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消费时代长江渔文化经济发展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4/03/20 09:11:58  作者:步 宇  浏览次数:1382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目前,促进消费已成为应对国际挑战、稳定国民经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关键问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品味消费(或文化型消费)日渐成为社会消费主流。明辨品味消费面临的历史机遇,把握品味消费的发展趋势,持续促进高质量的品味消费,将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这无疑为长江渔文化经济在品味消费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品味消费时代,文化内涵成为产品消费的主要卖点,而历史悠久、蔚为大观的长江渔文化资源为此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源泉。本文探讨品味消费时代长江渔文化经济的发展,旨在提升长江渔文化经济发展质量,同时在“十年禁渔”之际促进长江渔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

一、品味消费时代长江渔文化的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长江流域为数不少的居民能在节假日吃到水产品已非常难得。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消费冰鲜乃至鲜活的水产品已屡见不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人们日益向往更具特色的生活品质,不再满足于饮食,人们经常光顾渔家乐,到渔村体验生活,品尝传统渔家饭菜,到渔民中间体会渔风渔俗。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催生了一批以渔文化为主题的休闲渔业基地、渔文化博物馆、渔文化主题乐园等。过去,受制于经济、文化发展,不仅水族馆数量稀少而且规模也很小,甚至被戏说为“放大的水族箱”,而如今,长江流域超大型水族馆已遍地开花,不仅生物类型多样化,而且还有很多珍稀物种,俨然成了“微缩海洋”。过去,养殖锦鲤、龙鱼等价格高昂的观赏鱼意味着家境殷实、宾馆上档次,到了现在,家家户户都能够养殖品种各异的观赏鱼,人们对之已经见怪不怪了。这一大环境的变化,为长江渔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无限机遇和空间。

二、品味消费时代长江渔文化面临的不足

1.长江渔文化挖掘应用不足

长江渔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然而相关挖掘和整理工作却相对不足。在应用方面,更不尽人意。长江流域休闲渔业项目多以渔村、养殖基地等为基础简单改造而成,对渔文化资源的应用有欠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低层次开发、跟风式模仿、粗放式经营等现象,暴露出缺乏前瞻性分析规划、市场定位不准、发展特色不鲜明等问题,未能应用文化经济学、文化产业学、渔业经济管理等知识有效对长江渔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应用与创造,而使其成为长江经济带一支具有活力的经济力量。

2.长江渔文化辐射力度不足

人人皆知长江,但很多人不知长江渔文化。长江渔文化的辐射力度还有待加强。比如,最该有“文化渔味”的休闲渔业,虽然多冠以“原生态”“返璞归真”等旗号,但饶有趣味体现长江渔文化的却比较鲜见。随着长江经济带的转型升级与迅速发展,长江渔文化的经济与社会功能应同向同行、顺势而为。此外,长江渔文化目前多为文化、传媒、旅游等行业相关者津津乐道,尚未更广泛地走向民间、走向市场、走向社会,甚至包括一些渔业从业人员,都缺乏对长江渔文化资源的深入了解。因此,要为长江经济带画上一条趣味横生的长江渔文化经济线,还需要不断提升长江渔文化的辐射力度。

3.长江渔文化转化创新不足

一方面是日益高涨和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而另一方面长江渔文化的转化创新能力却有待提升。这表现在不少休闲渔业产品能提供深刻文化记忆者乏善可陈:①产品内涵缺乏文化特色。尽管长江流域各地的渔风渔俗、渔具渔法、渔歌渔号子等各有千秋,但是却缺乏转化创新,目前主流休闲渔业产品仍多集中于垂钓、吃时鲜水产品、渔家民宿等传统项目。②产品形式缺乏新意。这突出表现缺乏对长江渔文化资源的提炼、转化与创新,在传统渔服、渔村、渔港、水产品等方面过于因循守旧,缺乏富含兴奋点、趣味点、情感点、历史点、典故点等的形式创新。因此,有必要构建长江渔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提升长江渔文化产业竞争力,助力中国优秀传统渔文化的保护、创新与发展。

三、品味消费时代长江渔文化经济发展建议

1.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文化可以赋予产品“文化符号”,为产品提供文化内涵和附加值。产业融合是文化赋能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比如,“文化+农业”“文化+渔业”“文化+旅游”“文化+产品”等产业融合模式,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经济发展业态。通过产业融合,使长江渔文化成为产业发展的生产因素,有助于促发新产品、新业态、新动能。试举例如下:①长江渔文化与休闲渔业深度融合。在乡村振兴、长江十年禁渔背景下,赋予休闲渔业更多长江渔文化元素,增加休闲渔业精神文化消费体验。②长江渔文化与文博会展业融合。如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火车站、飞机场等空间,提升长江渔文化社会认知水平和品牌形象。③长江渔文化与文化创意产品融合。以文化消费弹性系数理论为指导,多元融合,消费细分,不断创新和开发独具特色的长江渔文化创意产品。④长江渔文化与文化旅游业融合。提升长江渔文化“活态”应用水平,为长江文化旅游提供富含“渔味”的文旅、住宿、餐饮、消费、交通等体验。

2.建设特色文化品牌

长江渔文化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文化品牌建设息息相关。文化品牌建设既是文化商品价值的提升与再造,也是地方文化形象的展示与推广。因此,要科学规划长江渔文化品牌建设体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特色发展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品牌协同发展。同时,建立长江渔文化品牌跟踪评估机制,及时依据发展动态和内外部环境调整建设策略和路径,使长江渔文化的品牌建设与品牌营销协调互动,相互促进。

3.提升媒体传播力度

提升媒体传播力度是长江渔文化走向市场、走向大众、走向社会的关键。对此,综合应用各种媒体传播手段,提升长江渔文化的知晓度、美誉度和亲和力。①提升长江渔文化自身的吸引力和传播力。内容是传播力的根本动力。要通过内容开发、转化创新、产品设计等,提升长江渔文化自身的吸引力和传播力。②借助传统媒体公信力提升传播力。得益于长期的历史积累,传统媒体公信力高,借助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提高长江渔文化的传播力。③借助新媒体渗透力提升传播力。新媒体可以即时传播、交互联动、“物美价廉”,日益为人们喜闻乐见,是提高长江渔文化传播力的便捷之选。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