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庆市川区道(原双竹镇)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邮箱:ycsh6318@163.com

现代生态渔业基本理论初步研究

发表时间:2024/11/10 19:59:34  来源:河北渔业 2023年1期  作者:李荣福,徐忠香,孙龙生  浏览次数:486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生态渔业自古就是中国渔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起源于古代渔民观察自然渔业现象,发现渔业生态规律,总结渔业生产实践逐步形成的生产理念和实践经验。“八字精养法”和古代渔业资源保护思想体现了我国先民顺应自然,“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特色,是古代先民科学认识和应用渔业自然规律的理论精华与实践成果,是中国传统生态渔业的集中体现。现代生态渔业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的渔业生产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在现代渔业建设中的体现[1]。本文运用矛盾方法、系统观念和市场经济理论对现代生态渔业进行理论阐述。

1 现代生态渔业的科学内涵

渔业被定义为捕捞或养殖水产动物、植物的生产事业[2]。渔业专家认为,渔业亦称水产业,是以栖息繁殖在海洋和内陆水域中的水产经济动植物为开发对象,进行合理采捕、人工增养殖,以及加工利用的综合性产业[3]。唐启升把渔业定义为对水生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及其相关经济和科技活动的产业,其目的是从水生生物资源中获得食物、生产原料和其他物质资料,对加强大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确保优质蛋白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保障食物安全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贡献[4]。

笔者认为,渔业是以水域为载体,以水生生物为主体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传统渔业是渔业生产者为维持基本生活进行的简单再生产,生产水平低,交换不发达,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现代渔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生产活动,它是以交换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化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等诸环节紧密结合,以实现渔业商品价值与服务价值为目标,维持或扩大渔业再生产。

现代生态渔业是现代渔业和生态渔业的统一体。张显良等[5]认为,现代渔业是在传统渔业基础上,增添了现代科学技术、工业装备、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等现代元素,具有技术先导性、综合高效性、整体安全性、多重功能性和永续发展性。笔者认为,生态渔业是遵循生态规律、维持生态稳定、进行绿色生产的可持续渔业。现代生态渔业融合了遵循生态规律的渔业生产过程和遵循价值规律的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本质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水生生物生长繁殖过程和渔业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过程。其基本特征是以水域为主要载体,以水生生物为主体,生态规律在渔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同时,经济规律作为一切社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规律,渔业也不例外。因此,现代生态渔业必须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前提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技术成果及设施装备提升渔业发展水平。一方面,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保护渔业自然资源、稳定水域生态系统和改善渔业生态环境优先,当渔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矛盾时,让位于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讲究经济效益是其维持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的基本保证,经济规律在渔业中起着关键作用,必须最大限度提高渔业生产力和投入产出率。

“以水域为载体,以水生生物为主体”的渔业生态系统是渔业生产活动与水域生态环境的矛盾统一体,必须遵循系统理念和矛盾法则。在渔业生态系统中,苗种和饵肥是渔业的物质基础,水域环境是矛盾的主要方面[6],环境恶化和资源衰退是现代渔业主要风险所在。现代生态渔业系统作为人工生态系统,必须“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务”[7],不仅从水生生物资源中获得符合社会需要的食物、生产原料和其他物质资料[4],而且可以提供有关渔业文化(民风、民俗、历史文化)旅游、生态环境(水、土和大气等)观光与科学知识宣传普及等非物质文化服务,才能实现渔业劳动的价值。

渔业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显著区别或根本特点是:每个单独渔业水体(池塘、湖泊和水库等)都是独立生态系统,各类渔业要素都对立统一于水域生态系统中。作为以水域为依托的渔业经济活动,必须运用矛盾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并明确特定渔业水域的主导品种或主导产业,应用HACCP方法[8]: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导产业或主导品种),进行系统性风险分析,设计符合该品种生长繁殖需要或该产业发展要求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结构[9-10],并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进行关键点控制,以防范或排除生态风险和市场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现代生态渔业是人类依托渔业水域,依靠水生生物,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装备,改善渔业环境条件,合理利用自然渔业资源,获取渔业产品和服务的自然生态过程和社会经济过程。现代生态渔业生产过程既要符合生态规律,又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前提下,获取较多符合社会需要的渔业产品和服务,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2 现代生态渔业的基本特征

