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入侵我国最成功的鱼种---麦鲮
在所有进入我国的外来物种里,有一种外形长得很像草鱼的鱼类,已经在珠江流域繁衍生息了四十年,堪称我国最成功的入侵鱼种,它就是原产自南亚地区的淡水杂食鱼——麦瑞加拉鲮(麦鲮)。
近些年来,我们经常听到关于入侵物种的这个话题。但是,基本上每一种企图占据中国某处生态环境的新物种总是会在自然竞争中败得一塌糊涂。
可是,为什么偏偏麦鲮能够在我国站得住脚?它们又有什么来头?
什么是麦瑞加拉鲮?
麦瑞加拉鲮,顾名思义是鲮鱼的一种,如果从生物学的专业角度再深一层介绍,所有鲮鱼都属于鲤科。也就是说,它们与我们熟知的鲤鱼可以称得上“近亲”。麦鲮的生存需要温热的水域环境,在亚洲南部和东南部有着大面积的栖息分布。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因此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虽然粗略地看起来,麦鲮与我们国家最为常见的本土淡水鱼类——草鱼十分相似。但是比起草鱼,麦鲮在外形上还是有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区别。
简单来说,草鱼的“体格”要更大一些。因为在一般发育情况下,普通草鱼的重量就可以长到麦鲮极限的两倍还多,这是一处非常明显的生物区别。
再就是两种鱼的背部,麦鲮的鱼背明显会比草鱼要隆起一些,看起来身形更接近于流线型。据此分析,麦鲮在水里的游速应该要快于草鱼。
还有更直观一点的就是同一身体位置的不同颜色区别。比如,草鱼的鱼眼呈现出单调的黑白色,而麦鲮的鱼眼则是红色,要比前者鲜艳很多。而如果是对比鱼鳞,情况却恰恰相反,麦鲮全身更为暗淡无光,草鱼则略带一些可以隐秘于水生植物之间的草青色。
抛开外形因素,草鱼相比于麦鲮更喜欢偏凉水域,野生草鱼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而且,草鱼属于近岸浅水鱼类,麦鲮却一般都生活在于水底。
通过这两种淡水鱼之间的对比,也可以间接说明一个问题:无论与原生生物有多么相似,外来生物始终不能做到完全意义上的一模一样。所以,这就是很多所谓的入侵物种无法对该地区本来的生态环境进行破坏的原因。尤其是对于我国而言,亿万年的生物进化,再加上千百年的人工养殖和驯化历史,来到中华水土的外来物种确实很难在新环境里落地生根。
但是,麦瑞加拉鲮却成为了其中成功的另类。这其中,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原因?
麦瑞加拉鲮为什么可以做到“霸占”珠江?
时间拉回到四十年前,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头兵,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了经济的蓬勃发展想出了很多议案和方法。其中之一,就是从国外引进高产高质的新生物物种,一方面是为了主动寻求国际贸易合作,另一方面则是更为实际地让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来拉动生产力。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1982年,原产自南亚地区的麦瑞加拉鲮从孟加拉国来到了中国广东(另一种说法是从印度引进)。而谁也没有想到,如今的珠江下游流域已经成了麦鲮的“主场”,就连我国本土的鲮鱼种类在这里都不得不甘拜下风。
根据2019年一项有关珠江生态环境的不同动物种类及数量的调查显示,麦瑞加拉鲮在其中的比例已经占据了半数以上,是名副其实的“珠江霸主”。
关于麦鲮能够入侵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逐一分析一下。
首先是麦鲮自身强大的繁殖能力,这也是四十年前,我们选择引进这一物种的重要原因。作为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生物种类,其必然拥有超过一般同类的高产特性。这就像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杂交水稻一样,只有先做到产量翻番,才是研究改良这种生物的核心要义。据悉,麦鲮一次产卵数量就可以超过十万枚,这一数据高于珠江流域的绝大多数鱼类。
而仅仅是产卵量高,只是麦瑞加拉鲮“霸占”珠江的第一步。小鱼卵产下来后,接下来需要考量的就是它们的存活率。果然,麦鲮的这一能力也高于同环境里的其他鱼类,尤其是我国的本土鲮鱼——土鲮。
在产卵能力不分上下的情况下,生命力更为顽强的外来麦鲮在这场博弈中占得了上风。
另外,尽管前文提到麦鲮的栖息地需要温热的水域条件,但是相对而言,麦鲮对于较冷水温的适应速度在热带和亚热带鱼种里也是比较快的。换句话说,来自南亚地区的麦鲮,不仅天生的底子更好,面对极端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抗压能力同样数一数二。
这就像学校里的“学霸”一样,比普通同学聪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比他们还要懂得努力。
既然是从国外引进的高产高质的经济生物,除了投放在珠江流域的野生鱼苗之外,还必然要在我国民间进行麦瑞加拉鲮的人工饲养,而这却恰恰造成了麦鲮在我国泛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养殖渔场的物种泄露。
无论是监管多么严密的人工渔场,物种泄露都是很难避免的问题。作为仅次于长江的我国第二大水系流域,珠江上所谓“靠水吃水”的捕鱼事业也是由来已久。尤其是在地形平坦、经济发达的下游地区,无数家养殖渔场里哪怕只有几家发生鱼种外逃,它们在广阔的江面上就会掀起繁衍生息的“狂风大浪”。
总体看来,像麦瑞加拉鲮这样的外来物种能够成功入侵我国生态环境的现象,是由自然选择和人文经济等多种方面综合造成的 。
而这样所产生的问题,也并非只有麦鲮这一个例。
中国外来物种入侵案例
如果说外来物种入侵的负面影响,在麦瑞加拉鲮上体现的还不是很明显,那么曾经引起轰动的美国白蛾想必就更为人熟知了。
1979年,这种体型娇小但是破坏力极强的飞蛾第一次出现在了我国的国土上。由于其生存能力极强,美国白蛾很快就遍布我国南北方各大省市。小到花卉粮种,大到树木灌丛,它们的主要食物就是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根茎,是不折不扣的害虫。对此,我国进行过多次剿灭行动,可是收效甚微,更为科学有效的手段依然在不停研讨之中。
除了动物,植物里的入侵物种同样令人头疼,比如我们在各种观景池塘里经常见到的水葫芦(学名作凤眼莲)。
早在1901年,水葫芦就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就来到了满清贵族们的豪宅里。没有想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它们已经成为了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但是,不同于美国白蛾的破坏性,水葫芦却有着其独特的积极作用。因其强大的吸收作用,水葫芦成为了很多地方净化水质的生物工具,而且这种捞不完的浮生植物还可以作为廉价的动物饲料。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对所有的入侵物种不应该持“一刀切”的完全否定态度,有些生物也确实产生了不低的正面效果。但毫无疑问的是,它们的到来,必定影响到了我国原有生物的正常生存秩序,这样所造成的破坏,绝不是经济收益可以衡量的。
就像南极不能有向日葵,沙漠不能有鲸鱼,让所有的生物按部就班地生活在它们本来的居住地,我想这大概才是人类对自然最大的尊重。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