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
鱼类人工繁殖是根据鱼类的自然繁殖习性,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生态、生理的方法,促使亲鱼的性产物达到成熟、排放和产出,获得大量的受精卵,并在适当的孵化条件下最终孵化出鱼苗的生产过程。整个过程包括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和人工孵化三个主要技术环节。鱼类人工繁殖可稳定而大量地提供养殖用种苗,为水产养殖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一、鱼类人工繁殖原理
鱼类自然繁殖是在水温、水流、溶氧、光照、水位的变化,以及性引诱和卵的附着物等外界条件下进行的。当这些生态条件综合而又适度地刺激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感觉器官(如侧线、皮肤、视觉、听觉和嗅觉等)的感觉细胞时,鱼即产生冲动,并通过神经纤维传入中枢神经,刺激下丘脑并使之相应地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由该激素通过微血管进入脑下垂体后,促使脑垂体间叶分泌促性腺激素(GtH),通过血液进入性腺,卵细胞即发生显著变化,如卵黄颗粒融合呈半透明状态、细胞核和细胞质出现极化现象、核膜溶解、进行两次成熟分裂等。在卵母细胞的成熟变化过程中,滤泡膜便破裂并进行排卵和产卵;而雄鱼的精液量显著增加,并出现性行为,使鱼类完成繁殖活动。由于池塘等小水体对某些鱼类缺乏相应的繁殖生态条件,不能适度地刺激亲鱼的下丘脑分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从而不能促使亲鱼的垂体分泌一定浓度的促性腺激素使亲鱼自然产卵。因此,人工繁殖就在于将催情剂(如鱼的脑下垂体抽提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注入鱼体,达到诱导亲鱼发情、产卵或排精的目的。
按亲鱼是来源于天然水域或人工培育,可分为半人工繁殖和全人工繁殖。前者受捕捞水域和季节的限制性大,生产不稳定。后者从亲鱼培育至鱼苗孵出都在人工控制下进行,可按计划大量生产鱼苗。
促使亲鱼成熟、产卵的方法一般可分为生态法、生理法和生态生理结合法。生态法是在鱼类自然繁殖的适温季节内,选择成熟的亲鱼进行雌雄配对,满足其产卵的生态条件,使亲鱼自行繁殖或进行人工采卵和授精。此法多用于对产卵生态条件要求较低的鱼类,如虹鳟等。生理法是在自然繁殖季节对某些无法满足其成熟产卵生态条件,而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注射催情剂,一般能促使其性腺成熟,达到产卵和排精的效果,适用中国鲤科养殖鱼类、印度鲤科鱼类、闪光鲟等。生理生态法是将生态法和生理法结合运用,既注射催情剂又提供合适的生态条件,其效果最好。
二、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指标
鱼类人工繁殖是一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生产活动,衡量鱼类人工繁殖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生产苗种的总产量的高低,还要看有关生物学指标。
1、亲鱼成熟率
亲鱼的成熟率是指能催产的亲鱼尾数占所培育适龄繁殖亲鱼总尾数的百分数,用于评价亲鱼培育水平的高低,即亲鱼成熟率越高,亲鱼培育技术就越好,技术水平越高。
2、催产率
催产率是指亲鱼催情注射后产卵的雌鱼占所催产的雌亲鱼的百分数。用于评价亲鱼成熟度鉴别和催产技术水平的高低。
3、受精率
受精率是指受精卵占总卵数的百分数。计算受精率时,应在原肠中期,取同批次鱼卵百余粒,肉眼直接观察计数受精卵与浑浊、发白的坏卵(或空心卵)量。
4、孵化率
初孵仔鱼与受精卵数量之比值。出膜期不易准确统计,一般用出膜前期活胚胎占总受精卵总数百分比表示孵化率。
5、出苗率
出苗率也称下塘率,即下塘前鱼苗的绝对数量占受精卵数的百分比。
第二节 鱼类人工繁殖的主要设施
一、水质净化处理设施
鱼类人工繁殖对水质要求较高,尤其是封闭式循环水人工繁殖系统,用水必须回收净化处理再利用,要达到鱼类繁殖最佳水质要求,必须具有功能完善、运转良好的水质净化系统。水质净化系统一般包括沉淀池、过滤器、蓄水池和消毒装置等。
二、产卵设施
产卵池一般容积50~100m3,池深1.5~2.0m。形状有圆形、八角形、长方形,以圆形为好。通常为砖水泥结构,池壁、池底要光滑,以免伤到鱼卵。圆形或八角形池,排水口设在池底中央,池底略向中央排水口倾斜,倾斜度为3%~5%,将污物集中于水池中央然后由排水口排出。进水管直径15~20cm,与产卵池壁切线成40°夹角,设在距产卵池墙壁顶缘30~40cm处。长方形产卵池在一端进水,另一端底部排水。用阀门调节进水流量、流速,达到进水时水流没有死角。
1、产漂流性卵或沉性卵鱼类的产卵集卵池
对于产漂流性卵或沉性卵的鱼类,多用圆形产卵池和椭圆形产卵池,面积50~100m2。池底中心设方形或圆形出卵口一个,上盖拦鱼栅,卵由暗道引入集卵池。集卵池一般为长2.5m,宽2m的长方形,底部较产卵池底低25~30cm。在集卵池一侧设溢水口一个,底部设排水口一个,由阀门控制排水。集卵池内一边设阶梯3~4级,每一级阶梯设排水孔一个,可采用阶梯式排水。集卵网与出卵暗管相联,放置在集卵池内,以收集鱼卵。
2、产浮性卵鱼类的产卵集卵池
对于产浮性卵鱼类在圆形产卵池水面下20~30cm处,设置一个口通向集卵槽,在集卵口处装一个用直径100 mm的管剖成两半做成的管片,利用池水旋转形成的水流将卵子导入集卵槽中。
3、产粘性卵鱼类的产卵池与鱼巢
对于产粘性卵的鱼类多用池塘或长方形产卵池,同时配备人工鱼巢。鱼巢是亲鱼产卵时的附着物。只要是纤细多枝在水中易散开而不易腐烂的均可成为扎制鱼巢的材料。生产上多采用水草(聚草、金鱼藻等)、水中杨柳树的根须、棕榈皮和人造纤维等。杨柳根须和棕榈皮需用水煮过晒干,除去单宁酸等有毒物质。鱼巢材料经消毒处理后,扎制成束。鱼巢在产卵池内布置适当与否,能直接影响到雌鱼的产卵效率和鱼卵在巢上的附着率。在池塘中悬吊人工鱼巢可分为环列式和平列式等2种。
鱼巢的管理应注意下列3点:
①准确估计产卵时间。及时投放鱼巢,过早投放用稻草扎制的鱼巢,久浸水中容易腐烂而影响水质,用棕榈皮和杨柳根须扎制的鱼巢,久浸水中则容易附着过多的淤泥而影响鱼卵的附着。过迟投放鱼巢则使亲鱼的成熟卵不能及时产出,影响产卵效果。
②适量投放鱼巢。每尾雌鱼以投放4~5束鱼巢为准,过少则鱼卵粘着过密,将降低孵化率。
③及时取换鱼巢。发现鱼巢鱼卵附着适度时,应及时取出孵化,并更换新的鱼巢入池。
三、孵化设施
1、孵化桶
孵化桶是用白铁皮、塑料或钢筋水泥制成的漏斗形孵化器。孵化桶大小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以容水量250kg左右为宜。孵化桶的纱窗可用铜丝布或筛绢制成,规格为50目左右。孵化桶进水在漏斗底部,由桶上端纱窗处出水,水由下而上,鱼卵也随之翻动。
2、孵化环道
孵化环道是用水泥或砖砌成的环形水池,其大小根据生产规模确定。孵化环道具有容量大、省劳力、操作方便、经久耐用、孵化率高等优点,但一次投资较大,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高,建造场所必须具备方便的水源,有一定局限性。
圆形孵化环道有单环和多环之分。直径小型为3~4m,大型为8m,环道宽1m,深0.9m,分别可容水7t和20t,一次容纳授精卵数量可达700万粒和1500万粒。由于水在环道内围绕圆心做等圆周运动,因受离心力的作用,受精卵靠环道外侧密,内侧稀,垂直和水平分布不均匀。为了克服这一缺点,生产在圆形环道的基础上设计出了椭圆形(或称长圆形)环道。
3、孵化槽
