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鱼病的诊断方法

发表时间:2024/08/08 09:40:54  来源:现代盐化工 2015年3期  作者:林漫亚  浏览次数:435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有一些常见鱼病,症状相同而病害种类不相同。只有认真观察,准确区分,才能正确诊断并对症下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介绍常见疑似鱼病的正确诊断方法。

l 如何准确区分疑似鱼病的症状表现

1.1 具有白点症状的鱼病

包括白鳞病、白皮病、小瓜虫病和孢子虫病。白鳞病病鱼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后出现白点,白点逐渐蔓延至尾柄、身体两侧、头部和鳃内,白点之间有红色充血斑点,且白点面积的增大是由于白点数目的增多,至后期身上白点连接成片,体表全部像裹了一层白粉,故俗称“打粉病”,其病原体为嗜酸卵甲藻。白皮病病鱼的白点只出现在背鳍或尾柄处,白点面积的增大是由于白点本身的扩大,白点最终表现为以背鳍及臀鳍为界,整个后部皮肤呈白色,其病原体为白皮极毛杆菌。小瓜虫病病鱼的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白点,取一块玻片,在玻片上滴一滴水,然后从病鱼上刮下一个白点,置于水滴上,白点会缓慢移动,严重的病鱼体表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病鱼死后2~3 h,发病部位的白点会自行脱落。孢子虫主要侵袭病鱼的皮肤、鳃、肠等组织,特别是脂肪组织较多的地方出现白点(孢子虫的孢囊),白点呈灰色的园球形,小而规则,病鱼死后发病部位的白点不易消失。

1.2 具有肠炎症状的鱼病

包括肠炎病、赤皮病、疖疮病。细菌性肠炎表现为病鱼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红肿似火山口,严重时可出现蛀鳍现象,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严重的病鱼全肠呈现紫红色,肠内无食物,有许多淡黄色粘液或血肿;患病毒性肠炎的病鱼肠道严重充血,全部或部分呈鲜红色,肠道及肠系膜无腐烂或水肿等情况。赤皮病除出现肠炎症状外,病鱼身体2侧表现为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鳍条充血。疖疮病除肠道充血发炎外,在鱼体背部2侧有脓肿突起,用手摸之有肿胀感觉。

1.3 具有狂游症状的鱼病

包括鲢疯狂病和鲢中华鳋病。诱发白鲢疯狂病的病原体是鲢碘泡虫。鲢碘泡虫是鲢、鳙鱼体内常见的一种寄生虫。在病鱼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中,特别在脑颅腔的似淋巴叶内及脑神经膜上可找到大小不等的白色胞囊和营养体。它是集中袭击寄主组织的一点而形成胞囊,或者分散浸润在一片寄主组织内而形成单个的孢子。当病原体大量侵入鱼的脑神经和感觉器官时,破坏正常的生理活动。病重时鱼在水中狂游乱窜,抽搐地打圈子,时而沉到水底,时而躺在水面,不久即死亡。病鱼外表是头大体瘦,尾部极度上翘,头部脑廓呈黄色,内部脑微血管充血。肝脏发紫,有时还伴有腹腔积水。此病主要危害鲢、鳙鱼,从鱼种到成鱼均有发生,感染率较高,特别是在湖泊、水库更甚。鲢中华鳋病病原体是鲢中华鳋。雌虫寄生在鱼鳃上,成熟时,生殖节上带有一对细长白色的卵囊,肉眼容易发现。大量寄生时,鳃上象挂着许多白色小蛆。鲢中华鳋除了钩破鳃组织,夺取鱼的营养之外,它还能分泌一种酶,刺激鳃组织,使之增生、肿胀、变形,影响鱼的呼吸。若大量的第五桡足幼体同时侵袭鱼体,则能引起病鱼整天成群在水表层打圈狂游,鱼的尾鳍上叶往往露出水面,因此又称“翘尾巴病”。病鱼体质消瘦,影响生长,每年5~8月此病最为流行。

