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病害追本溯源:鲫鱼大红鳃病、鳃出血病的区分防控治疗方案!
专注水产适用技术,奉献实用养鱼信息!
养殖水生动物病害一直是制约我国水产养殖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逐渐由以往的分散式、小规模的传统养殖模式向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养殖模式转变,单位面积水产品产量不断提升,最直接的作用结果就是养殖水生动物的病害也在逐年加剧。
近几年给广大养殖户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国的水生养殖动物的发病率在不断的提高,几乎所有的养殖品种每年都遭受过严重病害的侵扰。常见的养殖水生动物病害(异育银鲫的大红腮病、河蟹水瘪子病、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症、鲤鱼疱疹病毒、鳜鱼虹彩病毒病等病毒)让广大养殖户经常“闻病色变”,当病害爆发时往往由于防控、治疗手段有限,盲目用药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更是让养殖户的热情遭到空前打击。
(病害导致的养殖鱼类大量死亡)
残酷的现实使我们认识到,控制水生动物疾病的发生,尤其是重大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涉及的相关因素非常多,只有将所有可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因素考虑清楚,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那么很多养殖户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何水生养殖动物在近几年的发病率在不断的提高呢?病害又是有哪些因素引起的?养殖户又该如何防控增加养殖成功率呢?前些日子我们水产养殖网邀请了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水产科技学院袁圣老师在“水产科普大讲堂上”线上直播上分享的《细菌与病毒性疾病一线快速区分及防控思路》全方面的讲解了水生动物病害两大主要病因(细菌性、病毒性)的区分以及治疗方法,相信会给您的养殖过程病害防御、治疗提供一些可行办法,
大红鳃病、鳃出血病的区别
大红鳃病:
发病死鱼鳃盖无红点、黑头较多、体表正常、下颌发黄、摄食降低、濒死鱼鳃丝鲜红、鳔弥散型出血,通常为细菌感染。
(鲫鱼大红鳃病)
鳃出血病:
死鱼一侧鳃盖有红点、黑头少、体表微红或无症状、下颌颜色正常、摄食亢奋、濒死鱼鳃丝流血、鳔点状出血,通常为病毒感染。
(鲫鱼鳃出血病)
细菌性疾病与病毒性疾病的区别
发病水生动物品类
细菌性疾病感染引起死亡时,一般情况下养殖池塘内所有的水生动物都有可能感染(发病情况不同),比如“细菌性出血病“发病时,池塘中小杂鱼先出现死亡,然后是白鲢,花鲢直至主养鱼类相继发病;而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一般情况下只会引起养殖池塘中的某一品类鱼死亡,如鲫、鳊鱼、草鱼混养的池塘,发生“鳃出血”病后,只会引起鲫鱼死亡,发生”草鱼出血病“后,只会引起草鱼死亡,其他鱼一般不死或者死亡较少,当一定数量的养殖鱼类在养殖水体中死亡后,有可能会出现继发性的细菌感染疾病导致其他种类的鱼死亡。
发病时的水温
水生动物病毒对于养殖水体水温比较敏感,只要水体温度达到某一特定的温度范围就会引起发病,比如”草鱼出血病”、”斑点叉尾鮰病毒病”、”鲤鱼疱疹病毒病” 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容易爆发,而”鲤春病毒病”、”鲤鱼痘疮病”等发生于冬季或春季。
在养殖生产中结合发病鱼的种类、水温可以对发病病原是否为病毒作粗略判断,比如冬季低温,混养池塘只死鲤鱼且鲤鱼的体表有白色蜡样增生物,则基本判断为“鲤鱼痘疮病”,夏季混养池塘只死鲤鱼,且鲤鱼眼球凹陷、头部皮肤凹凸不平,皮肤粘液异常分泌,则判断是“鲤鱼疱疹病毒病”。细菌引起的疾病发病范围则广的多,如“竖鳞病”,一般发生于冬季、春季,但是夏季高温时也偶有发生,由细菌引起的烂鳃、赤皮等疾病可能流行于全年,温度较低时发病率下降。
出血的类型
