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朱作言:来自大众的误解,转基因鱼食用到底安不安全?
“既然能接受草鱼和鲤鱼(自然)杂交,为什么就不能接受一个草鱼基因和鲤鱼的杂交产品呢?”
2019年年底在武汉举行的全国媒体转基因报道研修班上谈及大众对冠鲤的误解,朱作言的言语之间透着无奈和惋惜。
▲朱作言院士在“第八届全国媒体记者转基因报道研修班”活动上为现场媒体学员授课。(摄影/张星海)
朱作言非常清楚,面对充满疑虑的民众,应该如何说服他们理解,转基因的黄河鲤实际上就是草鱼基因和鲤鱼杂交的结果,吃一条冠鲤其实就相当于“吃了一盘鲤鱼又喝了一滴草鱼汤”,它只是性能更好的“草鱼和鲤鱼杂交2.0”?
事实上,与普通杂交育种最大的不同,转基因只是更有针对性地筛选了优良基因,减少了杂交育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缺陷与问题。这不仅是对自然优胜劣汰筛选的“提速”,也是人类改造自然物种追求“锦上添花”的结果。
冠鲤虽然有更“优良”的基因,但它的肉质跟普通的黄河鲤没有任何区别,并没有因为长得快、长得大而口感异常。为此,接过朱作言老师衣钵的胡炜研究员笑称,无论是吃红烧冠鲤还是红烧黄河鲤,其实“真的没什么不同”。
胡炜团队曾组织过几次冠鲤品鉴会,邀请了诸多行业专家及媒体,一起尝尝冠鲤味道。时隔多年,有当年参与活动的记者还对试吃冠鲤的体验记忆犹新:“(两种鱼)完全吃不出有任何区别,鱼肉都很鲜嫩,唯一的感受就是(厨师做的)稍微有点儿咸”。
同时,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也早已对冠鲤进行过严格的食品安全评价,其结论都证明,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与对照鲤在使用安全性上并无差别,是一样“安全可食用”。
除了口感无差,胡炜还强调,吃一条冠鲤所摄入的激素的量其实和吃两条普通鲤鱼并没有差别。而且鱼类生长激素其实是一种蛋白质,经过烹调加工后早就分解成了氨基酸,更不会有所谓的激素副作用。
▲黄河鲤与冠鲤的对照。(图片来源:新华网)
当不了野生渣男:转基因鱼生存能力繁殖能力都很差
人吃了没问题,可它们的基因被改造得如此强大,那自然生态怎么办?它们长得这么快、体型这么大,如果跑到自然水体,别的鱼不都得被它逼走?到时候只剩下转基因鱼,那自然界的物种多样性谁来保护?转基因动物对自然生态的侵犯,也正是人们最担心的。
为了验证冠鲤的生态安全性,水生所做了诸多实验:在室内,他们选择了鳜鱼和蒙古鲌两种凶猛的狩猎型鱼,将它们跟冠鲤放在直径2米多的水箱里进行5天的急性捕食试验;在60天的中期捕食实验中,科学家为了更贴近自然生态,甚至还在水池中种了水草……最后,他们更是直接在野外建了一个2亩大的池塘,一面种有水草,一面完全不种水草,在没有任何人工喂养的情况下,任捕食鱼、冠鲤和对照自然鱼“自生自灭”。
结果他们发现,冠鲤的逃逸能力远不如非转基因的自然鱼,捕食造成的死亡率在它们身上更凸出——这让很多人迷惑了:冠鲤那么“膀大腰圆”,还长得那么快,怎么可能这么“弱”?其实,正是因为它们长得更胖,导致其游泳能力变低了,日常代谢率也变高了。换而言之,没“跑几步”就累得“呼哧带喘”了,这还怎么躲避“敌人追杀”?
为了了解它们的摄食习性,水生所的专家又干脆建了一个100多亩的封闭人工湖,把各种各样的鱼放进去,不进行人工投喂,就是单纯模拟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事实证明,这些被转基因的鲤鱼跟正常鲤鱼一样,别的鱼爱吃啥,它们也爱吃啥,根本没有“逃到野外就变科学怪物”。
对这一代的安全性暂且可以安心了,可它们的下一代呢?万一转基因鱼在野外“乱搞”,跟别的鱼杂交了怎么办?
