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疱疹病毒病
病原学
锦鲤疱疹病毒病的病原是锦鲤疱疹病毒(Koi hepesvirus,KHV),为疱疹病毒目(Herpesbirales)异样疱疹病毒科(Alloherpesbiridae)鲤疱疹病毒属(Cyprinibirus)成员。KHV病毒颗粒为直径167~200nm的二十面体,有囊膜,对乙醚、紫外线、温度(50℃以上1min即可失活)均较为敏感。KHV为线性双股DNA病毒,基因组全长为295kbp,基因组共编码164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包含其中8个末端重复ORF。目前,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分离株有日本株(KHV-J)、美国株(KHV-U)、以色列株(KHV-I)以及在我国分离的KHV-GZ11。
流行病学
易感宿主
锦鲤疱疹病毒病主要发病于锦鲤、鲤鱼及其普通变种。此外,有研究表明,KHV可能感染金鱼、草鱼、异育银鲫等其他鱼类,不发病但可能作为一种传染源传播病毒。
易感条件:鱼龄、季节、水温等
锦鲤疱疹病毒病一般发病于春秋季节,高温夏季、低温冬季一般不发病。病毒最适增殖温度为15℃~25℃,低于10℃或大于30℃,病毒不复制或病毒量很低,当恢复至适宜水温时,病毒再次大量增殖导致发病,鱼苗和成鱼均可感染。
传染源、传播途径
传染源主要是患病或带毒的鲤鱼或锦鲤,传播途径主要是水平传播,也可能通过鱼卵进行垂直传播。
临床症状
病鱼常表现出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如果在水泥池中发病,会发现很多病鱼侧卧在水底,尤其是进、排水口较多;发病鱼体表黏液明显增多,眼球凹陷,鳃丝发白褪色,肛门红肿,全身体表多处出血,尤其是鳍条基部严重出血;剖检后可见病鱼脾脏、肾脏明显肿大、肝脏易碎。
参考资料:
《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技术规范 (第二版)(鱼类)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