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毛金藻引起鱼类中毒的诊断和防治
小三毛金藻分泌的代谢产物中含有一种鱼毒素,可使养殖鱼类中毒致死。这种现象在丹麦、荷兰和巴基斯坦等地都先后被发现过。我国大连水产专科学校1963年在大连南关岭鱼池发现由小三毛金藻大量繁殖而引起的鱼类大批死亡的问题并加以研究。近年来,三毛金藻造成鱼类中毒的病例时有发生、造成养殖鱼类大批死亡。小三毛金藻引起中毒已成为养殖鱼类具有严重威胁的疾病。
由于国内对此病的报道较少,不少生产单位的养鱼人员对该病缺乏必要的认识。特别是对中毒的原因和症状不甚了解,往往查不出原因,或误以为是缺氧浮头,以致病鱼得不到妥善的治疗,使生产遭受损失。现以1982年4月我们在天津市糖沽区新河大队诊断和防治小三毛金藻为例,对该病的症状、诊断、防治等情况作一介绍,供参考。
一、发病鱼池的状况
发病养鱼池所在地是由泥沙沉积而形成的退海地,盐碱性土质。水源较为紧张,除偶尔引用少量海河水和潮自河水外,其余靠地下水补充。尤其是近年来干旱少雨,水更缺,池水得不到更新。
二、中毒症状和危害
由小三毛金藻引起的鱼类中毒症状是大批的鲢、鳙鱼集中于池边浅水处,头朝池岸,浮在水面不动,有的缓缓游动。人在岸边走过时暂时散开,过后又游到池边。中毒较严重的鱼更为迟钝,甚至人在岸边击掌、跺脚进行惊扰也毫无反应。随着病情发展部分鲢鳙鱼逐渐失去平衡、侧卧、翻白乃至死亡。有些杂鱼等也相继死去。发病中期,草鱼、鲤鱼、鲫鱼等也陆续死亡。
三、疾病的诊断
我们着重进行了病鱼、水质和水生生物三方面的检查。
病鱼检查:取池中每种养殖鱼类殃胚(即将死亡的病鱼)3-5尾进行目检和镜检。检查部位有粘液、鳍、弃腔、鳃、口腔、腹腔、肠、肝、脾、肾、胆囊、鳔、眼和脑。经检查,未发现足以引起鱼类发病和死亡的细菌和寄生虫。
水质分析:由表中的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水中溶氧充足(7.2-10.6毫克/升),氰化物、铅、镉未检出,铜、锌、汞有微量,均在渔业用水标准允许范围之内,不致引起鱼类缺氧或重金属中毒。
水生生物检查:在现场用400倍显微镜检查,发现池水中有许多活动较快的小型藻体,然后用碘液固定水样回室内观察(每1000毫升水样中加碘液15毫升)。结果发现大量小三毛金藻,该藻是一种浮游生活的单细胞藻类。细胞呈椭圆形、卵形或球形,但易变形。据我们对20个固定标本的测量,藻体大小为6.03-8.04X5.36-7.37微米。细胞前端顶生三条鞭毛,2条长的约为细胞长的1.5-2.0倍,中间一条短鞭毛只有前者的四分之一左右。
据此,我们诊断为小三毛金藻引起的鱼类中毒。
四、防治方法
国外有人用一定浓度的硫铵(1/10万)在24小时内能杀死这些有害的鞭毛类藻体。大连水产专科学校的研究认为硫铵增高到20ppm,经24-48小时才能见效,用药量过大,很不经济,效果也不很理想。同一研究还认为用0.6一1ppm的硫酸铜,一般在24小时后即可使鱼池恢复正常。根据初步结果,判断它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这种藻分泌毒素的机能,或是减弱鱼毒素的活性。由于不能完全杀灭这种藻类,所以当药效减弱(有时只能维持一星期),条件适宜时又要发病。
故我们试用灌注新水和换水的办法进行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发现鱼靠边不动时就开始注水,由于病情较轻,注水8小时后,集中在岸边的鱼就开始缓缓游动,慢慢地离岸而去。注水一般持续3-4天,鱼儿恢复正常,停止死亡。
由此可见,养殖鱼类发生小三毛金藻中毒后,只要及时发现并确诊,立即采取冲注新水或换水的措施,病鱼可以救活,鱼病是可以控制的。但冲注新水和换水并不能达到杀灭害藻的目的,杀灭小三毛金藻的高效低毒而又经济的药物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茂春,张德珠、周瑞莲
来源:淡水渔业.1983 (02)期,内容略有删减
西南渔业网备注:
转发上文其目的是为了从小三毛金藻的最初始被发现时1983年的状况,并且采用最简便的加水操作即可治愈,值得我们借鉴。作者文末"杀灭小三毛金藻的高效低毒而又经济的药物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愿景,当今已经有了高效低毒而又经济的水质调理药物。
三毛金藻多发于盐碱地区,中毒暴发时水呈棕褐色,透明度大,缺磷,低温季节易繁殖。中毒时鱼在水下静止不动,鳍基部及鳃盖、眼眶周围充血,镜检水中有大量的三毛金藻。
除了借鉴上述加水以稀释水的浓度和硫酸铜杀灭小三毛金藻外,可以全池泼尿素8公斤/亩/米,最好用硫酸铵8公斤/亩(碳酸氢铵3公斤/亩)+尿素4公斤/亩配合使用,或用5~8克/立方米水硫酸铵全池泼洒或每亩泼洒尿素2-3斤+磷肥4-6斤,使水中的氨(铵)离子浓度达0.06~0.1毫克/升。
备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侵权可删,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