▲国家“863”计划项目“快速生长转基因鲤鱼的中试研究”通过成果鉴定。(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为此,科学家们又建了个3亩的“婚配”池,将6条成年冠鲤、6条对照雌鲤和6条对照雄鲤放入其中,等到春暖花开之后,再对鱼塘里新生的3000多尾后代一一进行“亲子鉴定”。结果他们发现,冠鲤不仅躲避捕食的能力差,其繁殖能力也不行。
换而言之,想逃到野外“爆种”?抱歉,几乎没可能。可还是有人不放心——万一呢,一切都有万一吧?行,那就再做的彻底一点儿:让它不育不就得了!
为此,水生所的专家又与湖南师范大学合作,通过染色体的倍间杂交,培育出了100%不育的三倍体转基因鲤鱼“吉鲤”。这一次,吉鲤不仅有草鱼生长快的优点、味道还跟鲤鱼差不多,最重要的是,它是100%无自然繁衍能力的。这就像马和驴结合生下的是没有繁衍能力的骡子,市面上卖的无籽西瓜不能接着长出西瓜一样。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15年“河东”与“河西”
“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同时签名支持(转基因育种)这件事情,世界上没有第二件事情会引起这么多人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当被问及转基因食物是否安全时,朱作言如是说。
“比如美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等,像这样最有权威的科学团体也都集体发声支持……我们(中国)为这个事情研究了30多年时间,发表了200余篇论文,(它们)是接受了严格的生态和安全检验的”。
鲜少有人知道的是,成功将AquAdvantage三文鱼推向大众市场的AquaBounty Technologies公司CEO,早在2002年就曾为转基因鱼的培育技术造访过位于武汉的中科院水生所。中美在学术界就此打了15年的交道,15年过去了,AquaBounty Technologies公司虽历经多次高层变更,但AquAdvantage三文鱼却在波折中问世了,而中国的冠鲤却还停留在原地等待。
▲AquaBounty Technologies公司在奥尔巴尼市的养殖工厂。(图片来源: AquaBounty Technologies)
事实上,由于此前转基因动物在美国没有先例,因而相关部门的审批也非常谨慎,从实验室“游”上北美消费者的餐桌,AquAdvantage三文鱼也花了近20年的时间。
2010年,美国FDA完成了对AquAdvantage的食品安全评估。2年后,FDA通过了对其进行的环境生态评估。又过了3年,FDA终于在2015年11月19日宣布,正式批准将AquAdvantage三文鱼作为人类可食用动物,使其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被批准产业化养殖并销售的鱼。
据悉,自正式获批销售开始的2年时间里,加拿大消费者已累积购买了10000磅(4.53吨)。与此同时,随着美国本土也已取消对AquAdvantage鱼卵的进口限制,未来预计,更多美国消费者也将能够在本国的超市里买到这种转基因三文鱼。
淡水鱼养殖不稳定性呼唤转基因品种
作为人口大国,中国人的水产消费也非常高,其中仅鱼类就占50%以上,对鲢鳙鲤鲫草五种淡水鱼的消费又占淡水鱼消费总量的70%。
然而,巨大的消费需求对应的却是淡水鱼养殖的不稳定性:很多鱼长得慢、易生病,养殖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转基因鱼的出现本可以降低养殖风险,提高鱼养殖的质量和产量,符合绿色养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求,然而相比于技术壁垒,公众舆论的疑虑对转基因产品的上市阻力更大。
以美国为例,为了进一步消除公众对转基因鱼的误解,AquaBounty Technologies坚持不走低价策略,他们表示,绝不会为了打开市场而压低价格销售。
“经过多方认证它们是安全的,与非转基因(三文鱼)并无差别”,该公司认为,低价兜售只会加深公众对“转基因鱼不安全”的误解,“我们会以正常的超市价格售卖,不会打折”。
与此同时,美国农业部(USDA)也就“如何规定生物工程食品”这一问题展开了更积极的行动,以期正确引导消费者。
▲USDA呼吁使用“BE”作为生物工程食品的标识。(图片来源: Common Dreams)
在2018年公布的拟定规则意见中,USDA呼吁应鼓励食品生产商使用“BE(“生物工程”)”标识替代此前的“GM(转基因)”标识,或使用太阳、笑脸等符号进行区分,尽可能为消费者提供正向的消费引导。
参考:
http://www.agrogene.cn/info-2896.shtml
https://news.china.com/domestic/945/20170814/31089299.html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money/2019/03/12/gmo-frankenfish-salmon-could-hit-store-shelves-early-next-year/3134439002/
http://www.agrogene.cn/info-2896.shtml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0038480142440302&wfr=spider&for=pc
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377718.html
部分内容来自“第八届全国媒体记者转基因报道研修班”的现场讲座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