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小瓜虫病难处理,试试换个思路防控
“小瓜虫”在水产养殖圈内小有名气,因其能够寄生多数淡水养殖鱼类汲取体表营养、造成机械损伤,且由于寄生鱼体时能够被宿主增生细胞层层包裹护体而影响药物作用效果,导致寄生鱼体后治疗困难而让养殖者闻而生畏。鱼类少量寄生小瓜虫并无大碍,但因其分裂繁殖速度快,易大量寄生鱼体继发一系列病症,如吃料差体瘦弱、躁动不安游塘及继发细菌性败血症等,影响养殖动物健康。对于如此顽固的小瓜虫,我们可以试着换个思路防控,减轻其危害。
一、认识小瓜虫病
淡水小瓜虫病病原为多子小瓜虫,因其周生纤毛,归为纤毛虫类寄生虫,寄生鱼体时能够持续移动造成机械损伤,并以寄生处的组织营养为食,导致致病菌继发感染出现溃烂死鱼或大量寄生鳃部造成呼吸困难等。小瓜虫寄生鱼体会刺激周围上皮细胞增生形成囊泡而呈“白点状”。
小瓜虫生活史分为成虫期、幼虫期及包囊期,寄生阶段的小瓜虫主要是成虫期、幼虫期,显微镜观察虫体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成虫期的大核一般呈马蹄形状,幼虫期则呈圆形状或核不明显。寄生鱼体的小瓜虫发育成熟后则会从寄主脱落至水中进入包囊期进行分裂繁殖。
小瓜虫寄生鱼体时镜检有的马蹄形核并不明显,因形态相似容易与淡水卵甲藻混淆,其实对比小瓜虫一般要比卵甲藻体型大,且小瓜虫一般是包裹在寄主上皮组织内,仔细观察小瓜虫可见其持续转动,不同于卵甲藻。
二、小瓜虫病的流行现状
普遍淡水养殖鱼类都可感染小瓜虫发病,尤其是无鳞鱼类(如杂交黄颡鱼、斑点叉尾鮰、河鲀等)对其极为敏感,无大小规格之分。小瓜虫的繁殖适宜水温为15~25℃,初冬、春末水温适宜更常见感染发病,当水温超过25℃,小瓜虫感染率明显下降或自行脱落,实际养殖过程中水温超过30℃,也有见感染小瓜虫发病。小瓜虫的感染力与养殖动物体质密切相关,体质弱的鱼类更易感染且感染发病更为严重。另外,水质清瘦的池塘发病更为严重。
三、小瓜虫病的防控
寄生阶段的小瓜虫由于能刺激宿主组织细胞增生包裹护体,药物处理效果不理想。如果小瓜虫寄生期间使用硫酸铜,不仅没有杀灭效果,还会刺激小瓜虫提前进入包囊期,促使虫体繁殖,加快病情恶化。此外,民间流传使用食盐、辣椒等刺激虫体脱落,但不能杀死虫体,可反复感染。实践证明,做到以下几点,能够有效防控小瓜虫病,减轻其危害。
(1)改底减少有机质,破坏小瓜虫的生长环境,能够抑制小瓜虫的繁殖。
(2)实践证实水质清瘦的池塘小瓜虫病更为严重,保持水体肥度,能够有效抑制小瓜虫繁殖,减少发病。
(3)冬季水温低,多数养殖池塘不再进行投喂,造成鱼体质弱,极易感染小瓜虫发病。对此,建议越冬期间保持适量投喂,保障鱼体质,防控小瓜虫病。
(4)小瓜虫欺软怕硬,体质弱的养殖动物更受纤毛虫类寄生虫关顾。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对于防控小瓜虫十分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小瓜虫发病时使用有些药物,如甲醛、吡虫啉等有一定效果,但是发病严重时,易刺激加重死亡,且为非国标药物不建议使用。
(本文有少许修编)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