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天然的就代表无污染。
所以,野生的、天然捕捞的鱼似乎吃着更放心,更安全。
果真如此吗?第94期绿螺讲堂,听杜震宇教授为你分析!
嘉宾介绍:杜震宇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至2012年任挪威国家营养与海洋食品研究所NIFES高级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鱼类营养和代谢以及相关的食品安全生物学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挪威国家科学基金、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支撑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是捷克国家科学基金的国际评审专家和17份国际学术刊物的审稿人。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逾50篇,其中SCI论文30多篇。
中国,是世界水产养殖第一大国。
许多消费者对人工养殖动物的印象总不怎么好:投喂饲料、使用激素、口感低劣、品种怪异、加抗生素等等。
而天然的或者野生的动物,大家觉得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但其实存在误解。
(图片来自昵图网)
为什么呢?先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吧!
下图是中国5大城市24种水产鱼类的DDT含量。
大家都知道,DDT是一种农药。虽然这种农药在90年代初期被禁了很多,但由于曾经大量在农田里使用,使得它仍然存留在环境中。
所以,在许多水产品与农产品中,仍然还有DDT的含量。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养殖的水产鱼类中,大黄鱼的DDT含量最高,达到了80μg/kg。
不谈剂量看毒素都是耍流氓,中国的DDT标准限量是1000μg/kg。
即便是最高含量的大黄鱼,也远远低于标准。
那么,从海里捕捞上来的野生鱼类的DDT含量是多少呢?
上图的数据已经非常明显了!
除了东部沿海野生鱼类的DDT含量低于1000μg/kg的国家标准,东北和福建沿海的许多鱼类都超过了标准。
再来看看24种市售水产鱼类和文献记录野生捕捞鱼类的总汞含量比较:
上图中,蓝色柱状竖条代表养殖水产鱼类的汞含量,而柱状横条依旧是野生鱼类的汞含量。
鱼肉中汞的安全限量是500μg/kg,虽然野生的与市售的均在标准之内,但经过对比,是否发现养殖鱼类含有较少的汞呢?
现在,大家对“天然野生的海产品比养殖的海产品要安全”这句话有了自己的判断了吧?!
也许你会问,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答案已经呼之欲出——海洋污染。
那么,海洋里有哪几种污染物对我们有影响呢?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重金属污染物
抗生素类污染物
环境激素类污染物
放射性污染物
如果这些污染物的剂量过高,就会危害人类的身体,比如造成免疫系统紊乱、内分泌干扰、遗传和发育毒性、行为失常等等。
记得日本著名的水俣事件吗?
上世纪50年代,人们在日本的水俣镇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起初是猫发疯了,甚至跳海自杀。
后来发现不少人开始口齿不清,面部痴呆,耳朵也聋了,眼睛瞎了,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高声嚎叫而死。
致病的原因是甲基汞重毒。
因为氮肥厂将含汞催化剂的废水排入海湾,导致鱼、贝类等水产品被污染。
要知道,有机污染物的分解特别难,一般都在十年左右。分解时间最久的是二噁英,需要2100年。
2004年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在竞选前期二噁英中毒,体内剂量接近致死水平。
你造成的有机污染物只影响你自己吗?
它们的影响是世界性的!
目前已在北极熊、海豹和北极土著居民因纽特人体内相继检测到了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残留物。
在如此自然的环境中,也有持久性有毒污染物?
因为有机污染物是会迁移的!这个规律从低纬度往高纬度迁徙,这种效应称为蚱蜢跳。
纬度高、温度低的地方包括两极是污染物汇集的地方!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具有生物放大效应。
比如DDT,它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自然环境下半减期长达25年。因此DDT一旦被动物机体吸收后,代谢、分解和排出过程缓慢。
如果动物持续不断地低浓度或低剂量长期摄取DDT,就会在脂类含量丰富的组织或脏器中累积,发生生物富集现象。
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小鱼,水鸟又吃鱼,尽管水体中DDT浓度只有0.3ug/L,但通过水生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水鸟体内DDT的浓度可以高达30mg/kg,与水体中DDT浓度比较,富集了10万倍。
所以,海洋中,越大的物种,它体内聚集的毒素就越高。
目前,有几种海产品被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再适宜人类食用:
① 鲸肉,因为它活的时间太久了
② 鲨鱼
③ 旗鱼等同类型鱼类
④ 蓝鳍金枪鱼(尤其孕妇、儿童和老年人)
这些污染其实都离不开人类的生产活动!
塑料袋是最严重的污染
比如汽车,大量的汽车尾气的排放是重金属排放的来源。比如你用过的手机、电池、充电器、遥控器等电子垃圾。
当我们将这些电子垃圾埋了,它们便在地里腐烂,重金属就到了海洋里。
一只海豹小时候被轮胎套住了脖子,待它长大时,轮胎就拿不出来了
现在,再来回答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养殖的比天然天然捕捞的鱼更安全?
你有答案了吗?
因为在人工养殖鱼类中,商品化配合饲料的普遍使用缩短了污染物通过自然生物链积蓄的路径,从而降低了养殖品种的污染物含量。
但,你是否也该思考另一个问题:当我们享受比以往更美好、更便捷的生活时,我们也需要付出代价,食品安全可能就是代价的其中之一......
塑料袋在海洋中就如同漂浮的水母,海龟最爱吃水母,但它们却是塑料袋垃圾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我们无法回到原始社会,不可能不开车、不用手机,但我们却仍应该感知威胁:海洋正在被污染,环境正在被破坏,我们所有产生的垃圾,最终都会回到自己的身上。
你丢什么,就吃什么!
(来源:上海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