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疾病防治工作之我见
一、病毒或细菌类疾病
草鱼出血病、鲤春病毒血症、锦鲤疱疹病毒病及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等病毒性鱼病都是淡水养殖鱼的常见病害。这些严重且高发的疾病是目前我们应该重点研究的项目。由于病毒性疾病发作迅猛,死亡率较高,且治疗效果不明显,因此在防治上应以预防为主。细菌也是鱼类疾病高发的原因,细菌性疾病同属常见的鱼类疾病,主要有竖鳞病、烂鳃病、白皮病、细菌性白血病等。这些疾病暴发时,常会引起多种细菌类疾病并发症。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保证养殖鱼池的卫生清洁。先用生石灰清理池塘,或全池泼洒生石灰水,浓度约为26.0μL/L;使用漂白粉药浴,进一步清理池塘并且杀菌消毒,使用浓度约为11.0μL/L,或在养殖鱼塘中泼洒,浓度为1.5μL/L;用黄烟熏池塘,池塘药物的浓度为3.5μL/L。鱼类疾病中,由真菌和藻类引起的疾病也不容忽视,主要是水霉病、鳃霉病及卵甲藻病。水霉病的主要症状是鱼的表面皮肤部分损伤,鳞片有脱落的现象,肤色灰白并且有红肿的现象。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平时在拉网操作时要注意不要让渔网对鱼的身体造成伤害,同时可用食盐和小苏打合剂浸洗鱼体,可以防治该病。鱼池中撒入25mL/m3来苏儿,对真菌引起的鱼病治疗效果也很好。
二、寄生虫类疾病
车轮虫病是鱼类中常见的疾病,全国各养鱼区均有流行,可导致鱼类大量死亡。育种池塘最容易发生,也容易造成此病的流行。车轮虫主要侵袭鱼苗和鱼种,在少量寄生时鱼体症状不明显,一旦大量车轮虫寄生,它在鱼体的鳃及体表爬动,引起鱼表皮细胞的损坏,致使上皮细胞及黏液细胞增生,从而使鱼体黏液分泌增加,鳃毛细血管充血破裂,最终引发鱼的大批死亡。黏孢子虫病原体为鲢碘泡虫,几乎能寄生所有鱼类,多寄生于颅腔内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寄生处形成乳白色芝麻状胞囊,影响鱼的生长发育,导致鱼体消瘦,行动异常,最终因失去平衡而死亡。防治寄生虫类疾病应用生石灰彻底清池消毒,对有发病史的池塘或养殖水体,每月全池泼洒敌百虫。饲养鱼苗之前,应注意彻底清塘,以杀灭水中及底泥中的病原。投喂饲料要进行清洁消毒,病原体有可能粘附在饲料中,饲料必须干净新鲜,不投喂带黏孢子虫病的鱼虾。投喂人工颗粒饲料更加安全可靠,在鱼类疾病高发期,定期进行池塘的消毒或投喂含有药物的饵料,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在运输活鱼时要避免鱼体损伤,在鱼体没有损伤的情况下,其自身分泌物是预防病原体入侵的天然屏障。
三、做好鱼病预防工作
养殖者一定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是药物清塘,即在鱼池干池后、鱼种放养前对鱼池进行药物清塘消毒,以杀灭各种病原菌、鱼类寄生虫及虫卵、敌害物、野杂鱼类等。清塘的好处是可减少鱼类发病率、节约鱼饲料并增加水体含氧量。清塘药物可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等。养殖者还应注意养殖鱼塘的淤泥量,清除多余淤泥,曝晒池底,可使供肥保肥调节水质等功能发挥到最优。淤泥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及各类细菌等微生物及无机盐类,所以适当的淤泥有利于水产动物养殖,但过多的淤泥因其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和寄生虫卵,增大了疾病发生的几率。同时淤泥中有机物质分解消耗水中溶解氧,产生有害物质,破坏池塘水质,其有害影响大大超过了有利影响。另外,在鱼种下池前应进行药浴消毒,以消灭鱼体表所带的病原体、寄生虫等。药浴所用药物很多,如漂白粉、高锰酸钾、食盐、硫酸铜、敌百虫。药浴时应注意药物的浓度和药浴时间。养殖时还要争取及早放种。放腊水鱼,这样可减少水中所带病原体,也可减少鱼种的机械损伤。一般选择晴天上午放种。如因故没有放腊水鱼,应在早春的晴天上午放种。多巡塘,及时发现鱼病,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对症下药。养殖者在观察鱼群的活动、体色、摄食等情况时,如果发现行动特殊的鱼,如游行迟缓、反应迟钝或落单则应及时诊治,情况严重时会出现鱼体发黑或者褪色、产生斑点、鱼鳞脱落、长毛、鳍条缺损、黏液增多、鳃盖腐烂、鱼体消瘦、腹部膨大或肛门红肿,更有甚者会产生厌食或者食欲下降现象。这时应该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对发病的鱼进行调查,记录病鱼的种类、数量、大小,病鱼的活动特征,发病季节、时间、气候、水温,平日的防治措施等;饲养管理的调查:放养密度、投料量及投喂次数、饲料种类与来源、饲料质量、日常管理、以往发病史和周边发病情况;气候、水质的调查:注意发病前后的天气变化、水温、酸碱度、溶解氧、水色、透明度及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而后找专业人员对病鱼体进行剖检,从病鱼的体表、鳃、鳍、鳞片、肌肉、内脏等各部位进行检查,综合分析判断,诊断出鱼病的种类,以便对症下药,尽早治好鱼病。
(通联:310022,杭州市拱墅区石桥路永佳南苑72号 手机:13989868023)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