一般建在地面上,也可低于地面。由槽体、进水管、排水管、过滤纱窗组成(图4-11)。槽长度为3.0m,宽1.5m,深1.2m,槽壁上半部设一排水管或沟。底部设两排喷嘴(5个),呈鸭嘴形状,使喷出水流由下向上滚动,经纱窗流出槽外,底部向喷水方向稍有倾斜,前端有一方形或圆形出苗孔,由暗管通向集苗池。集苗池长1.5m,宽1.0m,深1.0m,用插板闸门控制水位和排水量。孵化槽属于大型孵化设施,孵化率在95%左右。具有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等优点。可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且生产能力比孵化环道高2~3倍,并适应多种鱼类的孵化;有些鱼类(如鲤、鳊等)可直接在孵化槽中产卵和孵化,减少了移动鱼卵过程中的麻烦和损失。孵化管理主要是控制水位,定期洗刷纱窗,检查水流。
四、增氧与控温设施
1、增氧设施
亲鱼培育池一般按照每6667m2水面配备1台3kw或2台2kw的叶轮式增氧机。产卵孵化池、育苗池增氧主要采用罗茨鼓风机,一般有效水深在1.5m以下,选用风压20~34kPa的充气机;有效水深1.8~2.0m时,选用34~49kPa的充气机。充气机向产卵孵化池、育苗池充入的气量目前无严格的公式进行计算,但应在试验和生产实践中获得数据,如海水育苗池,每分钟向池内水体充入的空气量(m3/min)为育苗水体(m3)的1%~5%。与鼓风机相连的送气管分为主管、分管及支管。主管为直径12~18cm的硬质塑料管,连接鼓风机;分管为直径6~9cm的硬质塑料管,与支管连接处设有气量调节开关;支管为直径0.6~1cm的塑料软管,末端与散气石(管)连接。散气石由100~150号金刚砂铸制成圆柱状,长5~10cm,直径3~4cm,育苗池内以每平方米安装1~3个,各育苗池内所用散气石型号要求一致,以保证出气均匀。散气石气孔越细,越能提高水中溶氧量,但气孔容易被藻类等堵塞,必须经常清洗和更换。散气管是在管径1.0~1.5cm无毒聚氯乙烯硬管上钻孔径0.5~0.8mm的许多小孔,管两侧每隔2~5cm交叉钻孔,各散气管间距为0.5~0.8m。全部小孔的总面积应小于鼓风机出气管截面积的20%。使用罗茨式鼓风机,为使各管道压力均衡并降低噪音,可在鼓风机出风口后加装气包,上面装压力表、安全阀、消音器。
2、控温设施
大多数人工繁殖场的亲鱼培育、产卵孵化、饵料生物培养、鱼苗培育等生产环节均需要加温处理,因此应配备增温设施。目前主要有燃煤锅炉和电加热器等2种增温方法。燃煤锅炉比较经济安全。锅炉的总供热量应是鱼苗水体最大换水量升温所需要的热量、每日全部鱼苗水体所散发热量、每日保持室内空气温度采暖的热量和各部分蒸汽管道输气损失热量的总和。一般1000m3水体配备1~2t的锅炉。锅炉蒸汽或热水通过盘管使池内水温上升。盘管直径一般为5.08~7.62cm的无缝钢管,外涂无毒防腐涂料。孵化池和鱼苗池内一般不用盘管,以免造成清污、出苗不便。可在预温池内设置盘管加温后随时向孵化池和鱼苗池内补水控温。电加热器有线电热棒、电热板、远红外辐射加热等,直接加温。
五、其他辅助设施
1、检测设备
鱼类人工繁殖场要建设水质分析及生物检测室,配备相应的实验人员,以及生物观察和水质分析设备。如对用水的溶解氧、pH值、盐度、氨氮、硫化氢等进行监测;对生物样品进行解剖和显微观察。
2、电力设施
应根据鱼场电力的使用总量估算配置变压器,保证取水、充气、加温和办公、生活等有充足电力,同时配备柴油发电机,以便应急使用。
3、库房
分生产工具存放间和饲料存放间。前者用来存放水泵、网具、各种管、桶等生产工具和设备;后者主要存放饲料、肥料等。库房应离生产区较近,且车辆出入方便,房间通风、避阳,注意防潮、防虫、防鼠害等。
第三节 亲鱼培育
亲鱼是指达到性成熟并能用于人工繁殖的雌雄鱼类。培育可供人工催产的优质亲鱼,是鱼类人工繁殖决定性的物质基础。整个亲鱼的培育过程都应围绕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使亲鱼性腺向成熟方面发展。
一、亲鱼的选择
(一)亲鱼来源
1、野外捕捞
在鱼类生殖季节直接从江河、湖泊、水库、浅海等自然水域捕捞已达性成熟的雌雄个体作为亲鱼。野外捕捞亲鱼南方一般在冬季,北方在春秋两季进行,因为水温低,便于运输。
2、半人工培育
从野外捕捞的天然苗种或者接近性成熟个体,在人工条件驯化、强化培育,促进其性腺成熟。
3、全人工培育
人工繁殖的鱼苗在池塘、网箱或工厂化养鱼设施中进行培育,达到性成熟年龄的个体。
(二)选择标准
1、种质标准
从种质角度选择亲鱼应生长速度快、肉质好、抗逆性强;进行杂交育种时,要求亲本的种质纯度高。
2、年龄和体重
选择亲鱼时,应避免选择初次性成熟个体和已进入衰老期的个体。对于一般鱼类而言,可取最小性成熟年龄加1~10作为选择人工繁殖所需亲鱼的最佳年龄。在达到性成熟年龄的前提下,亲鱼体重越大越好。一般鱼类的年龄和体重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年龄越大,体重越大。但由于气候、水质和饵料等因素差异,同一种鱼在不同水域的生长速度存在差异,达到性成熟年龄也不同,体重标准也不一致。
3、体质标准
选择体质健壮、行动活泼、无病、无伤的个体作为亲鱼。
(三)雌雄鉴别
1、大小差异
有些鱼类繁殖群体中雌雄个体大小差异较大,可以根据大小判别雌雄。如鲇形目的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等雄鱼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雌鱼,性成熟时雄鱼体重远远超过同龄雌鱼。石斑鱼和黄鳝雌雄同体,雌性先熟,所以雌性个体较小;而黄鳍鲷、平鲷、黑鲷、紫红笛鲷、尖吻鲈等雌雄同体,雄性先熟,雄鱼个体较小。
2、体形差异
繁殖季节,多数雌鱼性腺发育程度良好,卵巢充满大量的成熟卵而腹部膨胀,而雄鱼则膨胀不明显,体形显得更为修长,可由此鉴别雌雄;一般鱼类雌鱼腹部具有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3个孔,而雄鱼只有肛门和尿殖孔2个孔。鲇形目中的一些鱼类,如黄颡鱼、长吻鮠等雄鱼具有较明显的三角形生殖突,而雌鱼则无。
3、第二性征
鱼类在达到性成熟时,由于性激素的生理作用,有些种类的亲鱼会出现第二性征,如婚姻色、胸鳍上的“追星”等,特别是雄性亲鱼较为明显,用手触摸追星有粗糙割手的感觉,而雌鱼往往不具备第二性征。
二、亲鱼的培育
(一)主要淡水鱼类的亲鱼培育
1、鲢、鳙等滤食亲鱼培育
(1)培育方式和放养密度
鲢、鳙亲鱼的培育可采取单养或混养。一般采取混养方式。以鲢为主的放养方式可搭养少量的鳙或草鱼;以鳙为主的可搭养草鱼,一般不搭养鲢,因鲢抢食凶猛,与鳙混养对鳙的生长有一定影响。但鲢或鳙的亲鱼培育池均可混养不同种类的后备亲鱼。放养密度控制的原则是既能充分利用水体又能使亲鱼生长良好,性腺发育充分。一般每666.7m2放养重量以150~200kg为宜。为抑制亲鱼池内小杂鱼、克氏螯虾的繁殖,可适当搭养少量凶猛鱼类,如鳜、大口黑鲈等。主养鲢亲鱼的池塘,每666.7m2水面可放养16~20尾(每尾体重10~15 kg),另搭养鳙亲鱼2~4尾,草鱼亲鱼2~4尾(每尾重10kg左右)。主养鳙亲鱼的池塘,每666.7 m2可放养10~20尾(每尾重10~15 kg)。另搭养草鱼亲鱼2~4尾(每尾重10kg左右)。主养鱼放养的雌雄比例以1∶1.5为好。
(2)水质管理和施肥
看水施肥是养好鲢、鳙亲鱼的关键。整个鲢、鳙亲鱼饲养培育过程,就是保持和掌握水质肥度的过程。亲鱼放养前,应先施好基肥;放养后,应根据季节和池塘具体情况,施放追肥。其原则是“少施、勤施,看水施肥”。一般每月施有机肥750~1000kg。在冬季或产前可适当补充些精饲料,鳙每年每尾投喂精饲料20kg左右,鲢15kg左右。
①产后培育
产后天气逐渐转热,水温不稳定,这时亲鱼的体质又没有复原,对缺氧的适应能力很差,极易发生泛池死亡。每天注意观察天气和池水水色的变化情况,看水施肥,做到少施、勤施分散施,同时多加新水,勤加新水的方法。即采用“大水、小肥”的培育方式。
②秋、冬季培育
入冬前要加强施肥(每周500kg左右),使水色较浓;入冬后,再少量补充施肥。如遇天气晴暖,可适当投喂精饲料。即采用“大水、大肥”的培育方式。
③春季强化培育
开春后,最好换去一部分池水,将池水控制在1m左右,以利于提高培育池水温,易于肥水。适当增加施肥量,每天或2~3d泼洒一次,并辅以投喂精饲料,使鲢、鳙亲鱼吃饱、吃好。即采用“小水、大肥”的培育方式。