2.1 安全性

渔业是自然风险较高、市场风险较低的农业产业。与粮油和猪肉等产品相比,水产品是非基本食物,其消费品种选择和消费数量与居民收入水平密切相关,消费弹性大。与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相比,水产动物大都是终生成长、全年消费,生产供给弹性大,可以分散均衡上市;同时与其他农产品最大的不同是其上市规格越大,价格越高;在市场低谷时,可以继续养殖选择最佳上市时机,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而畜禽、蔬菜和粮油等农作物,成熟后必须在短时间内集中采收、上市,而造成价格剧烈波动,或需建设大量仓贮设施,又加大产品上市成本。因此,生态渔业是大农业中市场风险较小的产业。

渔业自然生态风险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水产病害风险。由于水产病害难以发现,治疗大多为环境用药,对环境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影响较大,威胁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尤其是病毒性病害,只能预防,无法治疗。因此,水产病害是水产养殖业最大的经济风险。二是自然灾害风险。对水产养殖来说,主要是暴雨和台风等风险;对于捕捞渔业来说,不仅面临船用设备和捕捞网具等财产风险,而且威胁渔民生命安全;洪涝灾害对水产养殖业来说,虽然一般不会造成水生生物死亡,但改变了水产品所有权,由企业和个人拥有的水产品变为公共自然资源,对渔业拥有者来说也是灾难性的。三是生态安全风险。当水产养殖业水产苗种、饵肥(饲料与肥料)等投入大量增加时,便大量消耗水体溶氧,造成水质环境恶化,需要大量排放养殖尾水,而带来周围水环境污染,影响城乡水生态安全。

现代生态渔业运用现代科技装备渔业,改善渔业生产设施与设备条件,以抵御台风、暴雨等自然带来的风险,规避自然风险,降低市场风险,实现生产生态与经营安全。

2.2 先进性

生态渔业是中国传统渔业的最大特色。传统渔业继承了“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等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既“取之有道”,又“取之有度”,实现了可持续利用;传统养殖渔业在粮食供给长期紧张的情况下,利用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与家庭生活废弃物,借助自然生态转化功能,主要利用大草(水旱草)、粪肥(畜禽与人类排泄物)发酵养鱼,实现了废弃物利用转化和污染资源化。传统渔业并非是落后渔业,其许多发展理念和生产方式仍然符合新发展理论和现代生态科学规律,但受到传统设施设备的限制,生产力水平较低。现代渔业已由传统的捕捞渔业为主转变为以养殖渔业为主,且水产生态养殖已成为现代渔业的主体。

现代生态渔业的先进性还体现在“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8]”。力求通过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其先进性和可行性。上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水产权威专家总结两千多年养鱼经验,形成了传统水产生态养殖的结晶——“八字精养法”[9-10]。科学发展到如今,现代生物学(生态学)、化学和物理学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现代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都实现了巨大进步,伴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创新,也带来了生态渔业理论的创新与技术的与时俱进。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渔业在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基本设施、机械设备(排灌、增氧、运输等设备)、渔用物资(如渔用饲料、微生态制剂与药物等)和生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成为现代生态渔业主要经济形式与经营方式,从而为现代生态渔业建设打下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因此,有必要认真总结建国以来广大渔民的实践经验和水产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在继承发展传统生态渔业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提炼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生态渔业理论体系:以配套设施设备改善渔业生产条件、以调整水生生物结构改良渔业生物群落,以现代生态学和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物理、生物及化学技术改进渔业生产技术和生态模式,提高渔业生产效率,以复合技术和生物措施修复渔业生态环境,生产出绿色健康的优质水产品。

2.3 综合性

现代生态渔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相统一的复合体。渔业与农业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明显区别是其生产水域是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如养鱼池塘是在人类劳动和社会经济投入的作用下,形成的水生动物、植物与微生物共同参与的食物链和生态链相互牵制的复合生态系统,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同步进行,推动着太阳能、生物能和化学能持续转换,带动着无机物、简单有机物和复杂有机物等物质的不断循环[10],成为一个产业化的生态过程或生态化的经济过程。

