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庆市川区道(原双竹镇)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邮箱:ycsh6318@163.com

鱼病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技术

发表时间:2024/09/14 15:52:17  来源:河南水产 2017年5期  作者:王兆平  浏览次数:74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鱼病是病原作用于机体后扰乱其生命活动所致。鱼病的发生是外界环境的各种致病因子和鱼体自身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1 鱼病发生的原因

1.1 环境因素

1.1.1 水温

鱼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如果水温突变,温差较大,鱼体会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而产生应激,发生疾病,甚至死亡。一般鱼苗下塘时温差不超过2℃,鱼种温差不超4℃,温差过大会引起鱼感冒、冻伤,甚至死亡。

1.1.2 水质

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氢等,如池水pH值为7~8.5为宜,低于5或超过9.5就会引起鱼生病甚至死亡;池水溶解氧至少要保持在4 mg/L以上,溶解氧过低引起鱼类浮头,甚至死亡,过高容易引起气泡病的发生;池水中的亚硝酸盐氮应控制在0.1 mg/L以下,如果长期处于高浓度的亚硝酸盐氮的水中,会发生黄血病。

1.1.3 底泥

一定厚度的淤泥能起到供肥、保肥及调节和缓冲池塘水质突变的作用,如果淤泥过多,经过细菌分解,消耗大量氧气,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当集聚一定量后会引起鱼类死亡;当底泥中重金属盐类(铜、锌、铅、汞)含量较高时会引起鱼种患弯体病。

1.2 人为因素

1.2.1 放养密度过大和混养比例不合理

养殖密度越高,环境的不稳定性越大。在生产实践中,有的养殖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味加大池塘放养密度,当池塘放养密度超过一定量后就会缩小养殖鱼类的生存空间,使鱼类产生饥饱不匀、排泄物增多、污染加重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导致鱼抵抗力减弱,营养不良,引起鱼跑马病、萎瘪病的发生。各种鱼类食性不一样,如果搭配比例不当,不利于鱼的生长。如将同种数量的花、白鲢混养,花鲢抢食不及白鲢导致花鲢生长缓慢。

1.2.2 饲养管理不当

投喂不新鲜的、不清洁的或霉变的饲料或使用未经过发酵的有机肥等都会增加鱼病的发生几率。

1.2.3 机械性损伤

在拉网捕鱼、运输鱼种时操作不当,很容易擦伤鱼体,受伤的鱼体若未及时消毒,下塘后极易感染水霉病,然后继发其它疾病,引起鱼类死亡。

1.3 生物因素

鱼类常见的病害多数是由各种生物感染或侵袭鱼体而引起的。微生物引发的鱼病主要有细菌、粘细菌、病毒、霉菌、藻类。寄生虫引发的鱼病有原生动物、吸虫、线虫、绦虫、蠕虫、钩节幼虫等。另外,水鼠、水鸟、水蛇、凶猛鱼类、水生昆虫等则可直接蚕食或间接危害鱼类。

1.4 自身因素

鱼病能否发生及发生后的危害程度往往取决于鱼体本身的抗病力。不同鱼类对同种病原体的敏感性不一样,如草鱼、青鱼患肠炎病时,同池的花白鲢不发病。同种鱼类在不同发育生长阶段发病情况也不一样,如白头白嘴病一般发生在5cm以下的草鱼身上,而成鱼基本不发生这种病。有的病互相传染如暴发性出血病,有的不传染如打印病,同种同龄鱼类抗病力也不一样,如某种流行病的发生,病情较轻逐渐自愈,病情严重的则死亡。鱼类的这种抗病能力,是由鱼体本身内在因素决定的。

2 鱼病诊断

2.1 看体型和体表是否正常

对鱼类外表如头、嘴、鳃盖、鳞片、鳍条进行仔细观察,看是否有大型病原生物,要根据患病部位的症状和观察到的症状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如头部乌黑,鳃盖骨腐蚀成小洞或鳃丝发白腐烂,为烂鳃病;鳞片脱落,鳍条折断,体表充血、发炎,为赤皮病等。

