合适的放养方式
水产动物的养殖方式也会对饲料系数产生影响。放养方式应考虑养殖品种混搭、养殖密度、投入产出水平和其他生产方式等要素。
混养指的是在同一水域放养多个鱼种,考虑鱼种的生物特性、食性和栖息水层等,实现不同鱼种的优势互补,充分利用不同水层空间,让不同种、不同龄的鱼类能混合放养,共同生长。这种立体养殖方式也能充分利用水域和饵料价值。最理想的状态是实现养殖水域内的优势互补,构成良好的循环再利用养殖生态,最大程度利用各种资源,减少养殖中的废弃物,既保障效益,又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水产养殖还要考虑市场需求、养殖条件、饲料来源和综合经济效益等要素,结合多种要素综合考量混搭的鱼种和主养鱼种。如果投喂饲料量较大,吃食鱼占60%,滤食鱼占40%,上层鱼40%~45%,中层鱼30%~35%,下层鱼20%~25%。也要考虑食用鱼上市时间和上市时食用鱼达到的食用规格,要提前准备大规格鱼种在年初放养,或者在生长期轮流放养,这样池塘能始终保持最佳的载鱼量。
实验结合实践分析,鱼类生长较快,单位产鱼量较高,饲料系数一般会低于平均水平,所以放养是比较适合的养殖方式。
3.5投喂技术
投喂技术也会影响饲料系数,尤其关键的是投饵率和投饵次数。投饵次数要根据水产生物消化道长短,结合饲料等级和品种,根据动物消化时间来确定,投饵率指的是达到水产动物的最大饱食程度。如果投饵次数和投饵率不符合生物特性,饲料系数会相应增大。对于水产动物来说,特定时间段要保证动物的消化能力变化幅度不大,这样才能保证动物对饲料的消化速度和消化程度,养殖户也能更好地确定投饵次数和投饵率。一般投饵次数越多,饲料在食道内的蠕动速度就越快,如果蠕动速度超出动物对饲料的消化速度,那么就导致相当数量的饲料无法充分消化吸收,造成饲料浪费,降低鱼类消化利用率。所以过多的投喂次数并不科学。当然,投喂次数过少,动物在一定时间内摄入的饲料过少,导致缺乏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容易造成生长受阻。需要注意的是在水产动物不同的生长阶段,投饵次数和投喂率也不相同,这是因为水产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日摄入量、营养物质吸收有一定差异。水产动物的体重、生理特征和代谢率会随生长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不注意投喂次数,饲料投放量超出动物需求量,会浪费大量饲料,增加养殖成本,也会污染水质。最理想的状态是投放量和需求量相一致,这就需要养殖户有一定的养殖经验和养殖技术,对水温、动物生物特性、气候、游动情况都有详细的了解,确保水域内80%的动物能吃饱,或参考相关的养殖资料,掌握相应的投放标准。
3.6选择良好的水域条件
注意水环境因子选择良好的水域条件要做到:(1)防止水域污染,选择优良的水质环境。良好水质能保障养殖动物正常生长,降低饲料系数,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并且满足当前水产养殖绿色环保的要求,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绿色食品,提高经济效益。(2)注意水的溶氧量,降低水中有害气体浓度,一般鱼类养殖溶氧量为3.0mg/L时,饵料系数比溶氧量为4.0mg/L时要高一倍。(3)注意水温大小,水温也会影响饲料系数,随着水温的升高可适当增加投放量,控制饲料系数,缩减养殖成本。
水产养殖中水的质量直接影响食品质量。鱼是变温动物,新陈代谢受到水温影响,在生长和摄食上出现较大变化。如果水温低,则鱼的新陈代谢活动较慢,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求较少,摄食量减少,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时间较长,饲料利用率相应降低,饲料系数增大,若水温高于20℃,则微生物有可能过度繁殖,要定期使用微生态抑制产品调节水质。结合养鱼实践,最好的水质要满足活性好,营养充足,水质爽嫩,水中氮、钙、磷、镁等营养物质要均衡适量,有充足的有机质但又不能过多,浮游生物结构科学适量,一般的水质标准为硬度(CaCO3)50~150mg/L,pH=6.5~8.0,透明度20~40cm,溶氧量稳定在5mg/L以上,有效磷含量0.1~0.5mg/L,有效氮含量低于1.5mg/L,分子氨含量低于0.02mg/L,浮游生物植物在40~110mg/L。3.7注意利用好天然饵料水产养殖中除了人工饲料外,也有些天然饵料能应用到养殖过程中,满足水产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提升对人工饲料的吸收作用。现代化水产养殖中,按照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动物特性选择天然饵料能有效降低饲料系数。根据水产养殖实践,在螃蟹养殖过程中补充天然饵料能有效节省超过1/3的人工饲料,有效降低饲料系数。虾类养殖过程中,天然饵料的补充可以将饲料系数降低到0.1以下,是提升经济利润的重要措施。
总之,综合来说,饲料成本是决定养殖成本和养殖效益的重要变量,而饲料价格、饲料系数是影响饲料成本的关键要素,结合生产实践,饲料价格低并不一定带来高收益,因此,饲料系数对饲料成本的作用较大。在选择饲料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饲料系数,选择适合不同品种和不同生长阶段的优质饲料,并在水质水温、投喂率、投喂次数、放养方式等内容上下功夫,有效降低饲料系数。饲料系数受较多因素影响,除了养殖户通过其他方法进行有效控制之外,饲料厂家也需控制好饲料原料的质量,研发饲料配方,提高加工工艺等。研究饲料系数和价格对水产养殖效益的影响有助于部分养殖户走出低价格等于低成本等于高效益的认知误区,合理选择高质量饲料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推动水产养殖升级发展。
(出处: 柏普泰水产)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