无论是捕捞生产,还是水产养殖,都是直接利用水面(土地)、生物、太阳能、气候等自然资源,实现水生生物生长繁衍及其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自然再生产过程,依托载体是渔业水域资源,依靠主体是水生生物,生产的产品是人类消费的水生生物和服务,是一个产业生态化的过程。另一方面,水生生物是渔业经济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渔业劳动最终的生产成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再生产的主要成果。如渔业部门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是根据渔业水域特点,为增殖渔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在湖泊、水库、河流等大中型水域放养“滤食鱼” “杂食鱼”及螺蚬等对水质环境有净化功能的水生动物,从而将“水养渔”与“渔养水”相结合,将渔业由生产型产业转变为生态型产业,又实现了产业生态化。又如,稻田渔业作为当前农业部门重点发展的综合产业,将稻田由单一农业用途,转变为农业与渔业结合,农业为渔业提供生产阵地,并为水生生物改善生态环境,渔业为农业增加肥料来源和抑制消除病、虫、草害,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将稻田转变为水稻种植基地、渔业生产基地和改善环境的湿地,实现了产业生态化。因此,渔业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以投入复合性为保证,实现生态经济系统多因素、多功能、多方式、多成果的稳定运行;在带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过程中,促进了经济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2.4 区域性

我国幅员广阔,各地自然环境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尤其是各地渔业水域环境条件、市场需求状况和传统渔业生产方式差异很大。如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形成的蚕桑、甘蔗、塘鱼三结合等多种基塘生态渔业系统、渔农工贸生态渔业系统;湖南形成的种菜、养猪、养鱼三结合,种菜喂猪、猪粪肥水养鱼、塘泥肥田等相互促进的集约经营方式,把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鱼、菜、猪全面丰收,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9]。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渔农牧副工”结合的生态渔业系统、“渔农畜捕加”结合的生态渔业系统和大中型水域“三网”养殖生态渔业系统,在沿海地区形成了滩涂多品种增养(种)殖、浅海筏式养(种)殖与深海网箱养殖等现代生态渔业方式。并且各地区渔民根据市场需求和传统生产习惯形成了不同的养殖品种结构和养殖方式,形成了各自的区域生态渔业特色。现代生态渔业的区域性体现在必须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市场供求状况和渔业生产特点,科学设计生态渔业开发方式、设施设备条件和生态渔业生产经营模式,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资源,发展区域特色渔业,增加渔业有效供给,提高渔业综合效益。

2.5 高效性

经济效益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必然追求的目标,也是实现社会再生产持续运行的基础。提高经济效益是现代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渔业活动的主要目标。

现代生态渔业的“高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意义上的“高效”。既包括对渔业自然资源深层次合理开发利用,改善生态环境,避免滥用、浪费渔业资源的掠夺式渔业经营,提高渔业资源利用率,避免破坏渔业资源和渔业环境,维护渔业生态系统稳定,又包括促进渔业生态系统的高效运转,提高生态系统能量转化效率和物质循环利用率,以提高渔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和增加单位水域水产品产出。二是经济意义上的“高效”。即增加经济投入和物质投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渔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产出。同时,做到以市场为导向,生产社会消费和市场需要的优质水产品和渔业服务,即实现渔业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为社会创造数量多、质量好、丰富多彩的水产品及其它服务,更好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着的消费需求。

2.6 可持续性

渔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现代生态渔业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保障“青山绿水”的重要措施,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只有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良好,渔业资源合理适度利用而不过度开发,再生能力强,渔业生态系统维持在稳定状态,才能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5]。因此,现代生态渔业建设的前提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破坏渔业生态环境,以实现对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通过建设提升生态渔业设施设备,推广现代生态渔业技术和生态渔业模式,把渔业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和渔业经济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现代生态渔业发展促进对渔业水域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和修复,实现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兼顾,环境与发展相协调,提高渔业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提升渔业生态效率,促进渔业自然资源恢复,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3 现代生态渔业的目标体系

现代生态渔业是渔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和现代科学技术装备下的生态产业方式,是生态化和产业化的有机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其目标体系包括如下内容:

3.1 生态目标

现代生态渔业的生态目标包括资源环境目标和生态效率目标。也就是保护天然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渔业水域的生态安全。

提高生态效率也是现代生态渔业的重要目标。即在渔业发展进程中,如何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包括对土地、水域、自然水域生物资源、太阳能及渔业投入品等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利用渔业水域的生态特点,实现对投入渔业经济活动的各类资源重复或循环利用,达到生态效率最优化。