④产前培育
临近产卵季节,鲢、鳙亲鱼性腺发育良好,对溶氧的要求更高,一旦溶氧下降,极易发生泛池。因此在催产前15~20d,应少施或不施肥,并经常冲水,这对防止泛池和促进性腺发育有很好的效果。即采用从“大水、小肥”到“大水、不肥”的培育方式。
总之,应根据产后补偿体力消耗,秋冬季节积累脂肪和春季促进性腺大生长的特点,采取产后看水少施肥,秋季正常施肥,冬季施足肥料,春季精料和肥料相结合并经常冲水的措施。
2、草鱼、青鱼的亲鱼培育
(1)放养密度和雌、雄比例
主养草鱼亲鱼的池塘,每666.7m2放养7~10kg的草鱼亲鱼15~18尾;主养青鱼的亲鱼池,每666.7m2放养20kg以上的青鱼8~10尾。此外,还搭配鲢、或鳙的后备亲鱼5~8尾以及团头鲂的后备亲鱼20~30尾,合计总重量200kg左右。雌、雄比例为1∶1.5,最低不少于1∶1。
(2)草鱼亲鱼的培育
“青料为主、精料为辅相结合投喂,定期冲水”是培育好草鱼亲鱼行之有效的方法。无论是从生殖细胞生长发育、成熟的营养学原理还是生产实际的结果,对草鱼亲鱼的培育,强调以青饲料为主是科学而有实际意义的,特别是在春季雌性草亲鱼卵巢中的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卵黄开始形成到Ⅳ时相卵母细胞卵黄沉积完毕时期,投喂青饲料尤为重要。因为青饲料中包含的各族维生素和矿物质成分,精饲料不能完全代替,恰好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又是生殖细胞在成熟阶段所必须的。青饲料的种类主要有麦苗、莴苣叶、苦麦菜、黑麦草、各类蔬菜、水草和旱草。精饲料种类有大麦、小麦、麦芽、豆饼、菜饼、花生饼等。在整个草鱼亲鱼培育过程中,要注意经常冲水。冲水的数量和频率应根据季节、水质肥瘦和摄食情况合理掌握。一般冬季每周冲水一次;天气转暖后,每隔3~5d冲水一次,每次3~5h;临产前15d,最好隔天冲一次,催产前几天,最好天天冲水。经常冲水,保持池水清新是促使草鱼亲鱼性腺发育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在秋季和春季应有专人管理,加强巡塘,防止泛池事故。
(3)青鱼亲鱼的培育
青鱼亲鱼培育应投喂活螺蚬和蚌肉为主,辅以少量豆饼或菜饼。要四季不断食。每尾青鱼每年需螺、蚬500kg,菜饼10kg左右。其水质管理方法同草鱼。
3、鲤等杂食性鱼类亲鱼培育方法
鲤亲鱼与草鱼亲鱼培育方法相似,按每天2次投喂人工饲料如豆粕、酒槽等,或加入蚕蛹粉等动物性饲料,每天投喂量为3%~8%。并加强产后亲鱼的培育。
4、肉食性鱼类亲鱼培育方法
肉食性鱼类亲鱼培育的关键是保证有足够的营养,产卵前1~2个月为强化培育阶段,期间亲鱼饲料以新鲜、蛋白质含量高的小杂鱼、鱿鱼、乌贼、缢蛏等为主,每天投喂1~2次,投喂量约为鱼体重的4%,同时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鱼油,添加量一般约为亲鱼体重的0.3%,以促进亲鱼性腺发育。产后应将亲鱼放入网箱或者水质较好的池塘中,每天投喂新鲜饵料,以鱼饱食为度,一般投喂量占鱼体重的6%,经15~20d培育,产后亲鱼可恢复体质。
(二)海水鱼类的亲鱼培育
1、网箱培育亲鱼
(1)海区选择
选择网箱养殖的海区,既要考虑其环境条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亲鱼生长和成熟的需要,又要符合养殖方式的特殊要求,应事先对拟养殖海区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选择避风条件好、波浪不大、潮流畅通、底质平坦、水质无污染的内湾或浅海,且饵料来源广、交通方便等。
①底质
泥沙底质易于下锚,石头底则下锚不牢,易使网箱移动位置,且若需移动网箱时,网底易被乱石或藤壶、牡蛎等磨破。
②水深
为避免网底被海底碎石磨破或蟹类咬破,并减少亲鱼排泄物和残饵的污染,必需使网底和海底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要求在退潮时网底离海底距离不小于2m,而总水深应是网箱高度的两倍以上。
③水流和波浪
由于网箱在水中阻力大,在水流急、风浪大的海区,浮动式网箱的网衣不能保持完整的形状,影响亲鱼活动空间,不利于亲鱼的成熟发育。海区的流速太小,影响水体的交换量;流速过大,导致亲鱼因顶水而付出过多的能量消耗,会影响亲鱼的成熟。最适流速为0.25~1m/s为宜。流速大于1m/s则不适宜养鱼。
④水温
应调查海区水温的周年变化,看是否适合拟养品种的适温要求。原则上,养殖海区的水温对养殖品种一定要有足够的适温期,以利亲鱼成熟。如果达不到这一要求,就不可能在此海区进行该种亲鱼的培育。
⑤盐度
近岸浅海及内湾的盐度往往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应选择在培育对象适盐范围内的海区设置网箱,最好不要设置在河口或受河流影响大的海区。也要考虑暴雨季节无大量淡水流入、盐度比较稳定的海区。
⑥溶解氧
自然海区中的溶解氧对亲鱼的需要一般是可以满足的,但是由于网箱设置过密、放养密度过大、水质交换较差、台风前低气压或出现赤潮等情况时,海水中溶解氧含量也会低于3mg/L,有些品种就会出现摄食量下降、停食、浮头乃至死亡。因此,除需备用充气机外,更要从网箱设置密度、亲鱼放养密度以及网衣网目的大小等方面加以全面考虑。
(2)网箱的选择
目前养殖亲鱼的网箱多为浮筏式网箱,其结构是将网箱悬挂在浮力装置或木制框架上,网箱顶部浮于水面,大部分网衣沉于水下,网箱随水位变动而升降。浮筏式网箱培育亲鱼的优点是便于观察、挑选亲鱼,也利于对亲鱼进行注射催产等操作。放养亲鱼时,可根据亲鱼的体长来选择合适的网箱规格。如果体长50cm以下的亲鱼,可放养于规格3 m×3m×3m(深)的网箱,如果体长大于50cm的亲鱼,要放养于规格5m×5m×3m(深)以上的网箱,为亲鱼的成熟发育提供自由空间。网箱的网目,越大越好,以最小的亲鱼鱼头不能伸出网目为宜。
(3)亲鱼的放养密度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每立方米水体放养4~8kg亲鱼为宜,密度小于4kg/m3,则不能充分利用水体负载力;密度大于8kg/m3,亲鱼生活空间拥挤,容易发病,不利于培育亲鱼。
(4)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巡视网箱,观察亲鱼活动情况,并且检查网箱是否有破损,防止网箱意外破烂导致亲鱼逃逸。每天早上投喂一次,投喂量约为鱼体重的3%。投喂时,注意观察鱼的摄食情况,一有异常,立刻采取措施;若水质不好,当天少投喂或不投喂。若水质好,亲鱼摄食量少或不摄食,应把网箱拉起一半,仔细观察亲鱼的情况,必要时取几尾样品,进行镜检,若有病鱼,尽快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入冬前一个月,亲鱼每天必须喂饱,使亲鱼储存足够的能量,安全度过冬天。20d左右换一次网。干净网箱下水前,一定要检查是否破损,网纲是否坚固。弹跳好的亲鱼必须加网盖,防止亲鱼跳出网箱。台风季节,必须做好防台风工作准备,检查渔排的锚绳是否坚固,并且把锚绳拉紧,同时检查网箱情况。每次台风来临前都要检查一次,并且把网箱全部加上网盖。
(5)强化培育
产卵前一个半月至2个月为强化培育阶段,在这一阶段,亲鱼的饵料以新鲜、蛋白质含量高的小杂鱼、鱿鱼、虾、蟹等为主,每天投喂1次,投喂量约为鱼体重的4%,同时在饵料中加入强化剂(成分为维生素、鱼油等),每次投喂的强化剂量约为亲鱼体重的0.3%,促进亲鱼的性腺发育。一般经过一个半月至2个月的强化培育,亲鱼可以成熟,能自然产卵。检查亲鱼成熟程度的方法是:用手轻轻挤压鱼的腹部,精液就会从生殖孔流出来,表示雄鱼成熟。雌鱼可用采卵器或吸管从生殖孔内取卵,若取出的卵已经呈游离状态,表示雌鱼已成熟。此时,就可以把亲鱼移到产卵池产卵,或在网箱四周加挂2~2.5m深的60目筛绢网原地产卵。
(6)产后管理