2.2 镜检检查

镜检一般在目检确定下来的病变部位进行,然后再进行全面检测,着重检查体表、鳃丝、肠道。如果这几个部位检查不到病原体,就需要进一步检测肝、心脏、胆等部位。

2.3 看鱼的吃食和活动情况

如果摄食量减少或接触饵料不抢食,游动缓慢,反应迟钝,或作不规则的狂游,打转平衡失调或离群独游,表明已经患病。

2.4 检查活体病鱼

检查病鱼一般要3~5条鱼,检查的对象要新鲜,最好活体,先头后尾,先表后里。死亡时间较长的鱼类一般不作为检查对象。

3 鱼病防治

3.1 做好预防工作,减少鱼病发生

3.1.1 建立检疫制度

对从外地引入或引到外地的种鱼、苗种进行检疫,确认无病后再引入。另外,自己繁育苗种,或使用当地苗种,即可增强适应性,又可避免从外地带入病源。

3.1.2 彻底清塘

苗种放养前要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整消毒,必须清除池底过多淤泥,改良和修复鱼池底质理化结构,破坏病原体滋生的场所,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效果最好。清理改造进排水道,做到进排分开。

3.1.3 鱼体消毒

用3%~4%食盐或10~20 mg/L的高锰酸钾对刚下塘的鱼苗、鱼种或成鱼进行消毒,以杀灭体表寄生虫。池水定期泼洒药物杀虫、消毒,一定是要先杀虫,后消毒。

3.2 改善水体生态环境,促进鱼类健康养殖

3.2.1 定期加注新水

通过观察池水变化,及时追肥、换水或注入新水,保持池水的“肥、活、嫩、爽”。定期使用益生菌改善水体或加注新水。一般每7~10 d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 cm。整个夏季鱼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和水质清新。

3.2.2 定期搅动底泥

通过搅动底泥可促进池塘底质有机物的不断分解,一般每10~15 d搅动一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水体面积的1/3,且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好,闷热、气压较低时应停止搅动。

3.2.3 及时增氧

及时开启增氧机,要遵循“三开两不开”原则,一般可在晴天的中午14:00~15:00开机增氧。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增强水的缓冲力。一般每半月用生石灰15~20 kg/667m2化水全池泼洒一次。在鱼群发生浮头时,用增氧机或增氧剂增氧。

3.3 科学投喂饲料,保持鱼类体质健壮

3.3.1 及早放养,及早开食

早放养,改春放为冬放或秋放鱼种,使鱼类提早适应环境。深秋季节、冬季水温较低,鱼不易患病,同时开春水温回升即开始投喂,鱼体恢复很快,增强了抗病力。

3.3.2 坚持“四定”投喂原则

投喂饲料要坚持“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原则。投喂饲料要求营养全面且充足,宜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避免投喂霉变的饲料,在饲料品种上应讲究粗精搭配。投饵量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天气晴朗,水质清新,鱼类摄食旺盛时可适当多投,反之,则少投或不投。一般精饲料每天投喂2次,上午9:00~10:00及下午14:00~15:00 各投喂一次;青饲料每天投喂 1~2 次。要严格控制上午鱼类浮头时投喂和夜间投喂,以免造成病害。使用投饵机或搭建饵料台进行定点投喂,方便观察鱼群吃食情况。

3.3.3 合理施肥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肥应掌握“及时、少施、勤施”的原则。以施用有机肥与生物肥为主,不提倡使用化肥。根据水体情况灵活施用有机肥,生物肥按说明书使用。使用人畜粪等有机肥,每次施肥量100~150 kg/667m2。天气闷热,阴雨连绵天时,或水色过浓,尽量少施肥或不施肥,鱼类发病时停止施肥。

3.4 加强日常管理,增强鱼体自身抵抗力

3.4.1 坚持巡塘

要养成早、中、晚巡塘的习惯,做好池塘日志记录。观察鱼的吃食、活动和生长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定期进行饵料、工具、食场消毒。一般网具可用10 mg/L硫酸铜溶液浸洗20 min,晒干后使用。木制的工具可用5%漂白粉消毒后在清水中洗净再使用。保持鱼池环境卫生,及时打捞死鱼和残饵,勤除杂草,敌害。拉网捕鱼、搬运时要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

3.4.2 合理密养、混养,控制好池塘的载鱼量

科学确定单位面积放养量,及各种品种的搭配比例。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活动力强的大规格鱼种,一次投放鱼种大小要整齐,避免出现大鱼吃小鱼、大鱼抢食过饱,小鱼吃不足现象发生。做好轮捕轮放工作,捕大留小,均衡上市,及时补放适当数量的鱼种,为下年的养殖打好基础。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电脑网址: //www.modaip.com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手机网址://m.modaip.com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吉永水产品养殖股份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本站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ICP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

诚信共建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