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的常见疾病及防治
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综述了鲟鱼的细菌性肠炎病,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综合症、弧菌病等细菌性疾病和应激性出血病的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
一、细菌性肠炎病
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外观病鱼行动缓慢,摄食少,腹部膨胀,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淡黄色混杂红色粘液从肛门流出。解剖发现肠道充血发炎呈紫红色,肠壁弹性较差,肠道内无食物,内有大量黄色粘液。
病因:该病从3cm仔鱼到商品鱼都有发生,是鲟鱼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主要原因是天然饵料清洗不净,外界水环境发生改变,养殖过程中投饵量过大。
防治方法:
1.口服土霉素、大蒜素等抗菌药饵,土霉素用量为每千克饲料3g~5g,疗程3天~7天;大蒜素用量为每千克2g~3g,疗程5天~7天。
2.用2%~3%的食盐水浸泡0.5小时。
二、细菌性败血综合症
病原:气单胞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白,腹部膨大水肿,腹骨板充血,鳍条出血,肛门红肿,常有黄色或血色粘液流出。病鱼少数下潜困难,死鱼多数仰卧或侧卧,部分漂浮水面。肝细胞发生了空泡变性、慢性炎症,最后导致肝细胞坏死,肾小管出现坏死,为炎症的早中期变化,心脏的主要病变是心肌坏死,为炎症的早中期变化,心脏的主要病变是肌坏死,心内膜炎。
防治方法:
1.配制中药药饵,茵陈3g,板蓝根2g,鱼腥草2g,穿心莲2g,大黄2g,煎汁后拌料1kg,连用10天。
2.3mg/L二氧化氯浸洗1小时,连用3天。
3.借助于一定经验判断,有目的性取病灶组织液,涂布或划线于选择性培养基上,经一两天培养断定病原菌,继而进行药敏实验,选择对该病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4.用50mL/m3甲醛浸泡2小时~3小时。
病因:鲟鱼养殖中放养密度过大,流水养殖当中水流量过小,水质交换不充分,或者饲料质量不好,造成鱼体免疫力下降,这些情况都能导致鲟鱼感染此病。
三、弧菌病
病原:弧菌
症状:发病初期体表有淤点、淤斑、不规则红斑,多见于腹部及尾部。严重时吻端充血、鳍基充血发红,尾柄肌肉腐烂,形成出血性溃疡。肝、脾、肾、肠均充血,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肠
道内有淡黄色溶液。镜检病灶处组织可见微弯曲的细菌。
病因:鲟鱼养殖密度大,水环境条件较差,水中的溶氧不足。
防治方法:
1.用3g/m3苦参末药浴0.5小时,内服沙星类抗菌药饵,每千克饲料添加2g~4g,疗程3天~7天。
2.甲醛50mL/m3甲醛浸泡2小时~3小时。
3.用聚维酮碘3mg/m3浸泡0.5小时。
四、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柱状屈挠杆菌
病状:病鱼行动迟缓,体色较淡,离群独游,鳃上粘液增多,鳃丝红肿,鳃的某些部位因局部缺血呈淡红色或白色,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
防治方法:
1.对病鱼池用25mL/m3~30mL/m3的甲醛浸泡2小时~3小时,连用2天。
2.口服土霉素配制的抗菌药饵,土霉素用量为每千克饲料3g~5g,疗程5天~7天。
五、应激性出血病
症状:该病发病前鱼无明显症状,活动正常,但当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如水温突变,水质突然变坏,长途运输等,鲟鱼全身快速充血和出血,造成大量死亡。发病时鲟鱼的鳃盖、鳃丝明显地充血、出血、腹骨板和背骨板充血明显。
防治方法:
1.投喂全价优质的饲料。
2.定期投喂一些中草药饵。
3.倒池或进行鱼苗长途运输时,密切注意水温、溶氧变化。
讨论:鲟鱼疾病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在防病治病过程中,坚持遵守无公害生产标准,不使用违禁药物,尽量使用中草药和绿色生物制剂,认真执行停药期的有关规定。在养殖过程中,饲料中定期添加维生素和免疫增强剂投喂,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中国水产》2011年第10期)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