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虱“和鱼鲺及其特征
上图那“小虫子”就是鲺,是很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
鱼鲺可在鱼体上不断爬动,并以其尖锐的口刺、倒刺、大颚刺伤或撕破鱼体的皮肤,吸食血液和体液,造成机械性损伤,致使鱼体逐渐消瘦,伤口还可能引起其他病菌侵入,继而使鱼体伤口处发炎、溃疡,或引发水霉病等疾病。
并且鱼鲺的口刺基部具有毒腺细胞,会分泌大量毒液,能对鱼体产生强烈的刺激,从而加速病鱼死亡。病鱼通常会食欲大减、鱼体消瘦,并呈现出极度不安的状态,或急剧狂游、跳跃,或百般挣扎、翻滚。
鱼鲺一般出现在鱼池中,不过也有可能由附着在水草、造景石等固体物上的卵而被带入水族箱。产卵孵化水温 16~30℃。鱼鲺图样用下面两张图片显示更直观。
但是,很多人往往以为鲺跟"虱"是一样的,百度等各网站上也混为一谈,鲺和虱发音是一样,但是其实这是属于两个物种。或许很多人是被百度百科搞蒙了的,很多人曾经被误导。鲺是鳃尾类,均寄生在鱼类上;虱是人类或陆地动物(如牛、羊)身上才会生长的。
且看下面关于鱼虱的百度百科截图,前面明显写明“本科国内有5属,均寄生在海鱼”,后面又写“以日本鱼虱最常见”。应该是日本鲺才对。有点互相矛盾,鲺和鱼虱傻傻分不清楚,所以,网上的东西不一定准确。
虽然鲺和虱不是同一物种,长得也有一点不一样,但也很相似。但无论如何鱼类上的以"鱼鲺"为准。
如何防治鱼鲺病?主要分两方面,防和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一、鲺的生理特征
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鲺的一些生理特征。鲺喜欢在静水及黑暗的环境中产卵,每次产卵十粒到数百粒,基本上是一粒接着一粒的生产出来。
产卵的时候鲺会分泌一种胶液,卵粒遇水后即可牢牢地粘在附着物上。此外,产卵时雌鲺会离开宿主,寻找合适的地方产卵。
鲺卵的孵化速度与水温高低有关,通常水温高则孵化快。鲺的幼虫与锚头鳋的幼虫不一样,它们在卵中孵化后必需马上找寻宿主,如果48小时内找不到寄主就会死亡(23.3°C)。
除此之外,鲺的寿命也随水温高低而有所变化。水温高时,生长速度快,寿命短;反之则生长慢而寿命长。当平均水温30°C时,鲺只能活36天;当平均水温16.2°C时,鲺可活135天。
二、预防措施
预防永远大于治疗,将病原体扼杀在摇篮中才是更佳选择。
(1)由于鲺卵的附着特性,新买的水草、造景石和滤材等固体物在放入水族鱼缸前,尽量进行消毒。可用0.01%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0~30分钟。
(2)保持水质稳定良好,合理的饲养密度,合理的喂食,增强鱼体的抵抗力。
(3)生石灰和茶饼可以有效杀死水体中鲺的成虫、幼虫和虫卵,室外鱼池放鱼前进行清塘消毒,我们可以在每立方米水体加入75克茶饼捣烂,浸汁化水后全池泼洒;或者每立方米水体用150克生石灰和37.5克茶饼,捣烂浸汁化水后全池泼洒,大约10天后药性消失即可放鱼。
(4)将鱼入池前,还要对鱼进行消毒,一般采用药浴。每立方米水体加入10~20克高锰酸钾,药浴10~30分钟;或者每立方米水体加入10克晶体敌百虫,药浴10~20分钟。
三、治疗措施
治疗时的特效药是敌百虫,也可以用伊维菌素等杀虫药治疗鱼鲺和锚头鳋等寄生虫类。
(1)虽然我们肉眼即可看到鲺,但是由于鲺有两个吸盘,因此一般不能用镊子将鲺强行夹起。可以用1%浓度的晶体敌百虫溶液涂抹在鲺上,约30秒后放入清水中,第二天再涂抹1次,这样两次后鲺基本上就挂了,死后会自动脱落。
(2)病情不重时,可用晶体敌百虫溶液浸洗病鱼2~5分钟,鱼体和鲺都会被麻醉,鲺很快会从鱼体上脱落,鱼体放入清水中即可恢复正常。
病情严重时,鱼池中鲺的卵会比较多,可在第一批卵孵化出的幼虫成熟产卵前再泼一次药,这样可以将池中的幼虫和成虫都杀灭。
(3)杀灭锚头鳋和鱼鲺,用伊维菌素溶液等杀虫药,用量依说明书。
(4)把病鱼放入3%的食盐溶液中浸泡 15 分钟,因为鲺很怕盐水,一遇到盐水就会脱离鱼体。
此外,利用鲺对不同水温的生理反应,比如我们可以将高水温鱼池内的病鱼转入低水温鱼池内饲养,或者将低水温鱼池内的病鱼转入高水温鱼池内,起到一种生态防治的作用。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