亲鱼在产卵池产完卵后,应移入网箱培育。亲鱼产卵后体质虚弱,常会有些受伤,容易感染疾病,必须做好防病措施。若是受轻伤的,用外用消毒药浸泡后再放下网箱。若受伤严重的,除浸泡外,还要注射青霉素(10000IU/kg鱼体重)。投饵时,饵料中加入抗菌消炎药,如百炎净等,用量为1g/10kg鱼体重,连续投喂3天。每天投喂新鲜的饵料,以鱼食饱为好,一般投喂量为鱼体重6%左右,经过15~20
d的精心管理,产后的亲鱼可以恢复体质。
2、海水池塘培育
(1)池塘选择
作为亲鱼培育的池塘,面积(1/5~1/3)hm2为好,水深2m左右,形状以长方形为宜,一般东西长,南北宽,长宽比为3∶2,池底平坦,沙泥底质,排灌方便,环境安静。
(2)放养密度
亲鱼培育池的放养量一般在900~1500kg/hm2,放养量过大不利于其性腺发育,过少则浪费水体。雌雄放养比例约为1∶1,可根据不同种类适当调整。
(3)日常管理
①投喂
亲鱼的日投喂量一般为亲鱼体重的5%左右,饲料为促进亲鱼性腺发育的强化饲料,投喂后要及时清除残饵,这对预防鱼病发生、保持水质不被污染十分重要。
②保持水位,适时进行注排水
亲鱼培育池的透明度一般要保持在30cm左右,水质稳定。在亲鱼性腺迅速发育时期每星期冲水一次,促进性腺发育。
③勤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主要是观察亲鱼的摄食及活动情况,如有异常,要及时检查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
④管理记录
主要记录日期、池号、水温、盐度、投饵的种类和数量、注排水情况、鱼类的摄食及活动情况、鱼病防治情况等内容。
第四节 人工催产
一、亲鱼成熟度鉴定
为提高催产率,生产上要选择成熟亲鱼催产。目前,主要是依据经验从外观上来鉴别,对雌鱼也可直接挖卵观察。从外观上鉴别可概括为“看、摸、挤”3个字。看就是观察亲鱼腹部是否膨大;摸就是用手触摸亲鱼腹部是否柔软有弹性;挤是用手挤压亲鱼腹部两侧是否有精子或卵子流出。
1、雄亲鱼
成熟的雄鱼,从头向尾方向轻挤腹部即有精液流出,若精液浓稠,呈乳白色,入水后能很快散开,说明亲鱼性成熟好;若精液量少,入水后呈线状不散开,则表明尚未完全成熟,若精液呈淡黄色近似膏状,表明性腺过熟,精巢退化。
鲇形目的一些鱼类精巢呈树枝状,即使雄鱼完全性成熟,个体亦较难挤出精液,其成熟度较难鉴定。长吻鮠、瓦氏黄颡鱼等雄性腹部具三角形生殖突,可根据生殖突外观颜色来确定成熟度,性成熟良好个体生殖突乳白色,生殖突顶部充血,呈红色针尖状;成熟度差的个体则整个生殖突肉红色,顶部与生殖突颜色无异。
2、雌亲鱼
(1)外形观察
成熟雌鱼腹部明显膨大,后腹部生殖孔附近饱满、松软且有弹性,生殖孔红润,将鱼腹朝上托出水面,可见腹部两侧卵巢轮廓明显。亲鱼成熟较好。为避免饱食造成腹部膨大,亲鱼应停食1~2d。
(2)取卵观察
用挖卵器直接从卵巢中取出卵粒进行成熟度鉴别比外形观察更可靠,但可能造成卵巢损伤。首先,用竹子、铜、不锈钢、塑料等制成直径约3.0~3.5mm,长约20cm的挖卵器,挖卵器头部开一长约1~2cm,内径2~3mm,深2.5mm的空槽。也可用鸡、鸭羽毛在其基部开一小孔作为挖卵器,或用长约20~30cm的聚乙烯管(内径0.86mm,外径1.52mm)制成。
取卵时将挖卵器轻轻插入亲鱼生殖孔,然后偏向左侧或右侧,旋转几圈抽出,便可得到少量卵粒。若用聚乙烯管,则用口衔着软管用力将卵粒从卵巢中吸出。
将获得卵粒放在载玻片或培养皿上,可以直接观察卵的大小、颜色及卵核的位置。若卵粒大小整齐,饱满有光泽,全部或大部分核偏位,表明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可以马上用于催产;如果卵粒小,大小不均匀,卵粒不饱满,卵核尚未偏位,卵粒相互集结成块,不易脱落,表明卵巢尚未发育成熟,需要进一步强化培育;如果卵粒扁塌,无光泽,卵膜发皱,则表明亲鱼性腺已开始退化,不适宜催产。为了使卵核观察清晰,可将卵粒置于培养皿或小瓷盘上,加入少许透明液,2~3min后,不透明卵核就清晰可见。如果卵核偏向于卵膜边缘,称之为“极化”,此特征为卵母细胞发育到第Ⅳ时相末的重要标志,说明卵子已成熟,可以进行催产。过熟或退化卵,无核相,则催产效果差。卵子透明液参考配方:A.浓度95%酒精85、水15份;B.酒精85份,福尔马林(40%甲醛)10份,冰醋酸5份;C.松节油透醇(松节醇)75份,75%酒精25份,冰醋酸25份。
二、催产激素
目前用于鱼类繁殖的催产剂主要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鱼类脑垂体(P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等。
(一)脑垂体
鱼类脑垂体内含有多种激素,对鱼类催产最有效的成分是促性腺激素(GtH)。GtH是一种大分子的糖蛋白激素,分子量30000左右,反复使用,易产生抗药性。脑垂体直接从鱼体内取得,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较低。在采集脑垂体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脑垂体中的GtH具有种的特异性
不同鱼类的GtH,其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不尽相同,结构上的差异,导致鱼类GtH具有种间特异性。因此,一般采用在分类上较接近的鱼类,如同属或者同科的鱼类脑垂体作为催产剂,尽量消除GtH种间的特异性对催产效果的影响。所以在家鱼的人工繁殖生产上,广泛使用鲤科鱼类如鲤、鲫的脑垂体,效果显著。
2、脑垂体中GtH的含量与性成熟有关
只有性成熟的鱼类,其脑垂体间叶细胞中的嗜碱性细胞才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其GtH的含量才高;反之则含量低。
3、脑垂体中GtH的含量受季节性影响
成熟鱼类脑垂体GtH含量随生殖周期的变化而出现极大差异。脑垂体GtH含量最高的时间在鱼类产卵前2个月。鱼类产卵后,脑垂体中的GtH就基本释放排空,垂体也萎缩软化。因此,摘取鲤、鲫脑垂体的时间通常选择产卵前的冬季或者春季为好。
成熟雌雄鱼的脑垂体均可用作催产剂。脑垂体位于间脑下面的碟骨鞍里面,用刀砍去头盖骨,将鱼脑向后翻开,即可见到乳白色的脑垂体,呈小球状,用镊子撕破皮膜即可取出。去除粘附在脑垂体上的附着物,并浸泡在20~30倍体积的丙酮或乙醇中脱水脱脂,过夜后,更换同样体积的丙酮或无水乙醇,再经24h后取出,在阴凉通风处彻底吹干,密封干燥4℃下保存。
常用于催产的有鲤科鱼类(主要是鲤)、鲻科鱼类和太平洋鲑的脑垂体,也有采用部分提纯的鲑脑垂体(SG-100),它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大多数脑垂体直接研磨,制成生理盐水匀浆液,直接注入鱼体,很少经过有效激素的提纯(SG-100除外)。
(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是从怀孕2~4个月的孕妇尿中提取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分子量为36000左右。由于其结构和功效稳定,且成本低,所以已被广泛应用于诱导鱼类的性腺成熟和产卵。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功能上类似于哺乳类的促黄体素(LH)和促滤泡素(FSH),生理上更类似于LH的活性。HCG直接作用于性腺,具有诱导排卵的作用;同时也具有促进性腺发育,促使性激素产生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重复超剂量使用将导致鱼体产生免疫反应,可能是由异体活性物质的种族特异性引起的。
HCG呈白色粉末状,市场上销售的鱼(兽)用HCG一般封装于安瓿瓶中,以国际单位(IU)计量。HCG易吸潮而变质,因此要在低温干燥避光处保存,临近催产时取出备用。储量不宜过多,以当年用完为佳,隔年产品影响催产效果。
