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水霉病、烂身病的病原体和起因

发表时间:2020/02/16 10:14:25  浏览次数:5516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每年的年底年初也就是低温时节,有一个现象特别令养鱼人头疼的事那就是鱼儿长"毛"后死鱼,这种现象即为鱼的水霉病发生了。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主要流行于冬季及早春。在水温13℃-18℃内是高发期。水霉菌广泛分布,为淡水当中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水产常见病症之一,对过冬仍有存塘鱼新买苗种下塘的养殖户来说,水霉病预防和处理是否得当,决定了全年养殖盈利还是亏损的结局。

引起水霉病的病原体包括藻状菌纲的水霉属、绵霉属、细囊霉属、丝囊霉属、腐霉属和异霉属等6属的9种水生霉菌。其中水霉、绵霉、细囊霉和丝囊霉最为常见。水霉营腐生生活,它在鱼体上以"伤口寄生者"的规律出现,通常体表粘液充沛,体质良好的健康鱼不易感染,但受伤严重,体质活力下降,特别是体表粘液不正常的鱼,容易引发水霉病、烂身病而造成严重损失。

水霉病是怎么引起的

一,由于池塘温度变低、很多人提早断料导致体质虚弱的鱼儿,一经捕捞折腾后会出现皮肤、血液循环障碍,黏液变得稀薄,细菌侵入后,鳞片下的皮肤发生发炎红肿,鳞片无法紧密闭合,水霉病游动孢子伺机植入发炎皮肤,由此出现大面积水霉。

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鱼体表本身存在伤口,各鳍出现红肿症状,水霉的游动孢子在温度适合的条件下,会以最快的速度定植到伤口当中,此时菌丝是先在伤口里生长的,肉眼无法观测,当菌丝已经长出到体外,已经属于水霉病感染后期,有较大伤口的鱼闭口,持续衰弱,无法医治。

(鱼体受伤)

鱼类最初被病原菌感染时, 症状不明显,不易察觉,但此时却是最好的预防和治疗时机。

如果已经凭肉眼可以观察到感染伤口发炎充血、溃烂并持续扩大,患病鱼焦躁不安,游动不正常,出现擦身,翻滚现象,那么这些鱼的结果将是不断的消耗体能,吃料越来越差,黑身衰竭游边游水,在温度最低的时候或开春后死亡,给养殖户造成惨重损失。

鱼的皮肤是鱼体最大的也是最主要的对外防御器官。结构上来说有分泌粘液层,表皮,鳞片,真皮四层,密布毛细血管和粘液腺,皮肤要能保持健康,需要优质血液携带足够的营养物质和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免疫因子,持续不断的通过毛细血管供应到表皮的每个部位,才能保持皮肤健康,粘液充沛,防御机能完整。

(水霉、烂身)

进入冬季低温期,鱼类任何皮肤的破损及伤口都意味着水霉病的发生,同时也意味着养殖户将面对极大的损失。管控鱼类伤口和预防水霉发生,是养殖户整个冬天最重要的工作。

如上所述,烂身的根本起因是在于鱼身体的体质差,受伤严重,器官病变,免疫能力低下,对外环境防御崩溃导致。总的原因是:大多数是因操作技术不熟练野蛮捕捞,或者象上市鱼那样的装鱼密度过大,或者水质恶化,或者远距离的长途鱼,等等相关不利因素导致买鱼下塘的再养鱼,或转塘后或捕捞后的留塘鱼,受伤严重又恰逢低温而致病,因为鱼伤最怕低温

另请参阅(含治疗方案)新解:低温时节令人防不胜防的“水霉”,鱼体受伤又逢低温而致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或请登录:西南渔业网。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充或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