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庆市川区道(原双竹镇)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邮箱:ycsh6318@163.com

精养塘鱼类发病原因分析及生态防病对策

发表时间:2024/04/27 16:55:31  来源:付鹏  浏览次数:2082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鱼病预防是水产养殖的重中之重。精养塘一般投入较大,追求高产高效,若养殖管理不善发生鱼病,轻则影响生长,难以达到预计出池规格和产量,重则大批死亡甚至“全军覆没”,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因此掌握鱼类病害的发生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为稳产高产提供保证;掌握和采用生态防病方法,可为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提供保障。笔者根据多年的鱼病防治技术指导实践,就精养塘鱼病发生原因及生态防病对策作以分析和总结,供大家参考。

1 精养塘鱼类发病原因

1.1 内因

种质退化。有的育苗场户忽视选种,存在多代近亲繁殖、品种退化或亲本来源不清等问题,致使苗种质量差、生长缓慢、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差,放养这样的苗种极易患病。

1.2 外因

1.2.1 气候变化 如早春气候不稳定,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养殖品种容易出现应激反应致使体质下降而患病;夏季容易出现连续高温、闷热、阴雨天气或暴雨、台风等天气突变的情况,增加了水质浑浊或溶氧降低等致病因素。

1.2.2 池塘老化 有的精养塘多年不维修改造、不清塘清淤,池埂已塌裂、淤泥逐渐积厚,使池塘变浅,养殖水体空间缩小;且淤泥中藏有大量致病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春季放养后,随着水温不断上升,病原体大量繁生使鱼患病。

1.2.3 水质恶化 一是精养塘养殖密度大,投饵量大,水质管理不到位,有机物含量过高,会出现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等有害物质逐渐增多,使养殖鱼类体质下降,对暴发鱼病形成诱因。二是水质变肥,水体富营养化,极易爆发蓝藻,使水质恶化。三是因天气突变或营养缺乏会发生倒藻,影响水质,引发疾病。

1.2.4 越冬消耗 在漫长的越冬期(东北地区越冬封冰期长达4—6个月),气候严寒,环境条件较为恶劣。封冰后,冰下水体中硫化氢、二氧化碳、氨气、甲烷等有害气体不断积聚,水体环境不佳,对鱼类直接或间接起到危害作用。再加上越冬期间鱼不摄食,靠消耗体能维持生命,肥满度低的鱼类体质逐渐变弱,抗病能力降低。

1.2.5 机械损伤 在捕捞、运输、并池、分塘、放养等环节由于操作不当,对鱼体造成损伤,导致被微生物或寄生虫感染,会增加患水霉、赤皮或细菌性烂鳃等疾病的机率。

1.2.6 投喂不科学 一是为加速生长,过量投饵,造成养殖品种消化系统的负担或紊乱,易发生肠炎等疾病。二是饲料不足或营养缺乏会使鱼生长缓慢,规格不一,降低抗病力,长此以往甚至会患畸形、萎瘪等疾病。如鱼苗下塘后缺乏适口饵料,会引发跑马病。三是饲料营养过多,易患脂肪肝、肝胆综合征等病症。四是投饵无规律,时饥时饱,使肠道功能紊乱而发病。五是饲料贮存不当,受潮发霉变质,投喂后使鱼患病。六是投饵机分布不合理,投饵时鱼过于密集,使投饵区域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使鱼抗病力下降。

1.2.7 放养不合理 一是放养密度过高,为追求产量不充分考虑池塘空间、环境、水质、饵料等综合饲养条件的实际情况,一味加大放养密度,致使鱼长期浮头,饲料系数偏高、病害频发、产量不高等弊端。二是不注重混养,只重视放养经济鱼类,而忽视了合理搭配套养品种对清除残饵、控制杂鱼、滤食浮游生物、间接调水等所起到的生态防病作用;或套养品种搭配不科学,如全部放养了鲤、鲫等底层吃食性鱼类;或套养比例不科学,未能根据水体各类天然饵料生物量来合理确定各套养品种的放养量,未能发挥水体和天然饵料生物量的最佳效率。

