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论文:巴沙鱼养殖与开发研究进展
巴沙鱼养殖与开发研究进展
罗乐佳,杨晶晶,聂艺云,孙树源,郝有祺,赵洋,杭嘉琪,张莲珠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 三亚 572022)
巴沙鱼是东南亚国家的重要淡水养殖品种,因其肉质鲜嫩肥厚、肌间刺少、鱼片出肉率高、易养殖等优点,近几年在中国乃至世界多国消费市场的销售比例迅速攀升。巴沙鱼产业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从源头育种,再到养殖、加工、运输和销售,已经逐渐形成个性化产业链,对巴沙鱼的研究与应用也在不断开发和拓展,涉及养殖、食品、医药、化工、生物材料等多领域。现对巴沙鱼[低眼无齿巨鲶(楂鱼)]的生物学特性、养殖概况及用途等进行综述。
1 巴沙鱼生物学特性
巴沙鱼体表无鳞,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头背较长,吻端扁平,几乎无上颚齿。体内具一单室鳔,鳔中分布大量的毛细血管,为辅助呼吸器官,有利于其在低氧环境下生存。巴沙鱼属热带淡水鱼类,常活动于中上层水域,喜群集生活。适宜生长温度为22~32 ℃,不耐寒,水温低于18 ℃时,鱼体活力下降,摄食能力下降,低于10 ℃时,巴沙鱼会出现冻伤甚至死亡现象。巴沙鱼在自然环境中有产卵洄游习性,体外受精,产黏性卵。食性方面,自然环境下的巴沙鱼为杂食性鱼类;养殖条件下的巴沙鱼,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投喂专门的粉料、破碎料、膨化饲料,其肠道长度与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巴沙鱼有差别。
2 巴沙鱼养殖
巴沙鱼养殖主要在东南亚地区,包括孟加拉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老挝、柬埔寨和中国的广东、广西及海南省,其中越南产量最大,2018 年产量超过130 万t。巴沙鱼在适宜的养殖条件下,每667 m产量为15 000~20 000 kg。我国巴沙鱼早期来源多依靠进口,自2018 年起,受进口商品正关影响,其养殖业在国内逐渐发展。因巴沙鱼在大部分地区无法过冬,国内养殖业多分布于华南地区的广东、海南等地区,广东省2019 年年产量7 700 t。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2019 年开始引进巴沙鱼养殖技术,探索在非热带地区养殖巴沙鱼的可能性。应对策略是直接引进一龄鱼种,当年上市,避免越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另外在湖南地区,养殖周期较短,结合其他鱼种的苗种培育,充分利用池塘资源,实现养殖经济效益最大化。综合考虑养殖效应,巴沙鱼幼鱼的最适投喂频率为2 次/d。
巴沙鱼对低氧有较强的耐受力,对溶解氧要求并不苛刻。另有研究发现,养殖密度对巴沙鱼幼鱼的[平均体质量为(18.49±0.2)g]生长具有重要影响,从11 尾/m的密度开始,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巴沙鱼生长性能基本呈下降趋势,其生长受到抑制,饵料系数偏高。
由于饲料的品质不同,养殖的巴沙鱼成品鱼肉有2 种颜色,白色和黄色,黄色的档次低、价格低,目前黄色肉(黄肉症)可以通过添加专业的体内抗氧化剂得到初步解决。
巴沙鱼达到上市规格时即可捕捞,时间一般在8 月份以后,一般要求1 个池塘的鱼,1 次性捕捞出售。由于巴沙鱼出鱼和传统鱼类不同,如1 次捕捞不完,随着时间的延长,后续就会有死鱼,而且越往后鱼掉膘越严重。
3 巴沙鱼繁育
早期巴沙鱼养殖,依靠从湄公河地区自然捞捕获取鱼苗,直至1997 年,越南地区巴沙鱼人工繁育技术获得突破,鱼苗可以实现量产。2010 年,广东进行了繁育试验,目前我国巴沙鱼繁育技术也已成熟,广东、海南等地已有种苗繁育场。
由于养殖环境与野生环境条件的差异,人工养殖的鱼类,其脑垂体不能大量分泌促性腺激素(GTH),因而通常不能自行产卵繁殖,必须进行人工催产。亲鱼养殖过程中,雄鱼一般4 龄成熟,雌鱼需生长5 年以上才能成熟。水温达到25 ℃以上时,可挑选体格健壮的成熟亲鱼进行催产,需全程避光,催产后采用干法受精,将卵和精子挤入盆中混合,受精率可达90%。采用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 和地欧酮(DOM)药物组合催产的林彼方法诱导排卵,催产率100%,排卵率100%。
