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加州鲈“溃疡病”大爆发,内脏有白色结节,“国标渔药”没效果!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养殖过程中,可能遭受多种致病性细菌引起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对于养殖大口黑鲈的细菌性疾病,主要是依靠各种抗微生物兽药进行治疗。
如何做到对患细菌性疾病的大口黑鲈实施有效地药物治疗,在我国的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确是还存在着因为盲目用药而导致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问题。只有做到科学、精准地使用水产用兽药,才有可能实现药物的有效治疗。这篇小文章的内容,就是总结对来自武汉和广东养殖区域患病大口黑鲈细菌性疾病的诊治过程,旨在为广大的水产养殖业者诊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时,提供选择诊治方法与措施的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患病大口黑鲈的来源与体表症状
在本实验中采用的患病大口黑鲈,由武汉和广东的水产养殖业者送来实验室请求诊治疾病的鱼体。肉眼检查病鱼体表可见存在典型的“溃疡病”症状(图1)。解剖患病大口黑鲈 检查时,可见其病鱼肝胰脏內存在大量白色结节(图2)。
图1示患病大口黑鲈体表呈现出“溃疡病”的症状
图2示解剖后患病大口黑鲈肝胰脏內存在的白色结节状况
1.2致病性菌株的分离
在无菌条件下,采用微生物学方法,从送来实验室委托诊治疾病的患病大口黑鲈肾脏和肝胰脏中挑取致病菌,接种在盛装有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BHIA,Difco)平皿中,将接种细菌的培养皿置于28.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0h后,再从长出菌落的培养皿中挑取单个菌落,接种在盛装有BHIA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完成分离菌株的纯化培养过程。
1.3抗微生物兽药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
参照日本化学疗法学会制定的标准法,采用10.0%硫酸黏菌素可溶性粉等14种抗微生物兽药作为供试药物。采用适宜溶媒将各种兽药预溶后,用灭菌生理盐水按照上述制剂中抗微生物药物的含量,分别稀释至1000~0.20mg/L的2倍稀释的系列药物浓度。然后用脑心浸液培养基(BHI,Difco)将各浓度的药物液稀释10倍,从而使培养基中的各种药物的浓度达到100.0~0.025mg/L的2倍稀释的浓度。最后向每支盛有2.9mL培养基的试管中加入0.1 mL浓度为1.0×106cfu/mL活菌液,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3d,经肉眼观察证实无细菌生长试管中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抗微生物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1.4筛选治疗药物及用药程序
从来自不同地的患病大口黑鲈体内获得部分分离菌株,完成对各种水产用抗微生物兽药的药敏实验中获得的MIC,分别选择到抑菌效果良好的10.0%恩诺沙星粉和10.0%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分别作为治疗武汉和广东养殖区域患病大口黑鲈疾病的药物,参照日本学者对药物治疗养殖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细菌性疾病的用药系数(6.3),计算出水产用抗微生物兽药的用药量,添加在大口黑鲈饲料中制备药物饲料。每天投喂1次药物饲料,连续投喂7d为一个用药疗程。
2.结果
2.1抗微生物兽药对分离菌株的MIC
利用从患病大口黑鲈体内获得的部分分离菌株,测定了其对抗微生物兽药的MIC,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所示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分离菌株对各种抗微生物兽药的MIC存在明显差异。
2.2药物治疗疾病效果
根据分离菌株对各种抗微生物兽药的药敏实验中获得的MIC,分别选择到抑菌效果良好的10.0%恩诺沙星粉和10.0%阿莫西林可溶性粉,作为治疗武汉和广东养殖区域患病大口黑鲈细菌性疾病的药物,参照日本学者对药物治疗养殖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细菌性疾病的用药系数(6.3),计算出抗微生物兽药的用药量,添加在大口黑鲈饲料中制备药物饲料。每天投喂1次药物饲料,连续投喂7d为一个用药疗程。
根据送检患病大口黑鲈的养殖业者回馈给我们的信息,对患病大口黑鲈均获得了良好药物治疗结果。
2.3对分离菌株的种属鉴定
从2024年8月至2025年3月,将从武汉和广东送来实验室委托诊治疾病的大口黑鲈体内共分离纯化20多个分离菌株,从中随机选取12个分离菌株,送到中国水产科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委托相关研究人员协助鉴定分离菌株的所属的种属。
利用16s rDNA分析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后,进行PCR扩增并进行序列分析后的,从来自武汉地区的患病大口黑鲈体内获得的分离菌株,鉴定为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而来自广东的患病大口黑鲈体内获得的分离菌株,鉴定为星状诺卡氏菌(Vibrio splendidus)。
3.讨论
随着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持续朝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发展,养殖水体环境中有机物污染日益严重,水产养殖动物各种传传染性疾病频繁地发生与流行,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尤其是因为我国水产养殖业者在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的细菌性疾病时,由于长期以来均存在用药不规范等问题,导致致病性细菌对我国水产用抗微生物兽药已经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Drug resistance)。当水产养殖业者在采用抗微生物兽药治疗患病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的过程中,难以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
本文简要介绍的对养殖大口黑鲈细菌性疾病诊治过程的目的,是强调在药物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时,要做到避免只是根据兽药说明书选择和确定用药剂量,而是要依照如下诊治疾病的程序:首先从患病鱼体內获得分离菌株,接着利用分离菌株完成对水产用抗微生物兽药的敏感性检测实验,最后根据分离菌株对供试抗微生物兽药敏感性的检测结果,选用能有效抑制分离菌株的抗微生物兽药,并且根据MIC确定用药剂量后,指导大口黑鲈养殖业者在治疗患病水产养殖动物中实现精准用药。分别对武汉和广东的养殖大口黑鲈细菌性疾病,按照上述程序选择兽药和确定用药剂量的药物治疗结果证明,这种诊疗程序对于确保药物治疗患病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疗效,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