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链球菌病:具有慢性发病慢性死亡的规律
持续的高温闷热天气,水温上升速度快,加上高频率的白撞雨,高水温及长期存在的存塘密度大、亚缺氧、投喂过量、加料速度快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杂交黄颡鱼链球菌病也随之而来,且多数存在爱德华氏菌混合感染链球菌现象。
发病鱼症状为体表、鳍条呈血泡状充血,长期呈慢性发病慢性死亡的规律,此时如果无节制地投喂,加上长期的亚缺氧状态,会加重链球菌感染病情。
随着水温的持续升高,白撞雨频繁、水质突变,得病的黄颡鱼可随时由慢性发病转为急性发病,出现打转、“吊颈”、抽筋、“飙水”等急性神经性症状,仔细观察会发现病鱼外观有同样的症状:
1.鱼眼有血丝、充血,有些鱼的眼睛蒙上一层白雾状物质,也有瞎眼、白内障等症状;
2.鱼下颌、背鳍前方皮肤和胸鳍基部有溃疡、红肿,并附有出血现象;
3.大量黄颡鱼黏液增多。
解剖观察,发现主要有以下异状:
1.胃肿胀却无食物充塞,但充满池水和少量气泡,胃外膜有点状出血,同时布满血丝;
2.肠红肿,内膜出血,外膜有点状出血;
3.肝脏也出现脂肪肝现象。
此时发病速度急且死亡率高,一旦急性发病,死亡率高,死亡高峰期维持时间长,鱼食欲差,难以内服治疗,这无疑增加了有效处理该病的难度。
应对措施:
出现链球菌病,切勿盲目过激用药,否则适得其反。建议增氧、抗应激再消炎处理,尽量用温和性的药物,一旦水质变化严重,可以尝试用粗盐全塘泼洒,可以加些诸如五黄、三黄之类的药物全塘泼洒。
如果鱼还可以吃食饲料,拌喂温性活血中药,因为肠胃经攻击后出现大量内出血及外膜的点状出血,选用三黄散等中草药缓解肠内炎症。培养有益菌,以生态为优势竞争治疗,是目前水产防病主流。同时,及时补充鱼体在鱼病感染后暴发损耗的营养盐、维生素。
(摘选自:农财宝典水产版)
(作者:佛山市安润水产有限公司 曾纪浩)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