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肝胆综合症

发表时间:2018/01/20 00:00:00  浏览次数:4522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1.病因
  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引起肝胆综合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1)喂料过多,投喂蛋白含量高的饲料,是该病发生的主因。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氨氮浓度过高)
      (2)滥用药物。(呋喃唑酮、喹乙醇、氯霉素、磺胺类等,敌百虫、硫酸铜等药物)
      (3)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
      (4)脂肪氧化产生的醛、酮、酸对鱼类有毒,对肝脏造成损害。草鱼、团头鲂、鲤鱼采食后,易患瘦背病,肌纤维萎缩、坏死和肝胆综合征 
     (5)营养成分的失衡:如蛋白质含量过高、碳水化合物含量偏高或长期使用动物性脂肪和高度饱和脂肪酸等,导致饲料能量蛋白比过高。高蛋白饲料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造成内脏脂肪积累。缺乏维生素E也会造成典型的“瘦背病”和肝脏损伤。
     (6)鱼饲料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引发鱼类的肝胆类疾病。

2.流行情况
        肝胆综合症流行季节主要从6~10月份都有发生,已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尤其是鱼苗、鱼种发病率高.危害的对象主要是鲤、鲫、草鱼、斑点叉尾鮰、云斑鮰、乌鳢、虹鳟、裂腹鱼、团头鲂、青鱼、罗非鱼,也常见于鳖。死亡率可达50~60%,甚至可达?60~90%。

3.临床症状
        肝胆综合症以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病鱼发病初期,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可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呈斑块状黄红白色相间,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有的使肝脏局部或大部分变成“绿肝”。胆囊明显肿大1~2倍(有时导致胆汁溢出或胆囊破裂)。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或变黄变白直到无色,重者胆囊充血发红,并使胆汁也成红色。

4.诊断
        解剖发现肝肿胀、质地变脆、轻触易碎;有点状或块状出血,或瘀血;胆囊肿大或萎缩;胆汁颜色深绿或墨绿等病变结合临床调查可进行诊断。 
   

 肝脏明显肿大,颜色变淡(汪开毓)

鲈鱼肝脏明显肿大、变性质脆(上),(下)相对正常(汪开毓)

肝脏明显肿大,肝色逐渐变淡变黄(汪开毓)

 肝脏呈黄白色相间的“花肝”状(汪开毓)

 肝脏呈明显的“绿肝”状(汪开毓)

 肝脏呈斑块状红白色相间,形成明显的“花肝”状(汪开毓)

草鱼脂肪肝(陈辉)

 铜中毒时,肝脏受损并出现“绿肝”的变化(汪开毓)

 铜中毒时,肝脏肿大、发绿(汪开毓)

 胆囊肿大,充满浓稠性的胆汁(汪开毓)

 胆囊肿大,充满淡绿和浓稠性的胆汁(汪开毓)

胆囊肿大、充血发红,充满带红色的胆汁液(汪开毓)

胆囊扩张、肿大,充满胆汁液,胆汁呈黑红色(汪开毓)

 

5.防治
(1)科学投喂:停料或减料投喂。对肝病的预防要严格按照科学养鱼的要求,培育良好的水质,投喂全面、品质优良的饲料,防止蛋白质变质和脂肪氧化,防止饲料受潮发霉变质。
(2)正确用药:不要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对鱼类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3)治疗原则是解毒、补肝、强肝、疏理、消肿,促进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正常。
选用具有解毒护肝、疏肝理气、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中药组成方剂防治肝病,如当归、白芍、丹参、郁金、柴胡、黄芪、党参、山药、生地、泽泻、板蓝根、山楂、甘草等添加适量的甜菜碱、氯化胆碱、肉毒碱、甲硫氨酸、磷元素等,可以促进鱼类肝脏的脂肪代谢,降低脂肪在肝脏内的含量,对防止脂肪肝的形成有明显效果。
(4)施用解毒、补肝、强肝专用药物。

中国西南渔业网请点击"肝胆综合症"查看!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上一篇:鱼喹乙醇中毒
下一篇:鱼应激综合症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