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蓝藻的结构和暴发特点以及处理方法
一、蓝藻的危害
蓝藻是一种分布广、适应性很强的藻类,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投料量越来越大,特别是高温季节和养殖后期,蓝藻对鱼虾养殖的影响也日见显现。蓝藻繁殖很快,最快可以在2-3 天布满整个池塘,至夜间水中溶氧会被蓝藻大量消耗或遇到天气突变,藻体会因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当蓝藻死亡后,会产生大量的羟胺及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在水中积累多了就会引起鱼类中毒死亡。
蓝藻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蓝藻繁殖时对温度敏感,水温在17℃以下时,不会大量发生,或者不会对鱼类构成危害。当水温上升到28℃时,由于其它藻类的生长受到抑制,同时又大量被鱼类吞食(温度高鱼类摄食代谢增强),蓝藻很容易形成优势种群而大量爆发。
蓝藻可以改变膨压,在高温强光照的天气情况下,聚集在水体表层,吸收了大部分的阳光,在自己大量繁殖的同时抑制其它藻类的生长。蓝藻的大量繁殖,不断向水体分泌有毒代谢物质,从而影响浮游生物的种群演替、繁殖周期,还可引起一些浮游动物的大量死亡。
(蓝藻老化死亡)
蓝藻在未死亡的时候,对水体的危害不很大,遮挡阳光影响了其他藻的光合作用,导致蓝藻在水体中成为优势藻相,导致水体缺氧。这时候蓝藻是不会大量释放蓝藻毒素而伤害水中的水生物的,而是通过缺氧、抢夺碳源等等间接影响整个水体藻多样化或影响大型水生物的消化系统。但是在蓝藻死亡的时候,蓝藻胞体破裂将释放毒素污染水体,使水生物产生中毒现象。因此,蓝藻真正的危害是在蓝藻死亡的阶段而不是蓝藻生长过程。
二、蓝藻的结构
蓝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包括各种水体、土壤中和部分生物体内外,甚至在岩石表面和其他恶劣环境中都可找到它们的踪迹,故有“先锋生物”之称。实际上,蓝藻细胞的结构是比较复杂的。
更加详细的结构图示:
1.胶质鞘
绝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均具有或厚或薄的胶质鞘,其紧密结合于蓝藻细胞表面,鞘的主要成分是酸性茹多糖和果胶质,鞘中有丰富的纤维丝状结构分布在不定形基质中。胶质鞘对于蓝藻抵抗不利环境很重要,可使蓝藻在较极端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如高盐、高碱、高温和干旱)。如果要观察胶质鞘,可先取材作水封装片,而后从盖玻片一侧加一滴蓝黑墨水或苯胺蓝溶液染色3分钟左右,吸去多余液体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胶质鞘被染成蓝黑色或蓝色。
蓝藻细胞胶质鞘主要有以下三点功能:
①防止脱水、吞噬和抗菌剂的危害;
②细胞生活所必需的阳离子鳌合;
③固体表面的粘附。
2.细胞壁
蓝藻细胞膜外有细胞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蓝藻细胞壁有4层(LI一LIV),LI和LIII为透明层,LII和LIV为不透明层,最内层(LI)与原生质质膜紧贴,最外层(LI劝表面有隆起的脊和水泡状凸起。
有关资料指出:蓝藻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中含有肤聚糖。
例如:蓝藻细胞均具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肤聚糖,与真细菌类相同,均可被溶菌酶溶解。蓝细菌的构造与C一细菌相似,细胞壁双层,含肤聚糖。
此外,有资料表明蓝藻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中还含有纤维素。
例如:蓝藻的细胞壁含有纤维素,这和真核细胞一样,但也含有胞壁酸,这又是细菌的特征。蓝藻的细胞壁与革兰氏阴性菌十分相似,肤聚糖层薄,外面包有外膜;所不同的是,细胞壁内层含有纤维素层。
