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水产动物常规检查与诊断在鱼病防治中的应用
水产养殖业者一般通过对表现异常的鱼体进行常规检查,结合相关水质指标、疾病发生规律等因素,即可确诊鱼病,并依据我国水产养殖用兽药产品说明,对发生的鱼病进行防治。
一、水产动物常规检查方法
1.检查对象 在巡塘、投喂等养殖管理工作中观察,及时发现有活动、摄食、体色异常及死亡等现象,即捕捞出刚死或表现异常的鱼进行检查。
2.常规检查操作流程 水产动物常规检查方法主要有目检和镜检两种,检查顺序是从前向后,先体表后体内,先目检后镜检。操作流程如下。
(1)准备。戴上手套,用酒精棉消毒手、镊子、剪刀。
(2)体表检查。目检体表左右两侧,顺序从头至尾;把体表黏液或症状组织制成水浸片,镜检。
(3)鳃检查。剪下后鳃盖骨,目检整个鳃;剪下完整的第一鳃片,放在盛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里再目检;剪取第一片鳃片接近两端的位置的一小块鳃丝,制成水浸片再镜检。
(4)内脏检查。解剖鱼体,露出内脏后目检;剪断前肠和后肠,取出内脏,置于白瓷盘中,逐个分开内脏器官,再目检;把肠道分成前、中、后3 段,去除脂肪,轻轻去掉肠道中食物与粪便,目检外壁;在肠道上取一点,用剪刀剪开一个小口,用镊子(或微吸管)取一小滴肠的内容物放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再镜检;将肠管剪开,再目检;用镊子取一小块具症状的内脏器官组织放置于滴有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制成水浸片,再镜检。
二、鱼病常规诊断方法
1.寄生虫性鱼病诊断 寄生虫性鱼病主要通过目检和镜检,观察寄生虫形态结构以确诊。较大型寄生虫可通过目检确诊,如蠕虫、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引起的疾病。较小型寄生虫一般通过镜检及结合症状可确诊,如原虫病。
2.微生物性鱼病诊断 操作方法如下。
(1)真菌性和寄生藻类病害诊断。可通过目检形态、镜检观察结构及结合症状确诊。
(2)细菌性鱼病诊断。通过取病灶组织制作水浸片镜检,可观察细菌形态,或者取组织病料制作细菌涂片,通过革兰氏染色后观察其形态,操作简便,更易观察和识别,结合症状、鱼病流行规律、水质指标等因素确诊。
(3)病毒性鱼病诊断。镜检病鱼病灶组织水浸片,无法观察到病毒,一般依据病毒专性活细胞寄生的特性,结合目检症状、疾病流行规律、养殖种类可初步诊断病毒性鱼病。
三、鱼病防治方法
1.寄生虫性鱼病防治 鱼病防治用药必须选择水产养殖用兽药,产品具有农业农村部核发的批准文号。原虫类寄生虫病防治一般使用硫酸锌粉(水产用)、硫酸锌+三氯异氰尿酸粉(水产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粉(水产用)进行水体泼洒可杀灭,其中小瓜虫、刺激隐核虫、孢子虫较难防治。小瓜虫危害淡水鱼,适宜水温为15~25℃,流行于初冬春末,可通过清塘清除胞囊、加强饲养管理控制病情,待水温升高至25℃以上可自愈。刺激隐核虫危害海水鱼,5-7 月水温25~30℃时多发,目前通过淡水、硫酸铜溶液等浸泡控制病情。孢子虫具有几丁质孢壳及寄生鱼体后常常形成孢囊,使药物难以接触虫体而无法杀灭,目前通过彻底清塘、选择健康苗种等预防方法可达到有效控制发病率。蠕虫类鱼病防治主要在养殖水体施用复方甲苯咪唑粉、甲苯咪唑溶液(水产用)、辛硫磷溶液(水产用)、敌百虫溶液(水产用)、精致敌百虫粉(水产用)等杀灭寄生于体表的单殖吸虫,内服阿苯达唑粉(水产用)、吡喹酮预混剂(水产用)驱除寄生于体内蠕虫。甲壳动物寄生性鱼病防治为养殖水体施用敌百虫溶液(水产用)、精致敌百虫粉(水产用)及菊酯类水产专用药物,均有效。
2.细菌性鱼病防治 细菌性鱼病防治一般采用养殖水体消毒和内服抗菌药物相结合的方法。养殖水体消毒施用药物有含氯消毒剂如三氯异氰尿酸粉、含氯石灰、复合亚氯酸钠粉等,含碘消毒剂如碘附(Ⅰ)、聚维酮碘溶液(Ⅱ)、蛋氨酸碘粉等,季铵盐类消毒剂如苯甲溴铵溶液(水产用)、癸甲溴铵碘复合液,氧化剂消毒剂如过碳酸钠(水产用)、过硼酸钠粉(水产用)、过氧化钙粉(水产用)、过氧化氢溶液(水产用),醛类消毒剂如稀戊二醛溶液(水产用)等,均可达到消毒灭菌效果。内服抗菌药物有抗生素类如甲砜霉素粉等或中草药如三黄散(水产用)等,按产品说明书使用,均可达到抗菌效果。