(三)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哺乳动物的下丘脑能分泌作用于脑垂体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其分子量约1182,结构为谷-组-色-丝-酪-甘-亮-精-脯-甘酰氨10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目前已成功地人工合成了LRH,应用于牛、羊、猪等哺乳动物并呈现很高的生物活性,但对鱼类的催产效果不理想,且用量要高出一般哺乳动物几百倍。哺乳动物结构的LRH对鱼类作用效率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2个方面:第一,鱼类下丘脑LRH的一级结构与哺乳动物存在差异;第二,LRH的半衰期甚短,因为脑中存在破坏LRH的可溶性酶系。另外,当LRH随血液在体内循环时,又会被内脏酶系水解进一步破坏。一旦LRH构型被破坏,就随即失去活性。由于LRH不能在体内久留,从而影响了催产效果。
为了提高LRH对鱼类的催产效果,197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对哺乳类的LRH结构进行改型,将LRH第六位的甘氨酸残基,以D-丙氨酸(或D-亮氨酸、D-色氨酸、D-苯丙氨酸)取代,并去除第十位的甘酰胺,成为一种人工合成的九肽激素,分子量约1167,称为LRH-A。LRH通过上述改型后,生物活性提高了数十倍以上,催产效果明显改善。由于它的分子量小,反复使用,不会产生抗药性,并对温度的变化敏感性较低。且它的靶器官是脑垂体,由脑垂体根据自身性腺的发育情况合成和释放适度的GtH,然后作用于性腺。因此,不易造成难产等现象发生。LRH不仅价格比HCG和PG便宜,操作简便,而且催产效果大大提高,亲鱼的死亡率也大大下降。
LRH-A具体功能如下:
1、刺激脑垂体释放LH和FSH
实验证明,人和各种动物(大白鼠、猴、鸡、羊、猪、牛、鱼等)对LRH和LRH-A都有反应。微克量的外源LRH在60s内就能引起人类的反应,一般注射16min后,血液中LH就升至高峰,30min后血液中FSH升至高峰。血液内LH和FSH的水平增高可达注射前的15~20倍。LRH-A的药效较长,高峰往往在注射后2~3h出现,LH和FSH水平维持一定的高峰可达4~6h,在体内的活性效价为LRH的10~20倍。鱼类作LRH-A心脏灌注,2~3min之内就能引起鱼类的反应;30min后,血液中GtH就升至高峰,血液中GtH的水平增高可达注射前的20倍左右,1h之内效应明显下降。
2、刺激排卵
天然的LRH和人工合成的LRH和LRH-A,对各种动物(兔、羊、鸡、鱼等)都有明显的诱导排卵作用。
3、刺激脑垂体合成和释放GtH
低剂量的LRH-A,能刺激脑垂体合成和释放GtH,促进性腺进一步发育成熟。在催产季节,对性腺发育较差的青鱼、草鱼、瓦氏黄颡鱼等注射低剂量的LRH-A,可以有效促使性腺发育成熟。雌鱼卵核显著偏位,趋向成熟;雄鱼则精液明显增加。这种催熟效果比采用鲤、鲫脑垂体或HCG要好得多。
近年来,我国在研究LRH-A的基础上,又成功开发出LRH-A2和LRH-A3。实践证明,LRH-A2对促进FSH和LH释放的活性分别比LRH-A高12倍和16倍;LRH-A3对促进FSH和LH释放的活性分别比LRH-A高21倍和31倍。LRH-A2的催产效果显著,使用剂量可为LRH-A的1/10;LRH-A3对促进亲鱼性腺成熟的作用也比LRH-A强。
(四)多巴胺抑制剂
鱼类下丘脑不仅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同时也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抑制激素(GRIF),它能抑制脑垂体GtH的释放,进而抑制鱼类排卵、产卵和排精。大量证据表明,多巴胺(DA)是一种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的因子,多巴胺的激动剂阿朴吗啡对GtH的释放有抑制作用,而其抑制剂皮莫齐特(PIM)则有促进性腺激素释放的作用。采用多巴胺受体的拮抗体地欧酮(DOM)、排除剂利血平(RES),通过竞争多巴胺受体、消竭多巴胺和遏制多巴胺合成等多种途径来抑制或消除GRIH对GnRH的影响,从而增强脑垂体GtH的分泌,促使性腺的发育成熟。生产上多巴胺抑制剂不单独作为催产剂使用,主要与LRH-A合用以进一步增强LRH-A诱导鱼类分泌GtH和排卵的效力。RES与LRH-A结合使用构成了高效鱼类催产合剂1号,DOM与LRH-A组成高效鱼类催产合剂2号,高效鱼类催产合剂2号比催产合剂1号的效果更好。
三、催产方法
(一)催产季节
鱼类的性腺发育、成熟等都有其周期性,因此,选择最适宜的季节进行催产是人工繁殖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雌鱼卵巢发育到能够有效催产期后有一段“等待”的时期,时间约为15~45d。这个时间段雌鱼卵巢对催产剂十分敏感,催产效果好,因此是最适宜的催产季节,生产上必须集中力量,不失时机地做好催产工作。鱼类人工繁殖生产实际中,应根据以下方面选择最适宜的催产时期。
1、鱼的种类
不同种类的鱼,其性腺发育完全不同,有春季产卵类型,也有秋季产卵类型。如华南地区红笛鲷、花尾胡椒鲷的繁殖季节为3~6月份,平鲷、鲻的繁殖季节为11月至次年2月。
2、气候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对于大部分淡水鲤科鱼类而言,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宜的催产季节是5月上旬至6月中旬,华南地区比长江流域早1个月,东北地区比长江流域晚1个月。
3、性腺发育成熟度
亲鱼培育工作做得好,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就早,催产期也可相应提前。通常在计划催产日期前30~45d,检查亲鱼性腺发育情况,根据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度,确定催产时间。
(二)亲鱼捕捞与配组
保证亲鱼健康、无病无伤是确保亲鱼顺利产卵受精的重要环节。亲鱼捕捞时,所用网具要柔润、光滑、网目小,最好使用尼龙网。拉网快慢适中,动作要协调迅速,下水抓鱼和选鱼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为2~3人。选鱼及运鱼要快,防止亲鱼受伤或缺氧窒息。一个池塘一次捕捞最好不超过3网,捕捞次数过多过密将严重影响亲鱼身体状况,可能会造成性腺发育停滞不前甚至退化。准备催产用的亲鱼捕捞后可放入催产池或者网箱中暂养,以减少捕捞次数。
人工催产前,根据亲鱼的种类及产卵方式来决定雌雄亲鱼比例。如果采用自然产卵、自然受精的方式,雌、雄亲鱼比例应为1∶1.1~1.5,若雄鱼少,雌雄比例也不应低于1∶1。如采用人工授精方式,雄鱼可少于雌鱼,一尾雄鱼至少可供2~3尾同样体重的雌鱼受精。此外,应注意同一批催产的雌雄鱼,个体大小应相差不大,以方便催产剂配制和注射、保证亲鱼交配协调。
(三)催产剂注射
1、注射剂量
亲鱼单位体重注射催产剂的量称之为剂量。准确掌握催产剂特性和剂量有利于促使亲鱼顺利产卵和排精。注射剂量受亲鱼种类、性腺发育成熟度、水温、催产药物质量等因素影响,生产上应灵活掌握。温度较低或者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度差时,剂量可以适当提高;催产早期或者末期,剂量可适当提高;性腺发育成熟度好,可以适当降低剂量;一般北方使用剂量稍高于南方。一般情况下,雄鱼按雌鱼剂量减半注射,性腺发育程度较好的雄鱼可以不注射催产剂。
常用催产剂参考剂量(按每 kg体重计算)
草鱼LRH-A5~15μg
南方鲇PG1.5~2mg + HCG1500~2000IU + LRH-A20.1μg
鲤LRH-A5~10μg
鞍带石斑鱼HCG400~500IU + LRH-A330~50μg
鮸LRH-A30.8~1.8μg
军曹鱼HCG400~500IU + LRH-A3~6μg + DOM3~5mg
黄鳝HCG3 000IU
鲢、鳙LRH-A10μg
﹡以上均为雌亲鱼催产剂量。
2、注射液配制