(蓝藻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3.中心质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蓝藻细胞中央部位较周围原生质明亮,是遗传物质DNA所在部位,它相当于细菌的核区,称为中心质或中央质。中心质DNA是裸露的,不与碱性蛋白质结合,复制也是连续的,不局限于某一特定时间内进行。与细菌的核区不同,中心质DNA含量大,有些种类的DNA平均含量比高等动物细胞的含量还多,其量变动很大。
中心质的形态在不同种类和同一种类的不同发育时期往往变化很大,例如,有时中心质并不位于中心。蓝藻细胞中心质中还存在着形状多样的多面体,它通常与核区DNA结合在一起。蓝藻细胞中还有核糖体,沉降系数为70S,在整个细胞中均有分布,但在中心质周围较为密集。
4.类囊体
类囊体是位于细胞质部分的同心环样的膜片层结构,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蓝藻的光合色素有3类,即叶绿素a、藻胆素(藻蓝素、别藻蓝素和藻红素3种色素的总称)、多种类胡萝卜素,均存在于类囊体的表面。
由于藻胆素紧密地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所以又总称为藻胆蛋白。例如,藻蓝素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藻蓝蛋白,呈蓝色;藻红素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藻红蛋白,呈红色。蓝藻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可放出氧气,而光合细菌则不能放出氧气。蓝藻和其他植物一样,进行自养生活。
电镜下可见藻胆蛋白呈细小颗粒状,分布于类囊体的表面,其作用是将光能传递给叶绿素a。因为蓝藻仅含叶绿素a,而真核细胞含叶绿素a, b,故蓝藻比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要低,它属于一种原始的光合作用。
5.细胞质内含物
蓝藻细胞质里含有许多各具特点的内含物,其中有的是作为碳源的糖原颗粒体;有的是作为氮源的多肤;有的是贮存磷的多磷酸体;有的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如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体(蛋白质颗粒)等。这些内含物各自有其特征性的细胞化学染色性能,在光镜与电镜下观察,形态各异,它们的形态与细胞的生理状态、细胞的发育、年龄和环境因素有关。有的蓝藻细胞质中还含有气泡,其内充满气体,是适应浮游生活的一种结构。
综上所述,在看蓝藻细胞亚显微结构时要注意以下3点:
一是最外层结构不是细胞壁而是胶质鞘;
二是细胞壁的成分与植物细胞不同,其更接近于细菌;
三是蓝藻细胞虽然无叶绿体,但有光合片层结构,其上分布着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三、蓝藻的生长
1、蓝藻与属于真核生物的藻类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无叶绿体,无真核,有70S核糖体,在细胞壁中含肽聚糖,这就是使用红霉素能杀灭蓝藻的原理。蓝藻喜高温、强光,大多出现在盐度较低的池塘,尤其是水体中有机质丰富、底质富营养化时,尤其是水体氮含量高而磷含量低容易发生,它们具有对不良环境的高度抵抗力和普遍的固氮能力,在缺氧环境其它藻类不能繁殖时唯有蓝藻可大量繁殖。
蓝藻具有较强趋光性,受光照的影响一般蓝藻常集中在表层,绿藻大都分布在上层,硅藻一般在绿藻之下。多数蓝藻最适合生长在弱碱性条件下。在有些蓝细菌的藻丝中,有的细胞分化为静息孢子,为休眠体,包内有贮藏性养料物质,能抗不良环境条件,在适宜条件下能再形成藻丝。旺盛时,因其死亡分解耗氧和产酸,使水质变坏,影响鱼虾生长。
2、 蓝藻具有一般藻类的生长特点:其生命周期大概为30天,整个生命周期可分三个阶段:生长期、高峰期、老化期。
(1)生长期(蓝藻生命周期的前十天)
在蓝藻的生长初期,一般不容易观察出这个时期的生成,但是池塘的一些状况可以看出这个阶段的生成,比如天气高温、水有些发浑、水体中有机质丰富等,如果池塘具备了这些特征,那么蓝藻就容易生长,为杜绝这个阶段的生成,需注意两点:
1.勤开增氧机搅动水体保持水鲜活,促进水中有益藻类生长抑制蓝藻生长,以此减少水体有机质的积累,这是最根本的方法。
2.在养殖开始就坚持按照预防蓝藻暴长的方法来养、保水。
(2)高峰期(蓝藻生命周期的中间十天)