3.病毒性鱼病防治 病毒性鱼病尚无良好治疗方案,最好的防治方法是在苗种阶段使用疫苗进行预防。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用防治病毒性疫苗品种只有4种,即草鱼出血病疫苗2种,为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和草鱼出血病活疫苗(GCHV-892 株),鳜鱼虹彩病毒病的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灭活疫苗(NH0618 株),多种鱼如加州鲈、石斑鱼等虹彩病毒的鱼虹彩病毒灭活疫苗,保护率可达90%以上。而其他病毒性鱼病如鳗鱼狂游病、鲤春病毒病等尚无商品疫苗,只通过健康养殖防病技术如改善养殖环境、选择健康苗种等进行预防。病毒性鱼病发生时,采用水体消毒如含氯制剂、碘制剂等,结合中草药内服如三黄散、板蓝根末等有一定效果。
4.真菌性和寄生藻类鱼病 真菌性鱼病常见的是水霉病,有效预防方法是防止鱼体受伤,也可使用复方甲霜灵粉泼洒水体,预防、治疗效果分别可达70%和60%。寄生性藻类鱼病可用生石灰或硫酸铜进行水体泼洒防治,注意对于嗜酸卵甲藻不可施用硫酸铜。
四、应用分析
1.鱼病常规检查、诊断的准确性与防治方法的应用联系 不同鱼病诊断方法如下。
(1)寄生虫性、真菌性和寄生藻类鱼病。大部分寄生虫性、真菌性和寄生藻类鱼病可以通过常规检查观察其形态结构得以确诊,少数个体微小的原虫病需要通过结合症状、流行规律确诊,如肠格留虫个体大小只有(5.3~6.3)微米×(3.1~4.0)微米,光学显微镜难以观察水浸片下其结构,寄生于青鱼肠黏膜组织等处形成可见乳白色胞囊。对于确诊的寄生虫性鱼病,可对症用药,选择水产养殖用兽药治疗。
(2)细菌性鱼病。细菌性鱼病镜检病灶组织水浸片,由于细菌体积小且透明,含水量大,对光线吸收和反射与水溶液差别不大,很难观察看清其形态和结构,无法鉴别病菌种类。但通过镜检症状组织水浸片,排除寄生虫、真菌和寄生藻类等病原体,结合目检症状、检测水质指标、细菌性鱼病流行规律、养殖鱼品种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细菌性鱼病防治采用养殖水体消毒和内服抗菌药物相结合的方法,养殖鱼池常用水体消毒剂主要是含氯制剂、含碘制剂,它们对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芽孢均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内服抗菌药物主要有磺胺类如复方磺胺嘧啶粉(水产用)、喹诺酮类如恩诺沙星粉、甲砜霉素粉、氟苯尼考粉等,均为广谱抗菌药物,因此,通过常规检查初步诊断细菌性鱼病,不需要经实验室诊断到具体种属细菌,依据临床经验,即可选择使用消毒或内服抗菌水产养殖用兽药治疗。由于革兰氏阳性菌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强于革兰氏阴性菌,且细菌对磺胺类药物较易产生耐药性,建议使用复方磺胺类药物,增强其抗菌作用。为避免细菌耐药性产生,可将不同药物交替使用,或内服抗菌中草药如大黄末、大黄芩鱼散等。
(3)病毒性鱼病。使用镜检病毒性鱼病灶处组织水浸片无法观察到病毒。依据病毒专性活细胞寄生特性,即一种鱼病毒只感染一种或几种鱼而引起鱼病发生,比如草鱼呼肠孤病毒只感染青鱼、草鱼引起出血病,同池混养鲢鳙并不被危害,通过镜检症兆组织水浸片,排除寄生虫、真菌和寄生藻类等病原体,结合目检症状、检测水质指标、病毒性鱼病流行规律、养殖鱼品种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病毒性鱼病发生后,目前没有良好的治疗方法,可依据症状进行对标治疗,如草鱼出血病,内服“穿梅三黄散”进行治疗。对于暴发性病毒性鱼病如鳜鱼虹彩病毒病,目前没有治疗方法。因此病毒性鱼病最好是通过使用疫苗进行预防,或调控水质减少鱼应激,提高鱼体抗病力来降低死亡率。一些病毒性与细菌性鱼病有共同症状是充血、出血、内脏肿大、腹水等,如草鱼出血病与细菌性肠炎,虹彩病毒病与细菌性败血症等,使常规检查难以诊断,可以依据鱼病流行规律判断或通过使用消毒抗菌药物观察疗效以排除细菌性鱼病,在治疗中调整使用抗病毒药物,内服使用抗病毒中草药如板蓝根等。
2.防治效果与病情的联系 依据水产动物常规检查与诊断,选择水产养殖用兽药治疗鱼病取得良好疗效,与目前水产养殖业者管理工作细致、水产养殖技术服务深入一线有关。水产养殖业者日常管理中发现有异常现象,如鱼体出现活动、摄食、体色异常和个别死亡现象等,要及时检查鱼体或送诊至水产养殖技术服务员处,并同时测定水质理化指标,使鱼病得以早发现、早治疗。鱼病发生早期阶段,往往发病个体少,大部分鱼体抵抗力较强,可正常摄食,使用水体遍洒药物不易引起应激反应,并可添加抗病药物内服,治愈率高。鱼病发生中后期,症状典型明显,易于诊断,但发病个体体质较弱,减少摄食或不摄食,水体施用杀虫剂或消毒剂后易引起应激死亡,病鱼对拌料抗病药物无法摄食或摄食量不足而疗效不佳,此阶段可结合水质调控,或使用无刺激性药物如中草药治疗,效果较好。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