各种催产剂均需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0.7%)溶解或制成悬浮液后,方能注入鱼体。注射药液量依鱼体大小而定,一般每尾鱼注射2~4mL;体型较小的鱼类(如黄颡鱼等),应控制在1mL以内;个体较大的鱼(如巨石斑鱼等),可根据激素剂量适当增大生理盐水用量。注射药液量过少,药液的浓度大,配制和注射过程中的损失量大,相对误差则较大;注射药液量过多,注射时间过长,操作不便,另外,过多的水注入鱼体,对鱼体液的渗透调节不利。注射器、针头、研钵等用具在使用前要煮沸30min。HCG和LRH-A的配制较为简单,直接溶解于生理盐水中即可。而PG配制时应先将丙酮保存的PG放在干净的滤纸上风干,待丙酮挥发后放于无水研钵中充分研磨,然后加注射用的生理盐水制成悬浊液备用;DOM在配制时也须在研钵中研磨,制成悬浊液。PG和DOM研磨得越细越好,有利于亲鱼对其吸收,并可以防止注射时堵塞针头。配制注射液时,催产激素和生理盐水的总用量应在预定剂量的基础上增加5%~10%,以弥补配制和注射时的损耗。注射用催产激素最好在催产前1h内配制,并尽快使用,否则易失效,配置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激素的损耗。
3、注射方法
催产剂注射包括体腔注射法和肌肉注射法。对于有鳞鱼类须采用前者,而无鳞鱼类则可使用后者。注射时,对于大规格亲鱼可由2人操作,一人托住鱼,露出注射部位,并用手轻轻蒙住鱼眼防止光照刺激,且使鱼不离水,否则亲鱼极易挣扎可能导致受伤,另一人持针待鱼基本安定后注射;对于小型亲鱼,可由一人独立操作。注射器可选用1mL、5 mL、10 mL或兽用连续注射器,针头6~8号均可,用前需煮沸消毒。注射前应将注射液摇匀,并完全排除注射器中的空气。
(1)肌肉注射
在背鳍基部与鱼体侧线之间的部位,针头与体轴呈45°角刺入肌肉,缓缓注入药液,进针深度约3cm,或在亲鱼背鳍后基部中线处,偏向肌肉一侧进针。在注射过程中,当针头刺入鱼体后,若亲鱼突然挣扎扭动,应迅速拨出针头,不要强行注射,以免针头弯曲或划破亲鱼体表造成出血发炎。注射完后,用酒精棉球或碘酒涂抹注射部位,防止感染。
(2)体腔注射
在胸鳍基部无鳞处的凹入部位,将针头朝鱼体前方与体表成45~60°角刺入约1.5~2.0cm,然后将注射液缓缓注入鱼体内。针头刺入鱼体不能过深,否则易伤及心脏,引起亲鱼死亡。生产上初学者不易掌握刺入的深度,可在注射针上绑上经开水或酒精消毒的竹枝,留出进针深度约1~2cm,竹枝一端须紧靠注射针基部,接触鱼体端的竹枝必须光滑,以免刺伤鱼体表。限制了进针深度,可以避免伤及心脏,可有效保证注射成功率。
4、注射次数
注射催产剂常用一次注射、二次注射两种方法,极少数采用三次注射。一次注射就是将催产药物一次性注入亲鱼体内,二次注射就是将催产药物分两次注入鱼体内。采用两次注射时,一般第一针注射药量偏低,约占总预定药量的10%~20%,第二次将剩余药量全部注射入亲鱼体内。有些鱼类甚至采用三次注射才能有效催产,如青鱼。
二次注射催产激素符合鱼类生理规律,有利于卵母细胞的成熟,性腺发育不好的亲鱼采用两次注射可避免引起亲鱼的生理过激反应,而引起卵子成熟和排卵过程不一致,从而影响产卵和受精效果。二次注射亲鱼发情时间较为稳定,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较高,效果要好于一次注射法,但二次注射法易使亲鱼受伤。两次注射的针距主要根据水温而定,水温较低,针距时间间隔可以稍微长些;水温高,针距可以短些,一般为6~12h。性腺发育较差的亲鱼,可以适当延长针距,并以流水刺激,利于亲鱼的发情、产卵。
催产时,一般控制亲鱼在早晨或上午产卵,以利于后续工作。二次注射时,第一针一般在上午进行,傍晚注射第二针,控制亲鱼在次日清晨产卵,采用一次注射时,大都在下午注射,次日清晨便可产卵。
5、效应时间
亲鱼自末次注射催产剂到发情产卵所需的时间称之为效应时间。效应时间包括发情效应时间和产卵效应时间,前者指亲鱼自末次注射催产剂到发情所需的时间;后者指亲鱼末次注射催产剂到产卵所需的时间。准确推算效应时间有利于预测亲鱼发情产卵时间,对掌握人工授精的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效应时间的长短与亲鱼种类、催产剂种类、水温、注射次数以及水质条件有关。不同种类催产剂的靶器官存在差异,效应时间也不同,注射PG或HCG的效应时间均要短于LRH-A;两次注射效应时间要短于一次注射效应时间;亲鱼性腺发育好,效应时间较短,发育差,效应时间较长;水温高,效应时间短,水温低,效应时间长。
鱼类是变温动物,新陈代谢随温度升降而出现很大差异,水温是决定效应时间的主要因素。催产时,突然降温将延长效应时间,甚至可能导致亲鱼正常产卵活动停止。因此,催产时应掌握当地的水温变化情况。
四、产卵设施的准备
鱼类的人工繁殖季节性很强,时间短而集中,因此在催产前,务必做好产卵设施的准备工作,才能不失时机地完成对亲鱼进行人工催产。
1、产卵池
使用前要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2、洞穴式人工鱼巢
斑点叉尾鮰、淡水白鲳、尖塘鳢等鱼类喜欢在洞穴中进行配对交配、产卵受精,需要在产卵池中准备木桶、瓦罐,或者用石头、砖块等搭建洞穴式的人工鱼巢,供亲鱼繁殖。
3、植物式人工鱼巢
供产粘性卵鱼类作为鱼巢,受精卵附着孵化。首先将棕榈树皮、水草、杨柳树根须或人造纤维消毒后扎成束均匀悬吊于产卵池中,棕榈树皮和杨柳树根须需经水煮晒干去除单宁酸等有毒物质后使用,亲鱼便在人工鱼巢上产卵,应及时将粘附卵的鱼巢取出孵化,再放入新鱼巢。
4、其他
担架(鱼夹)、脸盆、毛巾、羽毛、注射器、天平、生理盐水等。
第五节 产卵与受精
经注射催产剂的亲鱼,在产卵前有明显的雌、雄追逐兴奋的现象,称为发情。当发情达到高潮时,亲鱼就开始产卵、排精。因此,准确判断发情排卵时刻相当重要,特别是采用人工授精方法时,如果对发情判断不准,采卵不及时,将直接影响受精率和孵化率。过早采卵,亲鱼卵子未达生理成熟;过迟采卵,亲鱼已把卵产出体外,或排卵滞留时间过长,卵子过熟,影响受精率和孵化率。所以,在将要达到产卵效应时,应密切观察亲鱼发情情况,确定适宜的采卵时间。
亲鱼发情时,首先是水面出现波纹或浪花,并不时露出水面,多尾雄亲鱼紧紧追着雌亲鱼,有时并用头部顶撞雌鱼的腹部,这是雌、雄鱼在水下兴奋追逐的表现,如果波浪继续间歇出现,且次数越来越密,波浪越来越大,表明发情将达到高潮,此时应做好采卵、授精的准备工作。
一、自然产卵、受精
亲鱼经过人工催产后,移入产卵池,保持流水刺激。发情亲鱼高度兴奋后,常常见到雌鱼被几尾雄鱼紧紧追逐,摩擦雌鱼腹部,甚至将雌鱼抬出水面,有时雌、雄鱼急速摆动身体,或腹部靠近,尾部弯曲,扭在一起,颤抖着胸、腹鳍产卵、排精。这种亲鱼自行产卵、排精,完成受精作用的过程叫自然产卵受精。一般亲鱼发情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产卵活动,才能完成产卵全过程。整个过程持续时间随鱼的种类、环境条件等而不同。
采用亲鱼自然产卵、受精方式,应注意产卵池管理。必须有人值班,观察亲鱼动态,并保持环境安静。还要在产卵池收卵槽上挂好收卵网箱,利用水流带动,将受精卵收集于收卵网箱中。亲鱼发情30min后,及时检查收卵网箱,观察是否有卵出现。当鱼卵大量出现后,用小盒或手抄网将卵及时捞出,防止受精卵在网箱中积聚太多而窒息死亡,并将受精卵移到孵化池中孵化。
二、人工授精
(一)授精方法
在进行杂交、育种等科研工作时,或在雄鱼少或性腺发育差时,或在鱼体受伤较重及产卵时间已过而未产卵的情况下,可采用人工授精法,即人为地使精、卵混合在一起,完成受精过程。人工受精的关键在于准确掌握效应时间。过早地拉网挤卵,不仅挤不出,还会因惊扰而造成泄产;若过晚则错过了生理成熟期,鱼卵受精率低,甚至根本不能受精。
1、精液制备
成熟的雄亲鱼大多数种类可人工直接挤出精液。然而,鲇形目一些鱼类,如长吻鮠、瓦氏黄颡鱼、黄颡鱼、斑鱯等由于雄鱼的精巢呈树枝状,精液很难挤出,人工授精时需“杀雄取精”,先剪断雄鱼鳃动脉放血,避免血液污染精巢,剖开雄鱼腹部后迅速将整个精巢摘出,放在研钵中研磨,得到精巢液。精子在水中存活的时间极短,一般在30s左右,所以需尽快进行人工授精,否则,精子活力下降导致受精率降低。
2、人工授精方法
(1)干法人工授精
