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烂身爆头病:高发,来得早、发病快,防病从“底”入手!

发表时间:2022/07/16 13:11:22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浏览次数:7241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主要病害

1、爆头病

艳阳高照的午后,突然来一场大雨,已是这段时间的标配,养殖户称之为“白撞雨”。一场“白撞雨”过后,没及时做好解毒防应激工作,使得水体失去稳定,加上连日高温,细菌繁殖加快,且在水体不稳定的情况之下,有害菌的致病性更强,爆头病随之而来。

发病初期,病鱼食欲减退,离群独游,但外表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病鱼头顶部出现充血点,并不断扩大,最后在两眼之间的头颅形成以似“马鞍”状的病灶,严重时头顶穿孔,头盖骨裂开,甚至露出脑组织。因此养殖户常称为“爆头病”、“裂头病”、“红头病”等。病鱼临死前失去平衡,悬垂在水中,呈“吊水”状,受到刺激时,即作螺旋状快速翻转或不规则游动,继而发生死亡。

一般爆头和腹水并发,解剖病鱼,常见肌肉充血、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腹水,肠胃内无食物,肠道充血、发炎,胃腔内充满气体和浅黄色水样液体。肝肿大有出血斑点,或肝脏土黄色,脾脏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鳃丝淡白、失血。

应对措施:

①一旦有发病征兆,应立即控制投喂,同时配以改底、消毒处理。

②可加注部分新水,并开足增氧机。

③消毒很关键,用量要足,不然达不到杀菌的效果。

④若死亡继续增加,应停料,戊二醛+苯扎溴铵,可以使用高含量过硫酸氢钾颗粒+粒粒氧,进行底部消毒,之后再优化水质。

2、烂身病

今年的烂身病,比往年来得早一些。往年烂身一般在养殖后期才出现,今年却在三四月份就开始出现。

黄颡鱼烂身病全年皆可发病,主要发生于每年的4-5月份和6-8月份,水温28℃以上时高发,局部地区发病率高达4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是危害水产养殖业的严重病害之一。由于其发病迅速、传染快,在短时间内能造成黄颡鱼大量死。

烂身可分为外因导致的细菌性烂身,以及内因导致的细菌性烂身。

外因导致的细菌性烂身:鱼体体质一般不差,故常常出现伤口烂到露出骨骼和内脏时鱼还没死的情况。这种烂身的病灶多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伤口处不易发现肌肉与皮肤剥离情况。在池塘中发展很快,一旦发现,需及时治疗,但该病造成的死亡率一般不会很大,而且治愈相对容易。

内因导致的细菌性烂身:一般是因鱼体体质弱,自身抵抗力下降时,感染致病细菌而暴发的疾病,目前主要由细菌(如拟态弧菌,霍乱弧菌,气单胞菌等)引起的。而导致鱼体体质变差的因素,一般和水体环境(水质、水温、溶氧等)、日常投喂(过多或过少)、用刺激的杀虫药(菊酯类药物)、饲料品质(原料的不新鲜,油脂氧化和霉菌毒素)等有关。

这类烂身病的病鱼皮肤溃烂,溃烂界限清晰,常形成一个四方形的“溃烂灶”,严重时皮肤全部剥落,露出肌肉(一般发展到这时候鱼已经死了)。有些病鱼还伴随内出血及内脏病变等情况。“四方形”烂身发病快,死亡率极高,每天死亡量在几天内从几斤发展到上千斤。

应对措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烂身鱼处理起来比较困难,也是要从水质、体质着手。病害的根源跟鱼塘底的恶化、酸化有必然的联系。因此从底质、水质出发,切忌滥用一些刺激性药物,否则会适得其反。

出现烂身鱼情况,可以先使用有机酸解解毒,然后再用外用硫醚沙星+聚维酮碘+五倍子(或者其他针对性的药物进行处理,要视烂身鱼的情况酌情用药)进行消毒,同时内服抗生素,拌保肝多维产品(烂身初期的治疗控制上可用:恩诺沙星+多维,或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多维拌料投喂)。

3.链球菌病

持续的高温闷热天气,水温上升速度快,加上高频率的白撞雨,广东气温至4月下旬已突破30℃,5月份基本维持在32-34℃之间,高水温及长期存在的存塘密度大、亚缺氧、投喂过量、加料速度快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杂交黄颡鱼链球菌病也随之而来,且多数存在爱德华氏菌混合感染链球菌现象。

发病鱼症状为体表、鳍条呈血泡状充血,长期呈慢性发病慢性死亡的规律,此时如果无节制的投喂,加上长期的亚缺氧状态,会加重链球菌感染病情。

随着水温的持续升高,白撞雨频繁、水质突变,得病的黄颡鱼可随时由慢性发病转为急性发病,出现打转、“吊颈”、抽筋、“飙水”等急性神经性症状,仔细观察会发现病鱼外观有同样的症状:1.鱼眼有血丝、充血,有些鱼的眼睛蒙上一层白雾状物质,也有瞎眼、白内障等症状;2.鱼下颌、背鳍前方皮肤和胸鳍基部有溃疡、红肿,并附有出血现象;3.大量黄颡鱼黏液增多。