在这个时期中,藻类的数量会急剧升多,蓝藻大量出现,在有风或者开增氧机的情况下,水面会呈鲜亮的绿色(这是和老化水的一个区分点),下风口会有油漆状膜出现,水的透明度极低,处在这个时期的藻类生命力最为旺盛。
如果您塘口的藻类是处于这个时期,那么杀藻的唯一途径就是使用药物(漂白粉、强氧化剂、杀藻剂等)杀灭,别无它法。但是,如果在这个时期杀掉了蓝藻,要在杀藻后的3-5天内注意巡塘防止因死亡的藻类在池底厌氧发酵而产生有害物质,此时一般可解毒一次,或者也可用化学底改、加生物底改的方法,同时注意增开增氧机,在水清爽后可以加肥重新调理好水质。
(3)老化期(蓝藻生命周期的后十天)
这个时期水体的特征如下:水色有些发黑,同时水的颜色不再显现鲜亮的绿色,在有风或者开增氧机的情况下,水体表面有些发暗,这是与蓝藻高峰期的最大区别,同时下风口处也是有绿色油漆状油膜。此时蓝藻整体处于新老交替时期,总体活性较弱,藻体表面的胶原或者是纤维素的保护能力也大大下降。如果塘口水体的藻类是处于这个时期,一般要注意水体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了。
3、有过多蓝藻的池塘呈现的颜色一般为翠绿色(由蓝藻大类中的铜绿微囊藻和不定微囊藻产生)或者是蓝绿色(由蓝藻大类中的鱼腥藻和颤藻产生),产生这两种水色的同时,一般会在池塘四周(尤其是下风口)会浮有一层翠绿色的膜,其颜色呈绿色油漆状。
四、蓝藻形成的原因
1 环境条件适宜
蓝藻水华多发生在夏季6-9月,有明显的季节性,受温度、阳光、营养物质的影响;温度在20℃以上;水体PH值偏高、光照度强且时间久的条件下,蓝藻形成气囊浮出水面并且迅速繁殖,以至形成蓝藻水华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增加时,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下降,许多种类因此退出竞争行列。营养盐浓度无疑是造成蓝藻占优势的主要条件,但其他环境因子对于蓝藻水华的发生也至关重要。在高温季节,水体中的磷往往不足以供应绿藻、硅藻等藻类的生长需要,使这些藻类的生长繁殖受到限制,蓝藻就乘机生长爆发,所以适量施磷肥,培养有益藻类,可有效预防蓝藻的发生。
2 鱼种放养不合理
在施肥量较高或者有大量生活水污水排入塘中。水中营养盐类丰富,能促进蓝藻、铜绿微小鱼藻、螺旋藻等大量繁殖。如果此时专门猎食这些藻类的花白鲢、罗非鱼数量没有或很少,则大量浮游植物会在水中老化死亡腐烂。因此,放养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如白鲢)是根治蓝藻暴发的首选措施。
3 池塘蓝藻爆发应具备的特点
1、原藻相老化,pH值高,多在8.6以上。
2、有机质含量高,水质老化。
3、水温多在25-35℃。
总之,高pH值、含氮高的有机质丰富、静水水体的鱼池最易引起蓝藻爆发。所以,现代养殖中降低和控制水体的PH值、有效的脱氮、避免强光和适度的遮阳、有条件的建设定期排污设施,都是很重要的。
(蓝藻水华)
五、蓝藻的处理方法
目前蓝藻的暴发既普遍又确实忧人,对于蓝藻的处理方法,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十分有效的办法,水体配养滤食性鱼类比如白鲢、罗非鱼、日本白鲫等鱼类当然是最好的方法。但是,常用的生石灰却不能用于处理蓝藻,因为生石灰碱性强,但恰恰蓝藻最适宜于(弱)碱性水生长,暴发蓝藻的水体大多PH值偏高。
一般情况下,池塘养鱼以白鲢,花鲢鱼为主养的,蓝藻或绿藻就不会大量产生。如果池塘混养有花白鲢鱼而仍然严重爆发滋生蓝藻或绿藻,证明你有可能花白鲢鱼的混养比例太少了,应稍加提高白鲢的混养比例。因此,千万不要因嫌弃白鲢鱼的价值低而不套养。
1.物理方法
(1)干洒面粉
在有风吹的晴天上午,在将蓝藻风吹至一角落或小区域时,干洒面粉,不计水深用量大约为5-10斤/亩(或者更多无妨),连续2-3天,然后将面粉和蓝藻的粘结块后形成的团状物用捞网舀子人工捞除,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天数。
(2)人工捞除
如果养殖面积不大,蓝藻爆发得不是特别剧烈的话,还可以用一根竹竿或者塑料管将蓝藻围到一个小角落,在晴天下午在下风处用捞网人工捞除。
(3)水泵抽取
用水泵抽取池塘的中、上(表)层富含蓝藻的水体,或者条件允许时直接排掉较多的下风口表层水,其后再加注水源。