干法受精将发情至高潮或到了预期发情产卵时间的亲鱼捕起,一人抱住鱼,头向上尾向下并用手按住生殖孔(以免卵流到水中),另一人用手握尾柄并用毛巾将鱼体腹部擦干,随后用手柔和地挤压腹部(先后部,后前部),先把鱼卵挤于盆中(每盆可放20万粒左右,千万不要带进水),然后将精液挤于鱼卵上,用羽毛或手均匀搅动1min左右,再加少量清水拌和,静置2~3min,慢慢加入半盆清水,继续搅动,使精子和卵子充分结合,然后倒去浑浊水,再用清水洗卵3~4次,当看到卵膜吸水膨胀后便可移入孵化器中孵化。
(2)湿法人工授精
在脸盆内装少量清水,每人各握一尾雌鱼或雄鱼,分别同时将卵子和精液挤入盆内,并用羽毛轻轻搅和,使精卵充分混匀,之后,操作步骤同干法人工授精。
(3)半干法人工授精
简单来说就是将雄鱼精液先用0.7%生理盐水稀释后再与挤出的卵子混合的授精方法。
人工授精过程中应避免亲鱼的精子和卵子受阳光直射。操作人员要配合协调,动作要轻、快、准。否则,易造成亲鱼受伤,人工授精失败,并引起产后亲鱼死亡。
(二)产卵情况
(1)全产
采用人工授精,或者自然受精产卵后,雌鱼腹部空瘪、腹壁松弛,轻压腹部可能有少量卵粒流出,表明亲鱼培育良好、成熟度高、催产剂质量好、催产剂量准确、催产季节和环境条件适宜、受精适时。
(2)半产
雌鱼腹部有所缩小,但没有空瘪,雌鱼腹部仍较膨胀,可能已排卵,但卵子未能全部产出,原因在于雌鱼性腺发育较差,体质较弱或受伤等。若此时卵子过熟,应将雌鱼体内的卵子全部挤除,以免腹腔膨胀,造成亲鱼死亡。另一种情况是雌鱼未完全排卵,仅有部分卵子产出,其余还未成熟。这是由于雌鱼性腺成熟度差或催产剂量不足,应将亲鱼放回产卵池,一段时间后雌鱼可能再出现产卵。人工授精时,不能强行挤卵,否则出现亲鱼受损伤及受精失败。
(3)难产
催产后,雌鱼腹部明显增大、腹部变硬,可能是由于催产剂量过大,卵子遭到破坏;也可能雌鱼对激素敏感,激素进入鱼体内过早产生效应,而卵巢滤泡发育未完成,二者失调造成卵子吸水膨胀。有时见到雌鱼生殖孔红肿,生殖孔被卵块堵住,轻压腹部有混浊并微带黄色液体或血水流出,取卵检查,发现卵子失去弹性和光泽,表明卵巢已经退化。这是由于水温过高,排卵和产卵不协调,生殖孔充血发炎。这种情况的亲鱼极易产后死亡,应尽量将亲鱼腹水和卵子挤出,然后放入水质较好的池塘中精心护理。
(4)未产
催产后亲鱼在预定时间内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腹部无明显变化,挤压腹部没卵流出,称为未产。雌鱼未产可能是性腺发育差、激素失效或注射剂量过低、催产水温过低或过高等原因引起,未产亲鱼一般不宜强行进行第二次催产,以免对亲鱼造成伤害,应加强亲鱼的选育工作。如果是由于催产剂失效引起亲鱼未产,则可以再补针催产。
自然受精与人工授精相比,优点更多。因此,当亲鱼性腺成熟、体质壮,雌雄比例适宜时,应尽量进行自然产卵、受精,或以自然受精为主,人工授精为辅。
三、影响受精的主要因素
生产上一般用受精率衡量催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当鱼苗发育到原肠期时,取鱼卵100粒,在白瓷盆中肉眼观察,统计受精卵数和混浊、发白的死亡卵数,受精卵占统计总卵数的百分比即是受精率。影响受精率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精、卵子质量
精、卵质量高,受精率自然较高,亲鱼性腺发育不良或已过熟、退化,或者因催产技术不当,均会降低鱼类卵子和精子质量。精、卵质量不高,往往会影响受精率,而且受精后胚胎的畸形率和死亡率也较高,进而影响孵化率。
2、雌雄鱼配比
硬骨鱼类虽为单精入卵受精,但在受精时,却有成千上万的精子附着在卵的表面,这对保证单一精子入卵完成受精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每粒鱼卵占有2~20万精子时,受精率随占有的精子数量的增加而快速提高,当达到30~40万精子时,受精率趋于稳定。故需一定数量的精子才能保证所有卵子都能受精。因而,当雌雄鱼比例失调或雄鱼产精量不足时,会制约受精率。
3、授精过程
人工授精的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影响到受精率,例如挤精和挤卵同步性、光照、水温、血污、水分、精子和卵子混匀程度等。为了提高受精率,亲鱼授精过程应尽量避免光照,授精时间最好在早上,挤精和挤卵应做到同步。如采用干法人工授精,要将雌雄鱼用毛巾擦干,避免水对精卵造成影响。
第六节 孵化
人工孵化是指受精卵经胚胎发育到仔鱼出膜的全过程。根据受精卵胚胎发育的生物学特点,人为创造适宜的孵化条件,使胚胎正常发育,孵出仔鱼。在孵化过程中,胚胎发育受多种因子的影响。为了提高孵化率,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胚胎发育的特点以及对外环境的要求。
一、受精卵的孵化
1、卵子质量鉴定
正常得到的卵子,卵球大小一致,卵膜吸水速度快,坚韧度大,细胞分裂正常。而产出的不熟或过熟卵子,在进行孵化之前,应将这些卵子淘汰掉。
1、漂流性卵的孵化(以四大家鱼为例)
家鱼属敞水性产卵类型,其卵子的孵化需要充足的溶氧和一定的流水。漂浮性卵一般在孵化环道中流水孵化,孵化密度为100万粒卵/m3。受精卵刚放入时,水流不宜太大,一般水流速度为0.15~0.30m/s,以卵刚好呈漂浮状为宜。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可适当增大水流以保持氧气的足够供应。仔鱼破膜时,氧气消耗量大,且刚出膜的仔鱼,器官发育不全、鳔未形成,无胸鳍,不会游泳,非常娇嫩,易下沉窒息,此时应加大水流,使其能在水中漂游。当仔鱼能平游时,体内卵黄囊逐渐消失,并能顶流,此时宜适当减缓水流,以免消耗仔鱼体内营养。孵化过程中产生的污物和后期脱落的卵膜一起聚集在过滤纱窗上,导致水流不畅,要及时清除,防止水的溢出。在孵化时要注意遮荫,仔鱼出膜后不要立即移出,而是待到鳔充气(出现“腰点”)、卵黄囊基本消失、能开口摄食后再出苗。
(二)粘性卵的孵化(以鲤为例)
1、池塘孵化
目前生产上多直接使用鱼苗培育池进行孵化,以减少鱼苗转塘的麻烦和损失。将粘有鱼卵的鱼巢放入池中水下10cm即可孵化,每666.7m2水面可放30~50万粒卵(以下塘鱼苗20万为准)。鱼苗刚孵出时,不可立即将鱼巢取出,此时鱼苗大部分时间附着在鱼巢上,靠卵黄囊提供营养,到鱼苗能主动游泳觅食时,才能捞出鱼巢。
2、淋水孵化
将粘附鱼卵的鱼巢悬吊在室内或平铺在架子上,用淋水的方法使鱼巢保持湿润。孵化期间,室温保持在20~25℃。此法能人为控制孵化时室内温度、湿度,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具有孵化速度一致,减少水霉病感染,孵化不受天气变化影响等优点。当胚胎发育到发眼期时应立即将鱼巢移到孵化池内孵化,注意室内与水池温度相差不超过5℃。
3、脱粘流水孵化
鲤的粘性卵在人工授精后2~3min,通过去粘性处理,便可用四大家鱼的孵化设备进行流水孵化。此法可以避免受敌害生物侵袭,而且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适于大规模生产,又不用制作鱼巢,节约材料和省时。但脱粘过程中,卵膜易受脱粘剂悬浮颗粒的损伤,在保证不缺氧的前提下,应尽量减慢流水孵化器的水流,防止鱼卵受伤害。鲇形目中有些鱼类的受精卵不适宜脱粘孵化,如瓦氏黄颡鱼脱粘流水孵化时,受精卵的孵化率极低。
常用于孵化的鱼卵脱粘方法有以下几种。
(1)泥浆脱粘法
先用黄泥土与水混合成稀泥浆水,一般5 kg水加0.5~1kg黄泥,经40目网布过滤。脱粘方法是先将泥浆水不停翻动,同时将受精卵缓慢倒入泥浆水中,待全部受精卵撒入泥浆水中后,继续翻动泥浆水2~3min。最后将脱粘受精卵移入网箱中洗去多余的泥浆,即可放入孵化器中流水孵化。
(2)滑石粉脱粘法
将100g滑石粉即硅酸镁加20~25g食盐溶于10L水中,搅拌成悬浊液,即可用来脱除有粘性的鲤鱼卵1~1.5kg。操作时一边向悬浊液中慢慢倒入鱼卵,一边用羽毛轻轻搅动,经30min后,受精卵呈分散颗粒状,达到脱粘效果。经漂洗后放入孵化器中进行流水孵化。
(3)尿素脱粘法