解剖观察,发现主要有以下异状:1.胃肿胀却无食物充塞,但充满池水和少量气泡,胃外膜有点状出血,同时布满血丝;2.肠红肿,内膜出血,外膜有点状出血;3.肝脏也出现脂肪肝现象。

此时发病速度急且死亡率高,一旦急性发病,死亡率高,死亡高峰期维持时间长,鱼食欲差,难以内服治疗,这无疑增加了有效处理该病的难度。

应对措施:

出现链球菌病,切勿盲目过激用药,否则适得其反。建议增氧、抗应激再消炎处理,尽量用温和性的药物,一旦水质变化严重,可以尝试用粗盐全塘泼洒,可以加些诸如五黄、三黄之类的药物全塘泼洒。

如果鱼还可以吃食饲料,拌喂温性活血中药,因为肠胃经攻击后出现大量内出血及外膜的点状出血,选用三黄散等中草药缓解肠内炎症。培养有益菌,以生态位优势竞争治疗,是目前水产防病主流。同时,及时补充鱼体在鱼病感染后暴发损耗的营养盐、维生素。

防治总方案

1、养鱼先养水,从底入手

养鱼先养水,大多数鱼病的问题根源都是水质问题引起的,而水质好坏的关键在于底,因此养好底一方能养好一塘鱼。

①隔三天必须每个鱼塘都要检测一下水质指标,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②每个鱼塘必须有专用的捞网工具,避免有问题的时候出现鱼塘交叉感染。

③至于死鱼的处理,必须要有个专门的掩埋死鱼的地方,不要直接倒在鱼塘塘基边上,并及时用石灰做处理。

④每10天左右使用调水改底内服套餐(灵活运用,视天气而言)。

2、鱼塘日常管理流程

第一步:净水调水——解决水体干净、有机质散布的问题,解决增氧机的增氧效率问题。(定期使用如诺浊清、浊水清等净水产品,用完后再接着每亩少量多次的使用如生石灰等补充矿物元素,增加水体的硬度)

解决这一步要先将水体中散布开的有机质相对表面积变小,减少有机质在水体中的散布,增加水体的透明度,这样阳光可以照射更深的水体,以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所需,同时增加水体中的矿物元素,补充增加水体的硬度,以利于藻类的繁殖生长。

此步骤可以使用表面清洁剂、吸附剂等,如聚丙烯酰胺,快速处理水体中的有机质。再接着每亩少量多次的使用如生石灰等补充矿物元素,增加水体的硬度。当然也可以使用这两种类型的混合制剂。这样当水体的透明度增加后,光照的深度增加,即可以减少水体中细菌的数量,减少细菌耗氧,阳光即最好的杀菌剂。同时水体的有机质减少后,水的自由度恢复,在增氧机、风力等作用下,增效效率即可增加,发挥10%-20%的增氧效率。平时少量多次的常年坚持使用生石灰也可以有这样的效果。

第二步:改底布菌培藻保健——解决底部有机质、水底水体菌相藻相问题、解决藻类增氧效率问题,解决鱼体免疫性、及潜在的问题(补充枯草芽胞杆菌、底部增氧剂,定期拌料内服乳酸菌、多维、多糖、中药等,三黄+肝胆利康散\肤美+青莲散+地锦草,定期内服中药驱虫)。

当水清以后,即可采取第2步,一般好的净水产品2-4个小时即可使水体变清爽干净,并维持数日,这个时候在水体中补充枯草芽胞杆菌、底部增氧剂,配合改底吸附性材料,分解底部的有机质,减少底部的耗氧源,同时利用有益菌群的数量抑制厌氧菌的数量,达成改善底部,水体中的菌相。有机质经过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菌的分解,形成有利于藻类生长所需的小分子态有机体,藻类接着会在随后的4到7日内恢复数量。

同时定期拌料内服乳酸菌、多维等,抑制鱼体内肠道内的其他细菌,同时修复肝胆,使鱼体的免疫系统中的益生菌群体占优势从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加上以上的水体补菌,如果平时少量多次长期坚持,也就基本解决了水质、底质、溶氧、病害的问题。

第三步:解决不断增长的存塘量所需溶氧、空间的问题,并稳固前两部分成果。达成降料比、病害少、水质问题少,生长快、成本低效益高的最终目标。

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操作,如果突然出现下雨天气,必须使用应激药物雨停后及时解毒。抗生素药物不到紧要关头能不用就别用,调水、稳水为主,消毒杀菌可以以石灰为主流产品。刚放苗的鱼塘及时做好消毒杀菌工作,再稳水。

(作者:佛山市安润水产有限公司 曾纪浩)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