物理方法处理的效果有时无效或效果不佳,但在掌握好风吹水聚蓝藻时有效,虽然有效但并不彻底,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蓝藻生长的环境,因此捞除后必须进行调节藻相和水质的处理,不然很容易再次爆发。
2.生物竞争方法
蓝藻与一种或一类细菌在对生存环境上的营养元素的利用上存在竞争关系,那么在养殖池塘泼洒有益藻菌生物制剂,一旦有益藻菌占了优势,蓝藻就会死亡或成为弱势种群,并且会被有益藻菌分解掉,就不会产生蓝藻毒素,不会对水体和养殖动物产生负面影响。
(小球藻水体)
蓝藻生活在水中,受到外界环境和其它藻类的影响,如果水中小球藻、硅藻、绿藻、隐藻等藻类多了,水体藻相均衡,蓝藻基本上不会大量繁殖。蓝藻大量繁殖时,培植其它藻菌,其它有益藻菌一旦繁殖起来,蓝藻就会慢慢减少,直至其消失。
(小球藻)
采用培植有益藻菌的方法一般效果很好,只是要在平时就要搞好培育藻菌工作,防患于未然。如果不出现蓝藻大量死亡,不用给水体解毒和改底,用有益藻菌处理蓝藻,是要与蓝藻共生的细菌竞争斗争,这是一个生物竞争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见效会比较慢。但在整个过程中水环境不会产生剧烈变化,水体指标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变化是缓慢的、温和的,但不会对养殖动物造成大的影响,养殖动物不会应激或中毒死亡。
3.化学方法
化学消杀法主要是指利用能够杀藻的消杀类产品,如强氯精,硫酸铜,络合铜,漂白粉,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粉或者市面上销售的蓝藻分解类产品。采用杀藻剂杀藻的处理方法往往会造成蓝藻大量集中死亡,会引起鱼虾大量的不适应甚至死亡,所以原则上不提倡这样处理,在迫不得已时杀藻后必须解毒,增氧,加水。
采用化学方法的原理是将养殖池塘内的所有藻类(含有益藻)杀灭,在杀灭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养殖水体中藻类全部杀灭之后,养殖水体当中的溶氧的来源匮乏,加上死亡的藻类分解,大量消耗溶氧,导致水体容易陷入缺氧的困境。
二是藻类大量分解产生的藻毒素,会对养殖生物造成不利影响,甚至是中毒,因此,在使用化学消杀法来处理蓝藻时,不建议一次使用大剂量的化学药品进行全池泼洒,建议少量多次地使用杀藻产品在下风处藻类聚集的地方进行局部杀藻。可以视情况来决定局部杀藻的次数。
其次是重金属对养殖水生动物还有较大的副作用。
在使用化学方法处理蓝藻后,一定要对水体进行解毒,使用氧化型底改和化学增氧剂对水体进行增氧和改底,防止水生动物的缺氧和中毒,之后在进行培育菌藻恢复处理。
1、蓝藻分解类药物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蓝藻分解类药物大多以"蓝藻分解精(素)"为名,说明书上主要成分大多没有注明,使用后有一定效果,购买时在详细了解后可以使用。
2、化学杀藻类药物
常用的杀藻类化学药物有:
卤素含氯类比如漂白粉、强氯精、二氧化氯、溴氯海因;
重金属盐类比如硫酸铜、络合铜;
强氧化剂类高锰酸钾等。
据报道,强氯精(三氯异氰脲酸)对铜绿微囊藻具有很强的杀死效果,其浓度愈大效果愈明显,12.0克/立方米时杀藻率达100%,而养有鱼儿时只能使用低浓度,对初发生蓝藻滋生的时段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有效氯的衰减,其杀藻不能持续很长时间。
化学药物杀藻法有效果,但缺点是对鱼虾蟹的刺激性大,尤其是用硫酸铜等重金属盐类进行杀灭时犹应注意。
硫酸铜杀灭蓝藻水华的原理主要是铜离子与藻类的体蛋白质结合,生成蛋白盐使其变性失去活性而死亡;其次是铜离子与藻类某些酶的活性基因结合,阻碍其正常生理代谢达到控制藻类繁殖的目的。
由于硫酸铜是一种重金属盐类,使用后不可避免地产生毒副作用。
首先是破坏水体环境,硫酸铜在水中溶解后所产生的硫酸根离子,在缺氧条件下还原成硫化物和硫化氢毒素,对鱼类产生强烈毒害作用,引起中毒和缺氧死鱼。
其次是产生慢性中毒症状,影响正常生长。硫酸铜的铜离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鱼体,破坏造血组织和损害肝胰脏细胞,还引起鱼的肾小管扩张及组织细胞坏死,降低肠道消化酶活性,抑制了鱼类正常生长发育。