受精后3~5min,将受精卵先加入1.5倍的1号脱粘液(3g/L的尿素和4g/L的氯化钠混合水溶液),用羽毛搅拌1.5~2h,倒去1号脱粘液再加入相当于受精卵10倍的2号脱粘液(8.5g/L的尿素水溶液),每隔15min搅拌一次,经2~3h即可用清水清洗鱼卵,便完全脱粘,然后放入孵化器中孵化。该法脱粘效果较好,卵膜透明,易观察胚胎发育情况,但脱粘时间过长,生产效率较低。
(4)清水机械脱粘法
将500g的受精卵放入100~150mL水中,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带动羽毛,轻轻搅动1min,再加入0.5L水,并迅速搅拌2~3min,然后加入1.0~1.5L水,继续搅动25~30min,即可将粘性脱去。此法可以避免脱粘剂颗粒对卵膜的损伤,从而减少水霉病发生。
(二)浮性卵的孵化(以石斑鱼为例)
石斑鱼产浮性卵,可以在孵化环道、水泥池、土池中人工孵化,生产上大多采用孵化桶在室内孵化,孵化密度不宜超过80万粒/m3水体,在桶中央放置一气石,气流速度以能使鱼卵或仔鱼较均匀悬浮在水中为度。受精卵发育到原肠期后,发育正常的胚胎无色透明,死卵呈白色,有死卵时应停止充气10~15min,正常卵上浮,未受精的卵和发育不正常的死卵及少量杂物沉于孵化桶底部,开启孵化桶底部排水阀,缓慢排水,将死卵及杂物排除,之后立即恢复充气,并加水至正常水位。孵化用水必须清新,需经过砂滤,并用紫外光杀菌。孵化过程中的污物漂浮在水面上,可以用软吸管清除。海水鱼卵在孵化时需要注意调节盐度,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卵的沉浮状态不同。如水温25~26℃条件下,盐度低于25.6时,鞍带石斑鱼的卵沉底;盐度高于27.1时,卵则上浮。
(三)沉性卵的孵化(以虹鳟为例)
虹鳟的受精卵吸水膨胀后,放入孵化器进行孵化。通常在孵化室内进行,避免阳光直射。目前广泛采用孵化桶或平列槽(一种用玻璃钢制成的仔鱼饲育槽,上口长3m,宽0.42m;底长2.98m,宽0.42m,后部有一直径为5cm可上下活动调节槽内水位的排水管,槽内套6个小槽,共可容纳仔鱼5~6万尾),根据孵化桶的大小,孵化密度介于2万粒到10万粒鱼卵之间。孵化用水自下部流经全部鱼卵后从上部溢出,每桶注水量4~7L/min。孵化过程中,当明显出现眼点时应转入平列槽,并人工拣除死卵。也可单独在孵化桶或平列槽中孵化。水温在8~10℃时,30~35d鱼苗孵出。整个孵化期间均使鱼卵处于安静状态,并严格避免光照。
二、孵化管理措施
精心管理是提高孵化率的关键之一。鱼卵孵化期间,必须保证孵化环境包括水温、溶氧、盐度、酸碱度、水流速度、敌害生物和病害控制等因素便于鱼类胚胎发育。
孵化前,必须将孵化器材(如孵化桶、鱼巢等)洗刷干净并消毒,并防止孵化器漏水跑苗。鱼卵孵化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氧气供给。孵化期间要根据胚胎发育时期分别给予不同的水流量或充气量,孵化初期水流量过大,充氧量过大会破坏卵膜,造成卵膜早溶(水质正常条件下,四大家鱼卵用10mg/L高锰酸钾浸泡可使卵膜增厚加硬,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卵膜早溶),从而影响孵化率。孵化中期,随着胚胎发育耗氧量增加,应增加水量或充气量,保证胚胎正常发育。溶氧量降低、密度增大和水温升高,能使孵化酶分泌量增多,从而加快脱膜和溶膜速度,所以为了加速胚胎出膜速度以及出膜整齐度,可在即将出膜时停水、停气约5~10min或添加100~150g/L的1398蛋白酶,可使卵膜在8~25min内溶解完毕,不会影响孵化率。出膜后,为防止鱼苗沉底造成缺氧窒息,可适当加大充气量或水流量。仔鱼平游期后,应适当降低充气量或水流量,避免鱼苗顶水流时消耗体能。
同时,定期检查水温、水质和胚胎发育情况,及时清理卵膜和代谢产生的污物,保持水质清新,预防病害及敌害生物的影响。孵化过程中,如发现野杂鱼类在产卵池中产卵孵化,要及时将仔鱼移出,尤其是罗非鱼,避免被亲鱼吞食。
三、影响孵化的环境因子
受精卵孵化过程中,水温、溶解氧、盐度、光照、混浊度、敌害生物等因子均影响胚胎发育,如果环境因子不适宜,就会大大降低孵化率。
1、水温
水温是胚胎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受精卵孵化所需温度范围随亲鱼种类而变化,如冷水性鱼类虹鳟胚胎发育适温范围为7~13℃,最适水温为9℃;温水性鱼类,如四大家鱼受精卵孵化适温范围为22~28℃,最适宜水温为26±1℃;热带鱼类,如斜带石斑鱼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为25~28℃。
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胚胎发育速度加快,当水温过低时,胚胎发育速度减慢,显著延迟仔鱼孵化,且会导致胚胎成活率急剧下降;当超出适宜温度范围时,胚胎发育停滞或不能正常发育,导致孵化率下降,畸形率上升。当将处于低温中的胚胎放入到较高的适宜水温中孵化时,可加速胚胎发育并显著提高孵化率,如将鲑和青鳉胚胎先预冷后随之提高水温,可使孵化率提高及孵化进程同步化,这有利于控制胚胎的孵化时间与进程(Schoots,1983)。进一步研究发现,大西洋鳕胚胎孵化温度过低时不利于幼体的开口摄食,致使抗应激能力差,并且不利于仔稚鱼的培育。
2、溶氧
鱼类胚胎个体发育耗氧率存在较大差异,同种不同个体之间、不同种之间胚胎发育所需要氧气均不同,发育时期不同差异也较大。随着胚胎的发育,耗氧量逐渐增加,鲢在胚胎期的尾芽出现后,耗氧量骤然增加,为早期的2倍多。某些热带珊瑚礁鱼类随着水温升高,其胚胎发育耗氧量也上升(Collins,1993)。
3、水流
流水式的孵化工具,如孵化桶、缸、槽和孵化环道等,均是为了满足胚胎发育需氧等条件而设计的。受精卵在流动的水体中孵化时,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且流水可以溶解并及时带走胚胎代谢产物,减少水质污染;流水还能刺激孵化酶的分泌,使仔鱼提前出膜,鳜受精卵在流水孵化环道中孵化要比在静水中孵化快得多。通过调节水的流量,使受精卵在水中适度地悬浮,可以有效抑制真菌的感染,同时也可将死卵和活卵分开。在胚胎发育早期,胚胎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此时流量不应过大,微悬浮即可。达到眼点期后,流量可增大,使受精卵悬浮运动增强。在鱼苗孵化出膜时,对流量变化更为敏感,应适当调小水流量。在确定水流量时,还应考虑鱼的种类差异,有些鱼类可能对悬浮较为敏感。
4、光线
鱼类胚胎发育对光的反应具有遗传因素。因此,光线对不同生态类群的鱼类胚胎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鲟卵在有光线条件比在黑暗条件下胚胎发育速度平均要快18~26h。而且,在有光线情况下发育孵出的仔鱼个体较长和较重。黄鳝受精卵的发育需要有光的条件,500~1500lx范围时孵化率较高,在这范围内随着照度的升高出膜时间逐渐缩短,但不能超过1500lx,否则孵化率下降。直射的光线对于产卵于石砾中的鲑鳟鱼类的胚胎发育不利,引起胚胎畸形率增加。一般来说,浮性卵发育所需的光照强度比沉性卵、尤其是比埋在砂下的卵要强一些。
5、盐度
许多海水鱼类受精卵在自然海水的盐度低或高的较大范围内保持其形态不发生改变,当盐度过高或过低时,卵膜难以调节细胞与周围介质之间的物质平衡,会造成卵细胞损伤;不同盐度会造成受精卵沉浮性变化,盐度低时会导致完全沉性,较高时会导致完全浮性,完全沉性和完全浮性均不利于孵化。盐度对胚胎的影响因鱼种类而异,且与鱼的生态习性密切相关。军曹鱼在盐度29~38范围内,胚胎的孵化率无显著差异,当盐度超出或低于此范围时,孵化率降幅达到18~49%,且仔鱼畸形率明显提高。
6、敌害生物
在孵化中,小虾、小鱼、蝌蚪、桡足类等对鱼卵和鱼苗构成严重危害,敌害生物的危害程度与卵的密度、敌害生物的数量以及接触时间密切相关。小鱼、蝌蚪等对鱼卵、鱼苗能直接吞食;桡足类、枝角类等用它们的附肢刺破卵膜或咬伤鱼苗,进而吮吸鱼卵、鱼苗的营养,造成胚胎或孵化鱼苗死亡。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