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罗非鱼(非洲鲫鱼)与罗非鱼养殖
罗非鱼又称非洲鲫鱼、罗非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丽鲷科、非鲫属。学名Tilapia spp.。原产非洲,是一种热带性中小型鱼类,分布于整个非洲大陆的淡水和沿岸的半咸水水域。约有100种。中国主要养殖的有4个种,即莫桑比克非鲫(Oreochromis mossambicus)、尼罗非鲫(Oreochromis niloticus)、伽利略非鲫(Sarotherodon galilaeus)和奥利亚非鲫(Oreo-chromis aureus)等。
形态特征
体侧扁,背稍高,体长为体高的2.4倍以上。背鳍较长,有15~18根硬棘,尾鳍末端略呈圆形。口颇大、唇厚,下颌稍长于上颌。体黄棕色,随栖息环境变化而起适应性改变。体侧有8~10条垂直黑色条纹,尾鳍终生有明显的黑色垂直条纹8条以上。鳃盖后缘有一黑斑(图1)。
图1 非鲫
生物学特性
尼罗非鲫的适温范围为20~35℃,最适水温25~32℃,水温低于10~11℃或高于40~42℃逐渐死亡。属广盐性鱼类,能在淡水、半咸水和海水中生活。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因种类而不同。尼罗非鲫在盐度为18‰以下的海水中能生长和繁殖,经逐步驯化后,也能在盐度32‰的海水中生活。一般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对低氧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食性
为以植物性食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鱼苗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2厘米以上的幼鱼有捕食仔鱼的习性。随着成长,喜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水蚯蚓、芜萍、浮萍、有机碎屑等天然饵料和人工投喂的米糠、麦麸、豆饼等。成鱼转为食浮游植物为主,能消化吸收蓝藻,如微囊藻、鱼腥藻等。这与它的胃液酸性很强、肠管很长有关。在饵料缺乏时,也能摄食淤泥,从中吸取营养物质。在温暖季节摄食量大,非常贪食。
生长
尼罗非鲫生长较快,水温和饵料等条件适合时,3~4克的鱼种,经3个月饲养,体重可达75~120克,5个月达200~500克。雄鱼的生长速度快于雌鱼,一般雄性个体大于雌性个体20%左右。采用尼罗非鲫雌鱼(♀)与奥利亚非鲫雄鱼(♂)杂交,后代雄性率可达80%~95%。
繁殖
非鲫性成熟早,产卵周期短,能在小面积静水池塘里自然繁殖。繁殖期雄鱼呈淡红色,背鳍、尾鳍、胸鳍边缘红色;雌鱼呈灰黄色。体长6~7厘米以上,肉眼观察腹部能分辨雌雄:雌鱼在肛门和泌尿孔间有生殖孔;雄鱼在肛门后有泄殖孔(泌尿与生殖合为一孔),开口于小而呈圆柱形的生殖突起(图2)。雌鱼产卵后在口中含卵孵化,因此口下部和两旁较突出。尼罗非鲫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约4~6个月性成熟,每年可繁殖2~4次。怀卵量体长13厘米160粒,15厘米260粒,18厘米460粒左右。水温20℃以上时,成熟雄鱼在池底浅水处挖筑浅圆形的窝,并守在窝旁,等待成熟雌鱼进窝交配。雌鱼产出的卵梨形,黄褐色,径长2.0~2.5毫米。受精后,雌鱼将卵吸入口中,在口腔中孵育。水温25~30℃时,4~5天孵出鱼苗。孵出后的仔鱼全长5毫米左右,仍留在母鱼口腔内1~2个星期,待卵黄囊消失,有一定游泳能力时才游出口腔。此时母鱼仍守护在周围,直至仔鱼活动和摄食能力增强后才离去。
图2 非鲫雌、雄生殖器外形
非鲫具有生长快、易于繁殖、食性杂、生活力强、容易饲养等优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非鲫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养殖鱼类。有15种以上成为养殖对象,养殖地区遍布亚、非、拉美、北美、欧洲等。
中国最早养殖非鲫是台湾省,其他省区于1957年引进莫桑比克非鲫,以后又陆续引进尼罗非鲫、伽利略非鲫、奥利亚非鲫等。其中尼罗非鲫生长快、个体大,是中国主要养殖种类。在广东等地还普遍养殖莫桑比克非鲫(♀)与尼罗非鲫(♂)的杂交一代——福寿鱼。现仅以尼罗非鲫为代表概述养殖技术。
人工繁殖
在池塘水温升至20℃左右时,将越冬亲鱼移入室外繁殖池。繁殖池面积1/15~2/15公顷、水深1米左右。亲鱼放养前要彻底清塘除野,施基肥,培肥水质。选择体形整齐、体质健壮的纯种个体作亲鱼。每公顷放养体重200~300克的亲鱼9000~12000尾,雌雄比3~4∶1。每天定时投饵,投饵量为池鱼总重的3%~5%,如水质较肥可适当减少。要经常巡塘,掌握亲鱼产卵日期和出苗情况。一般在水温22~23℃时,雌雄亲鱼自然配对,发情产卵。产卵后十多天捞出鱼苗,放入鱼苗池培育。
苗种培育
培育池面积300~1200平方米,水深0.8~1米,池形整齐,池底平坦。当繁殖池亲鱼挖窝产卵时,便可清整培育池并施基肥(方法与鲤科鱼类鱼苗培育相同),准备放养。一般每公顷放鱼苗75万~120万尾,最多不超过150万尾。鱼苗规格要整齐,以免大苗吃小苗。非鲫食性杂,食量大,水质宜肥,投饵量视培育池水色和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一般前期每天每公顷投商品饲料30~45千克,后期每天每万尾投2~3千克。经20~30天培育,全长达3~5厘米时移至食用鱼池饲养。
食用鱼饲养
单养或与其他鱼类混养,以混养效果较好。饲养管理方法与鲤科鱼类相同。凡有生活污水可以利用、水质肥沃的池塘可以单养非鲫。一般每公顷池塘放养3~5厘米的鱼种7.5万尾左右,产量可高至15000千克。单养成本低、饲养管理容易,但不能充分发挥池塘生产潜力。
混养有两种方式:
①以非鲫为主,混养鲢、鳙、草鱼、鲤等。在城镇郊区或肥料来源丰富的肥水池塘中,每公顷放养4~6厘米的非鲫45000~60000尾及部分混养的鱼类。采取密养轮捕,捕大留小的方法,每公顷产量可达12000~15000千克,非鲫占80%左右。饲养期间大量施肥投饵,保持池水肥沃,食料充足,并要及时增氧或加注新水,防止缺氧浮头。
②以鲢、鳙、草鱼、鲤等为主养鱼,混养非鲫。在水质较肥的池塘中,不降低主养鱼的放养密度,混养鱼的数量随养殖条件而异。例如无锡地区每公顷产主养鱼15000千克的食用鱼池,混养越冬非鲫鱼种4500~7500尾,每公顷可产非鲫2250千克;混养“夏花”1.5万~3万尾,每公顷产非鲫为1500千克以上。除池塘外,还可利用稻田、网箱和温流水等饲养非鲫食用鱼。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