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淡水鱼水霉病防控方法浅析
大宗淡水鱼水霉病防控方法浅析
朱根军,王家军,朱春艳
(1.宝应县氾水镇农业农村局,江苏 宝应 225819;2.宝应县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 宝应 225800)
宝应县氾水镇地处宝应西南,现有水产养殖面积2.4万亩,其中以异育银鲫、草鱼为主养的大宗淡水鱼养殖池塘1.1万亩。近两年,冬、春季水霉病平均发病率超过20%,平均死亡率5%以上,个别塘口鲫鱼种死亡率达70%,损失情况较为严重。笔者结合本地塘口生产实践,就水霉病防控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一、减轻擦伤
鱼体表损伤是引发水霉病的重要因素,除侵袭性病原损伤外,因养殖生产季节性特点造成的机械性损伤的可能性更大。冬春季正是成鱼出塘、鱼种转塘的季节,拉网、转运等操作往往会造成鱼体机械性擦伤,因此在操作细节上注重减轻擦伤对大宗淡水鱼水霉病防控有着重要意义。
鱼种出塘时,应科学安排好出塘计划,尽量一次出清,避免拉了又放、出塘周期过长频繁拉网,同时避免长时间暂养在网箱或已排水池塘的小水体中;操作中须选择网目合适、网片柔软的尼龙网等网具,鱼篓、活水仓室、出鱼管阀、滑槽等用具做好防护;转运过程中要控制好合适的运输密度,运输容器须做好增氧、保温措施,即使短途转运也不建议“干法”运输;下塘时须搭建好合适的过鱼通道,操作要细致,避免直接倾倒、高空抛摔等操作。整个过程都应尽量避免鱼体因挤压、摩擦、冲撞等造成损伤。
部分出塘上市的成鱼池,出鱼时间应安排在入冬以前或春分以后,这样可在吃食生长阶段愈合擦伤;最好安排成鱼一次出清,临近停食或越冬时期尽量不零星动网。
二、防止冻伤
笔者通过对不同池口调查比较,因冬春季气温低、极端天气温差大,“冻害”可能会增加水霉病发生的风险。
鱼种投放中,起捕装篓过秤、滑槽下塘等过程中鱼体不可避免地暴露在空气中,甚至在极端天气时直接暴露在雨雪中。较大的温差会引起强应激甚至直接引发冻伤,形成体表溃烂,从而引发细菌性疾病以及水霉病的发生。江苏宝应地区12月上旬最低温度达到0℃以下,建议鱼种“冬放”在12月初前完成;如有成鱼上市早且准备充分的池塘条件,可以在立冬前完成投放。这样就有2~4周的饲喂管理期,可更好地保膘越冬。“春放”宜迟,初春会有“倒春寒”,气温变化起伏大,建议可推迟到3月甚至更晚时间放养,可在一定程度上躲避水霉病高发时段,且可很快进行驯饲投喂,进入当季正常生产管理。按鱼种放养要求,转换水体温差通常在3℃以内,因此无论“冬放”“春放”都需关注天气变化,选择温度平稳且晴好的天气进行。
上年未出塘的成鱼池塘,越冬前应保持水深至少2米;特别是降水后进行部分出塘的鱼种塘、成鱼塘,须在冰冻期前留出1周以上时间及时恢复水位,以利于越冬保温。冰封时节因冰面阻隔了底泥中有机质厌氧分解转化的废气逸出以及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到水中,遇冰面积雪更会阻挡水体光照,造成水体环境恶化及缺氧等原因导致“浮头”,会出现中下层鱼紧挨冰面,极易发生“冻害”;必要时须提前做好破冰透气工作,进行底质、水质调控。
三、增强体质
计划越冬后上市的成鱼池塘,建议停食前留1个月左右时间强化培育。这一时段可适当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并注意补充一些多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营养添加剂,以促进体质健壮,安全过冬;越冬过程中,高温晴好天气时亦可少量投喂菜粕等饲料“保膘”。