1.2.8 防病意识差 一是不清塘或清塘不彻底,有的养殖户嫌劳动强度大,不重视清淤和药物清塘工作,未给鱼类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二是放养前未进行鱼体消毒,鱼体本身携带病原体或鱼体受伤,入池后容易发病。三是发病后治疗方法不对症,存在滥用渔药、重复用药等现象,使病程延长或发生药害。

1.2.9 生物因素 水中病原生物的多寡也是决定发病率的重要因素。如由微生物引起的鱼病,包括真菌(如鳃霉病)、病毒(如痘疮病)、细菌(如细菌性败血症)、单细胞藻类(如嗜酸卵甲藻)等;由寄生虫侵袭引起的鱼病,包括原生动物中的鞭毛虫(如鳃隐鞭虫病)、孢子虫(如黏孢子虫病)、纤毛虫(如小瓜虫病),后生动物中的单殖吸虫(如三代虫病)、绦虫(如九江头槽绦虫病)、线虫(如鲫嗜子宫线虫病)、蛭(如中华颈蛭病)、软体动物(如钩介幼虫病)、甲壳动物(如锚头鳋病)。

1.2.10 理化因素 水温。水温超出鱼类生存、生长、繁殖的上下限,会引发鱼病甚至死亡。如冷水性鱼类虹鳟,在养殖场,当水温升至22℃左右即告危险,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水温超过23℃,摄食停止,机体衰竭以至死亡。水温过低会引发冻伤,越冬期水温降至1℃,温水性鱼类会进入麻痹状态;水温降至0.5℃以下,温水性鱼类皮肤坏死、脱落,甚至冻死。水温突变、温差过大会使鱼感冒,或严重不适而大量死亡。通常鱼苗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在±2℃以内,鱼种及成鱼在±5℃以内。

溶氧。不同种类、不同年龄、不同规格的鱼在不同的季节对溶氧的需求量是不同的,鱼类长期生活在溶氧较低的水中会生长不良、容易患病,低于耐受指标时,将窒息死亡。青、草、鲢、鳙通常在溶氧降到1 mg/L时开始浮头,在0.4~0.6 mg/L时窒息死亡;鲤、鲫的窒息范围在0.11~0.34 mg/L;冷水性鱼类虹鳟当溶氧低于5 mg/L时,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溶氧低于4.3 mg/L时,出现浮头甚至死亡,溶氧低于3 mg/L时,会导致大批死亡。而溶氧过饱合则会使鱼类患气泡病。

pH值。家鱼适宜pH值为7.0~8.5,长期生活在偏酸性或偏碱性的水体中,都会造成鱼生长不良、体质差、易染病。

2 生态预防鱼病对策

2.1 清除塘底过多淤泥

每个养殖周期后进行人工清淤或机械清淤,保留15~20 cm的淤泥即可。渔闲季节最好进行晒塘或冻塘。养殖环节尽量减少因过量投饵等造成的人为积淤。

2.2 选购优质苗种

应到持有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育苗场户选购苗种,尽量选购经选育后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避免选用近亲繁殖的苗种。应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活动力强的苗种。可采取目测、解剖、镜检等方法鉴别苗种质量。尽量在当地或就近选购苗种,有利于在当地的养殖适应性,也可避免长途运输的风险。

2.3 增强鱼体质

注重秋季越冬前一个阶段的饲养管理,科学投喂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加越冬鱼体规格和肥满度,提高越冬期抗寒和抗病能力。春季早放养、早开食,当水温达到10℃以上即可在晴天中午开始少量投喂,以尽快补充越冬期鱼的营养和体能消耗,尽快恢复鱼体质,提高免疫力。