1.4 具有烂鳃症状的鱼病

包括由粘细菌引起的烂鳃和由中华鳋引起的烂鳃。前者由粘细菌感染引起,病鱼体表一般无病变,鳃盖内表皮充血,开“天窗",鳃丝腐烂,呈灰白色,末端残缺不全,附有污泥,病鱼的鳃丝软骨外露,镜检鳃丝上可见到较多细长状的粘细菌。此病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中华鳋病肉眼可见鳃丝末端像挂有许多白色小蛆,鳃丝末端肿大发白、变粗,患病后期,虫体脱落,此病主要危害1年龄以上草鱼。

2 全面掌握鱼病发生原因的详细情况

2.1 了解水质状况

特别应该掌握与鱼病发生密切相关的水温、水的酸碱度等情况,再结合一些鱼病的发生规律,就有利于正确诊断。如细菌性鱼病一般在水温20 ℃以上发生,25 ℃以上流行;而池水呈酸性(pH为5~6.5)是最适合打粉病流行的条件,在中性和微碱性(pH在7以上)的水体中不会发生打粉病。

2.2 了解鱼的吃食、体色及活动情况

鱼患病后一般表现为厌食、体色发黑、单独漫游,有时也会表现为行动狂乱,在水中狂游。这些表现都必须认真观察、综合分析,掌握好第一手资料,便于准确诊断。

2.3 了解准确的发病、死鱼时间和死鱼种类

不同的鱼病有其特有的流行季节,许多鱼病病原体对寄主有严格的选择性,因此必须了解清楚鱼病的发病、死鱼时间和死鱼种类等情况。

2.4 认真检查活鱼、刚死的鱼和死后不久的鲜鱼

在鱼病诊断过程中,必须同时检查活动情况良好的鱼、刚病死的鱼和病死后不久的鲜鱼,并且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借助于解剖镜、显微镜等仪器进行检查、解剖,以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

3 鲤鱼夏季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3.1 暴发性出血病

暴发性出血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败血症。其发病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多发于夏季高温季节。

病鱼表现为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皮肤充血、出血,眼球突出,鳃丝肿胀出血,腹部膨大,剖开后可见腹水,肝脏、脾脏、肾脏肿大,肠系膜、肠壁充血、出血。鳔壁充血出血。病鱼厌食、绝食,在池边静止不动或阵发性狂游,最后衰竭而死。

防治方法:(1)第1天使用外用药全池泼洒。选用二氯异氰尿酸、复方双链季胺盐络合碘等,连用2~3次或隔天用一次;(2)可内服抗生素,选用氟哌酸(每鱼每日5 g/100 kg),氯霉素(每鱼每日4 g/100 kg),同时加入维生素C(每鱼每日3 g/100 kg)等,每天2次,连用5天;(3)第5天用杀虫剂驱杀寄生虫;(4)第10天用生石灰调节水质一般10~15 kg/667m2水深。

3.2 细菌性烂鳃病

症状为鳃丝或腐烂缺损,表面有白色物质增生,病鱼鳃部粘液多、厌食。

防治方法为:

(1)用漂白粉(1~2 g/m3水体)全池泼洒;(2)用复方季胺盐络合磺(0.2~0.3 g/m3水体)全池泼洒;(3)用痢特灵(0.3 g/m3水体)或红霉素(0.1~0.2 g/m3水体)全池泼洒;(4)同时每100 kg鱼用土霉素15 g/日拌饵投喂。

3.3 肠炎

肠炎也是一种多发病。为避免肠炎发生,鱼池要经常消毒,水体应每隔15天左右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消毒杀菌。投喂饲料时,可不定期地加入氟哌酸、庆大霉素等药物拌饵投喂,并经常观察水色水质,保持加换新水的次数和间隔;及时捞出剩余饲料和水面污烂物,保证水质良好。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