3.2 经济目标

现代生态渔业的经济目标包括投入产出效率、水面(土地)资源产出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等重要指标。

投入产出效率是一切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即如何以最少的物质投入,实现最大的经济产出。

提高水面(土地)产出效率是渔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竞争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渔业产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马克思指出,“一切节约都是劳动时间的节约”[11]。提高渔业劳动生产率,就是提高渔业设施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也是渔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3.3 社会目标

现代生态渔业的社会目标包括增加渔业社会供给、扩大渔业社会就业、保障渔业生产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生态安全,以维护社会稳定。

增加渔业社会供给、满足社会对水产品及其渔业服务不断增长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是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平抑市场物价的重要保证。同时,休闲渔业发展为丰富人民业余文化生活,实现消费升级,开辟了新的途径。

渔业发展实现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在渔业中实现就业,随着渔业发展的提档升级,观赏鱼产业、垂钓产业、水产品餐饮产业、渔业科普文化和渔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渔业就业前景更加广阔。

生存和健康是人类基本需求。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水平,是当前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因此,水产品质量安全也是现代生态渔业发展的核心目标。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不仅是现代生态渔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城乡居民生活的需要,还是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

4 现代生态渔业的分类体系

各地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根据自然水域类型、生产集约化程度及系统的复合化程度进行以下分类。

4.1 按照水域(水体)类型划分生态渔业类型

可以划分为:池塘生态渔业、湖泊水库生态渔业、河沟生态渔业、浅海滩涂生态渔业、近海生态渔业、远海生态渔业、水田(水稻田、莲藕田、慈菇田、茭白田、水芹田、荸荠田等水生植物种植田)生态渔业[12]、大棚水体生态渔业、温室水体生态渔业、工厂化养殖生态渔业等类型。

4.2 按照生产集约化程度划分生态渔业类型

第一类:自然(原始)生态渔业;第二类:粗放型生态渔业;第三类:集约化生态渔业;第四类:高度集约化生态渔业。

4.3 按照产业复合化程度划分生态渔业类型

第一类:水域生态渔业;第二类:水田生态渔业;第三类:渔牧(养畜、养禽)结合型生态渔业[3];第四类:渔工结合型生态渔业;第五类:多产业复合型生态渔业。

无论何种类型的现代生态渔业,都是以水域为载体,以渔业为主体或次主体,围绕提高渔业效益,改善渔业生态,提高渔业产量质量安全水平设计运行的生态经济活动。否则,就都不是生态渔业。

5 现代生态渔业的发展原则

5.1 渔业为主原则

现代生态渔业建设首先必须明确渔业主导品种(或主要品种)或主导产业,以便生产设施、技术装备、生产工艺、技术措施等方面都要围绕主导品种(或主导产业)进行设计、建设、制作、安装和操作。

“以养殖为主”是中国特色的渔业发展之路[4]。如美国大豆协会借鉴中国传统“八字精养法”,运用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体系原理,设计的“80:20”池塘养殖模式,围绕“主体鱼(80)”,配套“服务鱼(20)”,切合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辩证法原理,促进了配合颗粒饲料推广应用和渔业标准化水平提升[13]。这种模式可以根据主体鱼对水体生态环境要求设计池塘规格,配套增氧、投饵等养殖设备,科学设计饲料配方和规格,进行标准化投喂,减少水产药物使用和养殖尾水排放,维护生态环境稳定,有利于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

又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首先必须根据水域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水产资源特点,明确需要保护的主要物种,围绕保护区主导水产种质保护对象,促进保护对象种群的恢复,为渔业可持续发展储备种质资源。

5.2 生态优先原则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14]。现代生态渔业建设首要的是保护渔业生产、工农业生产及其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水域生态环境,决不能破坏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饮水水源和工农业生产用水水源。同时,在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关系上,发展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修复的增殖型、环保型生态渔业方式,实现渔业生态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另外,还优先发展那些对渔业水质环境具有净化作用的品种和产业,如各类滤食性和杂食性的水产动物,发挥水产养殖在改善城市水域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5.3 经济效益原则