自育鱼种过程中,同样应选择适当料型、控制适当的投饵率,不可为片面追求高产量、大规格,而一味选择高蛋白质、高能量饲料。购买鱼种时要了解一下生产过程,选择规格整齐、大小合适、体形匀称且体表光滑鲜亮的个体。根据本地生产实际,当季鲫鱼种一般在24尾/千克左右较为适宜、2龄草鱼种1千克/尾以下较合适。特别是“冬放”时,从病害防控风险及生产成本风险等综合考量,宁可规格小一些,也不建议选择规格过大的鱼种。具体操作上,尽量不要选择出塘时间较长池塘留下的“捉塘”鱼种、长时间暂养甚至已脱黏的“毛”鱼种、腹部明显膨大及背脊过于肥厚的“虚”鱼种、体表损伤充血缺鳞或畸形的“病”鱼种。转塘完成后及时补充营养、增强体质,特别是春季水霉病发生时节更需及时做好开食驯饲工作,尽快接上饲料营养,提高鱼体自身免疫力,从而提高病害防控成效。
四、培肥水质
从生产经验上看,水质清瘦的池塘水霉病发生率更高,维持池塘水质适当肥度有利于水体保温、提高溶氧。成鱼越冬塘因已经过近1年的养殖生产,水体和底泥中有机物及无机盐含量较高,建议有针对性地做好改底调水工作,可选择适时补充一些碳源性肥料、熟化生物肥以及微生态制剂等,入秋以后不可再大批量使用化学肥料,以免因藻类短期大量增殖后“倒藻”。
池塘经过清塘、新水加注后水质较清,在鱼种下塘前须做好培肥水质工作。本地部分养殖户习惯施用农家肥,建议不要省略堆肥发酵过程,施用量控制在100~200千克/亩;施用农用复合肥等基肥时不可贪图肥水快、肥度高而在短期内盲目加大用量,以免在鱼种下塘时因肥料转化不充分造成水体氨氮等指标超标,建议每次施用氮肥2~3千克/亩、磷肥5千克/亩。具体肥水方案应综合考虑肥源“氮磷比”“碳氮比”以及当时水温、水质条件。
无论成鱼塘还是鱼种塘,培肥水质都以“肥、活、嫩、爽”为标准。因水霉病发生季节主要在低温时段,水体的“藻相”“菌相”转化都较高温时慢,建议水质基础肥度可较平时稍高,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水色以绿藻及硅藻为主的“黄绿色水”为宜。
五、安全用药
秋冬季清塘药物建议以生石灰、漂白粉等为主,晒塘清整后用生石灰200千克/亩或漂白粉15千克/亩化水全池泼洒,可有效清除野杂鱼及病原。经药物清塘后,特别是施用茶粕、有机磷药物、商品清塘剂的池塘,放种前须进行“试水”。
水霉病防治药物一般选择食盐小苏打合剂、碘制剂、戊二醛、二硫氰基甲烷、硫醚沙星、水杨酸、中草药制剂等外用品种,内服药物可选择水产用磺胺类抗生素、中草药等。为提高防治效果,还可选择免疫多糖、Vc等外用制剂,内服药物中也可添加免疫增强制剂、保肝利胆制剂、复合维生素制剂等,以提高鱼体免疫力;原则上应“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环境改良与鱼体自身防护相结合”“内服外用相结合”。当鱼的健康水平差、水体环境恶化时,消杀药物品种和剂量选择上更需审慎,不可大剂量连续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综合分析致病各因素,理清具体塘口各致病条件间的轻重关系,科学安排治疗用药、调水解毒及其他生产管理手段的次序及方法。
用药还必须严格遵守水产品质量安全规定,杜绝使用禁用药物;不使用假劣兽药、不盲目加大抗生素剂量及不使用抗生素原料药等,特别是成鱼池还须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