4 巴沙鱼病害
肠炎、肝胆综合征、黄肉症、寄生虫及病菌感染是巴沙鱼的多发病。巴沙鱼病害应以预防为主,一旦病菌侵入,极难治愈。常用预防和治疗的药物有食盐、生石灰、高锰酸钾、水霉净及敌百虫等。
4.1 肠炎
肠炎是目前巴沙鱼较严重的疾病之一。养殖者往往采取高密度养殖巴沙鱼的方式,大量投饵。巴沙鱼吃料过多时,不但会增加其消化道负担,容易患上肝胆综合征,而且会因自身代谢产物的增加,导致水质恶化,从而使免疫力降低,容易被细菌侵染而患上肠炎。
防治巴沙鱼肠炎,首先保证水质良好,定期调控,保持养殖池塘水体“肥、活、嫩、爽”,用氯制剂或醛氨(戊二醛+苯扎溴安)等药物对养殖水体定期消毒;其次严格控制投喂量,不过量投喂;若发现养殖鱼体有肠炎病发生,尽快使用硫酸新霉素拌药饵内服5 d。另外可使用中草药防治,其具有低毒、无残留、环境友好等特点,单一草药如乌桕叶、黄芪、菖蒲、马鞭草、山药、大蒜、半边莲、穿心莲、黄芩等,或复方如根莲解毒散、苍术香连散等,使用时拌入饵料口服或者药浴。
4.2 肝胆综合征
肝胆综合征,通常认为是饲料中的必需脂肪酸、蛋氨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过低,而脂肪含量、不饱和脂肪酸、真菌和三聚氰胺含量过高,以及水环境在高密度养殖、重金属污染下恶化等一系列综合原因所导致的疾病。可以通过选择蛋白质转化率高的饲料、科学投喂和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中草药等常规防治方法,常用药物如肝胆利康散、龙胆泻肝散、鱼肝宝散和柴黄益肝散等。
4.3 黄肉症
黄肉症也是养殖巴沙鱼的常见疾病,目前尚未发现与巴沙鱼黄肉症相关的病原,提示可能为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黄肉症主要发生于成年巴沙鱼,发病季节为雨季,病鱼通常容易感染外部寄生虫及细菌性疾病。黄肉症的总体临床症状为贫血、失质量、腹水以及肉片发黄,发黄的顺序一般为腹腔中的脂肪、富含脂肪的腹部肌肉,最后再扩散到全身肌肉。推测其原因是体内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形成脂褐素所致。对患有黄肉症巴沙鱼的肝脏、脂肪和肌肉病理切片发现,有大量的黄色团块和颗粒,经抗酸染色确定为脂褐素,是细胞在自由基攻击损伤后留下的痕迹。
在巴沙鱼黄肉症的综合控制方案中,可通过调整饲料(使用专门的巴沙鱼饲料或减少饲料中玉米的含量)、调整投喂方式(适当减少投喂频率)、给予一定剂量的抗氧化剂等措施,以改善症状。
4.4 巴沙鱼坏死杆菌病
4.5 运动型气单胞菌败血症
运动型气单胞菌败血症,由嗜水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引起,也是巴沙鱼容易得的一种疾病。Nauclea subdita(Korth.) Steud.(NS)为一种半水生植物(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有生长),其树叶提取物(NSA),对嗜水产气单胞菌造成的巴沙鱼肾脏及肝脏血液学和组织学改变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病死率,降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活性,减轻炎症反应,嗜水产气单胞菌感染后,血红蛋白和血球压积减少,经NSA 治疗改善明显,可减少肾脏及肝脏中坏死区域。表明NSA具有刺激巴沙鱼免疫系统,增强抗病力的作用。
Son 等从养殖水体中分离出嗜水产气单胞菌的2 种噬菌体,对嗜水产气单胞菌进行生物防治。结果表明,噬菌体对抗生素耐药菌株也有较好的作用,在试验条件下,可抑制病菌的生长,提高试验鱼的存活率。
4.6 小瓜虫病
小瓜虫是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的寄生生物,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白色小点状胞囊,鱼体可见白点,故又称“白点病”。诊断小瓜虫病,目检病鱼鳃丝充血,皮肤和鳃分泌黏液,体表可见混浊白膜和点状充血,出现炎症,严重时鳃上皮组织增生、溃烂,鱼眼角膜被小瓜虫寄生会失明。病鱼食欲下降,身体瘦弱,游动缓慢,呼吸困难,可造成鱼类病死率达60%~70%,严重的甚至全塘鱼死亡。镜检可在白点处发现许多小瓜虫。使用强氧化剂可杀灭小瓜虫,投喂青蒿末药饵对控制小瓜虫病有效果,而改善养殖环境对防控小瓜虫尤为重要。