现代生态渔业作为一类现代社会经济活动,无论是采取技术措施,还是增添设施设备和改善生态环境,都离不开增加一定的经济投入。如果不能提高经济效益水平,增加经济收入,就不能收回成本和投资,再生产便难以为继。必须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4],选择高附加值的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互利共生” “生态平衡”和“生态效率”虽然是现代生态渔业的重要目标,但价值规律仍然在现代生态渔业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如现行许多养殖模式并非追求渔业品种间“互利共生”以实现高产,而是在水域养殖容量容许的情况下,追求主导产品高附加值、高经济产出和低风险。于是,在水产养殖结构中设计加入竞争关系的水生生物品种,以低值水产品换取高附加值水产品,或以高竞争、高附加值的水产品抑制低附加值产品对主导品种的影响,从而实现压产增效和提质增效,并降低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碳汇渔业”是现代生态渔业的重要方式。发展“碳汇渔业”是在生产大量生态型水产品的同时,又将大量可能排放到空气中的碳源(CO2、CO和CH4等)转化为水产品或其他水生生物(碳汇),而退出碳循环,从而减少渔业碳排放[15]。

总之,经济效益始终是现代生态渔业的核心问题。

5.4 因地制宜原则

现代生态渔业建设首先面对的是水域生态环境,其遵循的“生态优先”原则首先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渔业资源的稳定;再根据资源与环境条件的不同,确定不同的生产对象,设计不同的生产方式。渔业生态环境既包括当地水域环境状况和生物资源状况,也包括气象条件和气候特点,以及当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渔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只有针对当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特点,主要是水域滩涂资源、特色水产品种资源以及地形、地貌和气候等特点,设计渔业生产类型、开发方式、水体规格质量、生产设施设备和适用技术内容,现代生态渔业建设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果。

5.5 综合协调原则

现代生态渔业系统作为生物体与非生物环境及其它生物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复合体,是复合性生态经济系统。首先必须保持系统内经济过程与生态过程的综合协调,同时又必须重视捕捞业与水产养殖业之间的协调发展,还要注意渔业生产与水产品加工、渔业餐饮、渔业观光、渔业文化旅游、渔业科普等新型生产、消费形式之间的协调发展。

总之,现代生态渔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遵循上述五项发展原则。这些原则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必须用矛盾方法来分析[16],系统观念作指导,在进行危害分析的前提下,应用HACCP体系在关键点控制风险,以维护生态稳定,取得持续而良好的经济效益。

6 现代生态渔业发展取向

6.1 合理利用渔业自然资源

必须在全面做好渔业资源调查基础上,推动渔业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合理规划水产养殖业和捕捞业,根据天然资源产量确定捕捞强度,根据环境容量控制水产养殖规模,压缩养殖密度,调整养殖结构,加快构建与资源状况相适应的可持续渔业。按照“减船、减人、减量、调优结构”的思路,完善捕捞业准入制度,科学实施捕捞限额制度,完善渔船控制制度,促进捕捞渔民减船转业,坚决取缔禁用渔具,淘汰落后渔具渔法,促进渔业捕捞改造升级,促进渔业自然资源恢复,实现可持续利用。在引进国外水产动物时,切忌用于增殖放流,以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发生不可预见的生态风险。

6.2 促进渔业生态修复

健全渔业水域污染应急机制,建立涉渔工程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科学评估渔业损失和修复投资,依法处理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落实渔业资源补偿资金和环境修复资金收取、使用和监管制度。根据自然水域环境特点,合理调整养殖布局,加大鲢、鳙、鲫及螺、蚌、蚬等净水改底水产动物的放养(放流)规模,实行“以渔养水”“以渔控污”;同时,学习都江堰等古代生态水利经验,通过合理改造现有水利设施,造就“自然活水”,打造“生态活水”,提高水体自然净化能力;还要积极应用人工渔礁、种植多样性水生植物及经济水生植物,打造生物多样性水域生态系统,增加水域鲜活饵料供给,为渔业资源恢复打好生态基础。