2.4 合理放养

一是合理放养密度。密度适中是防病和稳产的关键,应根据池塘的负载力和预计出池规格并参考历年来的养殖结果来科学确定放养密度。如养殖综合条件优良,可设计池塘总产1 000~1 500 kg/667 m2;养殖综合条件一般,则可降低放养密度,将池塘总产预设为250~500 kg/667 m2。可以用公式“预计单产/预计出池规格×预计成活率”来计算放养密度。二是合理进行套养。应重视套养与主养鱼不同食性、不同水层的品种发挥种间互利作用,也可套养名特优新品种增加经济效益。如适当套养滤食性的鲢、鳙、匙吻鲟“压水”,防止池水过肥;野杂鱼多的池塘可适当套养鳜鱼、大白鱼、鲶鱼、乌鳢等凶猛鱼类;螺蚌多的池塘可套养青鱼、河蟹,既可增加鱼产量,又可减少耗氧因素;水草多的池塘可套养草鱼、团头鲂、河蟹,可防止水质过于清瘦;适当套养细鳞斜颌鲴,可通过摄食水底腐殖质和附生藻类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适当套养鲤、鲫可清除池中残饵,在摄食过程中翻动底泥可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和营养盐的循环,帮助改善水质。

2.5 轮换养殖品种

同一池塘多年主养同一品种,容易患同种疾病,应轮换主养不同的品种,降低发病概率。如饼形碘泡虫病主要危害草鱼夏花,可将发病池改为鲢、鳙鱼种培育池来预防此病;如患青鱼艾美虫病的青鱼主养塘翌年可改养其他品种进行预防。

2.6 改善水质条件

一是定期排换新水,高温季节一般每7~10 d加注一次新水,每次提高水位5~10 cm,透明度保持在30 cm左右。二是尽量建立独立的注排水系统,避免发病池水污染其他池塘。三是在未发病时即定期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平衡藻相和菌相,通过创造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预防鱼病。四是合理应用增氧机,注重增氧机通过搅水起到的及时增氧促进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转化成无害硝酸盐和除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以及间接起到的降低饲料系数和降低发病率的作用,通过合理应用使增氧机成为“调水增产机”而不仅仅是“应急救命机”。五是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安装智能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对水质进行实时测定,可有针对性的进行水质调节和改善。

2.7 科学投喂饵料

应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科学选择品质优良、营养配比合理、新鲜适口的优质饲料。按照不同鱼类、不同规格、不同水温下的投饵率以及“四定”(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和“四看”(看天气、看水色、看季节、看鱼的吃食和活动等情况)原则进行科学投喂。

2.8 避免机械损伤

在拉网、分池、转塘、运输、放养等过程中小心操作,尽量避免鱼体损伤,减少患病概率。

2.9 切断病原生物生活史

很多种类的寄生虫在寄生鱼体前,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会经过一个或多个中间寄主,及时清除中间寄主,可有效减少发病率(如双穴吸虫病,椎实螺是双穴吸虫毛蚴的第一中间寄主,双穴吸虫的成虫寄生在鸥鸟的肠内。一是可将水草扎成捆,隔天放入池中,椎实螺可附于水草上,第二天将附着椎实螺的水草取出曝晒或远离池塘深埋,反复数天可清除大部分椎实螺;二是驱赶鸥鸟)。

2.10 加强日常管理

勤巡塘,坚持早中晚巡塘,尤其是台风、暴雨、连续阴雨、闷热等极端天气加强巡塘,观察鱼的摄食、活动及生长情况,观察水质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发生鱼病及时采取治疗和控制措施;及时清除残饵及池中杂物,捞出死鱼在远离池塘处深埋;渔具使用后应放在阳光下晒干;铲除池边杂草,保证池塘环境卫生,及时消除致病因素。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电脑网址: //www.modaip.com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手机网址://m.modaip.com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吉永水产品养殖股份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本站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ICP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

诚信共建联盟