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找到控制鱼刺的基因:吃鱼不挑刺或将实现

发表时间:2024/03/30 18:11:47  浏览次数:3288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2021年12月,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的高泽霞教授团队找到了控制鱼刺的基因,让“吃鱼不挑刺”这一幻想有望成为现实。消息一经发出,立馬引发全网热议,更有网友评论“这真是到能惊动‘懒人DNA’的程度了”“再也不担心鱼刺卡住喉咙了”。据了解,高泽霞团队和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已经分别在鳊鱼、草鱼和银鲫身上试验了敲除调控鱼刺生长的主效基因,获得的第一代杂合体(F0代)的少刺鱼生长良好,形态正常,习性和普通有刺鱼没有差异。

素材聚焦1 “挑刺”三个月,最终筛定50个候选基因

鱼刺学名叫肌间骨,是由肌膈中的肌腱骨化而来。从形成来源上看,鱼长刺其实就和人类长骨刺是一个道理。鱼刺除了是食用中的麻烦,也是大规模机械化加工的障碍。2012年,博士毕业不久的高泽霞选择了让鳊鱼有刺变无刺的课题。“创制”无刺鱼的关键是找到调控对鱼刺生长起主要作用的基因(主效基因)。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们将每一根细刺从鳊鱼身上小心翼翼地挑出来,剔掉结缔组织,在降解之前,快速放进液氮保存,再快速提取RNA进行基因表达。虽说是快速,但将鱼刺一根根从鱼身上挑出,再到基因表达完毕,整个团队足足花了三个月才提出了高质量的鱼刺RNA——他们最终筛定候选的近50个基因。

素材聚焦2 闹过“乌龙”,两次错过无刺鳊鱼

高泽霞教授团队将找到的近50个基因放到标准模式鱼斑马鱼身上做验证,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一个一个依次敲掉这些基因,看鱼刺的生长有无变化、怎样变化。验证的过程一干就是七年。一次敲掉斑马鱼的一个基因后,真的发现了一条无刺鱼,整个实验室沸腾了,大家都有一种“终于找到了”的感觉,可是再去验证,却发现和这条无刺鱼同批次的其他鱼的鱼刺依然故我,这证实了这次发现只是个美丽的错误。高泽霞笑着说:“到现在都没弄明白,为什么会有一条无刺鱼混杂在有刺鱼中间,可能是自然的基因突变吧。科学就是这么曲折,不断试错是常态。还有两次吃鳊鱼时真的吃到了无刺的鳊鱼,可惜吃的时候才发现,遗传基因没有留下来。”

2019年年底的一天,“突然一下子”,主效基因出现了,这次真的是无刺斑马鱼。几百条鱼无刺的表型非常稳定,再经过几代繁育,斑马鱼的后代也都是无刺鱼。经过测定,虽然鱼刺变化了,可鱼肉中的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和普通有刺鱼没有显著差异,肉质不变,味道的鲜美程度依然“在线”。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