4.7 重金属及有毒物质的影响
巴沙鱼会受到养殖环境重金属及有毒物质的干扰,从而对机体造成损害。比如砷及有机磷农药的毒害作用。硒纳米颗粒和维生素B联合使用,可以明显降低巴沙鱼体内砷的生物积累。有机磷农药杀螟松广泛用于玉米除虫以及养殖塘中的苗种培育阶段。Islam考察了杀螟松对巴沙鱼幼鱼的毒害作用,96 h 半数致死浓度为5.886 mg/L,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降低,白细胞明显增多,微核产生的频率显著增加,提示需要密切监控养殖池塘中水的质量。
5 巴沙鱼用途
5.1 鱼肉
巴沙鱼身体两侧肌肉较厚,属于白肉鱼种,无肌间刺,且相比鳕及其他白肉鱼价格较低,深受消费者欢迎,巴沙鱼的出肉率达40%。巴沙鱼肌肉中总氨基酸含量为85.29 g/kg,氨基酸评分为2 882 mg/g(N),高于标准模式下2 230 mg/g(N)。EAAI 值为93.71,表明巴沙鱼肉营养均衡。
巴沙鱼鱼肉粗蛋白质量分数为9.8%,粗脂肪质量分数为1.00%,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8.52%,氨基酸指数为93.71%,含有12 种脂肪酸,矿物质元素钠(Na)、钾(K)、磷(P)、镁(Mg)、钙(Ca)等含量尤为丰富。可以鲜鱼、冰鲜鱼形式出售,或者加工成冷冻开背鱼、鱼片以及鱼豆腐、即食鱼、干制鱼、鱼肉串等产品销售。同时冷冻巴沙鱼肉可通过酶解制备成海鲜调味基料。
巴沙鱼肉片在冷冻前,一般会加入一定量的多磷酸盐,以保持鱼肉中的水分,另外冷冻的温度及保存时间都会影响鱼肉质量。Guimarães 等对越南产的巴沙鱼冷冻肉片的化学参数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每100 g 冷冻巴沙鱼肉片样品中含有水分83.83~85.59 g、蛋白质12.51~14.52 g、脂类1.09~1.65 g、灰分0.76~2.38 g。在抽检样品中,30% 样品多磷酸盐超标,50% 样品汞含量超标;氨浓度检测表明80% 样品开始发生降解[1 g 样品中m(NH)为0.12~0.34 μg],20%样品已经严重降解[1 g 样品中m(NH)为1.87~1.94 μg]。由此可见,应对巴沙鱼肉片生产、运输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确保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巴沙鱼产品。
5.2 鱼皮
鱼皮为巴沙鱼加工过程的下脚料,可进一步提取胶原蛋白及制备明胶。鱼皮中水分含量为66.14%,灰分含量为0.76%,粗脂肪含量18.0%,粗蛋白含量87.29%。以酸提取法获得巴沙鱼胶原蛋白的提取率为58.2%,用胃蛋白酶(猪胃黏膜)酶解法提取率为22.0%,其中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含量最高,主要为I 型胶原蛋白;巴沙鱼鱼皮胶原蛋白经化学交联后,其变性温度提高1.6 ℃,能增强其张力和稳定性。以巴沙鱼胶原蛋白为原料制备的海绵,经兔耳止血和肝脏止血试验后,证明其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具备开发成为止血材料的特性。将巴沙鱼鱼皮胶原蛋白支架材料,在兔颅骨缺损修复中作为屏障膜,可以起到引导骨再生的作用。巴沙鱼胶原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较为适宜的变性温度,但降解速率较快,需改进。
巴沙鱼鱼皮水解获得的明胶与哺乳动物明胶相比,具有黏度高、凝胶熔化温度低等特点,可以作为软胶囊、软糖的生产原料,还可以代替猪明胶添加在食品(如香肠)中,提高食品的保水性和弹性,延长保质期。
5.3 其他
巴沙鱼体其余部分也有很好的用途。鱼鳔可加工成巴沙鱼胶和即食的卤制鱼鳔,其他下脚料可加工成鱼粉,提取鱼油。应充分利用巴沙鱼资源,形成完整的巴沙鱼产业。
6 结语
巴沙鱼作为外来淡水经济鱼类,其养殖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不但可提供营养丰富、深受欢迎的食用巴沙鱼肉,在医药、饲料、化工等领域也有所开拓,是具有极大开发潜力的养殖品种。目前国内在养殖巴沙鱼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对巴沙鱼的结构、生理、代谢、免疫、病害、繁育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