细菌感染引起的出血为弥散型出血,出血面积大,连片,单纯的病毒感染引起的出血以点状出血为主,尤其以鲫鱼鳃出血为甚。近年观察到“鳃出血病”的发病症状正在改变,有时濒死鱼捞出水面后并无鳃部流血现象,给不少鱼病防治技术员造成困惑,无法确诊,此时可以解剖病鱼观察鱼鳔,若发现鳔上有一个一个的出血点,也基本可以诊断为鳃出血病。
(鱼鳔上点状出血和弥散性出血)
肠道的状态
生产中经常可以遇到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后导致某种鱼类产生相似症状的情况,如“草鱼出血病”和草鱼的细菌性出血病,两个病的发病时间都在高温季节,单纯从外表无法进行确诊,此时可通过解剖肠道进行判断。
细菌性疾病引起的出血病的肠道:1.弹性差,肠壁薄,很容易扯断;2.肠道内容物丰富,有黄色或者红色的脓液;3.肠壁脱落,轻刮肠壁可见大量组织脱落。
病毒性疾病引起的草鱼出血病,病鱼肠道:1.弹性好,肠壁厚,不易扯断;2.肠道无内容物或者内容物较少(一般为未消化的食物);3.肠壁光滑,有时可见点状的出血点。
感染鱼的规格大小
病毒病感染鱼的规格相对比较固定,如草鱼出血病一般感染1.5斤以下的草鱼、青鱼;斑叉病毒病一般感染100克以下的幼鱼,鲫鱼鳃出血一般感染100克以上的鱼种或成鱼(也有发现水花感染的个例),而细菌引起的疾病一般可感染同一种鱼的各种规格的个体。
其他典型特征
一般来说病毒感染都有比较明显的特征,如鲫鱼“鳃出血病”的濒死鱼拿出水面后鳃部流血,鱼鳔有点状的出血点;“斑点叉尾鮰病毒病”一般感染后濒死鱼头部朝上,尾巴朝下悬挂于水中;“鳜鱼虹彩病毒病”会有白鳃白肝的现象;鲤鱼疱疹病毒病会出现眼球凹陷的明显特征;鲤鱼痘疮病的发病鱼体表有白蜡样增生物。一旦观察到典型症状后,结合发病的水温,鱼种种类、规格,基本可以确诊。
从上述的区别可以具体的总结出,当细菌性疾病发生时可以按照病毒性疾病的方法进行处理,但病毒性疾病按照细菌性疾病的方法处理时,效果有时候适得其反,会进一步增大病害所造成的相关损失。在养殖水生动物发病期,尽量避免进排水对养殖水体稳定性的改变。
病毒及细菌病的防控思路
病毒性疾病的处理方法:
一旦发现养殖池塘发生病毒性疾病时:首先对养殖池塘停料3-5日或相应的降低投饵率;保持水体稳定,禁止给养殖水体进排水;在选用消毒剂时最好选用碘制剂最安全;目前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当养殖水生动物病毒性疾病爆发时,目前没有特效药进行治疗,当发生病毒性疾病时,要防止继发性的细菌感染,这是在治疗阶段最重要的环节。
具体治疗思路:
外用:第一天下午使用有机酸解毒
第二天上午,碘制剂泼洒,隔天再用一次
内服:停料至死亡量下降到稳定后,从正常投饵量的三分之一开始恢复投喂,同时添加:板蓝根、大青叶、维生素、恩诺沙星(视继发感染细菌的情况)等。
细菌性疾病治疗方法:
一旦发现养殖池塘发生爆发性的细菌感染时:养殖池塘鱼类摄食状态差时,不可降低投饵量;保持水体稳定,禁止给养殖水体进排水;在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时要结合养殖池塘水质来综合选择。目前对养殖水生动物病害治疗的药物很多,品类也比较复杂,但目前抗生素类药物仍是治疗细菌性感染疾病的重要手段;在进行药物治疗前还要对鱼体进行甲壳类寄生虫的检测。
具体治疗思路:
外用:第一天下午使用有机酸解毒
第二天上午,消毒剂全池泼洒,隔天再用一次
内服:保持投饵量,同时添加恩诺沙星(可复配硫酸新霉素),维生素内服,一天两次,连喂5-7天。
养殖水生动物病害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对疾病的防控、治疗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过程复杂,细节较多,单纯依靠调水、免疫增强等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应该将饲料投喂、水质管理、底质管理、苗种选择、、疾病确诊、用药时机、用药时长等因素综合考量,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养殖户在养殖池塘发生相关病害时,不要惊慌、泄气。第一时间用上述的区别方法分析治病原因,找到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病害其实没有那么可怕。
(原标题:鱼类病害也要追本溯源,教你如何针对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做好区分、防控、治疗方案!)
(来源:水产养殖网)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