6.3 搞好渔业资源养护

现代生态渔业必须以现代水生生物学和水域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包括微生物学、渔业水域生态修复与水污染防治理论与技术、渔业资源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技术、微生态制剂、人工渔礁等科技成果,“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既发展快速增加水产品有效供给的养殖渔业,又要发展保护渔业环境,改善水域生态系统、丰富渔业资源的增殖渔业;也要严格海洋伏季休渔、长江禁渔和内陆湖泊禁渔制度;更要积极引导渔民与渔船转产转业,通过减少捕捞渔业就业人员数量,达到削减渔业捕捞量,减轻渔业捕捞强度,实现渔业转型升级;还要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驯养救护基地建设,完善水生野生动植物经营利用管理制度,严厉打击非法利用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另外,要扩大水产资源增殖放流规模,优化放流结构,合理安排放流品种、水域和季节,增殖渔业资源,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6.4 改善渔业设施条件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设备状况是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生态渔业的基本保证。首先要对现有渔业养殖设施进行生态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改造,完善渔业集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尤其要加快池塘低圩改高圩、浅水改深水、死水改活水、分散改连片的改造步伐。加快渔业集中区主要进排水河道(渠道)疏浚整治步伐,配套完善区域内中小型泵站及涵、闸、洞等设施,提高渔区防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并建立水产养殖集中区基础设施养护管理长效机制,提高水产养殖业高产稳产水平。其次要提高渔业装备水平。推广微孔增氧设备、增氧活水机、投饵机等先进水产养殖设备,积极建设钢架大棚、日光温室、物联网等等现代渔业设施,提升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控水平和防范“浮头、泛塘”能力。第三要尊重自然,道法自然,在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适度恢复渔业水域自然特征,包括水体自然河床、自然堤岸、走向自然弯曲等自然性状,拆除水体不必要的堤坝、涵闸等人工设施,恢复其“自然活水(流水)”状态。最后要恢复渔业水域自然生态系统。在实现水域开放性和连通性前提下,利用降水等自然现象形成的自然水流及其天然水生生物引入渔业水域,适当移植水生生物资源,逐步恢复水域生物多样性。最后还要发展休闲垂钓和特色水产动物、水产保护动物观赏、家养水产宠物的娱乐型旅游渔业。

6.5 推广生态养殖技术

养殖业是我国渔业的主体。推广生态养殖既能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又能实现生态安全,是现代生态渔业建设的主要方向。一方面要继承“水、种、饵、密、混、轮、防、管”传统“八字精养法”科学思想,另一方面运用现代生物学(生态学)、物理学、化学等现代科学发展成果,改良水产养殖品种、改革水产养殖结构,改进水产养殖方法,改善水产养殖环境,降低水产养殖成本,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要开发农田渔业潜力,利用稻田、藕田、水芹田、慈菇田等农田或水生植物种植田开展水产养殖,发展“稻-鱼”“稻-虾”“稻-蟹”“稻-鳖”“稻-螺(蚌)”“稻-蛙”等稻渔共作、轮作、连作等稻田综合种养[17]。并发挥水域生态功能优势,发展农、牧、加、能等与渔结合的生态模式,通过养殖杂食鱼、滤食鱼(肥水鱼)利用农业副产品和农村废弃物,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6.6 发展渔业二、三产业

现代生态渔业进入新时代,必须“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务”,适应新时代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发展变化,为全面小康和初步实现现代化的人民生活服务。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努力创新。水产品运销要努力由传统的鲜运、干制、腌制、冷藏运输转变为现代的水产品活体运输、活体现场烹饪,以保存和突出水产品“江鲜”“湖鲜”和“海鲜”等水产活体生猛和风味“鲜美”的特性,突出水产品消费的传统优势、产业优势和区域特色。同时要融合现代贮运、加工和消费方式,水产品加工和包装适应家庭小型化、快餐化和旅游餐饮消费的需求。水产品流通既突出水产品风味特点和区域性特色,又运用新型水产品运输设备和超市及网上销售等新型营销方式,扩大市场覆盖面。还要发展渔业特色旅游业,包括渔业生态观光、渔业文化欣赏、渔民生活习俗体验和渔业科学文化普及和探索。

总之,现代生态渔业是未来中国渔业的发展方向,是传统生态渔业插上现代科学技术的翅膀。必须按照新发展理念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渔业,运用现代生物学、生态学和市场经济学理论武装渔业,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设施设备装备渔业,对传统渔业进行生态化、产业化、机械化、信息化改造,实现中国渔业转型升级,实现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电脑网址: //www.modaip.com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手机网址://m.modaip.com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本站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ICP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

诚信共建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