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蛋白质含量不是越高越好---鱼料的最适蛋白质水平

发表时间:2018/08/26 02:46:53  作者:刘文俊  浏览次数:3389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1.蛋白质是鱼用配合饲料的主要营养指标

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是衡量饲料营养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但并不是蛋白质含量越高饲料质量就越高。蛋白质是鱼用配合饲料的主要营养指标,蛋白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鱼料的内在质量。

鱼类对糖类的利用能力低,蛋白质是鱼类生长的主要营养物质,绝大部分必须从食物中获得,所以水产饲料的蛋白质含量普遍要求比禽畜饲料的蛋白质含量高得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鱼虾类从本质上讲,不是需要蛋白质而是需要氨基酸。但动物不能从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氨基酸,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从摄取动植物饵料中获得氨基酸。因此,鱼虾配合饲料不仅要注意蛋白质的数量,更要注意其质量

蛋白质含量过高,不仅会造成饲料蛋白质资源的浪费,可能引起肝胆病化,鱼体肥胖,象人肥胖一样不耐应激,还会增加池塘水质管理的压力。过高的蛋白质含量鱼类代谢不了,便会向水体中排泄更多的有机废物,既增加了成本,又造成了对水环境的破坏,形成富营养化的肥水

蛋白质含量过低,一方面会造成鱼类生长缓慢、抗病力差,另一方面会耽误生产时机。过低的蛋白质含量不能满足鱼体的生理需求,营养不良,长势不好,饵料系数会很高,有时还会引起体质虚弱导致发病。

2.不同食性的鱼类,不同生长阶段的鱼,其饲料蛋白营养也不同。

鱼类的种类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其最适的蛋白质需求量也不同。肉食性鱼类需要高含蛋白质的饲料,素食性的鱼类则对蛋白质的需求低一些。适宜的蛋白质含量一般情况下,草食性鱼类(如草鱼)30%以下,杂食性鱼类(如鲤鲫)30-35%,肉食性鱼类(如鲶)35-40%。

苗种阶段的鱼儿对蛋白质的营养需求要高,才能满足新生命体的急迫生理需求,大苗或成品鱼则可以适当降低营养水平。因此,掌握鱼料的最适蛋白质水平对指导渔业生产大有好处。

鲤鱼、鲫鱼等杂食鱼性鱼类,在水花鱼苗阶段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含量为40%~45%,苗种阶段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含量为35%~40%,成鱼阶段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含量为30%~35%。

团头鲂(又名武昌鱼)其营养需求同草鱼相近,两者都是草食性鱼类,在苗种阶段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含量为30%~32%,成鱼阶段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含量为25%~28%。

鲶鱼、乌鱼等肉食性鱼类,在苗种阶段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含量为40%以上,成鱼阶段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含量为35%以上。

3.不同的水温也应适当调整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

例如高温季节应相对降低蛋白含量,就和人一样在炎热的夏天吃清淡一点,以利于鱼类的消化吸收,否则会出现脂肪肝等现象。同样,低温季节应相对提高饲料的蛋白含量,就象人在冬天吃一些狗肉羊肉一样,增加鱼体的热能积蓄以化解冷冻对机体的侵蚀,以保证鱼类新陈代谢和生长所需的能量。

4.鱼类饲料蛋白指标应以动物性蛋白为主。

蛋白质按原料来源可以分为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两大类,其中鱼粉、肉骨粉以及血粉等含有丰富的动物性蛋白,由于这些蛋白所含的氨基酸与鱼生长所需的氨基酸相似,所以这种蛋白不单纯是吸收率高,而且还有吸收快对水质污染程度低等优点,因此优质的水产饲料的蛋白应以这种动物性蛋白为主。而棉籽粕、苜蓿粉、菜籽粕等以含有植物性蛋白为主,用这种原料为主生产出的水产饲料鱼类对其吸收率低,吸收慢,对水质污染较严重。

另外,从本质上来讲,鱼类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就是对必需氨基酸的利用,这是因为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植物性蛋白所含的鱼类必需氨基酸较少,这是水产饲料偏重动物蛋白的根本原因。只要克服这一障碍,水产饲料才能超越对动物蛋白的依赖。

(刘文俊 2019.08.18)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