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肠炎病的处理与分析
笔者在盐城市盐都区大纵湖周边的河蟹养殖区做养殖技术服务时,遇到一只发生肠炎病的河蟹养殖池塘,现将处理措施及跟踪情况分析总结如下,与广大河蟹养殖朋友分享。
一、基本情况
池塘位于楼王镇大潭村附近,面积约100 亩。池塘为常见的环沟塘,滩面平均水深0.6米,环沟平均水深1.2米。扣蟹放养量为1 500只/亩,套养部分白鲢和鳜鱼。
池塘水目测为黄浑色,透明度20~30 厘米,下风口有少量蓝藻堆积。池塘滩面上以苦草为主,间杂有部分伊乐藻,滩面上水草覆盖率不足30%。整个池塘沿水边有大量水花生生长,间杂有蒲、苇、野茭白等水生植物。
二、现场检查及结论
笔者用随身携带的水质测试盒对池塘水质进行检测,水质指标为pH 8.5、氨氮0.2 毫克/升、亚硝酸盐0.1 毫克/升、溶氧3.0 毫克/升,硫化氢未测出。
在挂笼中取数只河蟹做现场检查,河蟹均出现翻身迟缓、体表有污物、鳃较脏且带有蓝藻、肝胰腺颜色偏深橘黄色、爪尖呈深红色、肠道无食且呈血红色。
从现场检查结果来看,基本可以认定为肠炎病导致的河蟹死亡。
三、现场交流
笔者在现场与养殖户交流,了解到两家池塘从进扣蟹到发病,整个养殖过程很平稳,只出现零星死蟹现象。异常情况出现在四壳结束开始减少饲料并大量添加冰鲜鱼后,大约投喂1周后,池塘就出现吃食量下降的情况,随后陆陆续续出现死蟹,少时100多只,严重时可达到五六百只。请当地技术员现场诊断,确诊为肠炎病,并且按肠炎病用药治疗。在用药3 天后死蟹数量开始下降,但是疗程7天结束后,死蟹数量又逐渐增加。
四、确定河蟹死亡原因
结合现场检查及与养殖户的交流,最终确诊为河蟹细菌性肠炎病。导致河蟹发生肠炎病的主要原因是冰鲜鱼变质。
因塘口未建冻库,每天投喂的冰鲜鱼数量较大,所以每天中午就要去楼王镇城头村冷库购买冰鲜鱼(品种为鳀鱼,俗称出水烂),并在冷库切完鱼再运回塘口,放在凉棚下面等到下午4点再运上船进行投喂。整个取鱼至投喂时间过长,在高温下部分鱼肉会出现腐败情况。河蟹摄食这种腐败的鱼肉,一段时间后就出现部分河蟹肠道发炎,影响食欲,随着肠炎的加重,就出现少食、拒食和死亡现象。虽然之前对症下药治疗,但是未切断发病源头,所以治疗结束后又复发。
五、处理方案及回访情况
停喂鳀鱼,改为喂黄鱼,减少冰鲜鱼的投喂量,同时每天增加一部分颗粒饲料与玉米。第1天全池泼洒碘制剂,第3天重复使用1次。同时向颗粒饲料及玉米里拌入5%的硫酸新霉素粉,按每50 千克饲料添加200 克硫酸新霉素,连续投喂7天。在整个疗程结束后,每两天减少颗粒饲料投喂量,到8天后恢复原来冰鲜鱼投喂量。
笔者在两周后电话回访至该塘口得知,按该方案治疗后,河蟹吃食情况恢复正常,回访时每天发现十余只死蟹,死亡量也未因治疗结束而反弹,整个治疗措施基本达到目的。
六、总结
因为海捕产量限制及生产操作等原因,用于投喂的鳀鱼难以保证数量和新鲜度,而养殖户为了赶在中秋节前上市,需要投喂大量的冰鲜鱼进行催肥。虽然是冰冻保存的,但是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很容易导致冰鲜鱼变质,最终给养殖户造成损失。所以不管从环保角度,还是经济角度来说,都应该加大红膏料、催肥料的推广力度,这些饲料既卫生,又可以避免河蟹疾病的发生。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