用硫酸铜清除水华不仅毒副作用大,而且效果也不一定理想,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在使用初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一周或更长时间后又发生新的蓝藻“水华”。若是再次使用硫酸铜,水体污染会更严重,产生的危害将更大。因此,在泼洒硫酸铜药物后第二天应向池中泼洒解毒药品,以缓解蓝藻的毒性。天气闷热时最好不要应用,有条件的在使用药物时须开动增氧机。
3、聚合氯化铝
聚合氯化铝(PAC)是一种高效净水剂,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城乡自来水的净化剂,聚合氯化铝是一种高效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它能除菌、除臭、脱色、除氟、铝、铬、酚、除油、除浊、除重金属盐,除放射性污染物质,在净化各种水体中有广泛的用途,效果甚佳。使用聚合氯化铝进行处理水产养殖废水时,其水溶液的浓度为3克/立方米,用于杀灭蓝藻时可以参考此用量。
因此,聚合氯化铝对池塘水体净化的使用也是有效的,将聚合氯化铝用于杀灭蓝藻或绿藻时效快速,但容易产生反复性。其实,很多渔药厂家什么什么的"杀藻剂"本身就可能有聚合氯化铝的成份,该品在渔药店或化工试剂商店有售。
4、红霉素
红霉素,本来是现行的禁用渔药。红霉素系列有渔业用硫氰酸红霉素、人用红霉素肠溶片和罗红霉素胶囊等。红霉素对鱼类白头白嘴病、烂鳃病及肾脏病、细菌性感染、败血症有治疗效果。因为蓝藻有70S核糖体,在细胞壁中含肽聚糖,这就是使用红霉素能够杀灭蓝藻的原因所在。
在鱼患病后,用红霉素全池遍洒,使池水成0.3ppm的浓度,也可用此药粉拌饲料内服,第一天按每10千克鱼用0.4克,第2~6天用量减半拌饵投喂,连续6天为一疗程,药浴后全池泼洒配合拌饵效果更好。
(1)硫氰酸红霉素(水产专用):
硫氰酸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红霉素的硫氰酸盐。本品为合法兽药,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支原体的感染;更多的作为初始原料用于合成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特点:
常用乳糖酸盐或硫氰酸盐,极微溶于水。本品在碱性溶液中抗菌作用较强,但当pH值低于4时,抗菌作用几乎完全消失。
药理作用:
抗菌谱与苄青霉素相似,对革兰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作用较强,对革兰阴性菌中的巴氏杆菌、布氏杆菌也有一定作用;此外,本品还对霉形体、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放线菌、诺卡菌有效,但对大肠杆茵、沙门汗茵属等肠道阴性杆菌无作用。
适用症:
主要用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严重感染。可防治青、草、链、鳙等鱼苗和鱼种的白头白嘴病,草鱼、青鱼细菌性烂鳃病,鲢、鳙鱼的白皮病及罗非鱼的链球菌病等。
用法与用量:
防治鱼病:
全池泼洒:每亩可用 100-200克(0.1-0.3克/立方米) ,育苗用量每立方水1-2克,最低用量每立方米水体0.05-0.07克。
药浴:每立方米水体1克,药浴10-30分钟。
拌饵投喂:一次量,每 1公斤体重鱼 25毫克 (按 5%投饵量计,每1公斤饲料用本品 2.0克) 。
防控蓝藻或绿藻:
单用硫氰酸红霉素(0.35-0.70克/立方米)进行泼洒有效,如果硫氰酸红霉素+粗盐(食盐,每亩2-5斤,多用无妨)效果将会更好,因为食盐对蓝藻有抑制作用,用后增氧和解毒。使用硫氰酸红霉素具有成本低、效果好、不反复,并有杀菌的作用。
注意事项:
忌与酸性药物配伍,可降低疗效。
(2)人用红霉素肠溶片
本药属"人药兽用"范畴的禁用药。单用人用红霉素肠溶片进行泼洒有效,如果人用红霉素肠溶片+粗盐(食盐,每亩2-5斤,多用无妨)效果将会更好,因为食盐对蓝藻绿藻有抑制作用。
本品用量为一亩1瓶,将药片碾粉后化水即可,人用药店均有出售,单价每瓶为10-14元不等。此药比硫氰酸红霉素效果还要好一些。
(3)罗红霉素胶囊
罗红霉素胶囊也是人用药品,只是因本药是人用药品目前已经不合法规,均属国家禁药之列,慎之!观赏鱼水族缸可用。
(刘文俊 2018.08.24)
另请参阅:
更多信息请登录点击网站//www.modaip.com/,了解更多哦~~~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