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金针菇菌渣的饲料对草鱼肠道功能的影响
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金针菇菌渣,约为600万吨,收集金针菇子实体后剩下的培养基残渣即为金针菇菌渣[1]。金针菇菌渣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种类很多,还含有菌丝残体及大量未分解的纤维素[2]。如果将金针菇菌渣应用于动物养殖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金针菇菌渣原料的利用率,也会减少环境污染,甚至将降低畜禽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研究发现,金针菇菌渣中金针菇多糖具有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抗菌、抗氧化功能、降血脂血糖的功能[3]。目前,金针菇菌渣主要应用于畜禽养殖生产中,如家禽、羊、兔子等[4]。但金针菇菌渣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甚少。在七彩鲑幼鱼的研究中发现,金针菇多糖可以提高其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增强肠道免疫力,进而改善生长性能[5]。
草鱼是我国主要的淡水鱼养殖品种之一,养殖量巨大。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对粗纤维的利用率较高。因此,本研究以草鱼为受试对象,探讨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金针菇菌渣对其肠道消化酶及肠道形态的影响,为金针菇菌渣科学、合理地应用于草鱼的养殖 生产中提供参考数据。
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金针菇菌渣购买于广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针菇菌渣中的水分含量为12.40%、粗蛋白含量为10.87%、粗灰分含量为12.52%、粗纤维含量为27.85%。
1.2 试验设计
选取体重相近、体况良好、健康的草鱼400尾,按照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其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草鱼。各组草鱼依次饲喂含有0%、4%、8%、12%的金针菇菌渣的基础饲料。试验周期为9周,其中第一周为预试验期,其余为正式试验期(8周),试验结束后采集草鱼肠道组织,检测草鱼的肠道功能指标。试验饲料原料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试验饲料原料组成及营养水平
1.3 饲养管理
试验草鱼饲养于网箱中,每个重复的草鱼放在一个网箱中。试验草鱼驯化7天后,进入正式试验期养殖。养殖期间每天早中晚投喂3次饲料,投饵重为草鱼体重3.5%~4.5%。试验期间保证水温为25℃~30℃之间,水体溶解氧含量大于6.5 mg/L,氨氮含量低于0.20 mg/L。
1.4 检测项目
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取2尾草鱼采集肠道组织,用于检测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组织形态。主要检测肠道中的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活性,使用南京建成的试剂盒检测,操作方法参考试剂盒说明书。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草鱼中肠的绒毛高度、肌层厚度及杯状细胞计数。
1.5 数据统计
数据先试用EXCEL整理,在使用SPSS20分析,LSD两两比较,P<0.05代表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饲料中不同剂量的金针菇菌渣对草鱼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饲料中不同剂量的金针菇菌渣对草鱼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见,与对照组相比,在草鱼饲料中使用4%和8%的金针菇菌渣可以显著提高草鱼肠道中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使用8%的金针菇菌渣可以有效提高草鱼胰蛋白酶活性(P<0.05)。
表2 饲料中不同剂量的金针菇菌渣对草鱼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2 饲料中不同剂量的金针菇菌渣对草鱼肠道形态的影响
饲料中不同剂量的金针菇菌渣对草鱼肠道形态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见,草鱼饲料中使用8%的金针菇菌渣可以显著提高绒毛高度及肌层厚度(P<0.05);使用4%和8%的金针菇菌渣可以显著增加肠道中杯状细胞的数量(P<0.05)。
表3 饲料中不同剂量的金针菇菌渣对草鱼肠道形态的影响
3 讨论与分析
草鱼饲料中金针菇菌渣的添加量高于8%时会抑制草鱼肠道消化酶活性,且不利于肠道绒毛的发育。高剂量的金针菇菌渣导致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升高,导致草鱼肠道黏膜受到损伤,不利于绒毛的生长发育,也不利于杯状细胞的产生。同样,适宜剂量的金针菇菌渣可以有效促进草鱼肠道蠕动,致使肠道肌层厚度增加,而且也促进肠道消化酶的分泌,所以本研究中在低于8%添加量的金针菇菌渣组的草鱼消化酶活性最高。在朱波等[6]的研究中,适宜剂量的金针菇菌渣也可以改善肠道健康,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氧化功能,但金针菇菌渣的添加量不易超过10%,与本研究的结果类似。
4 结果
在草鱼饲料中使用不高于12%的金针菇菌渣对草鱼肠道中消化酶活性产生积极影响,且有效改善肠道组织形态。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