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水产新品种 中科五号异育银鲫上榜
6月7日,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异育银鲫“中科5号” 苗种生产基地,工作人员在测量银鲫鱼苗生长情况。
农业农村部公告了19个2018年全国水产新品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团队培育出的高产异育银鲫新品种“中科5号”榜上有名。
6月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该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培育出高产异育银鲫新品种“中科5号”,未来三年有望推广应用区域覆盖我国鲫鱼所有养殖区域,实现目前养殖鲫鱼品种的更新。
这一成果是由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桂建芳带领科研团队,釆用单性生殖与分子模块相结合育种技术,历时十多年培育而成。该成果得到了中科院A类先导科技专项“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的支持。
如今成功培育的“中科5号”,相比“中科3号”具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能够在低蛋白的饵料系数下,即投喂低蛋白低鱼粉含量饲料时,一龄鱼的生长速度,“中科5号”平均比“中科3号”提高18%;二是“中科5号”抗病能力较强,与“中科3号”相比,感染鲫疱疹病毒时存活率平均提高12%,养殖过程中对体表粘孢子虫病有一定的抗性,成活率平均提高20%。
据桂建芳介绍,2014年至2017年,“中科5号”已在湖北黄石、江苏南京等地开展生产性对比实验和中间试验,养殖结果表明,这一品种无论在生长优势、抗病性能,还是是增产效果方面都很明显。
6月8日,桂建芳院士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举行的发布会上。
6月7日,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异育银鲫“中科5号” 苗种生产基地,王忠卫副研究员(前排右)和养殖场员工一起捕捞“中科5号”银鲫苗种。
6月7日,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实验室,研究人员在提取“中科5号”银鲫血液用于DNA含量测定。
6月7日,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实验室,研究人员在给“中科5号”银鲫鱼苗喂食。
6月8日,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实验室,桂建芳院士(左)与学生检查银鲫生长情况。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